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48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0-06-04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本期目錄
本期期數:社造電子報第135期,重建快訊第42期
【社造大小事】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1>漫遊的起源
【社造消息1】報名>>臺北市立美術館 第二屆 社區藝術工作坊<社區藝術‧在我家>
【社造消息2】2010第五屆全國河川NGO會議(6/5-6/6)在宜蘭!
【重建觀點】「生活重建服務中心」檢視系列<政策說明與問答>需要大家一起共同來檢視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2>重建中…想像與現實的落差:高樹大埔「五口井」的參訪紀實
【重建消息】預告>>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見學論壇
本期期數:社造電子報第135期,重建快訊第42期
本期期數為 社造電子報第135期,八八水災重建快訊第41期

本期期數:社造電子報第135期,重建快訊第42期*尚未繳交各年度常年會費的會員們,學會希望能繼續得到您的支持與肯定,我們將持續為台灣的社區營造最大的努力!為了保障您的會員權利,敬請撥冗繳交會員年費:華南銀行新生分行113-20-060508-8,如您的通訊資料有更新者,請傳真02-23930629或寄回100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更新資料。
【社造大小事】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1>漫遊的起源
編按/台灣的東邊,所謂的後山,普遍是個鄉村/農村社區,這次因籌備農村遠景會議的關係,透過旗美社大張正揚老師的安排,訪了豐田二手公益商店五味屋,與牛犁社區和顧瑜君老師做深入的交談,之後也拜訪了花蓮許多地方,依序為吉安鄉五穀宮的理事長與總幹事、禾桿凳工藝品呂師傅、慶修院、大王菜舖子的大王,一趟下來所獲得的風景是迷人的,接觸到鄉村的感受是真實的,體會每個社區的內涵也是深刻的,在此與大家分享花蓮的風土民情與好社區、好所在。【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系列文章共分為六篇,將由電子報陸續發出,敬請期待。

(文、圖/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陳憶潔)

說到「好山好水」,你會想到的是台灣的哪裡?

火車一開進花蓮的第一站—新城,沿途的風景開始不同,別於宜蘭的平坦遼闊,我看見的是開始綿延的山脈,濃綠而茂盛的山林之寶,這也是許多都市人現在喜愛的東部,雖然俗稱叫後山,也許貶意可以認為他落後,但卻反而是隱居、退休的好地方,相對的,難道落後就不好嗎?過了都市(例如台北)的地理界線,我們都開始感到「慢活」的真諦,如果你是鄉村人到都市工作,如果你是都市人而退休到鄉村生活,我想你應該很了解,過了這個界限,步調有多麼不同,甚至懷疑這是同一個寶島嗎?!

火車上乘載著這樣的感覺來到了花蓮,一趟下來,我喜歡,因為很愜意,如果到了這裡仍舊匆忙,那就不是來到這裡的目的了。雖然交通有點不方便,但轉換火車的過程,也是最難得的經驗。例如一下火車,馬上又在另一個月台上車,深怕原先這班火車誤點,讓我們連另一班都搭不上。橫跨過鐵路才能跨越車站,我想這也不是 每一個車站能夠體驗的。

不曉得,大家是否和我一樣,每到一個車站,尤其是舊車站,我就會拍一張照片留念,證明我來過我看過,甚至刻印在記憶中?坐火車環島也是我的夢想之一呢!

【社造大小事】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1>漫遊的起源【社造大小事】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1>漫遊的起源【社造大小事】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1>漫遊的起源
許我仍舊是以都市人的角度看著鄉村的世界,所以會認為那裡優美,那裡慢活,那裡純樸,那裡單純,甚至那裡無憂無慮,但事實上呢?由鄉村人看待自己的鄉村呢?是否仍舊美麗,這就不得而知了,相對的,由鄉村人看都市人這個角度可能一樣不能融入,明明,我們在同一塊土地,土地的界線無形,卻有無形隔閡。

我來過幾次花蓮,每一次的感覺都不相同,第一次年少輕狂,第二次悠閒漫哉,第三次尋尋覓覓感受一切,說來抽象,這也是花蓮才能有的感觸阿!說白了,就不是花蓮的趣味了。

享用養生餐點,度過午後時光,來到花蓮,是我喜歡的地方,我羨慕至極!

更多照片與本文

【社造消息1】報名>>臺北市立美術館 第二屆 社區藝術工作坊<社區藝術‧在我家>
去年,我們走出美術館,第一次透過藝術介入,邀請十個社區走入美術館,與社區一起完成了十件令人又驚又喜的社區藝術作品。呈現十個具有活力與社區魅力的社區藝術創作,打開社區藝術的視野,同時藝術也融入了社區的小角落!

