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覺青性電子報
報主: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創刊日期:2012-02-03
發報頻率:每週日出刊
訂閱人數:6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覺青性電子報報
覺青性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覺青性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12-14 16:00:00 / 報主:王振圍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本期目錄
覺青性電子報第12期 2012-12-14
覺青性電子報第12期 2012-12-14

若圖片無法顯示可直接點此連結觀看
 

覺青性電子報 第12期          發報時間:2012-12-14 16:00:00
報主: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 總編輯:王晧安 / 執行編輯:王靖鳳

 

總編輯/王晧安

近來教育部發函至37所大學關心「反媒體巨獸」的學生,「陳為廷到立院備詢」、大學生要求教育部部長為其「偽善發言」道歉的新聞,在各台電視吵得沸沸揚揚。

部分媒體花非常高比例的時間將該事件重點模糊,忽視媒體巨獸問題,忽視高教學費問題,忽視教育部部長說謊的問題,努力將憤怒的學生「抹綠」,認為這是一場立委與學生聯合的陰謀。

部分媒體則努力「還原真相」,重視學生為社會議題發聲,轟其他文字與電子媒體不客觀、製造新聞,遭政府與政黨收買,趁機補馬政府一刀。因此,這些媒體有因此重視媒體巨獸的問題?有重視高教學費的問題?似乎也沒有。

過程中,各家媒體不免將問題「個人化」。將問題責怪個別學生「不乖、不禮貌」,大學鮮少教導學生如何參與公共事務,更不用說「有禮」的參與公共事務。諸立委大人在立院可以「生氣」,而年輕人的生氣則被「污名化」為恣意行事、無禮,在過程中將青少年「他者化」,缺乏脈絡,更丟失公平的標準看待年輕人及成人。

國家需要青年的社會議題敏感度,需要青年勇於發聲,無論有禮、無禮、平和或是憤怒的表達,社會才不會無感、無方向的安於現況,才能滾動與前進。如果大人們一直都有尊重年輕人的聲音、採納年輕人的意見,讓青年、民間力量能充份參與公共事務,哪需要這麼生氣?哪會累積如此多的憤怒?不這樣憤怒、激動,社會聽得進去嗎?

也許憤怒了,不一定「聽得進去」,至少,這樣還能讓政府、讓社會「聽到」。也許讓政府、讓社會「聽到」可以有更多創意的方式沒有錯,但,請別妖魔化社運青年,請好好聽聽這些社運青年想說些什麼,好嗎?

小屼在本期潤男專欄中,相同討論此議題,將陳為廷比喻為「指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小孩」,我們該思考的是國王為何沒有穿衣?或是罵那個小孩為何說出實話?

此時,更該讀讀本期「青色半獸人」,向青少年的「無知」學習,用無知、開放的態度,好好聽聽不同的聲音,才能看見更寬廣的世界。

本期我來自哈佛,分享的是各宗教共同的概念:「四無量心」,究竟什麼是「慈」?什麼是「悲」?什麼是「喜」?什麼是「捨」?又與青少年工作、性別平等的推動有什麼關連呢?

陳停在在專欄中,諉諉道來社會新鮮人初入職場的心情,從加班在這個話題,思考職場如何看待年輕人、未婚者。相同與「青少年.性別.生涯」相關的主題,陳一咪則要跟大家提醒「醫生娘」與「醫生的娘」,依然存在現代家長的腦袋中,裡面有哪些青少年與家長之間與性別之間的議題。

性別無敵好青春收錄的是浴巾對於女性情慾的真情告白。校園性別花則有南華大學彩虹平道的鳥鳥,分享她參與性別社團一年半來,從社員到社長的歷程。

好快好快!覺青性電子報發刊滿12期了,每個月作者們趕稿苦苦追趕,一年的時間過得特快,邀請大家向朋友分享這份有趣的電子報。如果想看看每一期的專欄,除了閱讀歷期出刊的電子報全文,歡迎連結到「專欄特區」(http://npo-136.npo.nat.gov.tw/index.php?aid=568)閱讀喔!

