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文學獨立聯盟電子報
報主:台灣文學獨立聯盟
創刊日期:2009-06-29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21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文學獨立聯盟電子報報
台灣文學獨立聯盟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文學獨立聯盟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5-26 11:00:00 / 報主:台灣文學藝術獨立聯盟
本期目錄
李勤岸 ─ 有路無厝《台北文明》之3
邱一帆 ─ 蝓螺
陳秋白 ─ 烏克蘭─Pavlo Tychyna〈包羅‧帝黑那〉詩選(1)
Catherine Yen ─ 黛安‧阿勃斯的驚異藝術(Diane Arbus’s Grotesque Art)
胡長松─台語長篇小說《大港嘴》連載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李勤岸 ─ 有路無厝《台北文明》之3
 

 

有路無厝
--《台北文明》之3


我tuà師大公園
眠床本底kap人仝款
是真四是ê長條椅仔

政府beh美化市容
kā變電箱仔畫真媠ê風景
kā長條椅用磚仔
khōng做一格一格ê椅仔
會當坐袂當倒leh睏

暝頭仔我倒tiàm風景頂懸
ù變電箱仔ê溫暖
等待夜市ê虛華靜ah
我嘛是koh轉去我ê眠床
好禮仔kā我瘦pi-pa ê身軀
分做一塊一塊
囥入去一格一格ê眠床

天小可拍昲光
我隨起床
好禮仔kā我一塊一塊ê身軀
安裝轉去

做一个市民
我逐日遮爾辛苦
為這个文明ê都市
顧一屑仔面子
因為我知影全世界有路無厝ê人
攏有公園ê長條椅仔thang睏


--2010/4/5 小碧潭



......網路閱讀



邱一帆 ─ 蝓螺



蝓 螺


本旦該愛有殼个
行在二十一世紀个巷道
密密相連个屋殼
千棟萬棟百萬間
無一間佢戴得起
無一間佢核得起
本本無殼个蝓螺
行在二十一世紀个巷道
水淋雨涿
風吹日炙
無一日安樂
無一日安心
佢還係默默仔
想靠自家
尋著自家个屋殼


......網路閱讀




陳秋白 ─ 烏克蘭─Pavlo Tychyna〈包羅‧帝黑那〉詩選(1)


Pavlo Tychyna〈包羅帝黑那〉 (1891-1967)

陳秋白 ─ 烏克蘭─Pavlo Tychyna〈包羅‧帝黑那〉詩選(1)


Pavlo Tychyna*1是1959Yuri Lavrinenko tī巴黎出版的文選,hōn認定是一个世代實行文藝復興上有代表性的成員。1920年代,tsia的作家享有真大的自由創作,當時蘇聯政權藉著鼓勵烏克蘭文化的發展,尋求烏克蘭人民對伊的忠心。
不幸的是史大林(Stalin)為提防烏克蘭漸漸壯大的自信kah獨立,像Rafael Lemkin的評見*2,伊將目標囥烏克蘭農民kah國家的精神,政治參文化菁英的身上,以種族屠殺的策略消滅這个民族。1930年期間,253个烏克蘭作家當中有226个遭受蘇聯警察的處死抑是執行軟禁。In警察局的地下室,北極的集中營,in hōn銃殺kah殘酷對待,因為下溫,體力透支,營養失調而死亡。Tychyna是這代有天份的作家當中,活落來的幾个人之一,伊靠一首koh一首寫史大林主義的打油詩來換取生存。


*2.1943,波蘭籍的Rafal Lemkin用拉丁語根geno- kah -cide創造"genocide(種族屠殺)"這个字詞 kah概念。




我悲嘆

暴風雲收集
一座破碎的浮雕,
死亡的大理石
Kah茫茫悲傷的目-tsiu
tó一个驚甲戇神的祈禱者通過。
一片樹葉落
祭壇,
風吹動鈴仔咻咻叫。
別位的雪已經落─ah
兵仔in安息
Tī浮-phànn的紀念碑
土地夢著in霧霧的睏眠。
雖然你kah我是孤單,
咱bat
櫻桃核[hu̍t]醒來。
燕仔的願望。春天發生。



I wept

The storm clouds assemble
A crumbling relief,
The bereaved marble
And blank eyeballs of grief
Through which numb prayers pass.
A leaf falls
Onto the altar,
Wind makes the bells whisper.
Elsewhere the snow has fallen,
Where soldiers sleep
In the blank grip of stone.
Earth dreams their blurred sleep.
Though you and I are alone,
All we had once,
Wakes in the cherry’s stone.
The swallow’s aspiration. Spring happens.