榮星社區透過藝術介入讓我們看見身心殘障者的真誠與努力
劍潭里透過藝術介入號召居民動手做了一個「蟠龍劍潭」的竹編入口意象,歡喜迎接花博會!
康樂里透過藝術介入在林森公園築了一個「康樂築夢園」,述說著社區的希望!
行仁里透過藝術介入製作歡樂風車,傳達台北市就是我的家的社區盼望
正守里透過藝術介入彩繪舊牆面,讓社區成了市民大道上的新地標
下埤里透過藝術介入展現社區拼布班的功力,讓我們看見社區朋友的多才多藝
正得里透過藝術介入改善了閒置多年的老舊空間,營造巷弄新氣氛!
江山里透過藝術介入成功解決了社區老樹傾倒的公共問題,讓公園煥然一新!
行政社區透過藝術介入試圖利用古文物與冥界紙錢等媒材傳達社區特色!
朱園里透過藝術介入嚐試藉由攝影、拼貼等,反應出真實的社區景象!
我們相信每一個社區都有他自己豐富的藝術與創意!

【社造消息1】報名>>臺北市立美術館 第二屆 社區藝術工作坊<社區藝術‧在我家> 【社造消息1】報名>>臺北市立美術館 第二屆 社區藝術工作坊<社區藝術‧在我家> 【社造消息1】報名>>臺北市立美術館 第二屆 社區藝術工作坊<社區藝術‧在我家>
今年,我們想要邀請十五個社區一起來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與臺北市中山、士林、大同區公所共同推動的99年「藝術介入社區」案。美術館要讓「藝術」走入社區,盛情邀請社區居民一起走入美術館,希望能夠讓美術館更貼近社區生活,讓「藝術」的養分能夠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美術館出發了,邀請您一起來!

◎活動時間:99年5月10日至8月31日止。
◎報名方式:報名者填妥報名相關表格後,請傳真02-23216487或EMAIL至98admin@gmail.com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名時請註記99年藝術介入社區案)。

詳情簡章網頁
【社造消息2】2010第五屆全國河川NGO會議(6/5-6/6)在宜蘭!
歡迎各界關心河川議題的夥伴報名參與6/5、6(六、日)兩天的【2010第五屆全國河川NGOs會議】!

與會者請詳讀下列資訊:
1. 6/5及6/6兩天的報到地點皆為【國立宜蘭大學人 文及管理學院 103階梯教室】(宜蘭市神農路一段1 號)
2. 6/6議程略有變動,原「深溝淨水廠參訪」取消,改為「宜蘭社福橋段參訪- 行前說明會」(詳見議程表)
3. 6/6(日)上午[參訪宜蘭社福橋段]分組名單(詳見990601行動教室分組名單)。
4. 住宿者需於報到時繳交1000元住宿費,若需開立發票者請於報到時告知。
5. 請參加者自備杯、碗、筷,以減少拋棄式產品的使用。謝謝!
6. 本次會議於6/5(六)上午9:30、6/6(日)上午7:30於宜蘭火車 站後站備有接駁車,準時發車,歡迎搭乘。接駁車聯絡人:羅東社大 楊泊青0918-157838
7. 自行開車者,請車輛停入【宜蘭大學地下停車場】,先索取票卡,再至會場報到處領取停車證即可。

期待您的蒞臨,共同關心台灣河川,牽手行動。
*大會主題文章搶先看!敬請密切注意「織台灣水網
*行前通知與議程下載
【重建觀點】「生活重建服務中心」檢視系列<政策說明與問答>需要大家一起共同來檢視
(文/88news鐘聖雄、劉瑋婷,編按/陳憶潔)
根據「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第九條規定:「政府應於各災區設立生活重建服務中心,提供生活心理就學就業及各項福利服務」,這裡所指的各項服務,包含:心理服務、就學服務、就業服務、福利服務、生活服務、其他轉介服務。就上述內容來看,幾乎包含與災民生活有關的所有面向,都在「生活重建中心」的服務範圍內,可說是最貼近災民的重建政策(完整政策內容,請點選這裡)。

而這項政策的執行設計模式,是由中央編列預算,委託具有社福經驗的NGO到各災區設點,由NGO「召聘社工人員連結教育、衛生、勞工、社會福利等資源提供災民生活重建服務」,政府則負責督導與考核。其中包含台灣世界展望會、慈濟、紅十字會……等NGO分別負責各地災區。