 

性別大補帖:生涯規劃渴望性別
台灣立報 2012-11-15 文/王晧安

高中職生涯規劃中的「性別與生涯」應該談些什麼?教些什麼?檢視目前的生涯規劃課本內容,發現現有的課本往往花太多力氣強調職場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性騷擾類型」,太低比例討論「如何突破與面對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騷擾別人」、「面對性騷擾」。

談職場性騷擾,卻往往忽略同志(包括跨性別)在職場中的處境。就像洪文龍《親愛的球迷,我是同志》一文中討論的,退休同志運動員亞麥奇選擇在退休後出櫃,球員與教練都必須面對同性戀議題,職場中歧視同志的談話也將受到檢視與挑戰。談性別與生涯,不能不融入同志議題,更不應忽視性傾向身分對個人生涯的影響。
[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別再把問題怪罪家庭
台灣立報 2012-11-22 文/王晧安

「他今天會這個樣子,真的很可憐,很辛苦,有這些行為,也不是他造成的,如果爸爸媽媽都在身邊的話,就不會這個樣子了!」我最近覺察自從當輔導老師以來,對於青少年的家庭,自己很容易這樣想,其他教師同儕也難免這樣說。總覺得如果當事人的家庭更有「功能」,這些學生也許就不會有行為問題了。

因此,常常會把這樣的家庭稱作為「家庭功能失衡」,這些孩子,有些來自隔代教養的家庭,有些來自單親家庭,有些來自育幼院,從小缺乏父母親的照顧。不容忽視的,其他家庭功能失衡的孩子,來自雙親家庭,父母親無法提供適當的照顧。我曾這麼想,也許,我可以成為這些孩子的家人,就像他們的哥哥,甚至爸爸一樣,關心他,照顧他。也許,我可以成為這位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成為生命中重要的老師,提攜他,呵護他。或是,安排認輔的老師、志工家長,定期關心這些孩子,讓他們偶爾能感受一下「溫暖」。
[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關於結婚這檔事
台灣立報 2012-11-29 文/王晧安

最近和朋友常有機會聊到「結婚」,究竟結婚這檔事背後有哪些隱含的社會價值?產生哪些影響?又有哪些意義?小凡說她完全不懂,彼此相愛就好,幹嘛要結婚?其他人說,因為可以節稅啊!可以享有很多法律上、制度上提供的保護、福利,可以免於對不婚者的歧視呀。

29
日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陳敬學、阿瑋向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被拒絕的訴訟正式開庭,究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會不會認定同性伴侶可以結婚呢?會進一步再次申請同性婚姻釋憲嗎?對於異性伴侶來說,「結婚」可以選擇,對同性伴侶來說,現在仍沒得選擇。同性伴侶小安和喵喵愛情長跑7年,想婚了,但法律上仍無法婚、不給婚。[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我懷孕了怎麼辦?
台灣立報 2012-12-06 文/王晧安

未成年學生發現自己懷孕了?恭禧您,幸運中獎!接下來得好好想想自己的生活,與如何面對新生命了!懷孕了,固然是好事,但在學生時期懷孕得面臨許多挑戰。

首先,得勇敢地讓家人知道,也讓信任的老師知道,讓大人及朋友來陪伴自己面臨挑戰,會更容易面對跟處理眼前的困難。終究未成年者的許多權利,仍仰賴家長或監護人來行使,要生孩子,或不生孩子,有大人較能一起討論,作出多的建議與考量。[詳全文]


醫生娘與醫生的娘

文/陳逸咪
Bloghttp://glitterandbright.blogspot.com/

這週末在某個縣市第一志願男高校的家長讀書會中聽見一個「醫生(的)娘」論調。

讀書會會長也是一位生理女性的家長,在活動開始前說明這次邀請的講師來歷,會長說「我不願意邀請未婚講師,因為未婚講師太年輕很難想像我們這些醫生娘或者是醫生的娘過的生活是怎麼樣啦~所以我找的講師也是一位醫生娘,她先生現在是知名診所的某某醫生。」

