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曾偉禎 怎麼說,她也只是一個想求全家溫飽的單親母親。 天地全被冰封著的明尼蘇達州,一名年輕的女子在廚房的角落幽幽醒來,原來,她剛經歷完家暴。撫著自己的臉,喬絲下定決心離開現任先生,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住在礦區的娘家。 現在,她需要的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在鎮上當洗髮妹時,碰到她童年好友葛洛莉,她是礦場少數的女礦工之一,她鼓勵喬絲加入她的行列,而喬絲為了離開娘家,達成自己可以獨立賺錢養家的心願,也不怕做粗重危險的工作,便加入了。 後來,經濟不景氣,工作機會愈來愈少,所以男礦工更不希望女人來搶他們的飯碗,況且他們認為女人根本就不應該來幹這種粗活。如果她們堅持要留下來,就得忍受來自男礦工的羞辱及騷擾,如果她們受不了儘管可以走人。喬絲逐漸發現,忍受粗活沒有問題,但是她和其他女礦工該如何面對男性同事的性騷擾,卻是一件愈來愈令人難以忍受的挑戰。 當喬絲挺身而出,為她和其他女礦工受到的可怕待遇發出不平之鳴,她不但慘遭礦場及鋼鐵公司資方修理,甚至得不到她的父母及其他女礦工的支持,因為她們深怕情況會因此變得愈來愈糟。就連她和葛洛莉的友情也受到嚴重考驗,而她父親對她的不滿也達到極限。當她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並為孩子們的未來著想,決定控告礦場及鋼鐵公司。 雖然當全世界都不肯站在她這一邊的時候,她仍然鼓起勇氣挺身而出,堅持她的信念,就算必須孤身奮戰也在所不惜。 位置不同引發權力之爭 「北國」影片原名是North Country,由來自紐西蘭的導演妮琪卡羅所執導。去年她導演的「鯨騎士」讓年輕的綺莎凱索休斯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提名,今年她以此片讓曾以「女魔頭」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莎莉塞隆,再度獲得奧斯卡獎提名。兩部電影都談論當下女性的位置,前者談女性可否繼承家族酋長位置,後者談單親母親在一個崇尚男性陽剛文化的職場,如何遭逢職場性騷擾的侵害,及如何再接再厲,成功對抗父權或男權文化的集體壓迫的故事。 只是,台灣片商取了一個直接反應電影劇情的片名「北國性騷擾」,但這部電影並非只談職場壓迫。坦白說,性騷擾是容易令兩性反感的字眼,總是馬上標明女性是受害者,而男性是為逞獸慾的騷擾者。更糟的是,在大部分社會裡,認為女性受到性騷擾一定本身有問題。 「北國」在題材上,在性騷擾的主題外,增加了是女性的工作權問題。導演妮琪卡羅在接受訪問時曾表示說,「這部片觸及男女之間互動關係的灰色地帶,並探討什麼樣的行為算是性騷擾或性侵犯。真實狀況並不是黑白分明,男女之間相處的分寸很難拿捏,其實這正顯示人性的複雜面貌。 看完全片,能從故事中明白人性的複雜面貌,看到表面行為下的潛藏意識,以及人性中力抗惡勢的堅毅勇氣,才是這部電影可供讓人反省之處。當任何「騷擾」產生,其實反應的是權力位階的差異,這是不分性別的,甚至不分種族,不分職業,不分收入,或年齡上的,而這些位階差異的產生,當中包含著許多傳統文化中「根深柢固」的觀念於其中。該注意的重點是,騷擾者在進行某種令受騷擾者不悅的行為時,他或她的騷擾行為背後,其實是在宣示一種「權力」。 根深柢固的觀念,男女都是受害者 因此,仔細看所謂騷擾的產生,常是由於雙方位置的不同,所引發的「權力」之衝突。這些都是所謂「位階高者」沒有將位階比自己低的人的權益放在眼中,恣意行使欺凌他人,這些都可能位高者自覺及不自覺的狀態中發生。 如此再進一步思考騷擾背後更深一層的心理,原來都是在反映人類根深柢固的觀念,在意識或潛意識上,想要宣示主權,全是害怕自己會被剝奪或失去領土的恐懼感在作祟。 也因此,從這個視角來看「北國」這部電影,就可以看到女主角喬絲的辛苦。原來都是根深柢固觀念在作祟。例如她得承受父親的觀念,認為只要是家暴的事件發生,一定是女方咎由自取,而長期得不到父愛;只要有性騷擾產生,一定是女生自己行為不檢點;而父親認為女生不該去做男生的工作等等,因為他也有朋友等著這份工作要養家……。 若從同一視角來看,我們也可以看到那群男性礦工,不再只是一群惡狼,事實上他們不過也是根深柢固的觀念的受害者。他們受制於以為女性是男性的從屬物,不該來和男人爭工作權,因此對女子用性特徵的語言及肢體上的調侃,來羞辱這些能力、耐力驚人的女性們,以減低她們對他們原來的工作權,或性差異的威脅;探究這些男性礦工的心理,可以理解他們也只是在護衛自己。