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1-05-10 05: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官網首頁
本期目錄
關於本報
【都會社造】什麼是「社會住宅」?
【都會社造】社會住宅在台灣的實踐之路
【都會社造】學習荷蘭和諧共榮,樂住社會住宅
【都會綠地】「假公園」:似假還真的暫時性城市地景 Holding Patterns in Interim Landscape
【反核運動】4/30「微笑向陽,遠離核災」反核遊行紀實與心得
【重建焦點】 不要等政府,用自己的方式來延續部落
【重建人物】 新移民營造員: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活動訊息平台】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關於本報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發報頻率【社造電子報】(每週)、【八八水災●重建快訊】(兩週)
專題審稿負責人:八八重建與社區防避災--王貞儒、永續社區--鄭晃二、農村社造--蔡培慧
工作人員:楊志彬,李敬孝,陳思安,洪美涵 
執行編輯:蘇之涵,
陳思安,廖畯瑋

*親愛的夥伴您好:
學會今年關注重點將聚焦於農村社造/河川社造/都會社造/文資保存/八八風災等議題上,您的訂閱與
肯定將鼓勵我們持續努力!若您欲支持本會或議題,可斟酌參與:
1.歡迎加入會員:入會申請書    會費繳納單
2.定期小額捐款:
郵局儲金捐款授權書     信用卡捐款授權書
【都會社造】什麼是「社會住宅」?

 編按/「啥?什麼是社會住宅?這跟社區營造的關係是什麼?」可能會有些讀者跟小編有一樣的反應。所以,首先我們要先理解社會住宅的意義。


根據社會住宅動聯盟的說法,「簡單的說是指政府(直接或補助)興建或民間擁有之合於居住標準的房屋,採只租不賣模式,以低於市場租金或免費出租給所得較低的家戶或特殊的弱勢對象的住宅。」,在今天這種房價高漲,連帝寶的一間廁所都買不起的年代,社會住宅的理念聽起來滿符合社會公平正義,可是為什麼最近的爭議這麼多呢?據小編的了解,主要的反對聲音有兩個,第一,社會住宅將來的出租對象,即所謂的低收入戶或弱勢者,將來有可能造成鄰近區域的治安問題,因此社會住宅可能成為治安死角。第二,社會住宅的出現,會讓週邊的房價下跌!


事實上,台灣早期的平價住宅由於當時的規劃設計標準偏低,且集中大量貧戶居住,加上配套措施不足,的確有這些問題,但是這些情況是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改善的,而「社區營造」是一種可能。在社會住宅規劃的初期,如果能有好的建築師、社造團隊、社區規劃師進場,讓社會住宅的興建除了成為居住正義的實踐,也能透過完整的建築規劃、經營策略的擬定、與週邊居民的溝通,同時提升週邊社區的福利,而非是現在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以下三篇文章轉自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從社會住宅的問與答入門,建立社會住宅的基礎了解,然後進入社會住宅在台灣的實踐之路,最後是目前推動社會住宅最成熟的案例-荷蘭。學會今年會持續關心生活環境與社會住宅的動態發展,也讓我們一同從社區營造的方法中,尋找更多的創意與可能性。

                                   

【都會社造】什麼是「社會住宅」?

(文/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Q1:「社會住宅」是什麼?

A: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在歐洲又稱「社會出租住宅」(Social Rented Housing,更強調其「只租不賣」的精神),簡單的說是指政府(直接或補助)興建或民間擁有之合於居住標準的房屋,採只租不賣模式,以低於市場租金或免費出租給所得較低的家戶或特殊的弱勢對象的住宅。

 

Q2:為什麼會有「社會住宅」?

