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偉禎 【愛瘋狂】這部來自加拿大電影,影像風格相當討喜,以類似李安的【喜宴】主題為故事骨架,輔以【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影像風格為血肉,是一部令人在笑聲與淚水中,體驗家庭與個人成長間相依又相斥的電影。 查克(Zachary)生在魁北克的一個傳統家庭裡,五個兄弟中他排名老四。在聖誕節誕生的他,一直被父母視為上天所恩賜的特別禮物,尤其是表面嚴厲、心中卻對他疼愛有加的父親。然而,在男人世界中長大的查克,很快便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他顯然並不是父親心中所企盼的男子漢。查克深愛著他的父親,因為這份強烈的愛,使他不得不在成長的路上埋藏自我,好使自已看來更符合父親的期望。只是當街坊間盛傳查克其實喜歡同性時,查克的父親對此非常難以接受,父子倆於是面臨了痛苦的抉擇…… 獲得父愛與自我欲望掙扎 查克有一種特異功能。因為小時候被哥哥們一抱不小心摔下去,傷到後腦勺,該處反而隨年齡成長,長出一撮怪異的白毛。好笑的是,每次他只要搓搓白毛,用一下他的念力,彷彿他就可以進入自己的異想世界,是他逃避現實煩人事物的方法。奇妙的是,在真實世界裡,哭得沒完沒了的嬰兒,所有人的溫柔安撫全部無效時,只要查克一抱就沒事,這可讓她的母親也開始異想起來:她認定自己的兒子有像耶穌基督一樣,可以為人治病的特異功能。 他的父親痛恨所有不正常的事物,怪力亂神、迷信、男人娘娘腔、同志……。在他的根生柢固的種種觀念中,慢慢地對查克造成莫大的壓力。當查克愈來愈確定自己欲望的對象是同性而非異性時,他竟然衍生一個要扭轉自己性向的念頭,以弭平某日故意挑釁父親弄壞他最愛的黑膠唱片,而造成與父親之間日益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 然而,愈是壓抑,反彈的力量愈強,夢想的欲望更為強烈。雖然查克在音樂中找到了宣洩自己欲望的管道,但這股壓抑的力量與欲望,複雜綿密地交纏在一起,形成無比的能量……。他,終究要面對自己。他離家出走,到耶路撒冷去藉追尋耶穌的足跡,以尋找自我的認同。 只是耶路撒冷路邊攤販販賣的一張古董黑膠唱片,一下又把他拉回到家庭的磁圈中,面對父親是必然的下一步。 傳統中家庭與男性角色的認定 雖然影片以查克為主,輔線是二哥西蒙的浪蕩生涯,然而片中最讓人感受最深的,也是真正的主角,其實應是父親。 沒有「壞人」的電影,所有的衝突都集中在與父親的戲上面,「自我認同」、「父權角色」的探討,即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主題。這主題聽起來令人非常熟悉,不只和東方喜愛的以家庭為主題的小說或電影所常見的題材,也因為極像李安導演早期的作品。在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導演尚馬克瓦利(Jean-Marc Vallee)就曾坦言,來自台灣的導演李安一直是他的偶像,李安的作品影響他非常深,從李安早期的作品,到最近的【斷背山】一直都是他喜愛的電影。 沒錯,和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的主題一樣,不論地點年齡,都是關於家庭與個人的拉鋸力,也是尚馬克瓦利導演在作品中主力深耕的主題。影片以查克的觀點看自己充滿異想趣味的一生:成員眾多的家庭,除了母親,全部是男生。而他的父親是一個充滿大男人主義的父親,查克無法承受父親的愛與要求,卻又在心底極度渴望父親的愛與認同。 追根究柢剖析父親給查克的緊箍咒,可以發現受限制的原來是父親自己。父親的觀念是刻板的,他排拒傳統觀念(天主教義)中所有一切與不「正常」的事物:離婚、男生娘娘腔、男生著女裝、同志……。他崇尚所有男子漢大丈夫的行為,因此查克的二哥西蒙(Raymond)是個雄性激素過剩,四處風流,女人一個換過一個,讓父母傷透了腦筋的粗猛傢伙,卻總是可以得到父親的諒解,直到發現他吸毒又販毒被抓;但當他出獄回來,父親仍然包容他讓他住回家中。 而查克小時候渴望推嬰兒車,穿起媽媽的衣服首飾,照顧小嬰兒,卻被父親認為不倫不類到極點,是顛覆他認知的男性世界的叛亂分子。因此在成長過程中,讓父親一直繃緊神經的是溫和又有音樂天份的查克,只要一點差錯,就會讓父親神經緊張甚至張牙舞爪。而他仍是寵愛孩子的,他買鼓、買槍等玩具,帶他看心理醫生,都在在顯示一個父親對孩子無私的愛。 