1918 (English tr. by Steve Komarnyckyi)



拍開門

拍開門
我聽著伊的跤步聲
拍開門
單青天
有雲的羽毛
絞做空虛,
我的目-tsiu,我的心
化做珊瑚
因為我咧等待。
無所在通覕
門拍開的時陣,
風透雨中
無所在安搭伊的頭,
心愛的,因為每條路
閃亮血光
暗暝流落
空虛的目屎
因為神咧睏。



Open the Door

Open the door,
I hear his footstep
Open the door,
Only blue sky
Where a feather of cloud twists
Into emptiness.
My eyes, my heart
Turn into coral
As I wait.
Nowhere to hide
When the doors blew open,
Nowhere to lay his head
In wind and rain,
Darling, for every road
Shines with blood
And the night weeps
Empty tears
As God sleeps.


1918 (English tr. by Steve Komarnyckyj)



啥物……

我應該講啥,m̄-過春天
已經天頂拍開一扇門
Hōo光倒入來,
阮行入伊
柔柔的湧,量約跤頭膚懸
咻咻咧叫。
Hōo冷淡的恬靜包牢的
一直到阮聽著布穀……
伊二音的叫聲展開
一條交響曲
tiàm遠遠的所在聽來
像伊咧唱歌。



What……

What shall I say but the spring
Has opened a door in the sky
For light to pour in.
We walk through it
Soft waves, roughly knee height
Whispering.
Wrapped in a brittle silence
Until we hear the cuckoo……
Its two note song opens
A symphony
Through the distance we
Listen as it sings.


1918 (English tr. by Steve Komarnyckyj)



......網路閱讀





Catherine Yen ─ 黛安‧阿勃斯的驚異藝術(Diane Arbus’s Grotesque Art)


 
Catherine Yen ─ 黛安‧阿勃斯的驚異藝術(Diane Arbus’s Grotesque Art)
(Untitled 3)
Catherine Yen ─ 黛安‧阿勃斯的驚異藝術(Diane Arbus’s Grotesque Art)
(untitled 7)

黛安‧阿勃斯的驚異藝術(Diane Arbus’s Grotesque Art)