女人只能當人妻或者人母?
這位會長又介紹她與講師認識的經歷,這位講師是她高中同學,很會唸書一路念到研究所,說了許多誇獎的話無非要讓台下其他被統稱為「醫生娘或者醫生的娘」的家長對講師更有認同感。我當然還沒資格當家長,是因為工作緣故前往參加這場活動,在台下聽到這位會長自以為幽默的雙關語「要不是醫生娘,就是醫生的娘」我感到很不安,因為陳一咪也是在這樣的期待中長大的。

不安的原因其中一個就是這兩個說法都很快的將所有在場的生理女性放到兩個位置裡,其中一個是「醫生娘」也就是醫生的另一半、人妻、太太;另一個「醫生的娘」則是醫生的母親、娘、人母。這樣一講,彷彿大家都要趕緊督促自己的小孩考上醫科,出人頭地,這樣複製生理女性刻板印象角色的說法,原來在2012年的現在還能被接受讓我感到意外。但是反過來想,這當中除了把女性刻板化為母親予人妻的角色以外,還有另一個盲點。

「媽,我不想當醫生」
「醫生」本來應該是各行各業中的一個選擇,但是工作絕對不只是賺錢多寡的差別而已,還隱含了非常多的社會意涵,以醫生為例,當醫生表示「有出息」、「前途一片光明」、「受人尊敬」、「出人頭地」,那這些光環哪裡來的?一方面這群人在社會中獲取相對豐富的資源(與人脈和社會地位有關),另一方面醫生仍然在階級金字塔頂端,所以家世好的小孩被期待持續留在頂端裡,而普通家庭的小孩則被期待翻轉原本的階級,進入金字塔頂端。

那小孩真正想要的職業是什麼?如果跟媽媽說想要重考醫學系需要補習費跟想要重考社會系在經濟資本有限制的家庭中絕對會得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在我家,想要考醫科,我母親再辛苦也會提供補習費給小孩,但是其他的科系?報酬率太低了,自己想辦法。當然不會有人認為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就資源的投資報酬來看,的確醫生這個行業多了不少合理性。

不要說第一志願男高校學生會被期待當醫生,陳一咪也是從小就被母親耳提面命要往醫途發展,尤其有個當醫生的老爸更是讓這條路看似合理,所以這個層面看來醫生娘跟醫生的娘還真有點因果關係,曾經是醫生娘的我母親期待未來成為醫生的娘。但是,小孩子呢?誰問過小孩子要的是什麼嗎。

總之我母親跟父親17年前離婚了,她當不成醫生娘就期待當醫生的娘。但我知道我不會是那個乖乖聽話的小孩。

 (圖片來源:創用CC



就是要不禮貌

文/台大潤滑液男孩 陳小柏
Bloghttp://ntuwetboy.blogspot.com/

「禮貌」在近日成為一個說話的前題,好像只要你不禮貌,你說的任何話就不需要被理解和思考。這讓我想起去年中正大學,因為學生反對校園內有打著學術研討的名義(運用學校的資源、經費以及在系所的背書下),實則在校園內形成對同志不友善的氛圍時,酷斯拉社的成員寫信向校長提出建言。沒想到校長卻認為學生的態度不好、不禮貌就「拒絕回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說別人不禮貌的人,通常都是擁有權力、較高位階的人,而被指責的通常是有事要陳情、沒有權力、被決定的人。事實上很明顯,這些當權者一面定義何為「有禮貌」,另一面就是把這些不玩他遊戲規則的人、抗議他的人打為「不禮貌」。當我們社會吃了他這一套,那這個秩序就無法被撼動,結構不會被改變,當權者永遠站在那裡訂定對他有利的規則,只要陳情內容不順當權者的意,苦苦陳情的學生和受這規則所愛的人民,永遠是那個不禮貌的人。

因此,不禮貌是必要的,也唯有不禮貌,才有可能去挑逗/戰那個秩序和邊界。說起來,我才是那個最常不禮貌的人,我總是在公開場合大聊自己的性事,總拉攏身旁的人自在的說對性的感受和想法,正因為性就/還是那麼可怕那麼下流那麼不道德那麼骯髒,四周的人才會皺眉、才會覺得被冒犯,覺得談性的人如此不禮貌。我正是要打破這種虛假的禮貌,我就是要指出國王沒有穿衣服,而且乳暈很大很性感。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加班後動物感傷

