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石岡人電子報
報主:台中縣石岡鄉石岡人家園再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5-22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3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石岡人電子報報
石岡人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石岡人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3-06-13 11:00:00 / 報主:石岡人協會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102年1月13日,導覽小尖兵解說土牛客家文化館實況。
淺說古代中霤神「在室內,居中位」之民俗

文/攝影 聞健

  中霤(ㄌㄧㄡˋ)神之祭祀,是中國古代的「五祀」家神之一,所謂中霤之祭,是祭室內的土神,室外的土神即土地神、后土。「家主中霤,國主社」,使指中霤為家宅內的土神,「社」則為古代的聚落、里鄰的概稱,是組成社會成為國家的基礎。「中霤」本指家宅正中之處,中國自古奉行「以中為尊」的尊卑理念,民間又極重視祖先祭祀,也將祖先視為家神,家神所居之處必當為家宅正中之處,同時,中霤既被視為室內的土神,農業社會民間廩受土地之靈而受天生萬物滋養,因心懷感恩報德之情,而產生中霤之祭的祭祀習俗。客家先民有在公廳室內安置龍神神位加以祭拜的傳統習俗,公廳室內除了最主要的祖先神位之外,就是所謂中霤神的土地龍神了。

 我國民間信仰自古即視「龍」為風水神的化身,民間認為在天有天龍在地有地龍,相傳舉凡鍾靈毓秀吉穴之地,都有地龍及土府九壘諸神鎮護看守,因此,在築屋興宅、動土施工大興土木時,難免觸犯地靈並驚動原本守護地靈的土府九壘諸神,使諸神無法安居而離位遠走他方,導致靈氣消失,如此民間即無法受到地靈的保佑。故民間在新宅動土興工前,會愼重奉請「地龍及土龍九壘諸神」暫時離位,並於工地現址的東方偏僻之地,安置地龍及土府九壘諸神的神位,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以香燭、清茶、四果祭拜,以祈求諸神保佑施工順利平安吉祥,待日後新居落成時再將神位撤除火化,另舉辦「安龍謝土」儀式恭請諸神歸復原位。

 新居動工之日,屋主至廟宇祈求平安符,撓(ㄋㄠˊ)鹽米澆潑工地五方,代表驅邪除煞,而後才可動土興工。另在新居工程告竣落成時,再擇吉日舉行「安龍謝土」儀式,舊時是由屋主邀請道士辦理祭祀事宜,可上章呈疏、或可虔誠用口頭呼請,置香案牲醴、紅圓、果品、財帛等於午前舉行祭典,目的在奉請諸神復歸本位,「安龍謝土」祭祀儀式完成即表示原本守護地靈的土府九壘諸神會護佑居住新宅之家族永保平安吉祥。

 據客家耆老口述,早期在客家習俗中,普遍有在自家合院式家宅的公廳中祭拜「龍神」的傳統,安置龍神的位置,一在公廳室內,二在公廳正中間,符合古代中霤神「在室內,居中位」之傳統。

 在此要先說明閩南與客家族群不同的祭祀習慣,民間家宅公廳的主要功能,用在祭拜自家歷代祖先神位,閩南習慣是將神明金身安置在公廳神桌的正中間,祖先神位則安置於虎邊;但客家習慣為「祖在廳,神在廟」,意指客家公廳只供奉自家歷代祖先神位並不安置神明,換句話說,閩南請神明與祖先在自家祭拜,客家在自家只拜祖先,要拜神明則須前往廟宇。

 於祭拜龍神的習俗,只見於客家公廳,根據鄉野傳說,早期農業社會時,閩南與客家興建新居動工興工之前都有奉請龍神暫時離位以免驚動地靈諸神的習俗,同時閩南與客家新居落成也都有「安龍謝土」儀式,但只有客家將龍神神位保留,並且特地將龍神神位安置在公廳祖先牌位的正下方,這種做法符合古代安置中霤神之祀「一在公廳室內,二在公廳正中間」的傳統,不過,閩南家庭的公廳則未見有祭拜龍神的習俗。

