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惠敏
「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相信五年級與六年級前段班的人,對於這紅極一時連續劇的主題曲耳熟能詳,想像男主角是如此的瀟灑。場景從古代拉回現代,賴國祥就像個縱走高山的獨行俠,從大學時代起揹起重達三十公斤的裝備,遊走台灣的高山,瞭解高山生態與植物,沒想到一晃眼,生命菁華的三十年全獻給高山生態保育。
現任台灣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的賴國祥,從大學時代就讀森林系起,便與高山種下不解之緣,後來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還是以高山生態保育為研究主題,他算是高山生態保育的先驅。請教他台灣保育的研究主題何其多,為何偏偏鍾情高山生態?
三十年前美麗失誤的造就
「會投入高山生態保育與植物調查,可說是我一生中美麗的失誤!」一身因陽光照射而黝黑的賴國祥,很自然便宣告著他是從山上來的人。三十年前,他因為參加聯考成績不理想,沒考上人人欽羨的醫學院,卻考進了中興大學森林系,也一頭栽進了高山生態研究。
但選擇高山生態保育做為研究主題,甚至後來還成為自己的職志,其中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受到一位學長、現任中興大學森林係教授的張金誠的影響。當時還是大學新鮮人的賴國祥,實在很佩服學長對於植物的高辨識能力,想想看台灣的植物多達兩三千種,比起動物七八百種,將近三倍的數量,而且植物相似度高更增添了辨識困難度,學長卻對各類植物如數家珍。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長引發了他體內對高山植物研究的因子,後來賴國祥每去爬一次山,就被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吸引,大自然的奧妙讓他覺得即使投入畢生的時間也無法完全透徹,促使他後來決定獻身於高山生態研究,而不是選擇留在校園裡。
台灣生態保育工作,一般人常見的是灌輸、宣導的環保人士,但背後是靠著研究人員建立了生態資料庫,提供環保人士教育資源,可是相形之下,他們就顯得寂寞的與不為人知。
其中高山生態因為其嚴厲的氣候條件,環境一經破壞更不易恢復,比起平地保育研究更需要人員投入,可是高山的自然環境卻也同時使人?步,因為台灣高海拔地形陡峭,風勢強勁,土壤少,紫外線強,不僅植物生長受到考驗,對從事研究人員的身心更是雙重考驗,需要有充沛的體力,才能負荷超重的裝備,此外,更需要獨立作業與耐得起孤單寂寞。
賴國祥看到這塊領域不能沒有人做,於是在中央大學任教七年後,當1992年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成立,亟需研究人員的投入,他二話不說就加入,並到合歡山的高海拔試驗站擔任的植物的研究調查工作,親上高山的前線,擔任起生態保育的前哨兵。
一個遊客或是登山客,一生能登上幾次合歡山,十次或是百次?對賴國祥而言,過去調查的十年,一年五十二個星期,每星期要上合歡山三、四天,次數已經多到自己已數不清。一個人穿梭於高山溝壑間採集標本,相較於現代年輕人一年到頭換工作,頻頻變動,賴國祥的「不動」更顯珍貴。
「我一直覺得自己比很多人幸運,從事了自己喜愛的工作,只要真心喜歡,其他問題就不是問題。」賴國祥簡單的一句回答,甚至還開玩笑他可是領薪水上合歡山,不像遊客花錢上山,算一算他比較合算。個性恬淡的他,總是看到自己所擁有,不像一般人總是刻意、去追求。因無所求反而更容易滿足,也更容易安業、安身與安業,讓人覺得問他在高山生活寂不寂寞是多餘的,他的態度很自然地解答了這個問題。
靠著「知名愛物」走過內心矛盾
在自己喜歡的保育研究調查工作中,他也體悟到大自然的運行法則,好比高山植物的生長期只有五月到十月,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合歡山每年五月由杜鵑拉開花季序幕,直至九、十月紫色的沙參、烏頭與白色的梅花草結束後,又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生命自有其節奏,當中人根本無須插手,也無從插手。
