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19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21-12-24 11: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支持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心靈重建工作
本期目錄
台灣新創海外上市 產官學聯手打造生態系
台灣新創海外上市 產官學聯手打造生態系

台灣新創海外上市
產官學聯手打造生態系

文‧謝宜婷  圖‧Anchor Taiwan提供

2021 12月


2020年「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簡稱GEM)透過國家創業環境指數(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Context Index, 簡稱NECI)評比45個經濟體的創業環境,台灣排名第三,僅次於印尼與荷蘭。國際上備受矚目的兩家台灣新創獨角獸Appier在 2021年3月於日本上市,Gogoro則宣布2022年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而2019年才成立的雲端廚房Just Kitchen也在2021年於加拿大證交所掛牌,接著在德國、美國上市。

台灣新創資源豐富,有國家新創品牌「Startup Island TAIWAN」與國內頂尖新創合作向外鏈結市場,也有超過60個新創基地供國內外加速器進駐。除了公部門投入,民間也積極參與,AAMA台北搖籃計畫(以下簡稱搖籃計畫)提供導師制度,讓年輕創業家向上一代創業家學習,而Anchor Taiwan主動向國外企業、新創、創投等等介紹台灣優勢,並為他們規畫來台鏈結與落地策略,幫助外國團隊了解台灣的技術、文化與生活。

台灣新創海外上市 產官學聯手打造生態系


在AAMA台北搖籃計畫,導師與學員透過兩年頻繁的交流,都能從彼此身上獲得啟發。(財團法人臺北市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提供)

 

台灣新創環境完備

AAMA台北搖籃計畫就像是台灣新創圈的學校,學員們都稱呼計畫的共同創辦人顏漏有為校長,成立迄今十年,已經有200多位學員從這裡畢業,今年成立的台灣新創國家隊Next Big,共有九家新創,其中就有六家公司是搖籃計畫的學員。

AAMA(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在1979年成立於美國矽谷,是當地亞洲企業家的交流平台,顏漏有是創辦人之一,他在2011年回到台灣後,受媒體「數位時代」邀請擔任評審,選出當年潛力新創,從中他發現當時國內新創環境不佳,於是邀請數位時代創辦人詹宏志一起創立AAMA台北搖籃計畫,希望透過一對一導師制度,讓上一代創業家將智慧傳承給後輩。

十年過去了,顏漏有說:「現在台灣新創環境進步很多,政策和法律都更有利於新創公司,也有很多育成中心與加速器。新創本身的種類也很多元,有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等。」目前「國發基金」的創業天使投資額度為50億元,截至今(2021)年10月已投資22.74億元,立法院也修法完備創新法規環境。為了吸引外國人才,國發會在2018年推出「就業金卡」,讓在台從事專業工作的外國人才,可以享有簽證居留與工作許可的優惠。

台灣新創海外上市 產官學聯手打造生態系
顏漏有相信「成功無法複製,但智慧可以傳承」,希望將上一代創業經驗傳承給年輕創業家。(林旻萱攝)

台灣新創的共享精神

許多加速器在新創公司創業初期就開始輔導,而搖籃計畫想幫助的對象則是創業「成長期」(產品具有一定市占率,市場營銷模式初步確立,組織管理團隊已基本穩定)的公司,「因為這個階段要突破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用兩年的時間陪伴他們。」顏漏有說。

每年顏漏有會依國內新創趨勢,親自邀請該領域的創業家或經理人擔任導師,像是PChome董事長詹宏志、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Google台灣區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等等,隨著智慧醫療興起,前健康保險局總經理張鴻仁也成為搖籃計畫導師。

除了跨世代學習,搖籃計畫也重視學員間的交流,因此會舉辦工作坊討論彼此常面臨的挑戰:商業模式是否能持續?公司規模擴大,該如何管理?公司該如何募資?除了經營管理,學員也能藉此抒發創業過程的辛酸,「有幾次分享,他們還講到哭。」顏漏有強調搖籃計畫的價值在於「學習、分享、友誼、回饋」,而非尋求個人利益。

 

台灣新創海外上市 產官學聯手打造生態系
Anchor Taiwan創辦人邱懷萱認為,「創新」是用新思維來解決既有問題。(林旻萱攝)

台灣新創下一步

搖籃計畫每年固定招募四成生活服務類、六成數位科技應用類的學員。「生活服務類的新創,雖然不會走進國際市場,但對於國內社會創新有一定價值。」顏漏有表示2019年起政府推行的「地方創生」政策,就可以結合新創活絡地方產業,最近他正在與一些企業討論,透過投資設廠幫助花蓮逐漸沒落的定置漁網產業。

「台東也有一些微型創業,像是紫米的自有品牌,為當地帶來工作機會。」顏漏有認為台灣的地方創生與日本的相較,具有「一日生活圈」的特色,尤其Covid-19疫情讓遠距工作成為常態,過去在都市上班的新創團隊現在可以到東部生活,刺激地方經濟。

