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心靈電子報
報主:心靈網路書店
創刊日期:2004-05-21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65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心靈電子報報
心靈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心靈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3-03-20 11:00:00 / 報主:心靈網路書店-葉小姐
[公益聯播]用「愛」點亮「礙」的成長能量~「十方」需要您伸出愛的雙手,扶持慢飛天使
心靈電子報第486期--【深入荒野的黑熊媽媽】
::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486期 / 2013年03月20日‧每週三發行
◆幸福袋著走◆四福環保袋系列-打包幸福,收納力強悍!環保杯筷、便當盒、手機、錢包等,收納隨身物品快速又整齊,袋著出發,豐富每一刻幸福時光!

「我是人,我反核」、「我是素超人、我也反核」!!

果然是大師敲敲素超人的腦袋說:「愛護自然環境,珍惜自然資源是長久的計畫,需要大家一同討論、支持,並且真正落實在生活裡面,而不是像素超人一樣,喊喊口號就可以了!」

其實早在1995年聖嚴法師就曾說過:「不同的發電方法,或多或少都會破壞自然環境,我們要做的是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大家以理性、互信的態度來溝通這個問題,而不只是一味地主張『我就是要蓋』或『我就是反對』。政府為人民謀福祉的同時,應該想辦法澄清人民的疑慮,好讓人民安心。......」

好康阿今主婦貌又出現了,開心的說道:「那從現在開始,素超人的下午茶時間要縮減,改為兩天一次,這樣子也算是節能減碳,既省錢、省食物,素超人又可以減肥,一舉三得啊!」

唉唷威呀!素超人摸摸圓圓的肚子,眼巴巴的看著眼前的紅薏仁燕麥植物奶金黃甘藷胚芽即食米粥,和香甜玉米濃湯,卻不能動手動口。這樣肚子會凍未條啊!

 

我們的心,
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波動,
我們自己常常跟自己過不去,
自己找自己的麻煩。

摘自《禪的生活

 
深入荒野的黑熊媽媽

自在的人生,並不是沒有挫折,而是在挫折下,保持身心平穩,從容以對。——聖嚴法師

■ 張菀真

夜晚的山林,一切寂靜,寒冷的氣候,幾近聊完的話題,一個遠從平地跑到深山追熊、找熊的女性仍然獨自清醒。要在黑熊身上安裝追蹤器,沒有那麼容易,需要耐心等候,也要經歷許多不可預見的未知。這是黃美秀屢次上山追蹤黑熊的場景,被原住民朋友稱為「黑熊媽媽」的她,是台灣第一個深入山區長期追蹤熊跡的研究者。黑熊數量少,不易捕捉,研究的變數很大,黃美秀仍然向困難挑戰,也向自己挑戰,研究的過程,除了記錄台灣黑熊的真實面貌,讓更多人認識這些深山的獨行俠。

接觸黑熊,是從準備撰寫博士論文開始。黃美秀回想當初開始研究黑熊的動機,原是想在知識上有所成長。比起複雜多變的人際互動,黃美秀對於大自然環境更能親近。她說,會投入生物保育研究的人,通常都有些不喜歡接近人的個性,她也不例外。但是,研究最終不只是研究,接觸黑熊之後,她也慢慢地意識到保育黑熊的重要性,也因為幾次媒體的報導不夠詳盡,而使她挺身而出,主動跳出來說明。不喜歡與人主動接觸的她,也因此漸漸地改變與人群的關係。

黑熊,是森林中的靈魂

許多人看到無尾熊及貓熊,總覺得模樣十分可愛,但是,對於縱橫於台灣山區的黑熊卻所知甚少。牠是台灣最大型的食肉目動物,活動範圍也很廣,跑起來時速甚至可達三十到四十公里,乍聽之下,牠們似乎很兇猛,但實情卻並非如此。牠們有百分之八十吃的是堅果類及植物類食物,察覺到人群的靠近,更會敏感地遠遠閃避。黃美秀說,台灣黑熊的個性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因為黑熊一遇到人就很容易被獵殺,所以牠們才會漸漸地躲避人類,原本牠們的活動範圍也不只侷限在深山裡,但因為跟人們的關係交惡之後,才以深山為家,性情隱蔽。

提到保育,黃美秀認為:「所謂保育,就是保護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很多人因為與自然環境越益疏遠,加上熊怕人,人也莫名地怕熊,所以也無法感受台灣黑熊的價值。但是,同樣以山林為家的原住民,卻可以直覺地說出對黑態的感受。黃美秀提到,有一次她與原住民夥伴聊天,問他們:「如果環境裡沒有了黑熊,會很奇怪嗎?」他們想了一會之後回答:「山裡若是沒有熊,會很奇怪。因為森林就是要有山豬,要有熊,沒有了熊,森林好像沒有了靈魂。」