他們,同樣是受害者。 因此,兩者間的衝突產生,是每個人為了討生活和生存下去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其實這也包括喬絲在內,因為她不但能勝任這份工作,也是她生平第一次能夠靠自己的力量賺錢,對她來說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於是她願意不計代價爭取她的自主權。她並不想當英雄或是立下典範,她只是跟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希望為自己和小孩爭取到更好的生活。她並不知道這將成為史無前例的司法案件。 世間沒有絕對 當她決定向礦場及鋼鐵公司提出告訴,一開始沒有人願意幫助她,但是後來一名剛從紐約返回家鄉的律師,衝著這是史上第一起性騷擾集體訴頌案件的原因才答應幫她打官司,重點是她必須說服其他女礦工也出面擔任原告。 全片中段之後,編導在劇情安排上,有一令人深思的一筆,那就是,對喬絲最殘酷的,也許不是來自男礦工的侮辱,而是來自女同事的不信任與不滿,因為當她向她們求助,她們大部分對她棄之不顧,因為每個人都想保住工作,不想與資方為敵。 而最感人,也在劇情最後,已成漸凍人的葛洛莉,不顧生命衰微而挺身而出,並現身法庭,一舉鼓勵許多女同事簽署,甚至更多男同事加入,使案件確立。 世間法是不定法,如同世間沒有絕對,這部片中並不是描述所有的男人都是壞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好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這麼簡單,分別男女或是好壞的二分法,都只是讓人更不解世間事。人,不過是個站在自己的立場,以本位主義去看世事,並採取保護自己的方式而已。 故事帶來的感動與省思 然而,再進一步思考我在看這部電影所受的感動及情緒上的強烈波動,這部電影真正讓人開始動容的是當飾演喬絲的母親,也是奧斯卡金像獎影后西西史蓓克所主演的角色。外表柔順但是內心堅韌的妻子艾莉絲,她被夾在順從丈夫以及關心女兒的難題之間。她習慣凡事都聽漢克的,但是她女兒的不幸遭遇終於激發了她內心的勇氣和正義感。 當她發現自己的先生漢克是如此棄自己女兒不顧,甚至是被男礦工同事打成傷也不理睬,她傷心之餘終於離家出走,只留下一盤微波餐及字條,並要他自己洗髒兮兮的礦衣服。一向溫和,也以男人為天的妻子,對女兒的遭遇一直不捨,暗中支持女兒獨立自主。但當自己的先生如此頑固,已失去做為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她再也無法忍受。她這一舉,終於提醒頑固的老公,最後在礦工自治會中發表支持女兒的宣言。 沒錯,漢克在礦場工作了三十年,現在一下子要他和他女兒共事,真的非常讓他難以接受,但是看到他女兒被男礦工欺負更讓他難過。他對同事們說,「工作之餘我們都是攜家帶眷一起野餐活動,我們一向不都是對彼此的女兒也都是照顧關心?為什麼我的女兒來到這兒工作,就必須遭受不同的待遇,讓你們用難聽的字眼及令人難堪的行為對待?」當他們開始不再因循麻木,開始正視自己真正內在的聲音,並開始體會到她(自己的女兒)的困境,是本片最令人感動之處,也無形中讓人瞭解到同理心之難。 許多人在看電影之前會認為本片是女權電影,隨後會發現,影片核心談的原來是關於人性尊嚴。因此看這部電影,不是在看導演如何讓女權主義抬頭,或者應該女權在工作上如何的伸張。我們看到的是,本來所有人類就都有相同的需求。 「北國」的故事給予另一層的震撼在於,這樁真人真事官司,從1985到1998年鋼鐵公司決定和解,總共打了十四年。這真人真事的存在,正說明女性受到不平對待仍是普遍現象。女權運動其實真正意義不在於追求兩性平等,而是引發兩性的覺知,因為兩性很難平等。尤其男女天生就許多不一樣之處,在職場上,兩性平等不是去做對方的工作,應該是做「自己」擅長的工作,沒有性別標籤的情形下,而有同樣機會。 佛法常強調我執的捨棄,因為集體的我執,即形成傳統概念中堅牢的偏執觀念。許多不幸,常是頑固偏執所造成。因此只要彼此瞭解、包容,其實身體外貌也只是此世的因緣的組合,若能從男尊女卑的因循中走出,兩性能真誠的尊重、關懷與包容,當這心的質地相同時,才是真平等的開始。這也是解決兩性權力衝突真正化解之法。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27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