 根據在台灣各地造訪客家夥房所見,客家安置龍神的位置都在公廳祖先牌位正中間的下方,只是神位的寫法略有不同,有的寫「土地龍神之神位」、有的寫「福德龍神之神位」、有的只寫「龍神之神位」。

 然而,坊間另有一種說法,認為所謂中霤神之祀屬於地基祖習俗,本文認為,中霤神之祀應與地基祖無關。所謂地基祖,其來源,有「亡靈說」、「地神說」與「平埔族說」等,「亡靈說」是後人對曾居當地的先民表示尊重加以祭拜求平安的傳說,「地神說」是後人對滋養萬物的土地表示感恩加以祭拜的傳說,至於「平埔族說」則在台灣民間較為普遍,主要源自閩粵移民在長山過台灣初期,因為赤手空拳無法生存,不得不運用不同方式從先住民平埔族手中取得土地,事後為求心安而以「地基主」之名加以祭拜的一種特殊民俗。因此,後人從「地基主」顧名思義即可知,拜地基主是拜古早時期土地原來的擁有者,此種說法較為一般民間所接受。

 至於中霤神與地基祖的祭祀,應為不同的民俗,因為:一、地基祖在民間並非常設性的神明,民俗只在主要節日以簡單供品在自家廚房外側一角由外向內燒香祭拜,拜完即撤除供品,故地基祖既無金身,也無固定神位,不符合中霤神「在室內,居中位」之傳統,也不具備「家主中霤」的神格。二、祭拜地基祖只見於台灣民間,閩粵移民之大陸原鄉未聞有地基祖信仰,可見地基祖是台灣社會在地化的獨特習俗,甚至只見閩南族群普遍祭拜地基祖。民間習俗每逢清明、中元、重陽、除夕等主要節日都先拜祖先,然後以簡單供品祭拜地基主。搬入新居時要祭祀地基主,以求其保佑住後能夠平安順利。此外,有些家庭與生意人在每月初一、十五拜土地公時,也拜地基主。至於目前有少部分客家也拜地基祖,那是受閩南文化的影響,地基祖並非客家信仰。

當鳴蟲與客庄相遇,土牛國小「導覽小尖兵培訓計畫」

讓鳴蟲開啟一扇門

/土牛國小校長陳榮錦

   本校辦理的「鳴蟲大展」,是學校已經進行一個學期的學習活動,藉著「會叫的昆蟲」引領同學進入一個探索與發現之旅。

  劉興欽是一位有名的發明大王,生活充滿創意與點子。造就他今日的創意無限,就是因為他的童年在鄉間長大,對自然生物的仔細觀察。他曾提到為了找到蜂巢的蜂蜜,他發現蜜蜂飛行動作,以及腿部花粉的多寡,知道這隻蜜蜂即將歸巢,於是追蹤蜜蜂,得到童年的甜食。因為「發現是發明之母」,養成細微的觀察力,就能有多重思考的角度,發現常人沒注意到的地方,就能發明改造成為新的創作。

  上學期我們每一班都飼養蟋蟀作觀察,這是從寵物店購買作為其他動物食物的蟋蟀,幸運的這些蟋蟀受到土牛師生的悉心照料,得以頤養天年。到學期末剛好一個世代結束,這段期間讓校園有不一樣的生機,除了教室鳴聲不絕外,我們師生的熱烈迴響令人感動。常常有蟋蟀不同的話題在校園流傳,飼養方法在班級間交流,甚至是結成「好姻緣」。

  導覽小尖兵的訓練,也是本活動的另一個特色,從四、五年級挑選出的孩子中,為展示教材做解說,從當初的害羞靦腆到現在的大方活潑,都是經過反覆苦練以及師長費心教導而有今日成果。不含老師與家長,他們已經向四百多位本校同學,以及石岡區二百多位幼兒園學生做生動介紹,獲得眾人一致好評。

  本活動開展期間,受到家長與社區人士的支持與鼓勵,如余金秋主任的導覽教學、張爺爺(張文雄)教全校同學做竹蟬、郭可遇老師的影像紀錄、本校愛心志工會場的維護,當然還有土牛全體師長的動員配合,大家藉著本活動共同為孩子的學習開啟無限可能而努力。

