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創用CC電子報
報主:創用CC電子報
創刊日期:2006-05-26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4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創用CC電子報報
創用CC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創用CC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5-04 05:00:00 / 報主:創用CC電子報
本期目錄
【2012 專題研究獎助計畫】 提案徵求
音樂家採用CC0釋出單曲 登上英國獨立音樂榜
政府與圖書館使用創用CC授權工具進行資料開放
世界銀行宣布以創用CC授權推出開放使用政策並設立開放知識庫
CC專題:挑戰影響力與獲利的雙贏模式:衛報的開放式新聞之路
【編輯室的話】

這是由台灣創用CC計畫出版的電子報, 創用CC,是 Creative Commons的中文名稱,希望透過「保留部分權利」的彈性授權,讓創作得以更加流通。電子報內容從第三十三期開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是創用CC網站部落格文章資訊的選輯,第二部分則為每月一則深度專文或專題報導。   

本期專文由台灣創用CC計畫主持人莊庭瑞與中研院自由軟體鑄造場法政研究林誠夏撰寫。 本報導簡要紀錄會議概況,祈望於第一時間內提供最新消息,供關注創用CC授權條款以及開放內容議題發展的讀者參考。

創用CC電子報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刊,每期規劃不同的專題,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與行動者為電子報撰寫專題文章,藉此希望讓大家更加瞭解創用CC的理念。也份外歡迎您提供意見,來函寄達地址請見網址:http://creativecommons.tw/contact

電子報相關資訊

您因訂閱了創用CC電子報而收到這封郵件。

電子報編輯:周文茵 莊庭瑞
 
本電子報著作權人為中央研究院,並依據創用 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授權條款出版。授權
條款之詳細內容,請參考: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tw/
 
如欲進行商業目的之利用,或者有任何授權上之疑問,請直
接與台灣創用 CC 計畫聯繫:
http://creativecommons.tw/contact
 
如果您對這份電子報的任何內容有疑問,歡迎來信洽詢:
contact@creativecommons.org.tw
 
如欲取消訂閱這份電子報,請寄一封電子郵件至
CC-Taiwan-newsletter-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此外您也可至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C-Taiwan-newsletter 翻閱電子報典藏,或將本電子報推薦給其他朋友。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2012 專題研究獎助計畫】 提案徵求
 台灣創用CC計畫/文

宗旨:台灣創用CC計畫為鼓勵公眾授權(Public Licensing)、公眾領域(Public Domain)、自由文化(Free Culture)等議題之相關研究,特徵求專題研究提案。

資格條件:大專院校學、碩、博士生,或對公眾授權、公眾領域、自由文化等議題有研究興趣者。提案辦法: 請於2012年6月18日下午5:00前,檢附下列資料,e-mail至emyleo@citi.sinica.edu.tw。 將於收到提案後1週內進行函復,視情形擇優通知面試時間。...(閱讀全文)
音樂家採用CC0釋出單曲 登上英國獨立音樂榜
 ChiuHao Chen/文

今天讓我們輕鬆點,先讓我們來聽聽這首饒舌味道的Sharing is Caring吧!覺得這首歌cool嗎?想要分享給你的朋友嗎? 還是覺得not cool,想要remix它嗎? 你不僅可以自由下載這首歌,它還是一個完全拋棄著作權,採用CC0釋放著作權的單曲喔! 英國歌手Dan Bull選擇使用CC0釋出他的音樂作品, 而且他的這首單曲還登上英國獨立音樂榜榜排行榜第九名 (UK Independent Chart)。關於Dan為何想要採用CC0釋出創作,他是這麼解釋的...(閱讀全文)
政府與圖書館使用創用CC授權工具進行資料開放
 吳佩凌/編譯

在過去幾個月中,資料開放的情況已出現顯著增長,尤其是政府部門與圖書館。而最近採用開放資料政策的有奧地利政府、義大利教育大學研究部、義大利眾議院、與哈佛大學圖書館。 奧地利政府已推出一個開放數據資料門戶,以創用CC之CC BY授權條款釋出大量關於其本身之數據資料。該入口網站之使用條款指明,開放資料建議使用CC BY授權條款,如此一來, 此種資料在數據資料的說明處便會被標明為依照CC BY授權條款釋出。...(閱讀全文)
世界銀行宣布以創用CC授權推出開放使用政策並設立開放知識庫
 吳佩凌/編譯

世界銀行已經宣布一項新的開放使用政策!於2012年7月1日起生效。開放使用政策要求所有該銀行發表的研究成果及知識產出,都必須以創用CC姓名標示 (CC-BY)之方式授權釋出。 時至今日,此政策的第一階段已經展開,該銀行設立了一個新的知識寶庫Open Knowledge Repository,內含超過2,000冊的圖書、文章、報告以及研究論文,並皆以CC-BY授權釋出。 世界銀行集團的總裁Robert B. Zoellick在其新聞稿中表示:「知識就是力量。 ...(閱讀全文)
CC專題:挑戰影響力與獲利的雙贏模式:衛報的開放式新聞之路
 Chih-Ying Huang, Tzu-Chiang Liou/ 文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甫在2012年3月24-25日舉辦為期兩天的開放週末(Open Weekend)活動,採用(半)BarCamp形式讓參與者和平常深藏幕後的編輯台成員和各領域專家, 有近距離的互動與對話機會,分享與討論衛報的期望與未來。兩天的活動有超過200名的講者、吸引了5,000多名參與者購票入場,週邊活動如 Streetstories mobile APP 的推出, 也展示了企業將其資料開放後,創新加值應用的無窮樂趣與可能性。Open Weekend 係衛報宣告其開放式新聞(Open Journalism)的首波行動。 而經過了6年在倫敦區的試播,衛報網路電視APP(適用於Google TV)也宣告開放美國地區觀眾使用,此亦為Open Journalism 的實踐,即希望新聞資料與內容透過多元的數位頻道與通路,散佈至全世界社群,亦廣邀各地使用者回饋意見。

無論是新聞內容開放、透過視覺化方式呈現資料以強化報導之專業及可讀性、到後續應用加值與服務(Open Service)、或從閱聽人出發的使用者共創與參與(Co-creation and participatory); 衛報從 2006 年起一系列多元、全面而大膽的嘗試,以及2012年終於有成熟面貌的 Data Journalism 宣告,顯示其放手一搏、在數位時代擁抱開放的決心。 做為全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衛報究竟做了些甚麼?

