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1-04-26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這不是真的!!請協助澄清網路謠言
本期目錄
關於本報
【環境議題】社區挺社區 湳土變黃金--全國社造團體聯署反國光石化
【文資保存專題】消失與重生
【農業議題】伊麗莎白與社區支持型農業
【都會綠地】下個月不要鮮花! 公民團體呼籲給我永久的地!
【重建文章】遷村的掙扎
【重建見學】莫拉克見學--嘉義偏鄉小校
【活動訊息平台】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關於本報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行人:
曾旭正理事長
      
發報頻率:【社造電子報】(每週)、【八八水災●重建快訊】(兩週)
專題審稿負責人:
八八重建與社區防避災--王貞儒、永續社區--鄭晃二、農村社造--蔡培慧
工作人員:楊志彬,李敬孝,陳思安,洪美涵 
執行編輯:
蘇之涵,廖畯瑋


*親愛的夥伴您好:
學會今年關注重點將聚焦於農村社造/河川社造/都會社造/文資保存/八八風災等議題上,您的訂閱與
肯定將鼓勵我們持續努力!若您欲支持本會或議題,可斟酌參與:
1.歡迎加入會員:入會申請書    會費繳納單
2.定期小額捐款:
郵局儲金捐款授權書     信用卡捐款授權書
【環境議題】社區挺社區 湳土變黃金--全國社造團體聯署反國光石化
編按/4月23日,聯合報--「馬表態不支持  國光石化急煞車」,中國時報--「馬:不支持國光石化」,自由時報--「馬拍板  國光彰化喊卡;環團批  選後另起爐灶?」。國光石化沸沸揚揚,影響巨大、深遠;幸好沒有闖關成功!在一週前,學會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共同發起,邀集全國社區以及社區組織連署反對此案,雖然時間短促,但也得到各地熱烈的響應,表達了眾人對永續家園的渴望~
 
       反國光石化即將發展為全民運動,繼「藝文界反國光」、「醫界反國光」、「青年反國光」,社造團體亦發起「社區挺社區 湳土變黃金---全國社造團體聯署反國光」行動。短短兩天時間,全國由南到北共有50個社造團體參與聯署,表達反國光的立場。
 
        發起團體「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以及「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呼籲,值此國內外天災頻傳之際,我們更要嚴肅思考永續家園的意義,拒絕任何犧牲環境生態資源的開發型式,高汙染的國光石化一旦設廠正是典型的人禍,將為我們的未來投入更高的環境風險以及不可逆的環境破壞。
 
        這十幾年來國內的社區營造得到一些很寶貴的經驗,善待老天爺給我們的自然資源,細緻地處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是可以找到合宜的社區永續發展模式。但是高汙染的國光石化一旦設廠,將永遠剝奪了社區自主發展的未來,社區將永遠失去找到生態、永續、和諧生活願景的機會。
 
        自從知道了4月22日環保署再度開庭審查國光石化案之後,基於對於台灣是我們共同的永續家園的熱愛,以及社區挺社區的情義,全國社造團體於20日開始串聯,成立連署網站,共同發聲表達反國光的立場。短短2天有50幾個遍布台灣北中南東的社造團體聯署。目前該項聯署仍在進行中,歡迎全國的社區組織持續參與。
 
台灣社區反國光宣言:
 
社區挺社區 湳土變黃金
 
以犧牲土地資源所帶來的國土浩劫
沒有因歷史的教訓
讓執政者與資本家省悟
台灣
這個我們賴以維生的家園
潛藏的災難
已是永續的嚴肅課題
豈能因人禍
加劇它的複雜與難以挽回的生態環境
國光?國光?國土輸光光!
國光石化的設廠正是人禍的典型
166年前雲林口湖曾經發生大海嘯
上萬人喪生
日本東北的複合型災難尚不知如何善後之際
我們在此呼籲
全國的社區團結起來
一起向愚昧的執政者說不
向貪婪的資本家說不
為了世代子孫的發展
請您與您的社區一起參與
全國社區反國光連署
社區挺社區
湳土變黃金