 A:社會住宅從歐陸出現起已超過百年的歷史,是源於都市化過程中住宅市場供需機能之侷限性,致使中低所得者買不起住宅,引起社會矛盾與政治衝突,或造成諸如個人健康、家庭離散、就業、教育、社區整合、環境衛生、治安等社會問題,經過諸多社會改革倡議後,最後採行以政府扮演起住宅市場外的補救角色,以提供「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來解決弱勢人民的居住問題。

 迄今,「社會住宅」業已成為先進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住宅政策重要一環,以下簡要條列各國公有社會住宅占住宅總量比例:荷蘭 34%、英國 20%、丹麥 19%、芬蘭 18%、瑞典 18%、歐盟平均 14%、美國 6.2%、日本 6.06%、香港 29%、新加坡 8.7%。

 

※更多內文請點此

【都會社造】社會住宅在台灣的實踐之路
 
(文/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執行秘書 林育如)
 
2010年引爆高房價民怨,使住宅政策成為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同年四月底經建會即提出「建全房屋市場方案」,不為「打房」而是「健全」,卻也未見有效抑制投資炒作,導致房價持續不合理的飆漲。於是當民間團體「社會住宅推動聯盟」開始倡議,要求政府照顧弱勢人民的基本居住需求,「社會住宅」也順勢成為政府推動住宅政策的另一條出路,不僅得到馬英九總統親自接見與承諾關心,也成為五都選舉中重要的政策牛肉。政客們的高度關心,使社會住宅在短短幾個月間成為熱門的政策議題,身為倡議者的我們不禁要問,是否真實地了解弱勢者居大不易的問題?還是將社會住宅視為抑制高房價的工具?無論如何,仍樂見「社會住宅運動」從上至下已經開始啟動。
 
【都會社造】社會住宅在台灣的實踐之路

壹、社會住宅,政府準備好了嗎?
 
      不為選舉工具,而是長遠持續的社會住宅政策,必須先從研究、規劃開始,才能逐步重拾民眾對政府的信心。
 
      「社會住宅」被選舉炒的沸沸揚揚,選後熱度也未見消退,從社會住宅推動的積極面來看是好現象,也感謝政府的誠意,但我們憂心的是,政府草率出爐的政策是否會壞了社會住宅在台灣的第一步呢?
 
      在內政部所做「社會住宅相關議題民意調查」中,有高達八成九的民眾支持政府興建社會住宅,有七成六的民眾認為政府興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對解決社會或經濟弱勢族群的居住問題有幫助。然而高民調的結果卻無助平息政府在公布興辦社會住宅基地後,各社區居民的抗議訴求,形成民眾普遍認同政府應該照顧弱勢者,卻不願在自家附近興建社會住宅的矛盾情結。

其實不難想像社區為什麼抗議,過去政府興建國宅品質不佳,提供低收入戶居住的平宅也因年久失修、管理不佳而具貧民窟形象,使得民眾對於政府興辦社會住宅信心不足,擔憂弱勢者群居影響社區生活品質,更唯恐影響房價下跌。在現今的經濟條件下,大家都想追求短期投資利得的大餅,且認同唯有不動產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資產。因此社會住宅一詞的出現,民眾也還未清楚了解前,即因權益影響的疑慮而表態拒絕,使社會住宅突然間成為這大環境下的鄰避設施,帶起社會集體排斥的氣氛。
 
      於是政府還未對社會住宅有明確規劃方案與社區配套措施前,即劃定與公佈興辦基地,即使郝龍斌市長具誠意與社區座談,也未能得到支持認同,反認為「社會住宅」一詞已被污名化為貧民窟。但試問,社會又是否願意接受改名後的「公營出租住宅」?如同國產局推出設定地上權的「銀髮出租住宅」、「學生出租住宅」招標案,同樣被社區抗議拒絕,最後竟使「銀髮出租住宅」一案停止招標,可見這並不能歸咎於名稱的問題。過去國宅、平宅的負面形象未改,未來的社會住宅也尚無詳盡規劃,卻一再預告將在今年底動工的時程,社區民眾如何給予信任、願意買單。
 
 
【都會社造】學習荷蘭和諧共榮,樂住社會住宅
(文/ 崔媽媽基金會公關企畫 黃永達)
100.3.28


房價日益高漲,貧富差距擴大的今日,民怨逐漸沸騰。內政部營建署、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崔媽媽基金會於日前(3/18)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合辦「社會住宅國際交流」專題演講,邀請國際知名的都市規劃與更新學者,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客座教授Jürgen Rosemann,分享荷蘭社會住宅推動經驗與案例,並對台灣未來的住宅政策提出建言,提供國人不同的思考角度。