多元開放途徑與策略

我們依照時間序列,觀看衛報的幾個重要策略:
  • 2006 開放編輯台:Comment is Free
  • 2009 開放新聞資料[1] :成立Data store和Data Blog
  • 2010 開放平台技術:Open Platform
  • 2012.3 開放週末:Open Weekend
  • 2012.3 開放式新聞:Open Journalism
開放這條路,衛報走得前衛、勇敢而充滿信心,早從 2006 年推出 Comment is Free 平台,開放讀者對報社或內容,公開進行提問、挑戰與辯論。2009 年進行的新聞資料開放計劃,更將新聞內容開放使用,同時也進行資料驅動新聞報導(Data Driven Journalism) 與新聞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鼓勵新聞內容跳脫傳統統計數字、文字的呆板模式,以多元化視覺呈現,強化直覺理解效果,甚至成為一種藝術展示。 如衛報目前和Google合辦的競賽[2] ,就是列出歐盟經濟公開資訊,提供dataset與獎金,徵求更多創意的資料解讀與呈現方式,針對實際世界的問題提供一個創新理解甚至解決方法的可能[3]
2010 年衛報推出 Open Platform ,展示其對資料公開的成果,及報業在新媒體的衝擊中能掌握技術並進行變革;而做為營利媒體的衛報,又有怎樣的實際效益呢? 衛報開始和公部門與商業單位合作,新的商業模式與效益也逐漸浮現。例如,衛報和英國政府在觀光旅遊專案Enjoy England中合作, 使用Open Platform介接政府 Open Data (英國觀光局的全國景點資料)製作了創意互動地圖 APP,成果公開在衛報和觀光局亦開放給公眾。 衛報也和其它商業單位合作並鼓勵開發者上傳APP作品。透過資料開放搭配技術,資料加值與應用等商業的可能性,在衛報有系統的操作下,一個百花齊放的創新花園正蓄勢待發。
於2012年3月宣告的 Open Journalism,則強調促進新聞資料在不同的數位平台(如:手機、電子書)被分享和使用;同時亦鼓勵網路回饋機制和實體活動,虛實相交的促進閱聽人的參與和貢獻。 什麼是Open Journalism?可從衛報引起廣大迴響的廣告「誰殺了三隻小豬」,了解其精神。

開放平台與 API

衛報希望使用者再利用內容,故授權部分也特別鼓勵開放使用。面對數位時代的挑戰,部分傳統媒體逐漸用內容付費的方式將內容封閉起來,如紐約時報與倫敦時報等。 衛報則採取不同的思維,他們相信,將內容開放出來之後,會讓自身在數位化時代當中更為成功,在這其中,開放平台與 API 是兩大主要的關鍵因素。
使用者除了可以直接到 Open Platform 外,針對第三方內容夥伴,衛報也提供了便利的方式,讓使用者可以使用資料。 衛報提供三種的 API 方案,不同方案各可使用衛報中不同程度的內容,同時也有相對應的權利義務,可參考http://www.guardian.co.uk/open-platform/faq。 衛報的消費者媒體總監 Adam Freeman 表示,這樣的作法對於那些中小型出版商有很大幫助,因為這些出版商可能沒有太多資源去產製大量內容[4]

開放創造商機

世界新聞在你指尖一文中,衛報總編輯Alan Rusbridger簡潔有力的說:「(網路世代的)報業已超越傳統報業。 記者能在讀者的參與與貢獻下,對全貌了解更多。平面和網路讀者都持續撐加,而廣告廠商也喜歡這樣的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開放。」[5]

就獲利模式而言,究竟是向網路讀者收費的紐約時報模式可行,還是開放內容爭取廣告收益的衛報模式勝出,成敗仍在未定之天,對讀者提供免費開放與收費內容這天秤的兩端,全世界都還在觀察誰能夠存活。 然而,姑且不論成果,衛報種種開放而勇敢、與讀者互動的積極作法,在在反映了一個專業新聞媒體的信心和尊嚴。誠懇的去擁抱變動,而不是用華麗的口號包裝保守的傳統,一直不斷做出實際行動的衛報,後續的發展令人期待和關注; 數位時代的專業內容媒體,如何在影響力和獲利之間創造新的可能性,讓我們拭目以待。

[1] 不同於開放資料(Open Data)的概念,衛報似乎尚未做到新聞內容的全面結構化,並將結構化後的資料開放釋出給公眾全然使用,而是將其新聞資料開放出來
[2] Help us visualise the world's economic recovery
[3] http://www.guardian.co.uk/news/datablog/2012/mar/29/google-data-visualisation-competition-economy
[4] http://www.mediaweek.co.uk/news/1003156/Guardian-targets-revenue-Open-Platform/
[5] Alan Rusbridger對於Open Journalism的見解另可詳於"The Hugh Cudlipp lecture: Does journalism exist?"一文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第七十三期 2012.05.04 挑戰影響力與獲利的雙贏模式:衛報的開放式新聞之路』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