為了執行這項政策,政府共編列了近5億的預算(491,100,000元),分成3年(99年~101年)執行,預計設置22個生活重建服務中心,部分重建中心因服務範圍廣大,再分設連絡站,各地連絡站加起來總數共有33處(詳細名單請點選這裡)。
【重建觀點】「生活重建服務中心」檢視系列<政策說明與問答>需要大家一起共同來檢視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透過系列採訪,能整理各地的不同運作情形與經驗,透過對NGO的訪談,檢視這項政策的實際作為與成效,其中先是採訪中央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先生,請他就政府設計政策的角度做說明,也回應目前各生活重建中心傳出的疑問或難題。
→「生活重建服務中心」檢視系列(1) 政策說明與問答(詳全文)

另外在系列報導中,世界展望會共得標四個區域:那瑪夏鄉、茂林鄉、三地門、霧台鄉四個地區,世界展望會南區主任陳維智針對災後至今世展在過程中面對的困難與挫折,以及生活重建中心未來的工作重點做出說明。也直接道出「災後重建應是政府責任,卻躲在NGO的後面」的關鍵性評論。
生活重建中心系列(2)世展會-培力地方,跨界合作(上)(下)

然而,這個生活重建服務中心就只是服務聯絡點,所以並沒有對這些服務點有什麼期程規劃與期待。要講的話,應該要說,他們可以協調執行上位的家園重建計畫、一鄉一產業、農村再生計畫、有機農業、觀光休閒產業等等計畫,而這都需要時間。也就是說,都要看上位法怎麼規劃,每個分工的單位就怎麼做,並不是特別針對生活重建中心有所規劃,這樣就是本末倒置。

我想,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永續性的規劃,還有一個強健的社區生態網絡組織網

詳細系列文章,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2>重建中…想像與現實的落差:高樹大埔「五口井」的參訪紀實
編按/感謝參與此次見學的朋友們,也因為你們的參與,讓這次活動相當成功,而且針對見學的過程與感觸轉化成文字,讓關心八八風災的災區的朋友們,都有了相當大的體會,感謝所有人的參與外,因見學所能報名名額較少而不能前來的朋友們,我們深感歉意,但仍感謝所有朋友的支持與鼓勵,我們會持續進行這樣的見學之旅,請大家繼續關切注意。

此次屏東見學之旅,總共拜訪了五個地方 ( 高樹大埔合作社、大社達瓦蘭在瑪家農場、平和部落比悠瑪、地磨兒村與蜻蜓雅築、好茶部落在隘寮營區 ),這次文章為高樹大埔合作社,速記分享將由參與此次見學朋友們系列報導,敬請期待。


*前情提要之文章連結:
01.【社造學會敬邀】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重建見學之旅@屏東
02.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1>走進重建現場,看見重生的精采

---------------------------------------------------------------------------------------

(文、圖/
文化環境基金會--蔡嘉信asintsai@gmail.com

這次和社區營造學會來到高樹大埔社區,拜訪的是「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大埔合作社)的鍾秋香(以下稱鍾姐)。此次看的重點放在「五口井」。這五口井,是去年八八風災後鍾姐向行政院陳情,獲得專案補助款而做的。這筆專款共1250萬,要造五口井,換算成每一口井的造價,即為250萬。以下內容主要整理自鍾姐現場的談話,整段搬進來的談話內容,是想保留她的說法跟口氣,讓大家也有機會聽聽來自重建現場的聲音。

五口井,是在完成一種產業。
鍾姐說做這五口井,就是要完成一種產業。在她看來,水井已經不只是滿足農田灌溉的傳統功能而已,在大埔這裡還要與休閒產業做雙重結合。

她說: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2>重建中…想像與現實的落差:高樹大埔「五口井」的參訪紀實「高樹鄉的產業主要就是農業,沒有水就沒有農業。除了顧農業,也要顧觀光產業。現在的產業發展離不開觀光。在八八風災之前,高樹的觀光是依附在茂林、六龜跟三地門,我們這裡是過路景點,我們這裡是「順便的」,我們都說我們賺的是「順便錢」。八八之後,茂林沒了、六龜沒了、三地門沒了,幾乎沒有遊覽車上來,怎麼辦?那就必須創造屬於自己的景點,這個景點議題要夠強,儘管我們還不夠成為一個long stay的行程,可是我們可以來安排一天行程,未來我們希望可以以社區參訪或學校校外觀摩等方式經營社區見學。