身為父權中心論者,或說自許為男子漢大丈夫的父親,他的固執表現在生活中包括他一生最鍾愛的一張黑膠唱片,是美國六○年代非常知名的鄉村傳奇歌手金嗓歌后佩西克萊(Pasty Cline),尤其是她的歌〈為愛瘋狂〉(Crazy)。每年並可以不厭其煩地在聖誕節唱〈Emmenez-moi au bout de la terre〉,嘴對嘴唱得絲毫不差。更瘋狂的是,父親還以歌名CRAZY的字母當每個孩子名字的字首。大哥是克希斯提昂Christian,老二是西蒙Raymond(法語拼音),排行老四的正就是查克Zachary。 演父親的米修寇特(Michel Côté)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他將這個魁北克傳統天主教家庭的父親演得唯妙唯肖,他表面管教嚴厲,心中卻是對五個孩子們疼愛有加。在片中當他在快要失去心愛的二兒子時,所說的那句話:「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生養自己的骨肉,再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了!」這是他與查克決裂,使查克離家到耶路撒冷又回到加拿大後,第一次與父親面對面坐下來時,父親有生以來對他完全剖心的話。此時的父親不是一個雄糾糾氣昂昂的公雞,而是一個年華老去,只希望孩子健康圍繞身邊享天倫的老人而已,瞬間讓觀眾感動不已。 電影背後,好友的故事 尚馬克表示【愛瘋狂】是根據他的好朋友方斯華鮑雷(Francois Boulay)的成長故事所編寫的劇情。他一次無意中和方斯華聊起了這些往事時非常感動,他知道這就是他要拍攝的題材,於是和方斯華兩人共同寫下了【愛瘋狂】這個精彩的劇本。 除了誇張的想像力與表現手法,許多配角在角色塑造上的鮮明,母親的溫婉又堅毅,大哥愛看字包括所有的標籤,三哥是運動狂,小弟是戀食物的大胖子,都非常討喜。音樂也是一絕,在電影中讓人眼花撩亂。因為查克成長過程經歷了不同的搖滾年代,影片中包括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大衛鮑依(David Bowie)和滾石合唱團(Rolling Stones)等多首七○年代的動人音樂,帶出了不同的時代背景。查克巧妙地從他喜歡及認同的搖滾音樂偶像,來透露他極度壓抑卻無法不顯露的同志傾向。其中有一場是他面塗油彩,模仿大衛鮑依的音樂與造型,讓人絕倒不已。 片頭敘述查克童年時期的異想世界,他天真地認為只要他用手摸摸腦後勺那撮奇特白毛,他的夢想就會成真。教堂的奇想段落,以及許多族繁不及備載的片段,其誇張卡通化的表現手法,讓人不得不哈哈大笑。其喜趣的爆點安置,適當地平衡了同志在成長過程中,追求自我及他人認同過程中的壓抑氣氛。 然而,炫目的風格技巧,再怎麼精彩也不過是包裝電影的「元素」而已,電影本體上要探討的仍舊是「人性」,電影結構上的重點在於「發展」故事。而如何把故事說得感人動人,讓觀眾跟著角色走,乃是創作的重點。這一點尚馬克瓦利和李安都有相同的看法。 【愛瘋狂】突出之處,不以愛情為主題,而是以異想方式突顯男主角的獨特思惟,除了同志內心世界剖析外,加上上一代的心境寫照,將父親角色處理到讓人看到真性情,讓人看到他從抗拒到妥協到接受的心理轉變,母親永恆寬容慈愛。不但一方面默默承受並以溫柔抗議方式老公的冥頑不靈,一方面撫慰孩子的心靈。 個人與家庭的拉鋸 在描述查克長達二十年的成長,與家庭之間的愛與壓力是難以說盡。跳脫主角的同志身分,除了自我認同及父權之外,最核心的主題正是個人與家庭的拉鋸。到底家是人的避風港,是愛與血交織的溫暖懷抱?還是人成長中最大的拉扯力,是個人發展時最殘酷的後座力?有人甚至認為家庭制度是政府用來安定社會的偉大陰謀,是摧毀個人主義的最佳武器。 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一個家庭,對家庭的美好幸福都懷有一種根深柢固無可抗拒的渴望。可是又有誰可以否認在我們生命中的某些階段,而且不論是我們所來自的家庭,或者是我們自己建立的家庭,我們都曾掙扎著要做一個逃兵。這個矛盾是普遍存在,不論東方或西方人,都存在的問題。李安與尚馬克瓦利都熟悉這個議題,清楚知道它的衝擊力。 【愛瘋狂】是自我認同的追尋,是家庭力量的探討,也是一場心靈的焠鍊。終究,過度的執著,正是瘋狂的起源,取得個人向外發展及家庭內在引力兩者的平衡,是每一個人一生的功課。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2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