文/陳停

工作,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並依據不同的需求來選擇工作。我在學生時期做的打工或兼職工作,是為了餬口、減少家裡經濟支出,研究所時期接觸NGO的工作,從做雜事開始慢慢學習,即使薪水不多,仍因為覺得做的事情很有意義,而保有熱忱跟成就感。研究所畢業後,經濟的壓力與日俱增,無論來自家庭或對自我的期許,餓不死人卻只能勉強過活的薪水,到最後導致我必須找一份「薪水穩定」且是「我想做的」的工作,以兼顧「我的理想與認同」。

來到新的工作環境,新認識的同事為了從爆肝的工作環境逃離,而選擇看似輕鬆的助理工作,沒有經濟壓力的她,找工作最大的考量是週休二日、不用隨時on call、輕鬆即使錢少也沒關係。然而最近逼近國科會提計畫的日子,老師與助理們需要週末加班,忙得不可開交,這個突發狀況是她始料未及的。因此,一樣是學校教授的丈夫開始抱怨連連:「當初讓妳換工作就是希望妳可以輕輕鬆鬆,又可以把家裡顧好,現在搞得要加班,我也是有國科會要趕耶!」在面臨工作壓力大,與當初期望不符以及丈夫的抱怨下,同事堅持要離職。但在這個節骨眼,老師根本不可能讓她走,於是同事就每天帶著烏雲來上班。

因為同事要加班,所以丈夫要顧小孩無法專心寫國科會計畫;因為同事要加班,所以丈夫就說:「難得請假的這個週末,妳就自己帶小孩去參加運動會,不然之後妳加班的話,都是我要帶」;因為同事之前的工作很忙,不像別的老師的太太都在家打點家務,所以丈夫都沒有時間去運動;因為同事不會使用任何交通工具,所以每天都要丈夫接送或搭計程車上下班等等等。每每聽到同事轉述丈夫說的話,都一再挑動我的性別神經。為什麼自己應該做好而沒做的事情,卻要怪罪到另一半身上?在照顧的責任上,難道「一人一半」才叫公平?為什麼當兩方權益相衝突時,被犧牲的永遠是妻子?

同事原本是一個地區醫院的主管,但是一人做三人的工作,公事時常影響家庭生活,使得她想要好好喘口氣休息一下。在來面試助理工作時,她有打算以後繼續念博班,但是真正接觸學術工作、被老師當博士生訓練的時候,她反而發現自己不適合走這條路。原本對未來很有目標的她瞬間不曉得自己以後該做什麼,閒不下來的個性使她無法乖乖在家當少奶奶;去應徵別的工作,又會受限於過去擔任高階主管,面試單位認為他們請不起;或者有些工作只想要年輕人;她甚至還想隱藏自己的碩士學歷,以求她想要的工作可以順利應徵上。她也曾經想過,如果今天她沒有家庭(她都說「家累」),以她的工作能力跟企圖心,成就一定不只現在這樣。她說她丈夫也有類似的想法,當初因為考量家庭跟小孩,於是放棄去國外深造的機會。

這些想法跟現實,讓我看到跟我不同世代、背景、身分的女人的就業考量與生涯規劃,但也讓我對這些限制有相同以及不同的看法。以大環境來說,高學歷不易找工作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使得愈多人開始回過頭來重視一技之長跟社會歷練,高學歷有時候反而是絆腳石。這對我來說亦是愈來愈真實的現象,開始衝擊我對未來的想像,讓我不禁思索是不是真的得要先吃飽,才可以追理想?難道真的印證了家中長輩常說的「興趣不能當飯吃」?

