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期 2015.05.08 數位化公眾領域作品之開放授權初探—以故宮為例─創用CC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16,20162015 CC全球高峰會於首爾舉辦
周文茵 (Emily) /文
CC全球高峰會,約莫兩三年會舉辦一次。各國CC組織透過這樣的盛會,相互交流分享各國經驗。
今年參與成員除了CC各地團隊外,也希望擴大參與領域,歡迎長期經營自由文化的單位或個人,無論是自由軟體圈、維基人、開放知識領域、博物館、典藏館、藝廊、政府、律師、基金會,或是倡議推動者,都能一起來參與,激盪出新的火花。
FreeVectors:裝飾生活的開放向量圖檔
羅凱勻 /文
想裝飾美化你的網頁,卻擔心構畫出的圖片檔經過伸縮後變形、解析度欠佳嗎?請進入FreeVectors的世界,感受向量化圖案的無窮妙用和威力吧!FreeVectors.net創立於2007年,致力於創造出一個收集、分享免費向量圖案搜索資料庫的友善平台。
什麼是向量化圖案vector graphic呢?它意指那些由線條曲線、色彩與配置比例構成的圖像,每個向量均經過電腦、數學式計算去描述它的形狀,因此放大、縮小、調整尺寸後也不會降低它的圖像質量。
在這裡實習的日子-吳銘崧
吳銘崧 /文
有幸成為台灣創用CC計畫辦公室2014年度的實習生,我在這次結合影音創作與公眾授權的推廣活動期間,主要負責線上展覽的策劃。對我來說,網站企劃是個嶄新的嘗試,主題和子題要如何以網頁呈現?其架構及層次該怎麼安排?
視覺該如何設計?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細節與問題,端賴團隊成員之間不斷地討論與激盪,才得以一步一步解決,最後能將成果呈現在大家面前。
開放分享的DIY設計小物
柯俊如 /文
設計的門檻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高,誰說一定要有複雜的藍圖,或是特別的木工,才能稱之為設計呢?其實,將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素材DIY一下,就能成為很有設計感的手工藝品,不論是自己用、送親朋好友,甚至是開個小店、參加創意市集販售,DIY設計小物都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當然,DIY設計小物也可以加入創用CC的行列,利用公眾授權的方式分享自己的DIY心得、小撇步、製作流程圖、成品美照,讓其他人可以更簡單的取用、改造、再次分享,而且也會吸引其他愛好的同道主動加入討論。
CC 專題 :數位化公眾領域作品之開放授權初探—以故宮為例
柯俊如 /文
博物館最初是貴族富商的私人收藏,往往不開放外人觀看,或只針對特定階級開放。直到1793年法國大革命期間所開設的巴黎羅浮宮,才開始向普羅大眾 開放,而其後的博物館也開始認同作為傳遞知識給社會大眾的角色。如今,想到博物館,不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專屬於特殊階級使用的機構。
隨著世界各博物館紛紛投入藏品數位化的行列,加上網路的使用率越來越普及,似乎博物館在科技的催化下更容易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然而,許多數位化後的館藏 只能在館內才能使用,或是必須經歷繁複的申請流程,甚至支付高額費用才能使用。虛擬世界中的博物館不僅未能發揮網路潛能,突破時空限制接觸各式使用者,反 而又像是走回了有所限制的博物館。
事實上,博物館內有許多作品已超過著作權保障期間,屬於「公眾領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這些公眾領域作品,不用詢問作者,也不需支付費用,就能根據各種目的,將它們重製、改作,或是將它們公開的演出、口述、展示、上映。(註:可參考「我國著作權法下的公眾領域範圍」此文判斷哪些作品屬於公眾領域。由於各國著作權法有不同規定,使用國外作品時請參考「List of countries' copyright lengths」。)
博物館開放授權數位化公眾領域作品之案例舉隅
目前,歐美都已經有許多文化機構開始重視數位化館藏的線上取用議題,組成了OpenGLAM(Open 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museums)及COMMUNIA等社群,推動美術館、圖書館、典藏館和博物館開放資料。COMMUNIA在「公眾領域宣言」中便明確指出「是公眾領域的作品就必須留在公眾領域內」,文化機構將公眾領域作品數位化後,不能主張新的權利限縮公眾領域作品的使用。
Flickr於2008年和美國國會圖書館共同啟動的「公眾相簿計畫」,陸續與103間文化機構合作上傳已知無著作權限制的圖像,這些圖像皆為高畫質且使用時無任何要求。大英圖書館也是參加的機構之一,除了使用「公眾領域標章」(PDM)標示泥金裝飾手抄本,也以「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之授權宣告館方放棄對於書籍插圖圖像的權利。
同樣於2008年開始運作的歐洲的數位圖書館Europeana,也與歐洲上百間文化機構合作,透過單一介面就匯集來自各館數位化後的書籍、繪畫、相片、影音館藏。這些作品的品質好、未添加防盜版機制,多數都以「公眾領域標章」(PDM)標示其公眾領域狀態,讓使用者可以安心的自由下載及使用。
在Europeana合作的對象中,最有名的是荷蘭的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該館將網站上所有圖像都予以「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不論是2MB的jpg檔或200MB的tiff檔都能根據不同目的自由下載使用。
至於丹麥國家藝術館則稍微保守,他們數位化了160幅經典公眾領域畫作及100支相關影片,於2009年採取「創用CC 姓名標示」授權這些館藏,使用者可以免費下載和任意改變這些高解析度畫作,甚至能拿來營利,但是必須標示作品來自丹麥國家藝術館。現今已改採「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另外,洛杉磯州立藝術館於線上提供大約兩萬張高解析度的公眾領域館藏圖像,任由使用者依據各自目的免費下載使用;美國的國家藝術館在網站上提供1200畫素的圖像供使用者自由下載;耶魯大學的英國藝術中心於其網站上提供三種大小的圖像任使用者自行下載使用。即便有些博物館對於商業性用途存有疑慮,如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館、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卻也都願意在線上開放數十萬張的圖像供個人、教育、學術用途免費下載使用。
除了於線上開放數位館藏,Europeana與包含美國數位公共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德國國家圖書館、西班牙國家圖書館、瑞典國家圖書館等多個文化機構,也都將這些館藏的詮釋資料(metadata)以「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釋出。如此一來可以便於不同館藏的詮釋資料連結、翻譯,以及讓詮釋資料能被修正的更完善。
開放數位公眾領域作品的好處
多數博物館採納開放政策都是出於領導階層的決心。這些領導者相信博物館擔負傳遞知識給公眾的使命,並認為在網路上開放數位化館藏,有利於讓這些作品以及該館更容易被眾人接觸。像是華特美術館的Gary Vikan便認為館藏屬於整個城市,因此不論是實體或線上的館藏都應該是免費的。普魯士文化資產基金會領導人Herman Parzinger也指出:「德國數位圖書館的目標是提供每個人能不受任何限制的取用德國的文化及科學資產,也就是說,要讓整個德國都能取用上萬本書籍、 典藏物品、圖像、雕像、音樂、聲音檔、影片與配樂。」
事實上,許多博物館都因為這些作品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用於維基百科中,而大幅提升這些館藏的使用率。博物館本身查詢與下載作品的網站流量也在採取開放政策後上升了百分之20至250。由此可見,開放數位公眾領域作品其實是絕佳的行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