黛安‧阿勃斯 (Diane Arbus, 1923-1971)是美國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攝影家之一,她以拍攝各種畸形人與城市文化為主,創造出她獨一無二的個人視象。紐約現代美術館 (MoMa, New York)1967年為阿勃斯、蓋瑞‧溫諾葛蘭(GaryWinogrand)、李‧弗萊南德(Lee Friedlander) 舉辦 「新紀實」攝影展,使她特殊的視象藝術受到藝壇的矚目。阿勃斯於1971年在格林威治的住所自殺身亡,她的聳動創作因其悲劇性的死亡而聲名大噪。 在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亡故的阿勃斯作品被安排展出,成為舉辦以來首位參展的美國攝影家,同年紐約現代美術館也為她舉辦大型的回顧展,在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英國等地巡迴展覽而轟動一時。三十多年來,以阿勃斯的攝影為主題的展覽與研究絡繹不絕,最近的回顧展於2005年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uem, NY)展出。
阿勃斯原名黛安‧尼莫洛克斯(Diane Nemerox),出生於紐約猶太富商,父親經營百貨公司,在公園大道及中央公園西區的的高級住宅長大, 十八歲時嫁給亞倫‧阿勃斯(Allan Arbus),在1943-1956年間,夫妻兩合作拍攝時尚攝影,其1946年成立的攝影工作室陸續為《魅力》(Glamour)、《十七歲》(Seventeen) 、《哈潑雜誌》(Harper’s Bazaar)、《時尚》(Vogue)等雜誌拍攝時尚攝影,這段時間,阿勃斯的攝影技術已相當嫻熟,而兩人的合作關係中她卻只是擔任藝術指導的角色,負責安排模特兒的姿態及大小道具,而夫婿則是擔任主要的攝影工作。阿勃斯深諳時尚攝影的虛飾美學,與丈夫不斷塑造時尚神話, 他們擅長拍攝 行動衣著 “(Clothing in action) 營造出對名牌服飾與配件的消費,它帶來外貌的迷人蛻變,亦慫恿人們追求豐美、尊崇與浪漫的生活。
1956-1961年間,阿勃斯逐漸遠離時尚攝影,改拍肖像攝影及其他雜誌作品,阿勃斯在1956年因厭倦藝術指導的角色, 而終止與夫婿的夥伴關係,1957年,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 New School of Social Research)向李賽特‧瑪朵(Lisette Model)學習攝影,此期間,她對紐約客的生活百態、百老匯與42街角落的遊樂場地下室的修伯特博物館(Hubert’s Musuem)產生很大的興趣,著迷其畸形人展覽與現場表演,經常帶著照相機流連於這個跳蚤馬戲團。1962-1969年間,她仍持續之前的探索,她也不斷造訪褪色的紐約角落,熱衷於捕捉異常、狂想及有特徵之人,阿勃斯也揭露一般人外貌的缺點。 1962年開始,阿勃斯開始使用鎂光燈,以正面採光,造成焦點尖銳、對象明晰、景深淺、背景簡化、明暗對比強烈的效果,她的拍攝對象通常直接面對鏡頭,以鎂光燈瞬間固定表情,用一種信任攝影師的狀態,顯露其畸形。
1969-1971年間,阿勃斯除了繼續拍攝一些雜誌與個人作品,她心繫的攝影題材變成形形色色的女性唐氏症患者,阿勃斯的這一系列照片大部分未曾發表,一直到1995年 《黛安‧阿勃斯:無題》的這本圖錄才首度被披露。《無題》系列的拍攝大部分來自紐澤西州文蘭智障者訓練中心(Vineland Training Center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 New Jersey),這是一個佔地1600畝的開放機構,上面約有一百棟建築,唐氏症患者在這裡過著莊園的生活,這系列作品背景寬闊開放,展現阿勃斯大部分作品所缺少的社群意向,許多穿著似小孩的的成人,他們或單獨,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狀似快樂,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盛裝遊戲、跳舞與野餐,有的則在黑暗蒼茫的郊野,戴上各種詭異的面具,嘉年華式的鄉間遊走,慶祝萬聖節。
由於《無題》系列在1995年才問世,故其研究文獻不多,然而在1972年的回顧展與圖錄《黛安‧阿勃斯》問世之後,許多評論家均圍繞在阿勃斯與拍攝對象間的觀看及倫理關係的探討。愛咪‧高定(Amy Goldin)、馬克思‧科支洛夫(Max Kozloff)、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裘蒂絲‧戈德曼(Judith Goldman)、雪莉‧萊斯(Shelley Rice)等人均採批判的態度,他們把阿勃斯當作表現主義者,認為她的相片可被解讀為自拍像,藉認同與移情拍攝對象的苦難與疏離,提供她現成替代性的經驗,將自己心理轉嫁,植入她的照片,來表達她自己存在的焦慮。桑塔格的觀點最具代表性,她提出阿勃斯攝影最令人困擾之處在於利用被拍攝對象對友誼的渴望而予以剝削,阿勃斯違反並背叛拍攝對象對她的信任,以私我意識及觀點來捕捉畸形人的苦痛。由於阿勃斯身處優越階級,由小到大從未經歷逆境與不幸,所以她藉拍攝畸形人物來追求痛苦,以發洩她因身處安全階級所遇到的挫折感。桑塔格將文章命名為〈在攝影中黑暗地看見美國〉(1973),抨擊阿勃斯的攝影悖離美國經驗中所推崇的人道主義精神;桑塔格懷念美國攝影的人道主義傳統,擅於表達具同樣人性、尊嚴與美感的人物,將原屬禁忌的題材變成公開的奇觀與其理想違背。然而有別於桑塔格的負面抨擊,攝影史學者們認為阿勃斯的攝影直指當時美國歷史、社會、與文化的現實面,提供了更敏銳的觀察與評論。詹姆士‧基蒙(James Guimond)在《美國攝影與美國夢》(1991)中,將阿勃斯視為社會批評家,認為她的作品象徵性地逆轉了美國夢的意識形態,基蒙讚賞阿勃斯以嘲諷與干擾的方式來反叛與批評當時粉飾太平的假生活理想。弗雷德利克‧葛羅絲(Frederick Gross)的博士論文《成人童話:黛安‧阿勃斯的社會全風景》(2005)採取與基蒙相同的論點,葛羅絲將阿勃斯的作品當成肖像式的社會全風景(Social panorama),意指一個景象一幕接著一幕在觀者面前展開,她標示阿勃斯作品充滿凝聚力的社會陳述,聚焦於畸形與邊緣人物,解構傳統肖像攝影,展現阿勃斯式對白種、中產階級的美國主流文化的批判。愛麗雅‧布狄克(Ariella Budick)則認為阿勃斯攝影所展現的詭異(grotesque)身體,是為了駁斥政治、社會、文化的順應主義。另,瑪麗‧凱瑟琳‧希爾茲( Mary Kathryn Shields )的博士論文《在攝影中帶面具》認為1960年代的唐氏症患者仍躲在社會的黑暗角落,幾乎不曾在主流文化或社群意向中出現,但阿勃斯拍攝這些另類的家庭,或拍戴著萬聖節面具的唐氏症患者,即使有些不戴面具,其扭曲的容顏本身就是面具了。
阿勃斯從1960年代開始,拍攝許多的畸人相片,呈現現代人對畸形身體的審視,她拍《無題》系列時,展現與現代背道而馳的視象,這些相片創作於後現代各種邊緣再現輿論述風起雲湧之時,她敏銳地營造一個過渡(liminal)、失焦的畸人世界,在唐氏症患者萬聖節的嘉年華會中,彷彿得以暫時將他們從病態的世界中解放,藉面具、裝扮、遊戲、儀式,展現令人驚異的奇幻面貌,創造了使異常身體重生的魅力,以及在社群平等、互融的烏托邦世界。
但,阿勃斯的自殺身亡,在面對如此眾多的畸形與邊緣人物與社會現象後,又代表她以什麼樣的態度去窺探自身最難以抽絲剝繭的黑暗與困難呢?


