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石岡人電子報
報主:台中縣石岡鄉石岡人家園再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5-22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3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石岡人電子報報
石岡人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石岡人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2-23 16:00:00 / 報主:石岡人協會
[公益聯播]第四季早上講堂
堅持將家中角色扮演好才能演出好戲的石岡媽媽─楊珍珍
文/徐溫雅

堅持將家中角色扮演好才能演出好戲的石岡媽媽─楊珍珍    一籠籠蒸好的包子、饅頭剛出爐,就見梅子早餐店的老闆娘正迅速的將這些包子、饅頭打包好,準備隔天早上做生意用,這每個包子外表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吃起來的滋味卻令我難以忘懷,想一個接一個,而製作這些包子、饅頭的人就像它們一樣,外表樸實卻有內涵,說話帶著濃濃草根性、用語直接、不拐彎抹角卻又帶著一股親切感吸引著你,當你更深入的與她交談時,她會和你分享許多人生的道理,講一遍不懂她會再說一次,直到你懂為止,不會讓人感到囉嗦反而能有更多省思與收穫,我很好奇這樣的體悟除了是生活的經歷,又從何而來?而這個和我交談的人正是石岡媽媽劇團的團長─楊珍珍。

    曾經看過石岡媽媽劇團演出的朋友們,相信都對這個劇團有相當深刻的印象,媽媽們每一次的演出,精湛且具生命力,究竟這一群草根性十足的媽媽們是憑什麼能夠登上大舞台?又是怎麼經營這個屬於女人的劇團?楊珍珍表示當初石岡媽媽劇團是地震之後由外來團隊協助成立,期盼災民透過戲劇的演出,減輕地震所帶來的傷痛、恐懼……。但地震十年之後,這個劇團並沒有就此解散,反而名氣越來越大,企圖與她們接觸的媒體、團體越來越多,甚至也有人引頸期盼他們下一次的演出,「今年會有演出嗎?」「到底什麼時候要再演啦?」詢問的聲音不斷,但是演出並沒有越來越多,難道演出之後的迴響她們沒有感受到嗎?劇團團長楊珍珍說:「每次演出受到台下觀眾的鼓掌,當然讓她和劇團每個媽媽都很開心,因為媽媽們都是很傳統的鄉下女人,每天在家裡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老公、小孩也不會刻意的讚美、鼓勵她們,這些媽媽在外面受歡迎、鼓勵,有真正的舞台、燈光還有觀眾,當然有被捧上天的感覺,這滋味實在太棒了,是在家庭中永遠感受不到的感覺。」但是她要媽媽們不要因為這樣就忘了她們的角色,畢竟她們不是專業的演員也不是靠演出吃飯,她們是家中的媳婦、太太、媽媽……如果沒有身體力行,將家庭中的這些事情處理好、角色扮演得宜,再多的成功都不是成功,出去演出時楊珍珍更是堅持身為一個團長,她把幾個人帶出去表演,就要連幾個人幾個心也要跟著帶回來,因為回歸根本演出不是要賺錢,只是將家庭之外的心力回饋社會,將生命歷程轉換成演出引起觀眾共鳴,即使只有一個觀眾看得懂他們所要表達的理念,那排演的辛苦就值得了,因為她們的演出又多讓一個觀眾有更多的體悟、想法。