不和諧的人熊關係

其實,黑熊與人的關係是既陌生又熟悉。早在中學時代,課本裡出現的孟子名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便深印腦海,許多人沒看過熊走路,但是卻能從這句話知道,熊是可以吃的,而且很補。漢人文化有吃熊的習慣,而且,即使到了現代,熊膽、熊掌還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理想補品。黃美秀說,吃熊的習慣,形成了「消費」熊的市場,有了市場的需求,就會造成獵殺,台灣黑熊的數量日趨減少,與此因素有很大的關係。漢人中藥商甚至會上山收購黑熊,熟悉山中環境與打獵技巧的原住民,就自然地成為提供者。黃美秀表示,原住民原本也有獵熊的習慣,但是,因為原住民對獵熊有忌諱,所以無形中也限制了獵熊的機率。比如說,泰雅族人把熊當做山神,而布農族甚至認為熊與人來自於同一個祖先。但是,因為熊被視為珍貴的中藥材,市場形成了,熊也遭殃了。黃美秀認為,隨著人們可從食品中攝取的養份日趨豐富,醫學技術也日漸發達,實在沒有吃熊的必要。

人與熊,其實可以更和諧。在西方社會,許多人常常在自家後院無意間與熊相遇。西方人少了以熊為食補的習慣,以及「凡是看到的東西都屬於自己」的觀念,他們看到了熊,就像與「陌生人」相遇一般,熊也不需再恐懼萬分地躲在深山裡,見人就閃。

既孤獨又危險的田野經驗

深入山林調查黑熊,通常需要在山裡待上三個禮拜到一個月的時間,其間不能洗澡、與外界隔絕,對於體能與心理調適都是很大的考驗。而且,由於黑熊的行蹤隱密,為了在黑熊身上裝設追蹤器,需要先捕捉黑熊,但十分不容易,即使準備齊全入山,也不一定有收穫。黃美秀說,在一個與人群隔絕的環境裡,很容易感到孤寂,常常與同一個助理朋友聊到最後也不知道要再聊什麼,只能與孤獨為伴。此外,在山上還充滿了風險。2000年,黃美秀在山上調查時碰到了碧莉絲颱風,還因此被提報為失蹤人口;又有一次,因為山上的落石滾下,還被落石擊中而跌落山谷,差一點喪命。當時的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撐下去,於是她問自己:「還要繼續耗下去嗎?」

深山田野工作的孤獨,以及各種不確定的風險,一度讓黃美秀猶豫,但是她想到,因為自己是研究團隊的領導者,即使覺得孤獨、危險,也要承擔起責任,鼓舞他人。每當在山裡感到沮喪或情緒低潮,她就會鼓勵自己:「這是自己要來的,自己挑的,怨不得任何人。而且,眼前的關卡突破不了,即使到其他地方,還是有可能再遇到相似的情況。」面對挫折,黃美秀選擇熬過去,昇華自己沮喪與孤寂感,或者稍做休息,讓自己度過低潮期。

在所有的生態調查與保育工作裡,會實地深入山裡做長追蹤工作的人已是少數,女性身分更是少數中的少數,當問起黃美秀以女性身分從事辛苦又需要耗費體力的田野工作,是否曾遇到困難?黃美秀說,上山工作需要體力,比如需要背負二十到三十公斤的大背包,女性在體力上比起男性而言確實比較弱,但是田野工作並不是只需要體力,只要不要太差就可以了。而且,女性的觀察力很敏銳,在田野工作裡需要待人接物時就是一種優勢。此外,女性的耐力也很強,在山上可以熬,特別是在山上常需要待上很長的時間,有時候還不一定能有收穫,這些特質反而對於田野與保育工作是有幫助的。

研究是保育的前線工作

目前,台灣保育意識仍然薄弱,許多人對於同樣居住在台灣的黑熊是陌生的。黃美秀認為,黑熊是明星物種,如果許多人慢慢地認識台灣黑熊、瞭解牠們的生長環境與習性,也可以就此喚起人對自然的孺慕之情。雖然黃美秀的的身分是一名研究者,但她認為,研究其實是保育的基礎,研究的過程與結果,對於保育具有教化作用,也算是保育的前線工作。確實,黃美秀將她的田野經驗,以《黑熊手記》記錄了下來,讓許多人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而對黑熊有了清楚的輪廓,而且,只要一有機會,也善用自己對於黑熊的瞭解,充當中學教學媒材的「知識庫」,讓更多大人與小朋友能夠真正認識這些縱橫山林,有點熟又不會太熟的黑熊。基於對自然環境的喜愛,從事追蹤黑熊的工作,讓黃美秀對於自己的所愛更能堅持,也因為這份堅持而能調整自己,走過許多關卡,台灣黑熊也因此多了一位黑熊媽媽的守護。