【文資保存專題】消失與重生
編按/時間往前走,每一天我們都在學習新東西,建構新的生活;時間向後消逝,那些被取代的事物,被貼上不合時宜、被堆入陳舊的角落,終而被遺忘。廟宇,在今日科學領軍的氛圍下,褪去傳統的信仰中心功能,除求神問卜外,在常民生活中又能扮演什麼角色?在台南,朝皇宮與社區大學牽手,合力發起「大廟興學」運動,讓廟宇轉身成為「學習場域」,同樣的空間,時光流轉,一度被淡忘,如今再次成為市民交換生活的地方。只是眾人參與身份並非尋求信仰的信徒,亦非求取功名的私塾生,而是覺知到想要提升自我的「市民」。

早期台灣水圳網脈遍布全台,是社會的命脈。然而,隨著農業的沒落,水圳文化面臨消失,特別是都會裡的水圳,不是慢慢變成都市污水道,便是被加蓋變成道路與停車場。曾是台北市最重要的灌溉渠道--瑠公圳也不例外,自從1970年代被加蓋成為新生高架橋,目前僅餘的露天渠道以新店溪碧潭附近的五公里渠道為主。近年新北市針對該區域,推動瑠公圳二側整體景觀風貌改善,希望瑠公圳重現風華。

然而,新店力行路西側的瑠公圳旁,大片的非列管眷村仍保呈現住民豐富的里弄生活。延續50年的人、水、樓生活圖像,演變成另一種水圳文化地景。如今為了創造城市新亮點,積極挪用水意象,名為重現水圳風華,卻不惜抹殺水圳現存的身影!水岸景觀工程與沿岸聚落拆遷的衝突帶給我們極大的省思空間。

 一群想留在家鄉的年輕人,用自己的眼光重新凝望美濃,在新一輩與老一輩之間、在新觀念與舊環境之間,擦出了火花--「野上野下」,一本重新挖掘在地生命力的遊玩冊子,談吃、談玩、談生活,由土生土長的年輕人來談。其中「手做好東西」系列,重新追尋手作的可貴,用傳統方法親手製的麻油、豆腐乳、脆黑瓜、門簾、藤椅、檳榔扇,在已經工業化的時代,請大家再看看舊時光裡的實在、好用的常民生活足跡。
 
沒錯,過去的東西,總是會變陳舊,但那些理所當然的舊東西,其實蘊含極大的文化價值與共同的記憶;是誰說,陳舊的,就未必美好!



【觀點文章】祖孫三代打頭陣,歌舞台江文化季
(文/吳茂成 )
       結合大廟興學、本土教育的台江文化季,十五日將在台江文化中心用地正式登場,社大台江分校全國特優課程大道公車鼓舞、台南市鄉土歌謠第一名的海佃國小合唱團等在地藝文團隊,祖孫三代同台打頭陣,歌舞台江文化季,小朋友們說,他們要唱出天籟之音給大道公聽。
       2011年台江文化季將於十五日隆重登場,除了十六日晚九歌兒童劇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演出之外,首場是祖孫三代攜手的台江社區音樂會,演出團隊都是全國及台南市傑出音樂及舞蹈團隊,阿嬤及媽媽團隊有大道公車鼓舞,今年甫獲得全國社大特優課程,青少年團隊有安順國中管樂隊,今年奪得全國學生音樂賽第二名,少年團隊有海佃國小合唱團、海東國小鼓樂隊,其中海佃合唱團去年榮獲台南市鄉土歌謠第一名。

【文資保存專題】消失與重生




      









 




為在2011年台江文化季發出最美的在地聲音,舞出最動人的在地舞蹈,社大台江分校大道公車鼓每個星期加緊練舞,海佃國小合唱團師生利用早自修練歌,祖孫三代同台演出,歌舞台江文化季,要讓鄉親看見最美的在地舞蹈,合唱團小朋友日前前往朝皇宮練唱,高興的說要唱出天籟之音,給大道公聽聽,最美的在地聲音。

       社大台江分校、海尾朝皇宮為籌辦2011年台江文化季,特別聯合台江各級學校,舉行台江文化教育會議,派出最優秀的音樂舞蹈團隊,從國小到社大,祖孫同台,營造有樂幸福的台江生活圈,十六日則是專門給小朋友準備的九歌兒童劇,十七日是原鄉音樂會,邀請各族群優秀歌手演出,節目精彩可期,歡迎鄉親十五、十六、十七日三天晚上七時,一起到台江文化中心來賞樂聽歌。


延伸閱讀
1.大廟興學 知識文化傳香火
2.大廟興學 海尾朝皇宮把賭窟變學堂
3.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


【連署活動】瑠公圳文化地景保存行動

一群關心全台水圳發展的公民與學生
 
一起愛水圳,這次我們「非瑠不可」!

