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0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0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0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嚴肅面對富士康跳樓事件 |
富士康接二連三的員工跳樓事件,不僅讓台灣首富郭台銘深陷「管理危機」的質疑聲浪,也引發中國社會各界對於市場化所導致的城鄉差距、分配不均等社會矛盾展開一連串的討論。亞洲的勞工團體一方面抗議富士康的勞動條件,另一方面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揭露利潤不均與剝削的根源。
然而,正當亞洲各界嚴肅面對此一勞權問題所體現的制度性弊端,台灣部分綠營名嘴卻不改其逢中必反、見縫插針之習性,硬把問題扭曲為「中國要趁機將黑手伸進富士康」,「企業一旦進入極權的中國就會變壞」,這種顛倒是非、貧血弱智的論點,除了剝削台灣民眾知的權利,也讓台灣的媒體自由又多了一樁民粹無知的醜事。
需知,即便富士康的勞動條件一如輿論所稱的「血汗工廠」,然則「血汗工廠」卻不是中國特有的產物。它普遍存在於第三世界國家,卻經由代工的上下游關係,連繫到歐美的知名國際品牌。過往最著名的案例是耐吉(NIKE)的運動產品,一雙球鞋在市場裡動輒要價上百美金,生產它的第三世界勞工時薪卻不到0.5美元。
歸根究底,剝削的根源其實是資本主義體制下的勞資關係,只是在全球化之後,歐美國家經由代工,將這種勞資矛盾轉嫁至第三世界國家罷了。一般修過經濟學的大學生都知道,此乃全球性的普遍現象,跟什麼「企業一旦進入極權的中國就會變壞」完全八竿子打不在一塊。
中國的問題是,既然決定走上市場經濟的道路,就得接受它的遊戲規則,並承受它將帶來的社會矛盾。對中國來說,富士康是不是台商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提供了為數龐大的就業機會,光是深圳廠區就有40幾萬名員工,這確實解決了不少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既然如此,由中國政府的立場來看,富士康這樣的大型企業能夠平穩持久地經營下去,才是中國樂見的,又何來「中國要趁機將黑手伸進富士康」之說?相反地,如何去處理富士康這類大型企業所帶來的勞動條件及勞資糾紛問題,才是中國政府要替企業、也替自己解決的燙手山芋。
其實,中國政府對這類社會矛盾的認知一向是充足的。「讓一部分的人先富裕起來」,就意味著中國打從一開始就知道,用市場經濟來富裕社會,也必將延伸出貧富不均的問題。如今,針對富士康事件,中國政府與社會輿論,也同樣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面對。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提出:「富士康所面臨的問題正是『轉型中國』問題的縮影,數十萬人口遷移,卻沒有相應的社會管理機制配套。戶籍制度、城鄉二元結構等障礙仍把外來打工者遠遠地擋在了城市之外。富士康跳樓事件折射出中國經濟、社會轉型中面臨的一些迫切問題,外來打工者社會權益、生活權益的欠債已到了不得不還的時候。」
中國總理溫家寶則公開承認:「中國社會存在深層次矛盾,而且日趨尖銳化,社會矛盾的深化和存在不公平問題,是導致事件發生的根源。」
相較來說,台灣的綠營名嘴,卻只會一再扭曲、誤導,掩蓋體制上真正應該被揭露與檢視的問題,這樣的態度與認識視角,恐怕是台灣在面對中國崛起此一議題時最令人擔憂的現象。
|
(回目錄) |
左右看:世界銀行推銷海外墾殖 |
左看:本末倒置
今年4月26日,世界銀行在華盛頓召開了土地政策與管理的年會,主題聚焦在目前世界上日益流行的海外墾殖現象。然而,根據一些報導指出,世銀內部已完成(但因故尚不願公布)的研究報告承認,此類投資對於當地的社區與小農完全沒有好處可言,但這似乎完全不妨礙世銀繼續公開推銷其關於海外墾殖的「社會責任」原則。
世銀的報告檢視了近幾年在80個國家中的389個海外墾殖案例,其中37%目的是生產糧食,35%是生產生質能源作物。此波進行海外墾殖的國家(與企業)主要是中國、英國與中東產油國,墾殖地首選為非洲,其次為亞洲、拉美與東歐。更重要的是,報告分析墾殖地點的選擇原因,除了土地資源豐富、當地機械化程度低之外,竟然還有「當地土地管理能力薄弱」(weak land governance)一項,擺明了是利用當地政府效能不彰大鑽漏洞,期待其遵守社會責任實為緣木求魚。
從國際發展工作的角度來說,真正該作的是讓發展中國家逐漸加強自己的生產能力,有了糧食剩餘之後便能夠出口,在此基礎上讓各國互蒙其利。本應推動發展工作的世銀,對海外墾殖的態度完全是本末倒置。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邁向雙贏
