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講理前先得不講理,親子營的教育現場─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講理前先得不講理,親子營的教育現場
講理前先得不講理
親子營的教育現場
人本親子營活動,森林小學的教室裡,
兩個孩子、一群大人、發生了摩擦…
卻擦出了愛的火花和教育的、人性的思考…
事情經過
晚上,廟會化裝表演正要熱鬧登場,所有家庭都費盡心思為粉墨登場而張羅著,俊萍爸爸笑著問王為:「我們有神轎、有神像、只缺一個乩童,你來當好不好?」小六的王為很爽快的一口答應!俊萍爸爸提到裝扮的問題,王為信心十足的說:「沒問題,我自己來設計!」我在一旁笑著會心地點點頭,對於這個創意十足、愛動手工的孩子,我可也是信心滿滿地!
才說著,王為便把上衣脫個精光,原來,他要為乩童設計一件肚兜。在這嚴寒的冬季,我這媽媽看了真有點心疼,便叮嚀他比好尺寸後要穿回衣服、奈何這個熱情而活力的兒子,卻忙得滿身是勁,早已沈浸其中,無暇顧此了。
做了肚兜、一根狼牙棒,身上塗滿了鮮紅血印,王為就這麼地跳上場了!神轎高高地甩起來……遊行隊伍在陣陣鑼鼓聲中行進著…乩童跳出了隊伍,以自創的舞步高亢地大叫著…頭搖晃晃地全身抖著…揮起狼牙棒,他揮向自己的身背、揮著、舞著…說時遲,那時快,棒子無意間觸碰到一旁小方的頭上…剎那間,大家啊了一聲!我趕緊跑了過去、小方哭了起來,王為立刻放下棒子,嘴裡喃喃地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哭泣的小方
一時間,好多個大人都圍了過去,檢查傷勢(幸無腫痕),並安慰小方,慧玲媽媽想抱抱小方,小方卻盡是哭著,媽媽想停住這個六歲兒子的哭,卻怎麼也勸不停、看到那麼多人來幫忙,實在有點過意不去,便解釋著:他本來就想睡了!「不要哭了!不痛了!」孩子聽了卻哭得更大聲,媽媽只好帶著哭泣的小方走出教室,心裡想著:等他哭過就算了!自己也好累喔!這時活動員慧玲(同名)跟了上來,她說:「你要用同理心啊!」媽媽才恍然大悟,改口說:「你好痛是不是?我抱抱揉揉好不好?」令人驚訝的是,孩子真的轉身就給媽媽抱了!
王為的心情
看著小方哭個不停,王為臉色更加凝重,一旁的大人也拍拍他,叫他不要難過了!我把王為帶出了教室。
一陣冷風迎面襲來,王為在一身熱汗又一陣冷汗的交替下,終於感到寒意了,走進教具室裡,只有我們母子兩人,他突然生氣地說:「我的衣服呢?為什麼不在?」媽媽知道,心情低落的他,想發洩一下情緒,便幫他套上了衣服,拉著他坐了下來。
「你很難過是不是?」「唉!發生了這種事一定很傷心!」他垂下眼睛,點點頭,眼淚大顆大顆地落了下來,我試著揣摩他的心情和想法,「你是不是認為自己很疏忽?」摸摸他的臉,擦拭頰緣的淚痕,他哽咽地說:「我太不應該了!不應該那麼大意!」撫著他的肩頭,我說:「我了解,你不是故意的。」拭去他的淚,輕聲問:「要在這裡坐一下嗎?」他表示要回寢室,我想,他需要一點時間沈澱心情,便目送他離去。
後續發展
慧玲媽媽帶小方洗了澡,一面洗著,善良的她卻掛念著王為歉咎的神情,便引導方兒:「王為哥哥不是故意的,他剛才一直跟你對不起,你等一下去跟他說:『沒關係,我原諒你!』好不好?」慧玲領著小方,帶著一顆果凍找到寢室裡,哭腫了眼的王為,吃下了果凍,兩個男孩便握手釋懷了!
洗過澡後,王為又精神一振,聽說大夥兒臨時要去夜遊,他便衝往教具室,動手設計燈籠,一口氣製作了七個,分送給大家,當然啦!其中一個是專屬小方弟弟的,兩個善良友愛的男孩遂攜手相偕提燈夜遊去嘍!