......網路閱讀




胡長松─台語長篇小說《大港嘴》連載


*本台語長篇小說獲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 

 
  大港嘴 (05)之七

 

「若無咧﹐妳想欲按怎?」
「我當然嘛毋知影欲按怎﹐毋才會來揣妳。這馬我欲驚死矣﹐拜託妳﹐今仔盈予我佮妳做伙睏啥款?」
夜半暝﹐阿春仔規身軀縮甲袂輸是粒八寶丸仔仝款﹐伊共金釵的身軀the咧﹐險共kheh落眠床。的目睭一直瞌袂去。佇這个時﹐一道影位的窗仔邊飄過。秋子的房間佇的隔壁﹐我本底叫是是秋子﹐毋過伊無聽見開門的聲﹐無外久了後﹐彼道影閣轉來﹐無聲無說徛佇窗仔跤。
「秋子!」喝。毋過秋子猶原無聲無說。
「秋子!」我閣喝。這擺遂共阿春仔拍精神。伊看見窗外的影﹐一下手跳落床﹐衝去房間口面﹐金釵嘛綴出去。毋過jiok著伊﹐秋子手裡抱一丸物﹐假若底飛仝款的匿入走廊尚深的所在……
 
原來這一切妳攏知影。小姐!
我哪會毋知?[viii]
 
──成實的﹐金釵小姐妳明明知影是按怎樣的代
海風吹佇烏索仔港。一到秋天﹐風就吹袂煞﹐吹甲烏索仔港îng-phông-pông。毋過港裡的漁船仔卻是佇這个時天出海。妳佇港邊等待妳的愛人仔的影跡﹐看著風飛沙佇遮稠咧的海平線﹐等待妳所向望的彼隻船仔入港。暗暝到位矣。妳坐佇埠岸的盡尾一句嘛毋講﹐一直到規面是目屎。妳聽見海湧拍佇礁石的聲﹐佇滿天星下成做一个大大的手婆妳徛起身﹐目睭失神去土沙giâu-phé-phé假若是工佇恁兜口的彼个拍的乞仔。當妳siān-tauh-tauh沿埠岸行轉去厝的時兩三个醉茫茫的查甫人佇半共妳圍咧褪赤theh對妳是下流gióin勼脊骿遠遠的所在有幾lotàu咧看熱鬧﹐假若完全無持代。In愈行倚﹐到尾狗仝款底揪妳的衫﹐妳想欲出毋過心的嚇予妳叫聲﹐à是妳相信﹐袂閣有人來救妳矣。妳想彼个拍的乞仔佇恁兜苦苦哀求的時妳濟少嘛應當提一先予伊的à是
轉寄『多樣語言的文學價值』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