導覽小尖兵培訓心得

/余金秋

  201211月,土牛國小「導覽小尖兵培訓計畫」培養二十多位四、五年級的小小解說員。解說範圍最初分為兩個部份:一、土牛客家文化館(十五節課,上午8:00-8:40由我和明雄老師負責);二、土牛國小養正堂展示的「鳴蟲特展」(十五節課,中午12:40-13:20由洪雲珠主任和洪彩萍老師指導)

  這一群導覽小尖兵,讓我很有成就感。他們非常的認真,在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為土牛國小四、五年級的所有小朋友導覽解說土牛客家文化館,更厲害的是解說「鳴蟲特展」。對象從五歲的幼兒到老師,落差這麼大,而這一群小尖兵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針對師長、家長、小朋友、幼兒,「因材施教」導整解說內容,改變說話的語氣及生動活潑的肢體動作,再加上全校師生和石岡區內各公私立幼兒園熱烈的參與,相信每一個來參觀的人都有收穫。

  我對鳴蟲不了解,因為「鳴蟲特展」,聽了導覽小尖兵的解說,才知道蟋蟀、螻蛄、螽斯、蝗蟲為什麼要發出聲音?如何發出?用口嗎?不是是用左翅與右翅,或用腳與翅,相互磨擦而發出的聲音,目的是為了求偶,要「傳宗接代」啦!真的是「教學相長」,要多多跟這群小朋友學習,「行行出狀元」、「青出於藍勝於藍」小朋友的表現,真不是蓋的!

  參與這次「導覽小尖兵培訓計畫」讓我覺得,每個人要隨時往前走,「活到老學到老」固步自封不求長進,會讓你「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其實大自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希望大家能走到戶外,遠離電視機,您的人生或許會過得比現在快樂!

/劉明雄

  土牛國小從上學期開始,培養了一批導覽小尖兵,分別來自四年級及五年級共二十二位小朋友參加,計劃培訓他們導覽解說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土牛客家文化館導覽解說員,第二部份成為廣達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廣達〈游於藝〉校園巡迴展之嗚蟲特展的嗚蟲小達人,第三部份是成為土牛國小的親善大使,接洽來訪的貴賓及互相交流的別校小朋友們,這三部份也正同時進行中。

  土牛客家文化館一直是區內的觀光重點,以推廣客家文化為主要目標,這座全國第一座“活”的生態博物館在靜態不僅展示了客家文物及客家建築特色,在動態方面,也把客家人崇敬祖先的觀念,透過劉屋派下子孫祭祖的方式,傳達給遊客。土牛國小這群小尖兵們,是石岡導覽達人-余金秋余主任,以及筆者本人,共同指導培訓他們。初期,這群小尖兵對客家伙房的觀念是非常薄弱的,如內外門樓、半月池、化胎、燕尾翹脊、祖先牌位……等,幾乎毫無概念,於是每週選兩個早上,室內課加上實地演練密集訓練,慢慢開始收到成效,原本的靦腆害躁、內容不熟,漸漸變得更有信心,台風穩健的解說達人。

  對於國小的小朋友來說,客家伙房題材本來就比較枯燥乏味,也比學校課程來的艱深,要當個可以站上台導覽解說的解說員,除了對內容要有充份的了解外,自信心、解說技巧、肢體表現等,亦是他們學習的重點,也只有多次的實地演練,修正缺失、精進技巧,才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導覽解說達人。此次培訓,不僅僅是希望他們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導覽員,更期待的是,透過這培訓過程,讓他們認識石岡,也相信對於他們現階段的學業有所益處。

推薦訂閱
《野生》南方女性的人生風景@【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兩種常見的文鳥科一斑文鳥.白腰文鳥@【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本期目錄
淺說古代中霤神「在室內,居中位」之民俗
當鳴蟲與客庄相遇,土牛國小「導覽小尖兵培訓計畫」
轉寄『當鳴蟲與客庄相遇,土牛國小「導覽小尖兵培訓計畫」』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