【都會社造】學習荷蘭和諧共榮,樂住社會住宅

居住是人權
「社會住宅」源於19世紀的歐洲,是針對都市化過程中住宅短缺引起的諸多社會問題,所設計出的因應政策。社會住宅多由政府或民間非營利團體所擁有、興建並營運,強調房屋只租不賣;並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租給中低收入者、老人、身心障礙者等。

Rosemann教授指出,由過去「市場失靈」的經驗來看,自由市場已無法提供可負擔的足夠住屋,予城市新興的中下階層。基於「居住是基本人權」,使人人都能覓得合適的居所,是社會應確保的共同義務,所以應從非市場面的角度發展出符合「分配正義」的社會住宅政策。
【都會綠地】「假公園」:似假還真的暫時性城市地景 Holding Patterns in Interim Landscape

編按/配合花博展期與建商合作以容積獎勵為報酬,換來的是曇花一現的綠地、公園。隨著展期結束,綠地也將回收成為新建物的基地。民間稱該政策為「假公園、真容積」,為了保有不只有十八個月的綠地與公園,展開了許多想像與行動。希望透過對都會綠地的新想像,重新檢討都會社區對於「綠」的想法、「綠」的生活模式,改變都會人的生活方式,更認識大自然和這個地球。在這樣的想法下,思考到底自己能夠在其中做些甚麼?
感謝Green 綠雜誌同意轉刊。


(文/黃舒楣,現為華盛頓大學Built Environment所博士候選人)
本文刊於Green 綠雜誌 2011年Vol. 10/ 四月號

城市地景:時間和空間的互動過程

 
空間是共時呈現的實存經驗,當下觀者因而容易忽略時間的作用。人們也常忘了考慮多元文化對「時間」有不同認知,來自每日生活觀點的城市地景使用和想像可有千百種,遠遠超過都市計畫使用分區或土地價格的意義。
 

1 台北好好看綠點:近師大路、羅斯福路之綠點,只有草皮簡易美化

【都會綠地】「假公園」:似假還真的暫時性城市地景 Holding Patterns in Interim Landscape

 2 台北好好看綠點:位於青田街之綠點,只有草皮和面磚作為簡易步道。

【都會綠地】「假公園」:似假還真的暫時性城市地景 Holding Patterns in Interim Landscape

 3 台北好好看綠點:滾動的綠-開心農園,此處入選2010都市彩妝創意改造獎

【都會綠地】「假公園」:似假還真的暫時性城市地景 Holding Patterns in Interim Landscape


※更多詳細內容請按此

 


【反核運動】4/30「微笑向陽,遠離核災」反核遊行紀實與心得

編按/目前學會有許多來自台大、世新大學的實習生經由行政協助的角色,從旁觀察、學習NPO的運作方式,並嘗試在協助學會電子報的資料蒐尋,文章閱讀中慢慢了解在社區與議題中學會所扮演的角色。我們也鼓勵實習生多為自己的參與留下一些痕跡,會慢慢的在電子報中與大家分享。以下是實習生在參與反核遊行430之後的心有所感,分享給大家。



(文/李為煬-現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實習)


四月三十日,福島核災事發後四十九天,向日葵在國父紀念館前遍地開花,「微笑向陽,遠離核災」大遊行集結來自全台各地的人民團體,除了社區營造學會以外,還有歷史悠久的主婦聯盟和深耕教育、深耕教育的人本教育及各地社大與來自台、清、政大、師大等北部學生社團及系所代表 。隊伍分四大隊,各有特色,如第二隊是氣氛溫馨的親子路線,第三大隊是熱血與熱音的青年風格,第四隊則有佛教與天主教等作為台灣民間社會中堅力量的宗教慈善團體,大家一同站出來反核。

 