然而,不同的是,對她們來說,我是個沒有家累的人(對沒有結婚的人來說,真的沒有負擔嗎?)、年輕(某些工作或許真的會受到年紀的限制,但有時候「老了…而不能做什麼」好像變成一個說服自己不去做某些事的藉口?)、要加班就加班(即使是單身的人也有放假的權利吧?)、不用帶小孩(這時候就覺得小孩很無辜啊,無意間造成父母的負擔?)、很自由(為什麼大家都把結婚說得好像坐牢一樣?)、對未來的理想跟規劃有時間跟能力逐步完成(這跟年紀的限制一樣)。或許我們真的無法事事都如自己所願,凡事都逃不開結構的限制,畢竟離婚或不結婚不一定就能避免這些所謂的侷限,但是在其中的我們,有沒有可能展現能動性?不然人生很短,許多機會稍縱即逝,真的很可惜。

 (圖片來源:創用CC



向青少年的「無知」學習

文/王晧安

人長得越大,學得越多,總是認為我們是「懂的、會的、學過的」,相對地認為青少年是「無知的」,仍仰賴經驗的累積、知識的學習。我從青少年學習的經驗中,獲得「無知」這項重要的啟示,原來「無知」其實很重要。

蘇格拉底曾說過一句話:「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什麼都不知道」。蘇格拉底是非常偉大,在歷史上給人類社會帶來重要影響的哲學家,當時的人們,總覺得蘇格拉奇是無所不知,但為何蘇格拉底卻說自己是「無知」的呢?我覺得這句話帶給我的是態度,讓我會更謙卑的學習,和青少年的互動更謙卑,這樣的態度讓我更會傾聽。不只是做研究或日常生活中,運用科學懷疑、審慎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倒空」自己所知的、已知的,而能用「無知」的態度去看這個世界,而不要用既有的概念,輕易地套在別人身上。

因為青少年勇於承認自身的「無知」,才能讓我們繼續地提問,問出更多的問題;因為「無知」,反而可以更願意學習,願意開放自我,能幫助我們跳脫「已知」,不再認為原本的知識,才是知識,更不認為哪些知識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因此從「無知」中,發現多元的觀點來看待世界,無知的態度可以去檢視原有的知識體系。這樣我們可以去反思科學與知識的建構過程。

這裡的「無知」,不是反智,不是不學、不知,把自己弄得笨笨呆呆的,也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實事求是的作風。而是一種放低自己的謙卑學習,放空自己的開放態度。

我們不妨嘗試跳脫那種「貶低」的姿態看待青少年的無知,透過「無知」帶來新的角度與視野,讓我們向青少年的「無知」學習,打破既有的框框,更能看見寬廣的世界!
 

 

(圖片來源:創用CC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淺談

文/
王晧安

在佛教觀點中,天界的梵天王必當經歷的修行就是「四無量心」,要成為人得持「五戒」,因此我們要發成佛的願,想成為利人利己的菩薩行前,必然得有五戒與四無量心的基礎。我們也可以知道,要成為人中之人,與於不同的話,除了守五戒維持基本的人格,若想繼續成為能帶領帶眾,準備讓自己成為身心自在的天人,就得學習「四無量心」,也就是「慈悲喜捨」這四項無止盡的廣大的生活態度,這四組重要概念並非佛教所獨有,而是所有正信宗教都共同重視的,只是各自使用的名詞不盡相同而已。簡單來說:

:給人快樂,讓人感到幸福
:為人拔苦,讓人遠離痛苦
:輕安無憂,見人離苦而悅
:平等取捨,不分親疏愛憎

無量就是沒有限量,大家可以想像什麼是有限量的,像是裝一杯水,吃一碗麵是有量的,吃到飽看起來是無限量的,但我們依然會有飽足感,吃了很多很多總是有限量的,而無量則是同理他人、為他人著想是沒有限量的,廣大的,持續的,

所謂的大慈大悲,就是能廣大的同理他人,讓過得好的人更幸福,並且希望不快樂的人快樂,能解除痛苦、停止痛苦;喜是不會見不得人好,不嫉妒他人,而是能看到別人好,也一起感到開心。

捨則是能一視同仁,減少自己的執著、欲望,減少對於人我關係的分別心,在分享幸福、給予快樂、滅除痛苦、見人獲益而歡喜的時候,不會因為是自己的親人、愛人而特別怎麼樣,也不會因為是陌生人、仇人而如何,都是平等的、相同的對待。這裡的「捨」有取捨、捨棄的意思,對於愛意、恨意、污辱、有無、欲樂、煩惱、高下、優劣皆能捨棄、放棄執著,遠離一切有可能障礙我們清淨、利益大眾的感受分別。