過去,水圳台灣的普遍地景;今日,全台都會中的圳道逐漸被道路覆蓋,或變成臭水溝。台灣的水圳文化正慢慢消失。我們希望留住水圳,把水圳還給下一代。


【文資保存專題】消失與重生歷史課本上的水圳,為何不見蹤影?
        早期台灣農業社會時代,水圳網脈遍布全台,根據農田水利會數據統計,目前台灣農田水路近十萬條,總長近七萬公里,可環繞台灣七百圈;水門等重要設施計超過十六萬座。水圳不但是過去台灣發展舉足輕重的要角,水圳文化更是台灣人共同的記憶,近年來隨著都市經濟發展,水圳的維護與定位卻常被忽略。

        目前都市中水圳的問題層出不窮,有些因家庭與工業廢水排入變得污穢不堪,或者因交通與都市開發,將水圳地下化。人、水和土地緊密結合的生活方式,皆隨著水圳一同被埋入柏油底下。當今,全世界爭相提出「城市文化」與「都市防災」等主張,而水圳正是都市競爭戰場上的「關鍵先生」。



台北瑠公圳,山雨欲來和全台水圳一樣,瑠公圳也面臨消失的危機。瑠公圳位在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都會區,都會發展阻斷水源,水圳慢慢變成都市污水道,部分圳道也加蓋變成道路與停車場。另一方面,部分瑠公圳道成為政府觀光的改造對象,但下場卻是人煙稀少的景觀公園。這些情況都使目前尚存的瑠公圳更為珍貴,但也更危急!

        目前,新店力行路西側的瑠公圳旁,仍有紅磚山牆、吊腳樓、屋瓦青苔傍水而生,小巷暗弄順著不規則的房屋形貌延伸,巷子裡的春聯、涼椅和掛鐘,呈現住民豐富的里弄生活。延續50年的人、水、樓生活圖像,為台灣珍貴的水圳文化地景。此外,這裡的非列管眷村更見證了台北城鄉發展史。在國民政府來台之初,一群沒有配給到軍方宿舍的軍人,在國防部長蔣經國的親口承諾及軍方和政府的默認下,在沒有地權及屋契的狀況下在瑠公圳旁生根。住房中的紅磚、卵石、水泥瓦仍然看得出當時工兵的營建工法,一磚一瓦堆砌出台北50年代的克難史,但這些地景目前卻因新北市的景觀再造計畫面臨著拆遷危機。


        現今世界各國正努力地想把蓋掉的水圳重新挖出來,台灣仍站在十字路口猶疑不定。在全球化城市競爭與氣候變遷劇烈的新時代,水圳可以有不同的想像與可能,可以是防洪蓄水的生態廊道,也是認識城市歷史的重要文化資產,更能體驗水圳聚落生活、發揮休閒遊憩價值,這些多元想像將為水圳的未來注入新生命。

        我們希望留下瑠公圳過去的身影!我們希望目前反生態、耗能的無人公園能有其他出路!瑠公圳的景觀工程與沿岸聚落拆遷是我們關懷的起點。我們將展開一連串的行動,找回被遺忘的圳道,這次我們「非瑠不可」,邀請大家共同加入水圳保存行動!

※前往連署網站




【推薦讀物
】野上野下

(本文轉自 野上野下部落格)【文資保存專題】消失與重生
我們是一群想要留鄉的年輕人,
希望將土地給我們的養分回歸給在這片土地上認真生活的人們。
而我們,也想要成為在土地上認真生活的人,
想要與生產者變成朋友,認識農的藝術、吃到美味真誠的食物。
也希望邀請我們在城市裡的朋友們,到產地來,
認識農民、參與農產的生產過程、守護農村的土地與文化。
在美濃,我們運用這片土地上贈予我們的自然、文化與社會關係,進行著生產,
我們也許無法像農人那樣在田地裡生產,
不過我們也許可以在農村野地裡找到生命泉源,
希望你透過我們的創作產品,認識農村生活的真與美

 