這個體悟卻曾經重重衝擊過賴國祥,讓他內心產生掙扎,因為他的調查,必須進入到採樣區域,勢必會對樣區生態造成侵入性的破壞。「縱使我再小心,我的調查對它們而言就是干擾、破壞原有次序。」為何賴國祥會這樣說呢?這就是他不厭其煩地一再強調,高山生態不比其他生態,縱使小小損壞,都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復原,這也是他不樂見的,所以有時什麼都不去做,反而是最好的保育。
雖然如此,這十年來賴國祥並非什麼都不做,他提出一種「知名愛物」的環保觀念,「因為唯有人們知道名字後,才會懂得珍惜。」人一定是自己先認識之後,才會產生愛憐之心,進而想要去保護,就像他當初因為認識植物,進而從事保育工作。
靠著他一點一滴的調查累積而成的高山植物資料庫,除了可作為生態教育素材,還可以解決問題,「如果有一天高山生態遭受破壞,植物生病了,因為不曾調查也就沒有紀錄留存,那就不知它的特性而無法治療。」賴國祥相信如果發生這樣的話,他一定會更加遺憾,沒盡力將對大自然的傷害減到最少。
因此,他現在極力關注高山開發工程人員的生態教育訓練,希望向工程人員宣導基本的生態與植物知識,賴國祥相信工程人員都是無心破壞生態的,因為對不認識高山植物的他們來說,綠色的植物就是雜草,花再美也是野花,「如果今天他們懂得一些基本知識,就不會認為只不過剷掉一片雜草。」他相信如果那些工程人員知道那些植物的名字,就會曉得那些植物的可貴,甚至還會協助通報,讓保育人員可以提早一步進行調查、建檔。
希望有更多的「賴國祥」投入
為何賴國祥這麼關注高山的工程開發,因為那是高山生態保育的最大破壞源,常常為了經濟考量、生態旅遊必須開發山地,可是施工品質難以掌握,動工面積往往超過預期,造成的生態破壞也總是超過預期,連帶消失的物種更是難以估計,當環保人士要搶救都為時已晚。
「我並不一味反對高山開發,適度的開發是必須的。」賴國祥也明白高山的美景如果不易到達,那也辜負了大自然的美意;還有為了民眾的生態教育,高山地區的開發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卻不能過頭,也絕對不能有「人定勝天」的想法,近年來一些天災就是大自然的反撲,也是對人們最直接的抗議。
除了過度開發,對於高山生態的調查與研究人員產生斷層,賴國祥憂心地表示:「雖然大家都知道生態保育的重要,但是要年輕人投入這個領域,可能要投注更多的心血,成果可能比不上讀生化科技的人。」對於追求功成名就的年輕人來說,高山生態保育調查絕不是首選工作。人才斷層的問題雖然十分迫切的,但這種問題又是沒有答案。
但是對於台灣生態保育的未來,賴國祥仍然十分樂觀,因為他相信教育是影響人心最有用的方法,也是關鍵點。賴國祥即將達到申請退休的標準,他考慮從目前的工作退下來,但並不表示他就此退出生態保育行列。「如果有需要我去演講、宣導,我十分樂意,推廣我的『知名愛物』觀念。」也許因為他的宣導,有人受他的影響,將來有許多「賴國祥」投入高山態保育行列。
與高山為伍的三千多個日子,賴國祥發現生命自會尋找出口,大自然有其一套平衡法則,高山生態保育最根本之道就是少去侵入,減少人為干擾,就像佛法說的隨順因緣,當因緣具足時,大自然一定會用它的方式讓人們知道,就像合歡山五月炫麗、遍野的杜鵑。
【賴國祥的保育宣言】 自然有它自己的道理,人只要靜靜地看和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就可以了。常常最好的做法就是什麼都不要做。
【愛護高山植物守則】 1、來到山上,一般都知道不要亂丟垃圾,除此之外,最好能將垃圾來回家,減少大自然的汙染。另外,千萬不要亂丟菸蒂,高山或森林大火幾乎都是菸蒂所引起,能不吸煙就不要吸煙。 2、欣賞大自然的景觀時,看到美麗的植物,千要不要摘採,不要以為只是小小的一株植物,每一株植物對高山生態都很重要,這樣已破壞生態平衡,高山生態因氣候與地形因素,恢復比起平地是更加困難的。 3、多多充實高山植物知識,「知名」後,才會生起「愛物」之心,高山植物都是非常珍貴的。
|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28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