進行性別平等、青少年平權的工作,追求社會正義與平等的價值,可以說是「捨無量心」的延伸,同時搭配上讓青少年、不同性別族群幸福,減少對青少年、多元性別族群的傷害,看到有人進步、做得好不嫉妒、不嫌棄、不羨慕,看到別人仍做得不好,過得不好,也不取笑人,而能感同身受。快樂能一起分享,利益能一起共享,辛苦能一起分擔,過程中更不拿開心的、不開心的事來擾亂自己,並影響他人平等地看待他人。

在佛教中很多故事,常常出現菩薩化為平凡的、調皮的、醜陋的、美麗的人,考驗著有心的修行人,目前是否具的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而不因為個人特質的不同,而有差別待遇,處處都在提醒我們要有智慧地將「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實際在生活之中,培養自在寬容、廣大同理的生活態度。



從懵懂到正視──參與性別社團經驗與反思

文/楊雅茹(REA,南華大學彩虹平道)

是的,我是同志。

現在,我是性別社團的社長,從打開性別之眼,到加入性別社團高呼驕傲與打破歧視,這其中也才短短的三、四年。最起先的籌組,只是因為好玩,且覺得大學應該要有性別這樣的社團,等不及別人創立,倒不如我們自己先來,一開始也只是抱著認識更多夥伴的心態以及口耳上的「相傳」,到後來志同道合的人們越來越多,遂向學校提出正式申請,很快的,距離成立的那天到現在已將近兩年。

剛開始開社課時,我只是個美術宣傳,偶而做海報、發傳單、弄網宣,看著前任社長四處奔波接洽團體,或是自己印講義、開社課、闡述性別相關的議題。那時只覺得那樣的背影離我好遙遠,只覺得進入這個社團與有榮焉,能跟著大家一起打鬧、懵懂的聽著社課就是種幸福。

想當初自己連疑性戀是什麼都不知道呢!自從社團成立後一年半,換我當上社長,開始覺得這頭銜有點沉重,因為自己還是未經歷練的雛鳥啊!拼命讀著性別相關的文章書籍,注意關於性別議題的時事與新聞,反思著過往的自我認同與情慾實踐,學著自己邀請團體辦社課,寒暑假參加好青春的集中營與性/別領Show營,參加同志大遊行。

去年還順便跟家裡出了櫃。唉,我不是鼓勵貿然出櫃,只是我覺得從國中憋到大學我實在憋不住了,幸好家裡娘親也接受這實話,只跟我說別搞社運,可惜參與性別運動似乎就是搞社運了啊……。娘親對不起我今年還搞了學運。幸好今年台北同志大遊行時回家一趟,在愉快的暢談過程中娘親也接受了這一點,說真格的,家裡有人能夠認同自己,著實的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上任至今已將近一年,漸漸的也更清楚自己的理念所在,打開性別之眼,看見主流下的壓迫與不合理,任何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只是差別在於自己的性別意識覺醒了沒。我認為在南華、在社團、在社會,丟出性別議題相關的思考、教育大家安全性行為的重要、以及讓大家認識性/別,是我的任務,無論我是否會繼續當社長,因為要有基礎的認知才能自動自發的去思考,也因為這樣,多元文化才能更被人正視,而歧視才會消失!