註:《野上野下 NO.7手做好東西--飲食篇》及《野上野下 NO.8手做好東西--器物篇》介紹了美濃當地的、手作的,逐漸消失的飲食與器物。

【農業議題】伊麗莎白與社區支持型農業
(文/吳東傑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

社區支持型農業的概念是來自英文的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簡稱為CSA。

【農業議題】伊麗莎白與社區支持型農業社區支持型農業,是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支持管道的一種方式,型態除了請消費者預先購買之外,分擔風險。也與核心消費者建立更深入的關係,消費者並可協助網路建構以及農場的勞務工作。在歐洲,更透過小學的午餐購買社區附近的有機農產品,不但能養成學生良好的膳食習慣,並可支持有機農業的發展;而且在地消費是節能減碳的生活方式,亦可改善溫室效應。

CSA在歐美的發展緣起於1960年代,而台灣則在這幾年為大家所注意。台灣的CSA, Elizabeth Henderson(伊麗莎白.韓德森)應該是相當重要的人物,對於台灣的社區支持型農業,她可以算是開創者。2008年,在美濃透過視訊會議的方式,她非常詳細的介紹社區支持型農業的發展經過。擔任英文翻譯的合樸孟凱和朋友還進一步的整理了相關資料放在合樸的網站
http://www.hopemarket.com.tw/?p=4144)。


伊麗莎白.韓德森在介紹社區支持型農業時,下了一段相當精闢、精簡的說明:
堅不可摧般的塑膠與石化之牆隔開了現代城市人與食物源頭。尤其是美國,多數人的食物主要來自超級市場、自動販賣機以及速食店裡過度加工、包裝與運輸的食品。很少商店致力於標示食物的來源,加工產品中百分之九十的產值(切割、組配、料理、擠壓、包裝、配送與廣告)淹沒了百分之七到十自然食材的價值。食物與農民、土地沒有任何聯結,而充滿前景改變現狀的另類作法就是「社區支持型農業」。而後,在2009年亦透過視訊,社區營造學會邀請她針對社區規劃師,談社區支持型農業在都市農業所扮演的角色。


2010年的10月,伊麗莎白.韓德森本尊終於踏上台灣的土地。將近十天的行程,風塵僕僕的走訪了新竹、美濃、桃園、台北的248市集、土城舊彈藥庫、北投社大。當然她是授命而來,所以整個台灣的行程大家都和她討論著社區支持型農業,令人最深刻的是,台灣朋友都很好奇的問:以美國的實際推行經驗能給台灣怎樣的建議?或是社區支持型的農業要有多大的規模?她的答案,是那麼的台灣。她說:你們要建構的是台灣的模式;而要多大的規模才能實行社區支持型農業?只要從你開始就可以。

這樣的答案,似乎有些含糊,甚至敷衍。但細細的思考,何嘗不是。

※全文閱讀請按此


延伸閱讀
1.種好菜,過好生活 Sharing the Harvest: A Citizen’s Guide to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都會綠地】下個月不要鮮花! 公民團體呼籲給我永久的地!
編 按/花博將要閉幕,這些因應花博活動產生的綠地又該何去何從?是將要消失嗎?還是說市民可以透過努力促使公部門將綠地永久保存下來,提供生活在城市中的市 民一個較為舒適的活環境!這樣「假綠地」換容積的方案,只是一時性嗎?還是將透過立法手段,成為都更條例,以市民生活空間的犧牲,換得商人的利潤。為爭取綠地成為市民生活的空間,OURs在4月21日早上於市議會召開記者,呼籲大家一起來重視這件事。

( 請問郝市長下個月的鮮花在哪裡? --公民團體要地宣言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本稿由OURs提供)

【都會綠地】下個月不要鮮花! 公民團體呼籲給我永久的地!花博將在下周一閉幕,而為了配合花博所推出的台北好好看系列二政策,日前被學生團體抨擊是假公園換容獎,有圖利建商之嫌,也將在本次議會會期進入二讀,形成法制化、常態化。公民團體今天在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向郝市長詢問:「下個月的鮮花在哪裡?」 呼籲市府及市議會莫做建商打手。
 
自然步道協會榮譽理事長林淑英說,從去年11月發現羅斯福路上冒出幾塊美麗的公園,深感欣喜,也將這些綠點當作雨水回收的學習點分享給公部門,水利署覺得相當有創意。不過對於年底就要消失她感到失望,認為政府在做土地規劃時並未考量到正義、永續等問題。
 