後記
為了寫此文,我聯絡了慧玲,以徵求她同意使用本名,她很高興地分享了最近的心得:
1 | 她分別問了身邊一些大人,發現普遍都有隱藏、壓抑情緒的習慣,她說:「這樣不好!我要從小孩做起,讓他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心理才會健康!」 |
2 | 家裡的金魚死了,孩子很傷心,一直哭,以前,我會∣叫他不要哭,傷心也沒用! |
然而,透過此事的處理過程,正好也給了大家一個思考﹁情緒與人性﹂的機會! 在【甲哭了、 乙犯錯了】衝突事件中,大人慣常的處理模式:
1 | 甲媽媽趕緊安撫甲的情緒,叫他:「不要哭!碰一下而已嘛!他也不是故意的!」一方面否定孩子的情緒,想壓制下來,另外,也想表現出寬宏大量,以維護大人情誼。 |
2 | 乙媽媽則是急忙的罵自己的小孩:「你為什麼這麼不小心…還不趕快道歉!」管教給對方看,並安撫對方(小孩和大人)。 |
3 | 兩個大人都在做,在處置,一方面小心地維護著大人情誼,一方面又忙著指揮小孩的情緒和行為。 |
4 | 小孩呢?還沒來得及想、看,就先被大人的一番言論搞昏頭了!怎麼辦?當然就依著大人的命令行事了! |
5 | 然而,這樣的處理,並沒有進入人本教育核心,提供孩子成長的機會! |
從兒童本位立場,可以這樣看: 當刺激引發了一個行為,隱含在行為底下的是思考、感受與情緒
1 | 成人看到兒童的行為,若只從「成人本位」主觀立場來判定行為是非對錯,並立即指導,則孩子只需被動依循,沒有自主運思的過程。於是,孩子遇到問題∣不思、不想、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依命行事便對了。 |
2 | 若從「兒童本位」著眼,成人的教育過程便轉移成:觀察兒童的內在狀態,客觀地理解、體會孩子,尊重他的感受與想法。然後再適時的引導。於是,他有了時間、空間來理解與思考事情。 |
人本父母實例判讀: 當孩子有了困擾或不當行為時,父母會關心他的﹁感受、感覺﹂、﹁想法﹂、﹁綜合的情緒﹂?而這些是與「行為的對錯」同樣的重要。 1、一個有同理心的父母,不會急著講理、教訓、責罵與追究責任。 他能觀察與理解孩子當下的狀態和需要。在試著體會感受時,﹁他會說:你覺得很……你的心裡很……心情……﹂ 2、先接納他的情緒,了解他的感受,甚至能寬容理解他的發洩,引導他把情緒安頓下來。(例如:洗澡後,身體放鬆了,情緒也定了下來。) 3、情緒安頓後,理性隨之開展。這時再做理性推估與引導:﹁你認為……你的想法是……你願不願意……你打算怎麼辦?﹂
《人本教育札記》2009年七月號(241期) 出刊! |
【特別企畫】兒童與空間:帶孩子蓋房子–人本「築巢營」的空間體驗 |
【人本論壇】從頭開始 ◎史英 |
【用心生活】彥伯的話 ◎朱台翔 |
【 自我實現者】守望台灣生命之河–三位記錄片導演的成長故事 |
【 自我實現者】黃玉珊:生活在故事裡的人◎林惠萱 |
【 自我實現者】董振良:金門有酒直須醉?◎林琇姿 |
【 自我實現者】陳麗貴:在疼惜台灣的日夜裡...◎邱婓顯 |
【專題報導】支點計畫–進入第六年 |
【專題報導】擁抱數學想想◎羅融 |
【專題報導】做,就對了◎林俞君 |
【專題報導】家教,也能成為孩子的支點◎劉威羲、吳麗芬 |
【與孩子一國】叫我第一名◎曾湘綾 |
【親子Q&A】刷牙的習慣 ◎李美華 |
創刊19年,領導教育新思潮、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歡迎至各大書店購閱。 洽詢訂購專線:02-23670151*230 mailto:publish@hef.org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