窺天象,創商機 氣象科學跨域應用─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16,2025窺天象,創商機 氣象科學跨域應用
文‧蘇俐穎 圖‧林旻萱 在過去,只有「靠天吃飯」的農民、漁民,會隨著天氣變化或悲或喜,不過,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極端氣候常態化,氣象,讓人越來越「有感」,也讓人倍覺束手無策。 氣象產業,是伴隨著科技進步崛起,也是因應時代需求而起的新創產業。15年前,氣象專家彭啟明,率先成立台灣第一家氣象公司「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15年後,他成功開拓出氣候經濟的新藍海,也以傳教士之姿,教人善用氣象資訊。 訂定台灣第一張天氣保單、為傳統手機設計氣象應用程式、幫助政府與民間企業作天氣風險評估……這些,都是彭啟明的創舉。多年下來,在沒有前例可供依循的情況下,他屢開產業先例,建立各種天氣服務的商業模式。 落雷增加,閃電也是一門生意 「一間企業的格局,不可能5年、10年都是一樣的。」彭啟明這樣說。隨著氣候變遷影響,近年霧霾、沙塵暴、雷擊等特殊氣象不斷增加,他從趨勢變化預見商機,投入開拓以「雷擊」為主的服務。 雖然雷擊,乍聽離一般人似乎很遙遠,但發生機率卻遠比我們想像中來得高上許多。根據台電的閃電監測網紀錄,台灣每年有高達3萬次左右的雷擊,國外研究報告也指出,隨著氣候變異,2100年時,全世界的雷擊將會增加50%,對雷擊的重視,舉世皆然。 不過,由於雷擊事件通常是個案,加上台灣民間咸信,人會被雷劈,是由於為非作歹,並不光采,故雷擊事件雖然常造成嚴重的傷亡,卻沒有受到相對的重視。 約莫三年前,彭啟明瞄準雷擊的市場,與澳洲最大的氣象公司Weatherzone創辦人Mark Hardy,共同成立以閃電預警服務為主的新公司「兆燿」。捨台灣現有的中央氣象局與台電的閃電監測系統,採用全球最大,連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美國太空總署也使用的「全球閃電觀測網」(Earth Networks Global Lightning Network),從架設儀器開始,擷取所需的數據資料。 之所以選擇這套系統,一來是由於,系統蒐集到的數據,可全數透過雲端作計算,沒有時間延遲的問題;二來,全球性的系統可彼此支援,好比台灣同時可延伸到香港、菲律賓、中南半島等地區,等同加入全球性的網絡。 天氣分析師李知航說:「目前我們在台灣共有11個站點,每個站點的偵測距離超過1,000公里,可以完整地包覆台灣。」監測站運用「到達時間差定位法」,藉由在第一時間讀取每一道閃電的波譜頻率,再從讀取的時間差,推斷確切發生的時間、地點,同時藉由多個站點讀取到的資訊交叉比對,藉此提高準確性。 即時預警,避險降災損 蒐集到資訊以後,團隊輔以各種管道,將觀測資訊轉化成終端使用者需要的形式,依其需求作應用。最基本的,便是提供專屬的監控介面,讓客戶在第一時間掌握雷雨胞與閃電發生的時間、地點、預計持續的時間、雷達回波等相關資訊,甚至生成即時的警報推播,透過Line、廣播、電子郵件作預警。 以兆燿的第一個客戶「中華民國空軍」為例。飛機雖不怕雷擊,但打雷意味著存在著劇烈變化的天氣系統,好比低空風切、微爆氣流等特殊氣象,將會嚴重影響飛安。空軍飛航安全守則也規定,只要有雷雨胞移進機場8公里以內,便得開始相關應變程。 又好比設置在空曠地區的摩天輪、纜車,雷擊雖不至於危及乘客,但可能造成系統停擺,引起諸多不便,因此,台北捷運公司也將這套系統應用在貓空纜車上,一旦接獲通知,就會開始準備撤離遊客、暫停營運。李知航強調:「行控中心的警報都是即時的,不會有任何延遲,而且雷雨定位相當精準。」 高科技公司也是兆燿亟待開發的目標客戶。多數科技公司的廠房均已裝設避雷措施,但打雷會造成電壓下降,進而影響產品品質與良率,若能提前預警,就能提前關閉設備,藉此降低風險。 雖然閃電監測是一套相當新的技術,雷擊的風險意識在台灣也尚未普及,但可供應用的領域,遍及交通運輸、觀光遊樂園區、工程營建等不同層面,發展潛力相當高。 推廣業務以外,彭啟明也希望能藉此提高大眾對於雷擊的風險意識,畢竟,雷擊事件就像飛安事件,發生機率雖低,一旦發生,卻往往造成不可逆的重大傷亡,但只要有所警覺,絕大多數的意外,都可以事前預防。 科普推廣,回歸生活的大氣科學 隨著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彭啟明的知名度也扶搖直上,被封為「氣象達人」的他,時常得面對各方蜂擁而至的氣象諮詢,小至特定時間、地點的天候狀況,或者是為網路謠傳闢謠,讓他不無慨歎:「社會一直在進步,氣象科學也是,但大多數人的氣象知識,似乎都停留在國中階段。」加上身為專業氣象人,對於傳播正確的氣象知識,總有一份捨我其誰的職責,讓他總不忘為推廣氣象科普知識盡上一份心。 雖然,氣象學是一門結合大氣科學、物理學、化學、海洋學等多重領域的專業,但長年播報氣象,對他來說,要將冷硬的數據資訊,轉換成一般人能理解且感興趣的語言,在長年的經驗累積之下,早已是駕輕就熟。 就像彭啟明所說的:「氣象,是所有科學中最貼近人的。」在過去,他就曾與命理師李咸陽、文化創意人洪震宇合著《樂活國民曆》,開本土二十四節氣的風氣,由文化、生活的角度重詮氣象資訊;公司也承接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編寫《氣候變遷圖解小百科》,以通俗的語言,講解艱澀的氣候議題。