而科技類的新創,受限於台灣市場規模小,勢必要走向國際。搖籃計畫學員「萬里雲」(CloudMile)透過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協助企業進行商業預測,一開始就鎖定國際市場。2021年他們在新加坡啟用新總部辦公室,持續協助當地公部門與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並朝其他東南亞國家市場邁進。而在東北亞市場,「日本也已經看到我們。」顏漏有興奮地說:「日本政府基金Cool Japan Fund就投資了台灣的旅遊新創KKday與數據新創Vpon。」今年Vpon更與日本環境省簽訂夥伴關係,透過數據分析對潛在旅客下廣告,吸引他們在疫情後造訪日本國家公園。

向世界介紹台灣

另外一位想為台灣新創努力的是「Anchor Taiwan」創辦人邱懷萱,她曾經在香港摩根大通(JP Morgan)與歐洲最大信貸避險基金工作過,但後來她卻對資本市場的意義和價值產生質疑,因此毅然辭職到世界各地探索、尋找答案。走過許多國家後,她發現自己最想做的事是向世界介紹台灣。

回台後,邱懷萱在2017年成立Anchor Taiwan,希望從「科技、人文、資本」三個面向與世界介紹台灣。「其實不只新創,我想建立的是台灣創新生態系,連結政府、學術、民間企業,將台灣的優勢告訴世界。」公司目前的商業模式主要分為四項:為外國團隊或投資人客製化來台鏈結與落地策略、協助企業跨境及新事業拓展、新創與基金投資。

Anchor Taiwan成立初期,團隊主動接觸那些可能成為台灣產業夥伴的外國企業,引起他們興趣後,再進而了解「台灣能為他們帶來哪些價值」。想來台灣的團隊必須先通過Anchor Taiwan的書面申請審核,再面試了解團隊現階段來台灣是否有價值,最後依照團隊來台目標規劃出一個月的行程表。

「一個月的long stay,除了參訪之外,還有一些閉門會議,討論未來與台灣公司合作的可能性。」邱懷萱說,Anchor Taiwan每週會與國外團隊面談,了解他們來台交流的狀況,以及他們對台灣產業、生活、文化各方面的看法,結果她發現最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人」。

2019年Anchor Taiwan接待一個北歐團隊,成員有愛沙尼亞健保基金主席、前波羅的海微軟總經理、北歐電信商董事Telia多媒體總監、當地最大門診服務醫院Medicum老闆與執行長,他們對台灣電信與健保產業高度興趣,但參訪過程中最令他們難忘的是與建築師姚仁喜的對談。姚仁喜透過作品介紹,呈現建築的陰陽、東方美學與哲學,抓住這群來自北歐訪客的心。

還有一次爬山的活動裡,來自加拿大的Lagatos創辦人體力不佳,因此落在隊伍後頭,一位台灣人陪著他聊天上山,途中也向他介紹可合作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一起努力,產生革命情感,加深了這位成員對台灣的印象。」邱懷萱表示每次活動的成員組合都是Anchor Taiwan細心安排,透過背景分析預測他們可能會「擦出火花」。


在Anchor Taiwan舉辦的第13場「創投女力」的活動中,菲律賓電信商企業創投Kickstart Ventures副總Joan Yao與台灣投資圈分享經驗。

疫情下,台灣持續運轉

喜愛攝影的邱懷萱擅長透過影像介紹台灣,比起冰冷的數據,圖片更能引起人的好奇。她記得之前在夏威夷國際新創論壇East Meets West演講時,州長也在席中, 面對這樣盛大的場合,她卻在簡報開頭放了一顆鳳梨的照片。「夏威夷曾經是世界最大的鳳梨罐頭產地,用當地人熟悉的事物才能引起興趣。」接著,她道出鳳梨與台灣的連結:「台灣是全球鳳梨種類最多的國家,因為我們的農業科技、物聯網感測器很強。以色列專門萃取鳳梨酵素的生技公司與台灣共同研發將酵素作為燒燙傷的用藥。在台灣,鳳梨皮還可以做衣物纖維和紙,這就是台灣循環經濟實力的展現。」

邱懷萱舉另外一張圖片說明,「還有在腳踏車上安裝72支手機的『寶可夢阿公』,後來他還取代韓國演員孔劉,成為2019年華碩手機Zenfone代言人。」這個案例反映的是台灣蓬勃的手遊市場,台灣在Google Play創下的營收經常在全球前五名,因此許多手遊公司初期都會先到台灣了解市場。

Covid-19疫情爆發後,Anchor Taiwan接待外國團隊的行程取消,他們轉向國內企業創投與新創,透過線上會議連結雙方,讓企業透過新創技術得以成長,新創則藉著企業創投獲得資金。

當各國產業因為疫情停擺的時候,台灣持續運轉,尤其新創領域在今年有亮眼的表現。隨著產官學三方不斷努力,未來台灣新創有機會像許多國內傳統產業,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一環。

更多《台灣光華》文章請看這裡:

推薦訂閱
瓦薩里大師講座鋼琴獨奏會《Arttime藝術網767期》@【智邦藝訊】
TIFA預購開跑.開啟一串無邊無際的狂想@【兩廳院電子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轉寄『台灣新創生態系.名揚海外』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