 

【黃美秀的保育宣言】

Just do it!做保育要在當下。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跟保育有很大的關係,保育是一件有價值的事,保育黑熊只是保育整體生態環境的一環。人要建立起對於自然的連結感,增加了對自然的感受力,體認土地的親切,才能升起愛護周遭物種與環境的心。

【愛護台灣黑熊守則】

1。黑熊對於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很難客觀地以量化來評估。牠們屬於庇護物種,目前初步估計,牠的分布佔了五分之一的玉山,如果保育了黑熊,也等於保育了牠的活動範圍,甚至整座山林。多方面瞭解黑熊,有助於與牠們保持和諧的關係。

2。不要把自己所看到的黑熊當成私產看待,牠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要主動餵食、圈養,並且改變「吃熊補身」的觀念與習慣。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271期

黑熊能入定嗎?
/陳章波

不管黑熊打不打坐、白貓念不念佛,你都不能不管的是:如何與萬物合諧相處?動物學家陳章波從禪的角度,闡釋科學最新研究,帶您一覽藏在動物、植物、人體小宇宙裡的「生命禪機」…<more>

 

失控的進步
/隆納.萊特

作者以其豐博的學養為底,用機妙的言辭、短小的篇幅和生動的實例,帶我們遊覽古往今來的文明發展,反省「進步」所造就的神話…<more>

修行電子報第六十一期──【文字是通往路徑的指標】
禪修菁華集

禪宗不立文字,主張教外別傳。但是,中國佛教的大乘諸宗之中,禪宗所留下的文字最多,在《大正大藏經》的諸宗部,禪宗典籍佔首位,有一五九九頁;天台宗以義理的闡揚著稱,卻佔第二位,計九八二頁。於《大正大藏經》的史傳部,禪宗所佔篇幅,與各宗比較也是首位,例如《景德傳燈錄》及《續傳燈錄》的兩部禪宗史傳,合起來便有六十六卷。再看《卍續藏經》,所收中國撰述的部門內,禪宗撰述,佔了十七冊多,共計八二八四頁;其次為淨土宗的撰述,計不足四冊,共一六八五頁;再次是天台宗,計一六四頁。

可知,禪宗雖稱不立文字,並非不用文字,相反地,倒是善用文字來傳播佛法的一個宗派。「不立文字」的主張,出於菩提達摩的〈入道四行〉所稱:「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於文教。」過了二百多年,至圭峰宗密的《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始有「然達摩西來,唯傳心法,故自云:我法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之句。到了宋朝,楊億序道原的《景德傳燈錄》時,也說:「首從於達摩,不立文字,直指心源,不踐楷梯,徑登佛地。」由於文字的教義,是用符號,形容事物整體或局部的觀念,並不等於事物的本身。如果以為文字即是文字所表達的事物觀念的本身,便永遠無法見到文字所要表達的事物了,所以達摩主張「不隨於文教」。可是,文字仍是一種最好的工具和媒介,為了使人達到不立文字的目的,最初還得用文字來作為通往悟境的路標。…<more>

本文摘自:《禪修菁華集

355期:到寺院參學去/法鼓文化

佛教寺院,可以是森林、佛塔、石窟,或是重簷綠瓦的宮殿建築,也可以是極簡的清水建築、與民宅無異的街屋建築,乃至創新的景觀道場。古往今來,佛教寺院的格局、外觀是如何演變呢?…<more>

 

法華經
/賴永海/主編

《法華經》在弘揚三乘歸一佛乘,調和大小乘的各種說法,主張一切眾生都能成佛。將佛陀教說真理運用詩、譬喻、故事等文學手法呈現。是生活中非常實用有用的佛法…<more>

【六波羅蜜:深層創造力的六種修練】慷慨‧布施、紀律‧持戒、耐心‧忍辱、勤勉‧精進、專注‧禪定、智慧‧般若
除心靈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3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mf.org.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mf.org.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推薦訂閱
寫字正姿與近視@【阿爾法兒童讀經電子報】
讓大腦變聰明,其實很簡單@【菩提法門電子報】
轉寄『心靈電子報第486期--【深入荒野的黑熊媽媽】』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