 【反核運動】4/30「微笑向陽,遠離核災」反核遊行紀實與心得

參與遊行的民眾拿著向日葵,或穿著有向日葵圖案的服飾,表達反對核能,支持再生能源的心聲;主辦單位也發給大家遊行標語:一面印有遊行的吉祥物─一隻可愛的向日葵小獅,用溫柔堅毅的眼神和充滿力量的獅吼向核電霸權表達拒絕的立場;另一面印著NO NUKE!「核災廢止」的黑白標語,表達核電風險下人民的生活是黑白的。

※更多詳情請按此 

 

【重建焦點】 不要等政府,用自己的方式來延續部落

編按/拉勞蘭部落,漢名為「香蘭部落」,位於太麻里鄉,太麻里溪南岸,部落以小米園工藝坊、撒可努的獵人學校聞名,莫拉克獨立新聞網最近的兩篇文章正好分別介紹了這兩個社區組織,透過他們的故事,我們隱約看到原民重建背後的核心議題。

戴明雄牧師推動的部落小米園,透過有機小米栽種方式,找回部落傳統歲時祭儀,同時培力部落組織力量,落實在地就業的理念,長遠的目標,更希望小米產業的推動能成為部落的整合平台,帶動跨部落的交流與區域性的共同發展。在這個計畫裡,小米不只是部落經濟,還有更多的文化效益與土地倫理,這樣的文化產業不等於經濟行銷,也不該用高經濟效益的標準去衡量。

獵人學校的發起人撒可努,同時也是拉勞蘭的青年之父,在過去十幾年間的努力,強調的就是部落在地組織用「自己的方式」來延續部落的文化,野外求生的訓練課程、與環境共處的自然課程,都在喚醒部落青年體內對於自然的記憶。強而有力的拉勞蘭青年會在八八風災中發揮了極大的力量,成立供電中心、中央廚房,負責村內的修繕,擔任對外的志工。除了自救,青年會也幫助了其他的部落。

戴牧師與撒可努關注的焦點不同,路徑也不同,但是核心價值卻一樣-「不要等政府,用自己的方式來延續部落」。如同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記者柯亞璇所說,這樣的核心價值帶出背後更大的議題,亦即原住民部落自我主體的建立,在自主發展與外界資源與期待的兩端之間,如何拿捏,如何自主且健全地延續部落文化,八八風災的出現只是增加這個議題的迫切性。但是,在拉勞蘭部落小米園與部落青年會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些翠綠的希望,一點一點地成長。


部落產業不等於經濟

文/柯亞璇(本文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前言:

風災過後,原住民族部落所有的生活面向都在重建,其中文化產業在「高經濟效益」的推波助瀾中,是否能重新帶動部落產業的復甦?

以台東小米栽培為例,當部落裡種植小米的人口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如何透過部落產業推銷其文化價值,而推銷出去的產業價值是否也都平衡部落族人經濟收入的效益?在族人表示「產業不等於經濟」的實際操作經驗下,部落的產業現階段面臨什麼樣的發展困境?以下是台東地區小米產業相關綜合整理報導。

經濟效益考量:部落小米被外來稻米文化打敗

台東部落族人表示,太麻里地區的原住民族農作歷史的發展,在早期小米被稻米文化打敗後,稻米量產經濟回收的效益快,所以當時政府一直鼓勵部落農民轉作。

結果當時稻米產量過剩,政府鼓勵族人種玉米,玉米種了兩年又過剩,又轉作其他的水果,族人表示,台東釋迦也是在這個過程大量產出的。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此


拉勞蘭青年會交接:從自己的身上去做,就會找到立足點。

文/柯亞璇(本文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前言:

「雖然不知道什麼樣的原因,到現在部落的中輟生還是很多。但是我可以將我生命過程中的歷練,經驗分享給大家轉換在他們身上。」新任拉勞蘭部落青年會會長呂約翰說出在青年會所訓練過程的感觸。

4月16日邁入第13年的青年會所,從部落青年自己開始,到帶動部落一起做的過程,今年已經是第5屆的青年會長交接。風災後,來自外界的支援與組織進入到部落,部落在地組織面對不同的支援所面對衝突很多是外來者很難理解的環節,但災後過去,這種無奈的衝突卻又轉變成部落自己承擔。