OURs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黃瑞茂提到,過去政府已經占用太多的公園用地來興建公共設施,忽略暴烈化氣候下,公園所能帶來的降溫、保水等效益,如今又將短期綠地換容積法制化,是嚴重退步的政策,會令城市失去自我調節的能力。他呼籲強調生態城市的市府要有更積極的做法,應開放更多市區公有地作為市民空間使用。市府應就市中心綠地公園不減少的前提下,進行花博會後展館繼續留在公園中的評估,不應便宜行事,不負責任地將災難留給城市與市民。



而上周在花博圓山站前發起反對『都市更新自治條例第十九條』修正案的揪甘心TMD台北都會發展研究中心與大猩猩綠色游擊隊也到場支持。TMD的陳小易提到號稱可以提供0.7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短期綠地,其實未來會造成更大的環境壓力。而且一塊地在開發前的養護是建商應盡的社會責任,只花兩三百萬的養護費即賺回上千萬的利潤對社會相當不公平,要鼓勵都市更新還有其它多種作法,此政策只是肥了建商、害了市民。


【都會綠地】下個月不要鮮花! 公民團體呼籲給我永久的地!
















而短期綠地的開放性,也讓團體質疑拿容積獎勵的公正性。由學生組成的大猩猩游擊隊,也是青年社區規劃師的劉哲瑋拿出一張照片,指出在中正區南門里的短期綠地,四周以灌木圍起,鄰近居民以為是私有地不敢進入。他問,社區無法使用的公園綠地,憑甚麼可以拿公共負擔的容積獎勵?社區營造學會的專員廖畯瑋也說,公有地利用應該能反應市民的生活價值,國外也有案例將公有地開放作為市民園圃。公有地的開放、設計過程應更民主多元,而不只是單一的綠美化。


 
【都會綠地】下個月不要鮮花! 公民團體呼籲給我永久的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王文賓說到,政府不應再與水爭地,最好的水庫其實是可以保水的綠地與樹木,政府應該提供在市區鄰里間就可以保水的地。他並抨擊,第19條修正案要是通過,台北市市民都得不到利益,政府與人民及環境會全盤皆輸,只有建商穩贏。
 
團體最後強調,這是一個市民行動,要讓更多民眾瞭解並認同,並在下周起開始進行議會拜會,透過公民力量展現反對「假公園、換容積」的謬誤作法,力圖抵擋第 19條修正案。 也將在本周末於館前路的台灣歷史博館「地球日」綠市集,發起市民行動連署,邀請市民向政府喊話,台北好好看系列二中的16塊公有地應用來補償市民因為花博所失去的公園綠地,做為永久開放空間。



延伸閱讀:
1.
鮮花借你放一下!反對「都更自治條例19條修正案」假公園荒謬政策行動!
2.逐漸消失的公園綠地 設施物越多越好?
3.台北好好看一眼 十八個月「假公園」
4.假公園真容積獎勵 地主飽賺
5.尋找小野地!社區綠點營造小回顧
6.北市大安區大學里 社區老樹遭攔腰砍除
【重建文章】遷村的掙扎
編按/這是社區營造學會內部讀書會成員─思安、阿瑋、阿美、阿涵,藉由閱讀八八重建誌做為自我培力的一些討論內容,請各位讀者們不吝指教。
 
(文/陳思安)
部落歷史VS重建遷村
學會長期關心八八風災,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合作一同推出「八八重建誌」。藉著學會內部讀書會讀這本重建誌,討論到重建與遷村的問題。在重建誌中所看到的各個社區,其實都很有活力,但是在浩劫中社區所呈現的是被逼急的辛酸與憤恨感,總覺得很無奈。
 
在八八風災後來義鄉來義村,被屏東重建會勘查後指定是不安全的部落,居民接獲居住意願調查表後,限定要在2月10日前完成,而永久屋若要申請入住則必須放棄山上的居住地與農田,來義部落對這兩難的選擇在多次的部落會議討論後,決定提出申請永久屋為中繼點並保留原住地的方式,但未來到底能不能這麼做是來義與政府的一大問題。

充滿疑惑的居住意願調查表,居民的表達很實際,就是他們想要一個安穩的家也不能忘記以前的文化、部落的歷史,要他們在一次災害中放棄這些祖先所留下的珍貴記憶是萬萬不能。於是部落居民們就在生命存亡與部落歷史不可棄中,大戰開打了。來義村在部落內部討論後決定以不遷村的方式簽訂永久屋,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於離開他們的家鄉、部落歷史的態度,何嘗不是對居民的一項考驗呢?在災後已經甚麼都沒有的狀況下,要談的條件也只有腳下那塊地的那份淒涼,當「家」經過一次天災變得那麼沉重的時候,是甚麼讓居民們不想放棄?與天賭博以時間換取空間,來義的村民們希望永久屋能成為他們的暫駐地,期望政府能夠走下來沾沾泥土,好好的為真正在這裡生存的人們想想吧!