自從前幾年出現世界糧價高漲的現象引發世界糧食危機以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著眼於自身的糧食安全,而向外尋找土地進行墾殖。同時,由於生質能源的前景看好,許多企業也紛紛在全世界尋找適合的土地進行直接投資。這兩股力量共同促成了全世界新一輪的、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
今年4月26日,世界銀行在華盛頓召開土地政策與管理年會,如何看待目前世界上此種大舉進行土地、農業直接投資的現象,成為場內場外的爭議焦點。場外的抗議人士以「攫取土地」(land grab)稱呼此一現象,認為這將嚴重傷害小農的權利、賤賣發展中國家的土地資源,甚至危及國家主權。
然而,回到現實來看,這些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空有大量土地與天然資源,卻多半陷於低度發展的困境,農業部門生產力因為缺乏科技投入與現代經營管理,多年無法提升,農民的權利則不等外國公司侵害,早被其本國政府與一干土豪劣紳欺壓多年。如今,來自中國、英國、中東產油國的企業引進現代化的技術進行墾殖並提供工作機會,只要能夠遵守國際機構所認定的社會責任原則,未嘗不是雙贏的好事。
王放/政治評論員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伊朗反對運動仍在茁壯 |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在去年6月初,伊朗和美國的關係看似有解凍的可能。歐巴馬總統剛就職才5個多月,他向伊朗的領導人承諾,如果伊朗人願意鬆開拳頭,美國也樂於伸出友誼之手。由於伊朗被布希政府列為邪惡軸心國家,面對歐巴馬這個有魅力的新總統,伊朗當局突然不知怎麼面對美國,歐馬馬甚至承認伊朗有權濃縮鈾,與布希政府的反對截然不同。 當時伊朗也正在進行類似的政治重組,該國不僅面臨通膨和失業率升高,艾馬丹加上任以來也遭逢聯合國安理會第三度制裁。由於伊朗3分之2人口不滿30歲,不斷要求更多的社會自由,艾馬丹加這位現任總統絕對不可能是會贏得2009年大選的總統候選人。 在總統大選選前的最後幾週,具有進步思想的伊朗年輕人大規模動員,希望確保艾馬丹加不會連任成功。而作為改革派總統候選人和綠波運動(Green Wave)名義上領袖的莫沙維(Mir Hossein Mousavi),在選前一天表示,伊朗目前的氣氛很像1979年伊朗革命後的頭幾天。 但莫沙維絕對不是伊朗這個政治體制的敵人。在伊朗精神領袖何梅尼(Ruhollah Khomeini)統治和兩伊戰爭的近8年期間,莫沙維都擔任伊朗總理,因此獲得這個政治體制裡很多人的尊敬。事實上,莫沙維是未被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Guardian Council)否決2009年參選資格的4名總統候選人之一,迄今莫沙維仍強調真誠面對何梅尼遠見,並依照伊朗憲政架構行事的重要性。 這點使得去年總統大選的舞弊變得引人注目。對伊朗而言,莫沙維正是適當時刻的適合人選:一個曾經參與伊朗革命的人士,適合帶領伊朗與明顯改變的美國重修舊好。在伊朗的核子問題上,莫沙維曾公開表示,不會就這個伊朗不可剝奪的權利進行妥協。歐巴馬在伊朗總統大選出爐後的5天甚至認為,莫沙維和艾馬丹加的政策差異,也許不如宣傳所說的那麼大。 撇開政策差異不管,若莫沙維當選伊朗總統,伊朗的形象將大大受益。在獨裁統治的阿拉伯國家所支配的地區中,伊朗的神權統治一直是與眾不同。更有甚者,伊朗憲法中的民主成分──無論現在變的多麼殘破,一直是伊朗政府的權力來源。若具有社會進步改革派取代現任的極右派當選伊朗總統,將增強伊朗政府的合法性,也許這是當時總統大選投票時,選票一面倒向莫沙維的原因。 但在政治生存動機的驅使下,偏激的新右派最終還是把伊朗當作人質。儘管在總統大選中敗選,艾馬丹加政府不想交出權力,但這種作法不僅弱化這個政府,實力更強大的反對派,也許會加速這個政府的滅亡。 在核子議題上,伊朗即將面臨聯合國安理會的第四度制裁,也是歐巴馬上台以來的首次。美國政府今年2月提議的以燃料換鈾方案,在土耳其和巴西居中斡旋,伊朗同意進行談判後,現在又遭到回絕。加上總統大選舞弊,伊朗的形象和影響力嚴重受創。艾馬丹加的第二任期從一開始就被外界視為非法,這個政府不僅選擇認可舞弊的選舉結果,更嚴厲打壓反對派。過去伊朗所擁有的民主光澤,如今已經黯淡無光。 因此,在伊朗穆斯林眼中,艾馬丹加政府已經失去宗教地位。在總統大選結束一年後,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這個政權所犯下的謀殺、虐待、甚至強暴層出不窮,其道德權威已經淪喪。去年伊朗好幾個宗教領袖公開抨擊艾馬丹加政府。 今日很多人臆測伊朗綠波運動已經灰飛煙滅。在艾馬丹加政府殘忍鎮壓下,去年6月爆發的大規模抗議已逐漸減少。但儘管街頭已不見抗議人士,綠波運動根本沒有消失,正如伊朗諺語所言:「灰燼之下仍有火苗。」草根社會運動正在伊朗扎根,正如1979年伊朗革命前爆發之前的景象,伊朗反對派利用廣大的社交網絡,仍在適應、吸收新血和茁壯之中。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