「我們用這五口井去串連三個社區(你看得到的是三個社區,其實受益的是五個社區,包括高樹三百多公頃的農田在內),這水井除了救災以外,還能結合我們的觀光路線,像五號井那裡有東振湖、開庄伯公等歷史文化資源,而到合作社這裡有我們在推銷這個地方,它會變成一個入口站,所以我們為什麼又打了一個生態池?這生態池是要告訴人家,我們水圳原來有什麼生態資源。因為八八之後,水圳被淤沙、雜草取代,原有的生態看不到了,我們就希望來到這邊可以讓大家重新看到生態。所以我們講說八八是一個災害,可是我們從這災害中找到我們的轉機……」


政治玩弄了大家!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2>重建中…想像與現實的落差:高樹大埔「五口井」的參訪紀實三號井,目前仍沒有做起來。鍾姐說,沒做起來的原因是當地區民抗爭,很弔詭的是,那些抗爭的都是沒種田的。這口井原本預計灌溉週遭五十甲農田,現在卻落空了。對於這個結果,鍾姐認為:「是政治玩弄了大家!」此井也就暫時擱置,未來會怎樣也不知道。

地方反對者的說法是:地理風水會破壞、會地層下陷…之類的。但關於地理風水的部分,鍾姐早有請風水師來看過,挖井之處不是龍脈,不會因為挖井而破壞風水;地層下陷的部分,也請水利會提出數據證明此慮無需多餘。鍾姐認為唯一對地方居民真正有影響的是「吵」!鑿井有一個月的時間都很吵,附近有兩戶人家在賣菜,半夜要去拿菜,中午回來要休息,正好遇到鑿井的吵雜聲。「他們不敢說自己怕吵,反而是用很多理由說這口井鑿不得。」鍾姐說。

這件事村長不敢管,鍾姐認為,這過程卡到村長選舉,村長不會在選舉時去和他們對抗,或許選舉後事情會單純些,但她也不認為村長就能發揮什麼作用,因為這整個過程是政治玩弄了這些人(指賣菜與需要用水的農民)。鍾姐認為自己只是一個箭靶,整個計畫是她提的,她家又住附近,當初是以救災跟沒水為議題申請到經費,到最後卻被扭曲。鍾姐也不怪村民,她認為如果不是有人去撮弄他們(指賣菜的),村民或許不會想那麼多。她說「即使他們是賣菜的,如果他們考量到有那麼多人需要水,一定都會同意的。」

不管有沒有做起來,鍾姐說她都不會生氣,「因為這是我們的共業」、「政治玩弄了所有的人」、「害那麼多人沒水」。問她會不會氣餒,她無奈地笑說:「不會啊!」她說:「社區裡面一定有人質疑我在1250萬裡面分到多少……」

*此系列精彩文章,請詳全文
【重建消息】預告>>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見學論壇
5月24、24日屏東見學參訪過後,我們的心情很複雜。

沉重,因為看到重建社區有各式各樣懸而未解的問題:原民永久屋申請的核准戶數與實際期待有一大段差距、瑪家農場裡未來三個部落的溝通協調機制、三年前滅村的好茶部落居民還被安置在營區,卻無法比照莫拉克條款。

感動,因為在眾多沉重的議題之中,我們仍看到了一些重建的希望:社會企業推動鄰近區域整合發展的雛形、原民社區對於部落文化重建的積極與想法、社區產業緩慢卻穩健的發展腳步、以及在社區重建發展中默默長期耕耘的人物。

我們希望與各位分享以上的議題與感動,透過見學論壇,把我們所見、所聞、所知的經驗做一份影像與口頭的呈現;同時,更希望能與各位進行討論,聆聽不同的想法,讓這些實際存在,而且每一天都在影響重建社區居民的議題能夠長期發酵,穿透到更深層的社會角落,串聯起災區與非災區的社會連結。

時間:99/6/30(三)晚間七點到九點
地點:Youth Hub青年交流中心(台北市青年志工中心)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31號1樓


更多議程與辦法將於近日公布在社造學會網站、電子報以及重建快訊。
推薦訂閱
動物輔助治療發展協會-治療犬考試@【社團法人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電子報】
年齡數字的魔咒@【內湖人】
轉寄『社造電子報《No. 135‧42》莫拉克災後屏東見學速記2,花蓮漫遊的起頭,社區藝術在我家』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