今年,他再度有創舉,鎖定兒童的讀者群,推出繪本《天氣100問》。 投入寫書,主要並不是出於營利考量,而是身為氣象人,對於大眾科普教育的責任感。參與撰書的氣象主播簡瑋靚便表示,除了一般人對於氣象風險管理需要再教育,兒童對於每日的天氣變化有疑問,卻沒有一本可供解答的專書。 加上圖書市場上不乏氣象科普書籍,但主要以一般成人讀者來考量;也有來自日本來的翻譯書,但氣候現象會因地制宜,無法顧及台灣讀者的需求。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台灣有沒有龍捲風?古人沒有氣象衛星與電腦,該怎麼預測天氣?……《天氣100問》廣蒐100個兒童感興趣的問題,簡瑋靚說:「這本書裡有一些獨特的台灣天氣現象,像落山風、焚風,將內容在地化。」再透過圖文並茂的形式逐一解答。 多元發展,連結國際能量 自從2004年《氣象法》修正,開放民間氣象預報,十多年以後,氣象產業的發展條件仍面臨諸多挑戰。不過,一路走來,彭啟明不斷另闢蹊徑,在最基礎的氣象預報以外,多元發展,走出事業的一片天。 由於民間對於氣象風險的意識仍嫌不足,團隊在推廣業務之餘,便得同時肩負教育之責;等不到傳統媒體在播報方式上的變革,索性活用網路媒體與直播的方式,好比與雅虎合作的「一分鐘氣象」,或者融合氣候議題、來賓專訪的「彭博士觀風象」等節目,尤其受年輕族群好評。 除了近年推出的閃電服務之外,公司也將業務觸角拓展至風力發電,與Weatherzone合作,為了明(2019)年即將施工的離岸風電,整合國內海氣象預報,客製化設計風場的決策系統,用以降低因錯誤施工排程所造成的損失與工程延宕的機率;又或針對霧霾的現象製作空氣品質預報,除了錄製預報影片,也積極與縣市政府環保局合作,針對空氣品質的情況預警……種種嘗試,讓人看見氣象產業的多元與發展潛力。 除了對氣象的熱忱,推動彭啟明往前的,更是一份使命感。他不侷限服務台灣客戶,更關注環境議題,積極與國際連結,主動參與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等。 事實上,台灣也是發展氣象產業很好的立足地,「台灣的天氣變化很劇烈,變化越多,需要我們的地方就越多。」彭啟明說。即便鄰近的香港、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也沒有氣象公司存在,更遑論今日的「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已是一間擁有約60名員工,年營業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在亞洲的表現堪稱亮眼。 由於氣象產業是一種開放資料(Open data)為核心的資料經濟產業,工作之餘,彭啟明也積極敦促台灣政府開放資料,甚至擔任Open Data聯盟(Open Data Alliance,簡稱ODA)主席,串連日、韓、泰國等9個亞洲國家的力量,彼此互通聲氣。 「開放資料是普世價值,氣象產業也是資料經濟的一種,加上台灣做得相對不錯,也提供我們軟實力很好的發展空間。」彭啟明樂觀地表示。 畢竟,氣象產業是資料經濟的一種,也是真正取之於民、以共享為核心訴求的新型產業,他將個人事業化成對社會的貢獻,推動台灣往前。 (本文摘自台灣光華雜誌107年9月號)
彭啟明以科學為本,成為窺破天象,趨吉避凶的現代雷雨師。 (林旻萱攝)
不分國界的霧霾現象,是近年備受矚目的氣候議題。
插圖:王敬勛
為了追求更高的精準度與即時性,兆燿投下重本,自行架設閃電監測系統。(台灣全方位閃電偵測網提供)
受氣候變遷影響,極端氣候增加, 氣象風險意識益發重要。(莊坤儒攝)
在科技發達的年代,加上氣候變化 日趨劇烈,氣象產業蓬勃而起。
氣象是影響飛航安全的重要因素,也為兆燿成功爭取來第一組客戶。
彭啟明與專業團隊,以極富特色的播報方式廣受民眾喜愛。 |
- 被封為「氣象達人」的他,時常得面對各方蜂擁而至的氣象諮詢,小至特定時間、地點的天候狀況,或者是為網路謠傳闢謠。
Nicknamed “the weather master,” he is often the go-to man for any number of meteorological queries, from what the weather will be like at a particular place and time to addressing rumors going around online.
- go-to (為解決問題)必找的(人)、必去的(地方)
He is my go-to guy for computer problems.
- 約莫三年前,彭啟明瞄準雷擊的市場。
About three years ago, Peng set his sights on the lightning strike market.
- set one’s sights on 決心、瞄準…目標
He has set his sights on expanding his family business overs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