面對不斷這樣與外界的衝突,部落在地組織如何堅持用「自己的方式」來延續部落的文化,以下是相關綜合整理報導。

 【重建焦點】 不要等政府,用自己的方式來延續部落

從自己的身上去做,就會找到立足點。

在台東地區的原住民部落,因為10幾年前拉勞蘭部落青年會組織運作的開始,鄰近其他部落的青年會也跟著開始重新啟動。八八風災期間,這股新起的在地組織也逐漸成為部落運作與對外連結的主要核心組織。

青年會長責任重大,例如拉勞蘭部落青年會長上任後需扛起部落三年大大小小事務的責任以及訓練各階級的部落青年,責任之重大並且也不能結婚。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此

延伸閱讀:部落之為何有青年?! 
 
【重建人物】 新移民營造員: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編按/來自柬埔寨的新移民蘇美玉,八八水災災民與外籍配偶的雙重身分,使她常是媒體採訪的對象。八八風災之後,經由甲仙愛鄉協會的幫助,寫了三年的社區營造計畫,使她成為一位引人注目的社區營造員。對於台灣的文化、語言、文字都需要下極大的苦心的美玉,為了學習如何寫公文發公文,把筆記本寫得滿滿、字典翻的爛爛。就算如此,對於自己的社區,美玉說:「我想,因為我們村民也很善良,像當初龍鳳寺發紅包給災民,他們竟然不去拿,因為覺得自己房屋沒有全部毀損,紅包可以留給更需要的人。」這就是美玉繼續前進的動力。

(文/瞳夢工場影像工作室 DomoWorks 紀錄感動發現愛)

 位於甲仙鄉的關山村,古名「東阿里關」,與西阿里關(台南縣關山村)兩足分跨兩縣交界,山巒層疊,地處關隘。這樣的地理環境,讓關山村八八水災時聯外道路中斷,救援直升機曾經數次空投物資,在台灣民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來自柬埔寨的新移民蘇美玉,因為八八水災後觀光客減少,原本工作時數也因此縮短。後來她加入高雄甲仙愛鄉協會申請八八臨時工作,因工作認真被選為班長,帶領十幾位工作者,協助災後重建工作。經甲仙愛鄉協會推薦成為關山社區重建人力營造員。

【重建人物】 新移民營造員: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透過旗美社區大學社區重建課程的參與,美玉也描繪出關山社區閒置空間再造,利用廢校十年的中興國小,規劃成為社區活動中心、休憩空間、課後輔導、資源回收、宋江獅陣的練習場地,並帶領當地小朋友一起將宋江陣彩繪在社區牆面,將關山特有文化呈現出來。

  【重建人物】 新移民營造員: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美玉擁有一顆憨膽和單純想要幫助大家的一顆心,用心踏入社區,第一次用電腦,人家一個小時就完成的週記,他打了一個星期還錯字連篇,因為不認識字,必須翻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查,力求完美的她,還是很努力認真學習,她的堅持總是感動著大家。

【重建人物】 新移民營造員: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嫁到台灣的美玉認為,新移民不是只能做勞力的工作,其實還是可以做其他的工作,新移民美玉加入社區重建人力營造員工作之後,在丈夫家人的支持及大家的協助下,更加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希望能凝聚關山社區的向心力,發展甲仙關山當地特色文化。 

 【重建人物】 新移民營造員: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活動訊息平台】

◎第六屆全國河川NGOs會議

「與水共生.高屏地區水資源開源節流調適策略」

會議時間:2011/5/21-5/22(六、日)

會議地點:來義高中、泰武鄉平和社區

報名費用:每人500元(若住宿者為1,000元或1,300元)

參加對象:全國各地河川守護、河川巡守、河川導覽、環境教育…等河川工作者與河川志工,社區大學河川相關課程、社團老師與學員,主管河川之政府單位官員,研究河川之學術單位學者,以及愛護河川相關人士,80人。

