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期 / 2015年1月7日‧每週三發行
哇瞎咪!哇瞎咪!哇瞎咪!因為吃驚所以要說三次!素超人不聽素鹹蛋娘警告,開心的過了四天連假後果真胖了!唉唷威呀!身材走樣臉都黑了啦!><
愚石小編說:「快看1月份人生雜誌,保證臉馬上就不黑了!」哇瞎咪!這是一帖什麼藥?
原來1月份人生雜誌在介紹《金光明經》,內容聖嚴法師提到:「心中如果有見不得人的事,面對它,承認自己的不是,心中的負擔、壓力會因而減輕,這便是懺悔的功能。當自覺惡業很重的時候,懺悔之後,身體會比較健康,心理會比較輕鬆,這就是轉黑暗為光明。」
喔!所以素超人應該去懺悔,因為要滿足口腹之欲,導致身體不舒服。當然光是懺悔是沒有意義的,而是要有所行動!2015新年新希望,素超人希望可以一改舊習,注意健康並謹言慎行,不管是身體或是心靈,都會變得比較輕盈,當然臉也不會黑了!
錯把無常當做永恆, 不希望接受無常的事實, 煩惱就會出現。
《老得有智慧》
口和無諍
「口和無諍」為「六和敬」之一,在生活與職場中,如能掌握此觀念,當能避免出言不遜造成的紛擾。要做到「口和」,首要是注意使用詞句、用語的態度和講話的聲調,聖嚴法師以自己在日本的親身經歷說明,日本人講話多用尊敬語、謙虛語,佛教徒更應心存敬意,多說敬語、愛語、勉勵語、同情語,將能「口和無諍」。
■ 文/聖嚴法師
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紛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無諍」觀念,是可以避免的。
不論是僧團或是其他團體,想要做到口和,說話用語就要謹慎小心,要經常使用敬語、愛語、勉勵語或同情語,如果能夠時常如此用語,你尊敬對方,對方也會尊敬你。
多說敬語,尊重對方
但要完全做到「口和」並不容易,就算是我們自己的牙齒,有時候也會咬到舌頭、咬到嘴唇,人與人之間有口角雖是難免,但是在吵過架後,如果能先向對方道歉:「對不起,剛才是我誤會,話講得太重了。」「對不起,我剛才的詞句用錯了,是我不小心,口無遮攔,說了不該說的話。」這樣至少還能維持彼此之間和諧的關係。
不過,我們中國人有一種熟不拘禮的習性,和熟人相處時,往往忘了要尊重對方,所以容易發生口角。不管是夫妻、朋友,或者是工作夥伴,即使已經相當熟識,還是要使用尊敬、勉勵、同情或是謙虛的話語,這種話語沒有惡意,也不是逢迎,而是尊重他人的用語,會讓別人聽起來覺得很舒服、很受敬重,溝通自然也愉快。
我在日本留學時,發現日本人比較少在街頭吵架,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使用尊敬語、謙虛語。而在家庭裡,父母很早就注意小孩子的教養,倘若有人使用粗語,也會遭到他人恥笑。
日本人對不同的輩分有不同的尊稱,即使是晚輩也是一樣,例如對我的教授來說,我是他的學生、晚輩,但是他對我的說話態度還是很尊敬,不會說:「喔!你這個小鬼。」或是「你這個學生」、「你這個人」,他一定會尊稱「某某桑」(さん)。「桑」是中文的發音,寫成日文就是「様」,這個「様」就是尊稱。父母即使對小孩說話,也是很客氣的,稱呼小孩都叫「某某將」(ちゃん),這是一種暱稱,也是一種尊稱。平常說話時如果能用敬語,彼此之間就比較不會有口舌之爭,人和人之間,即使再熟悉也不會出言不遜。
不提高聲調,注意用語態度
通常出言不遜是因為口不擇言,口不擇言是由於彼此之間沒有敬意。由此可知,要達到「口和」,最主要的是要注意所用的詞句、用語的態度和講話的聲調。日本語非常重視語調,這是要經過練習的,同樣一句謙虛語,如果聲調不對勁,聽起來就好像是在諷刺對方一樣,在日本,最先提高聲音的那個人絕對是輸家。所以「口和」要從敬意、心態,以及語言上表達出來。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67》
和樂無諍 /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幸福和諧的生活不必遠求,活用智慧面對問題、接受問題、處理問題與放下問題,就能轉危為安,共創美好新生活……more>
練習有氣質 /藤惠美子
不重視說話的重要性,就會進而影響思考、行為和外表。不管自己有沒有惡意,無論自己是否有意,都必須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more>
光明遠大 /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看見世界的希望,先從讓心發光、發熱開始!心光明,世界就光明!願遠大,希望就遠大!……more>
安心:和繼程法師一起禪修 /釋繼程
禪修,是一個轉化的過程,我們透過方法,體驗一切法則的運作,最後,我們也成為整體的一部分……more>
當台灣CRPD第一次審查之後...
慈濟青年志工暑期公益行動 傳遞台灣愛與善的關懷陪伴
幸福和諧的生活不必遠求,活用智慧面對問題、接受問題、處理問題與放下問題,就能轉危為安,共創美好新生活……<more>
不重視說話的重要性,就會進而影響思考、行為和外表。不管自己有沒有惡意,無論自己是否有意,都必須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more>
看見世界的希望,先從讓心發光、發熱開始!心光明,世界就光明!願遠大,希望就遠大!……<more>
禪修,是一個轉化的過程,我們透過方法,體驗一切法則的運作,最後,我們也成為整體的一部分……<more>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暱 稱
e-mail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