    對石岡媽媽劇團來說演出不是最重要的,她們享受的是編寫劇本到演出的過程,先是分享彼此最近發生的事情,將生活中的真實事件透過討論、改編寫成劇本,一次一次的排演、演出甚至是突發的狀況,像是誰的老公不願意讓某個媽媽出來參與演出、大家的家庭同時出了重大的狀況……,她們都共同克服了,彼此之間的感情透過這樣學習、幫助更凝聚了,演出不僅讓她們得到快樂也成功和成人教育做結合,而劇團成功的關鍵在於這群鄉下媽媽有著樸實的實踐特質,她們將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與關愛化成戲劇上的演出,成功引起更多人的迴響與體悟,另外劇團團長楊珍珍要團員將家庭中本分做好才能參加劇團的堅持,才能讓這群媽媽盡情的在台上發揮、演出。接下來要看到石岡媽媽的新作可能要像看宮崎駿電影一樣,要再等些日子了,畢竟好事多磨嘛!
梅子村24小時全年無休領時薪最少的公僕─郭光勇村長
文/徐溫雅
梅子村24小時全年無休領時薪最少的公僕─郭光勇村長
    「地震那天清晨決定放棄媽媽的急救,於是在附近的梨園中拿了一塊板子將媽媽的遺體放著,拿了一條棉被蓋住,交代家裡的人看著,我又出去幫忙了……。」回憶起地震那天晚上,梅子村的村長郭光勇村長告訴我那天是他永生難忘的一天。

    地震那天和家人逃出家中之後,他馬上奔回「土角厝」建築的老家,尋找被埋在土堆中的親人,開車載著早已沒有呼吸的母親,東奔西跑到處尋找醫院急救,誰知道到石岡、台中、東勢的路都無法通,最後只好痛心的放棄媽媽的急救,將媽媽安置好以後,他開著怪手將梅子巷一直到東豐綠廊那段路搶通,也和村人到處搶救附近土堆中還有聲息的人,就這樣一連救了好幾條性命。災後的那幾天,郭村長到處想辦法籌物資到村子給村民,梅子媽媽教室的媽媽們也主動的出來負責烹煮大家的三餐,才足以讓大家都免於挨餓,但也因為忙於這些事情,讓他連送母親最後一程也沒有參與,至今他還是有些愧疚。

    地震雖然震毀了家園也帶走了親人,但是卻也讓這個當時已擔任梅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兩年的郭光勇村長知道,原來他可以為社區做的不只是推動媽媽教室、土風舞班,或許可以開電腦班或是創造景點推觀光……。由於地震後文建會及一些政府單位更積極的推動社區營造,更讓一群居住在鄉下的人,有機會為自己的社區「尋夢」,於是郭村長召集一群對社區改變有些想法的人,討論要怎麼打造他們的「梅子夢公園」,到現在「五分車懷舊公園」、「環保志工隊」、「守望相助隊」……,被一群社區志工打造出來,梅子社區逐漸轉型成為一個有活力的社區。

    對於經營社區,郭村長有他的一套見解,他認為平時村民之間就要有良好的互動,絕對不能有「自掃門前雪」的觀念,一旦家中真的有什麼重大事情,才能找到人幫忙,社區也要經常提供群聚的機會,增進居民彼此間情感也認同社區,這樣才有可能走得更長遠。對於八八水災的重建,他認為在初期一定要先找出幾個對社區有熱情的「憨人」,再召集居民共同討論社區的下一步,就像當初他們在討論改造社區一樣。說到這裡,村長的電話又響了,要他幫忙處理有人酒醉鬧事,他又急急忙忙的出門了,村長太太透露:「要他出遠門根本不可能,就算他出國了也是心繫村裡大小事,他就像是個24小時全年無休的便利商店。」梅子社區凝聚的關鍵,我想就在於郭光勇村長的熱心不打烊和有著天性願意無私奉獻的傻勁,加上又有一群和他一樣有著傻勁,立志將社區變更好為己任的社區志工默默奉獻才得以成功,更重要的是居民對自己居住的環境也相當滿意、認同社區,進而參與社區活動、增進社區情感,這也是郭村長最大的成就來源以及支持他繼續下去的動力。
推薦訂閱
我的家呢@【基督徒救世會期刊】
愛心物資捐贈@【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
本期目錄
堅持將家中角色扮演好才能演出好戲的石岡媽媽─楊珍珍
梅子村24小時全年無休領時薪最少的公僕─郭光勇村長
轉寄『堅持將家中角色扮演好才能演出好戲的石岡媽媽─楊珍珍』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