【重建文章】遷村的掙扎
(文/洪美涵)
對於八八重建的居民們,除了面對天災還要面對政府實行的眾多政策,還有原住民傳統文化上的改變,村莊的生活型態、使用習慣都將成為居民們記憶,而接連而來的政策,如用地換屋(即將原所有地換成災後建設之永久屋)等,讓居民們對於文化的延續、生活的改變傷透腦筋,也搞不清楚政府複雜的政策編定理論。而提供在地居民協助之慈善團體在此扮演的角色,與社區居民組成的在地社區組織,意見似乎有相左的地方,那應該以協助居民為目的,還是以慈善組織意願為主?

政府和原住民雙方缺乏信任、溝通的管道,雖有眾多的社區居民意見表達,而政府單位的政策只有上下連結、並無橫向關連。究竟原住民真正的訴求、心聲能否真的能傳到政府裡面,而不是安撫或利益關係間的配套措施,似乎只能盼求居民真正的心聲能夠傳達到執政者的耳裡了!
 
 
延伸閱讀
1.重返Gade-高士部落的遷村之路(上)
2.
重返Gade-高士部落的遷村之路(下)
3.
好茶部落遷村,指日可待?
4.
遷村無配套 來義村決定不遷!
5.
大鳥部落:如果遷村的話,部落還是部落嗎?
6.大愛落成系列 (5) 不同的哲學
7.大愛落成系列 (2) 歡喜入厝南沙魯,原味消失了

【重建見學】莫拉克見學--嘉義偏鄉小校
編按/莫拉克之後,太和國小的校園毀損,儘管修復之後繼續使用,但是每當雨季來臨,校園環境的安全仍是一顆不定時的未爆彈;一年半之後,校方與社區終於在梅山鄉的另一頭找到遷移地。太和國小校方以及社區組織均相當企盼小校的再生,希望學校未來的硬體設備及教學課程能結合在地資源以及文化,朝向「森林小學」的方向前進。

來吉部落的遷村也是在紛紛擾擾之後,找到距離原部落20分鐘車程遠的152林班地,新的空間與生活即將展開,新校舍重建之際就是結合社區文化與學校教育最好的時機。儘管來吉部落有一半的家長憂心孩子的競爭力不如外地,但有另一半家長抱持不同的觀點思考,親近山林、快樂成長的孩子才有健全的心態與自信心。

三月時,學會秘書長楊志彬及蘇之涵進到山林小學太和國小,與校長、家長對談,看學生的認真與堅持,以下為三段影片,記錄了這趟見學之旅。



【重建見學】莫拉克見學--嘉義偏鄉小校【重建見學】莫拉克見學--嘉義偏鄉小校【莫拉克見學‧嘉義偏鄉小校】小校家長的學習觀(請點我)

【莫拉克見學‧嘉義偏鄉小校】太和國小的遷建與未來
(請點我)

【莫拉克見學‧嘉義偏鄉小校】小小茶藝師的大大初體驗(請點我)

【活動訊息平台】
◎《環境》「430向日葵廢核行動」--全台大串連 一人兩百、百萬花開 
【活動訊息平台】
【反核活動人力急徵】

全台各地反核行動,都需要熱血的你來協助活動順利進行。
站出來,與我們一起捍衛安全的生存權~

台北地區志工報名 http://430nonuke.blogspot.com/p/blog-page_06.html

台中地區志工報名
http://www.ecology.org.tw/event/view.php?id=81&   
電話報名 (04)2632-8001分機17054傳真報名 (04)2653-0021

高雄地區志工報名 http://430nonuke-southtw.blogspot.com/? 
電話報名 (07)5561-585  地球公民基金會 蔡小姐E-Mail: ths317@gmail.com

台東地區志工報名  http://tw.myblog.yahoo.com/hunter-motion/article?mid=2442&prev=-1&next=2441&
電話報名0921-798168 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 文漢

