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嚴法師 在一個團體裡,有些人付出比較多,有些人似乎是依賴者。如何能讓落後、偷懶的成員趕上,變成付出者,也成為團體中的強棒呢? 依賴者與付出者,看似兩種類型的人;但換個任務,原本的依賴者卻可能變成付出者,兩種角色可能在同一人身上出現。 比如說:某個人可能因工作興趣,以及工作熱忱和理想、目標,會在工作上全力以赴,盡心付出;但遇到人事與同事相處問題上,可能就會變得很被動,反而成為依賴者。 因此,依賴與付出並不是一成不變。做為領導者或負責人,應該隨時對於多付出的人給予鼓勵、嘉許。對於依賴者,要瞭解造成依賴的真正原因,如果只是一時無法適應,只要狀況改善,就可能從依賴者變成主導者了。 不過,社會上也有一些人從小就依賴別人,不願意付出。這些人也許天生資質較弱,自信心不足,從小到大已習慣依賴別人,做事都是被動的,缺乏積極性。 對於這種個性消極的人,必須要用耐心改變他的習性、觀念,以及對事、對人、對己的態度。要告訴他眾生平等,任何眾生都有機會成佛,但成佛是要靠不斷的努力、修行;所謂的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身心、思想及語言行為,不斷的修正、精進,就能成佛。 如果做人抱持得過且過的態度,一輩子這樣過,兩輩子、三輩子也都是這樣過,那人生就白白浪費,距離成佛之路,就會愈來愈遠。 我們團體裡也有非常被動的人,但畢竟是少數;而且大部分經過訓練後,都能發揮己身的功能。少部分真的無法跟上的,有時也會有人向我建議:「太難調教,不如把他開除算了!」 我說:「殺人的人還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何況只是疏懶?只要他們不犯大錯,慢慢建立他們的自尊心與團體責任心就可以了。」 有位出家兩、三年的弟子,經常在害病,常像隻病貓似地睡在廚房,弄得一身灰;上課、工作也時常缺席,找了半天,才發現在睡覺。像這樣的人,領導者不該趕走他,而是要協助他調養身體,把病養好。現在他對於所擔任的執事,就做得很好。 因此,對這些依賴者,不要讓他們自生自滅,而要幫助他們,讓他們走出來,成為團體及社會有用的人。 對於依賴者,要瞭解造成依賴的真正原因,如果只是一時無法適應,只要狀況改善,就可能從依賴者變成主導者了。 本文摘錄自《方外看紅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