洽詢單位: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聯絡人:陳芷秦小姐

報名電話:08-7888438  ;08-7883884         傳真:08-7881864

※報名請按此連結



◎「給交通大學校長的一封信」寄信聯署活動

專欄作者:莊雅仲

底下是本月初登在學生刊物的一封我寫給交大校長的信,希望她能夠關心交大在竹北的新校區計畫正引起的在地爭議與危機。我把它重刊在芭樂人類學,希望您讀過以後,如果跟我有一樣想法,可以幫忙將意見傳送給她。我在本文最後設計了一封意見信樣本,你可以剪貼簽名後直接寄給交大校長信箱,呼籲她成立一個校內的特別委員會面對處理這件校園和社會大事。

自從交大新校長上任之後,我試著email或電話給她,誠懇希望可以跟她面談在交大被稱為「璞玉計畫」的新校區開發的現況與爭議,並邀請她參加正由客家文化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籌辦中的一場相關論壇。不過因為新校長公務繁忙,一直未能見上一面,當場討論細節。

去年10月因為某些機緣,收到反璞玉自救會的工作人員來email,希望可以跟我討論璞玉計畫和在地反應,因此也帶領我和一些同事與學生進入探討這個長達10年的新科技城的區域發展計畫。透過文獻收集和在地訪談,接觸正反意見的團體,我們蒐集10年來和這個計畫相關的各類文件資料和當事人心聲,希望可以整理出正反意見及其理由,並創造一個溝通平台。

在交大舉辦這個論壇有特殊的意義,因為2000年時,當時稱為璞玉計畫的地區開發計畫,即由新竹縣政府和交大聯合主導,開啟了接下來10年的規劃與執行歷程。當時由交大負責高鐵新竹站周邊非都市土地的開發規劃,計畫成立產業專區,並承諾協助地方政府後續的招商,同時交大也可無償取得專區內的土地做為新校區。經過長達八年的規劃,這個計畫終於以「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為名,在2008年7月取得內政部的同意函,並由縣政府開始辦理區段徵收的前置作業。但也開始在新園區所在的各個社區引起正反兩邊力量的激烈爭論。

※前往活動頁面

此外,也在FB發起「一人一信給交大校長」的行動: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491626165#!/event.php?eid=162936460434784

這是目前璞玉案最新的狀況,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1042800158.html




◎旗美社大公共論壇:農產品加工經驗分享


旗美社大即將在2011年5月11日 週三下午2點舉辦一場農產加工經驗分享的公共論壇。

邀請到春一枝冰棒的負責人,來跟大家分享他利用加工產業,來協助在地農民的經驗。

並現場提供有名的春一枝冰棒給大家嘗鮮喔。


為了掌握人數,請大家在九號之前利用電話與電子郵件報名。名額有限。冰棒有限。

※春一枝相關網站

※春一枝相關部落格

 

◎最後一波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幸福社區見學活動」開始報名

親愛的社區夥伴您好:

5-6月份最後一波見學活動開始報名,讓我們一同保留這一季的幸福時光!

自3月起將近120多個日子裡,我們於全台灣由評審團所推薦14個幸福社區,即將於6月底結束2010年幸福社區見學活動,見學活動過程中,我們深入參與社區工作的操作與推動,分享彼此的甘酸苦過程與操作經驗。

我們希望將14個幸福社區的幸福能量,傳遞至不管身在何處的每一位夥伴,社區一家工作小組誠摰地邀請您共同大聲喊出自己的幸福宣言,與見學社區共學、請益,假使您錯過今年,得再期盼365個日子,千萬別錯過一次讓自己獲得無價的幸福能量!

5-6月幸福社區見學活動報名表、報名須知請下載附件,活動行程請參閱網站所發佈。煩請您填寫見學活動報名表之後回傳至社區一家工作小組的E-mail信箱:taiwan4718@gmail.com,謝謝!

6月「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中華民國南洋台灣姊妹會」見學活動時間未定,請隨時留意官網上更新發佈,讓我們齊向幸福社區懷抱最後的感動學習! 


聯絡人:社區一家工作小組

聯絡方式:02-27228229、02-27557666*2705

免付費專線:0800-88-4718

社區一家FACEBOOK粉絲頁



 

 

推薦訂閱
[幸福手作] 公益商品推出囉!@【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電子報】
轉寄『社造電子報《NO.162》重建快訊《NO.8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