【反核活動募款 1人200元 永保無憂家園】
金融機構:永豐商業銀行(中正簡易型分行)
銀行代碼:807
募款帳號:026-004-0053192-7
帳戶名稱: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
捐款用途:舉辦遊行之相關費用、舉辦宣傳與教育活動、製作紙本與電子教材、製作與發送文宣

捐款帳號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由430向日葵廢核行動發起單位共同監督與管理,將在網站上公開帳目徵信



◎《環境》搶救最後的自然海岸線 - 阿塱壹古道

【阿塱壹古道、墾丁後灣、南田核廢料之環境巡禮】
       阿塱壹古道是全台唯一沒有消波塊的天然海岸線,這裡不僅是文化遺址,更孕育著許多物種,如今卻因為環島公路的建置,加上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選址在此,即將面 臨被破壞的危機。 由衷地希望阿塱壹能夠以她最原始的面貌被保存下來,建議大家親自來走一遭,領略她的美;或者,妳 / 你也可以跟我一起參加連署,千萬不要讓阿塱壹變成核廢公路。

【活動訊息平台】
 
邀請您一同來關心阿塱壹古道
與墾丁後灣,巡禮共計10梯次,每梯次40人,額滿為止。

前往活動網站請按此   

※活動報名系統請按此




◎《活動》千里步道五週年共同行動系列活動陸續展開!


【活動訊息平台】

我們有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走在
一條環島的「11號國道」,專為雙腳及單車所提供的美麗步道;
一條沒有水銀燈、除草劑與水泥護欄「鄉野三害」的山徑古道;
一條不經大興土木,就能串連起台灣各地美麗風光的千里步道。
如今,2011年,在千里步道運動即將滿五週年的日子,很感謝各地夥伴在這段時間的付出與努力,讓這個夢想,終於有了一些小小的成果。

為倡議慢活、綠色、永續生活,結合在地產業、地方文史、環境守護等議題,特於地球日前後,串連了五個縣市,結合五種主題,包括手作步道、種樹護地球、兩鐵並行、河川守護與生態之旅,邀請各位朋友參與千里慢行、守護家園的行動!

系列活動介紹
4/27 – 與千里步道有約--志工回娘家暨千里步道五週年影片試映會
5/01 – 台江愛鄉護水--嘉南大圳溯源之旅
5/01 – 宜蘭慢行員山大湖底

※前往活動網站





◎《文資》2011社區營造系列講座~日治時期之都市規劃-臺北都市空間演變歷程/臺北城市的歷史性分析


多元的城市空間符號、元素與風格,形塑出臺北城市多元文化的風貌與特色。整體城市的發展走向,也朝向創意城市與文化創意產業邁進。

本次講座將以回歸臺灣城市的時代演變,並借鏡國際城市發展策略作為討論基礎,同時企圖針對未來臺北市發展之方向與願景引發對話。


【活動訊息平台】

時間:05月07日(週六) 下午13:30~16:00
主講人: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委員-莊永明老師
主題:日治時期之都市規劃-臺北都市空間演變歷程/臺北城市的歷史性分析
地點: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2段237號、涼州街口)


※前往活動網頁






《社區》和影子在森林中漫舞--社區家庭樹親子彩繪工作假期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一個可以輕鬆接近容易到達的森林園區。佔地1,250公頃,位於花蓮縣光復鄉,於花東緃谷風景區之北端,北鄰鳳林鎮、東鄰豐濱鄉、南接瑞穗鄉,西部則緊臨萬榮鄉;廣闊造林地與田園風光的縱谷景觀為其特色。

「社區家庭樹」是透過園區週邊社區居民投入參與的環境藝術概念行動,創造藝術介入空間的生活美感,同時也達到園區與社區間實體的意象連結,以及參與者、社區與園區間情感上的連結。

大農大富-『社區家庭樹工作假期』誠摯的邀約喜愛大自然、對參與環境藝術創作有興趣,樂與人群互動的親子家庭一起參與!!!

活動內容
1. 親子投影彩繪
2. 地景美化、彩繪土撥鼠
3. 社區導覽、DIY體驗

活動事項
活動日期/2011年4月29日(五)~5月1日(日),3天2夜
活動對象/喜愛參與環境藝術,對社區美學行動有興趣以及與社區居民互動之親子家庭 (親子組合需2人同行報名,兒童限6-12歲孩童學齡兒童,共招募6隊)
預定人數/招募親子隊六組,以報名後繳費為先後順序,額滿為止。
轉寄『社造電子報《NO.161》重建快訊《NO.7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