輕揭妳心裡深處的欲求--談女性情慾自主

文/鄭昱菁(浴巾,國立中正大學酷斯拉社)

記得那天,凌晨五點多,我送她離開我宿舍後,我躺在床上,好似還有她身上遺留下來的菸味。眼睛有點酸,身體更是疲倦,只是我似乎難以入眠:「我剛剛做愛了,跟一個女人,陌生人。」是的,這是我第一次一夜情。心情很複雜,是種種感覺交織而成的,除了對這次對象的種種正面或者是負面的印象外,有種心情特別強烈:我跨過了那一條一直被社會價值觀所束縛的道德界線--不僅僅是社會價值觀看待一夜情的角度,也是社會價值觀對於女人情慾的那條界線。

長久以來,情慾對我來說都有致命的吸引力:第一次接觸情慾,是幼稚園的時候無意間轉到了彩虹頻道。當時,畫面上有兩個女人吸引了我的目光,她們將她們的胸部互碰,表情流露出了很愉悅的樣子,隱約之間,我好似知道他們在做些什麼,卻又不是那麼樣的確定……唯一令我確定的是,每一個畫面,都吸引著我的目光。好似知道這是個可能不被大人接受的事情,我總是趁著一個人在房間的時候,偷偷轉到那一台,小心翼翼地觀看。後來,大概在國小中低年級的時候,我發現用水柱沖自己的生殖器官,會有無法言語的感覺,當時並不知道那叫什麼,只是覺得好特別好奇妙,從此以後也就十分喜歡那種感覺。大了一點之後,才知道,那叫做自慰,而那種快感很可能就是俗稱的陰蒂高潮。這兩個階段,探索情慾是我的一個大秘密,我從未跟人說過,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了解這樣的事情似乎不適合拿出來跟父母討論,而且周遭的朋友們也從未提及,我總是覺得,可能一說出來,大家可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尤其,我又是個女生,一個從小就被父母耳提面命要小心色狼的,女生。[詳全文]



邀請連署:「修理學生,不如守護民主」--對「關心」與「禮貌」事件的四點聲明連署

壹傳媒交易案引發媒體壟斷、言論集中的社會憂慮。此交易案對台灣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以及民主發展將帶來結構性的衝擊。自1126日起,各校學生以及公民團體陸續集結於行政院及公平會進行抗議,我們不僅認同學生抗爭行動,並且呼籲社會各界應一起要求政府積極捍衛新聞自由。然而,自1130日教育部訓委會發文至各大學,要求學校「瞭解及關心」參與行動的學生開始,接著《聯合報》以「斷章取義」的手法污名化學生在立法院的發言,以至清華大學校方發聲明譴責該校學生陳為廷在國會批判教育部長的發言。原本的民主抗爭事件,已經衍生出大學校園民主與公共批判精神反挫的問題。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12423110700

彩虹戀語-談同志伴侶關係

終其一生,多數男同志都得面對「自我認同」和「情慾」兩個難以言喻的生命議題。除了適配伴侶不易尋找,親密關係的經營過程中更常有許多權力協商,以及性議題衝突。講座中,兩位經營多年伴侶關係的男同志,分別從同居和非同居者的立場,來回看當中的苦與樂。五味雜陳裡的衝突、掙扎、親密、愉悅……,邀你/妳一起來品嘗。

時間:2012/12/15(六)16:00
地點:南國1949 Gallery Café,屏東市青島街94號(電話08-7320866
主辦單位: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教育小組




避免歧視 伴侶證取代身分註記(2012-11-13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3811

友善同志 台灣仍有進步空間(2012-11-21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4065

綜所稅 扶養其他親屬限制放寬(2012-11-21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7513110.shtml#ixzz2CqLZjXDX

防治家暴 熱線鼓勵同志求助(2012-11-27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4239

討回基本人權 陳敬學要結婚自由(2012-11-29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4334

捐血驗愛滋?錯誤認知未減反增(2012-12-02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4394

「她」還是「他」?雙重性徵 健身房拒入會(2012-12-02 TVBS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她-還是-他-雙重性徵-健身房拒入會-043622885.html

校長的小革命:學習的天空很寬廣之二 不要補習的12年國教(2012-12-04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4460

媒體霸凌 只會逼年輕人更警醒(2012-12-06 新頭殼)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31678

檢討、反省、再精進(2012-12-06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4541

老婆薪水夠養家 近6成男性願當家庭主夫(2012-12-06 自由時報)
http://enjoy99go.blogspot.tw/2012/12/6.html

推薦訂閱
光仁之愛電子報 第9期@【光仁之愛】
覺青性電子報
轉寄『覺青性電子報第12期 2012-12-1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