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親子QA:讓孩子學習拿捏行為的分寸─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親子QA】讓孩子學習拿捏行為的分寸
◎李美華
A:
人本的朋友們,大家好:
我的兒子剛上國中,開學才幾個星期,導師就打電話來說他會欺負、推打同學。之後,又發生他在上課時對老師態度不好,被老師處罰的事情。老師將事情的經過告訴我,經過溝通,我原則上尊重老師的處置,也想讓兒子學到教訓。可是,兒子後來告訴我,班上也有同學對老師態度不好,卻沒被處罰,因為同學的媽媽會去學校找老師,老師根本就是偏心!
孩子在學校的行為不佳,人際關係好像不太好,又不服老師的管教,到底是怎麼了?我應該怎麼做呢?
煩惱的媽媽敬上
Q:
煩惱的媽媽,您好:
孩子才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就連續發生老師控訴孩子、孩子抗議老師的事,的確會讓您感到不安又煩惱。加上孩子提及,同學可能因為媽媽去學校找老師而受到比較寬鬆的待遇,我們又忍不住會自責、自問:「孩子是怪我嗎?」「我是不是應該再多做點什麼?」
其實,不要忘了,每天去學校面對同學老師的是孩子,可以決定自己要在學校如何作為的,也只有他自己!尤其是,您的兒子已經進入國中,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討厭被漠視、被安排,也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因此,無論是老師抱怨您的兒子,還是兒子抱怨老師老媽,這些算不算問題?需不需要改變?要怎麼做?最後的解答,應該都在孩子的身上。
為人父母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在心情上,好好的同理孩子;在道理上,細細地陪孩子想清楚。期望他在面臨各種抉擇的時候,懂得如何去衡量自己的個性、能力、資源,以及可能承擔的後果,羅列出可行的選項,做出最貼近自己心意的選擇。
以信中老師來電的例子來說,當老師告知兒子在學校的行為時,我們可以不必急著回應評論,老師如果說要懲處兒子,我們也不必立刻附議或反對(但若老師主張的懲處是不合法令的,就不是我們能否同意的問題了)。我們可以請老師完整說明他的意見,直到跟兒子詳談後再做回覆。
如果發現兒子當時有情緒或不想談,我們可以先安定他的心,讓他知道我們不會責備或逼迫他,只是需要瞭解他的想法,才知道如何與他一起回應老師;最後要採取哪種作為,我們也會尊重他的決定。如果他依然不想談,就等待下次機會,或請親朋好友或師長中和兒子比較能談的人,與他溝通。也可以告訴他,當前的事情最多可以拖多久,媽媽可能必須先做哪些處理,希望能幫到他哪些部分,或無法幫到他哪些部分,讓他清楚自己的處境,衡量有多少時間可以整理自己,選擇是否要適時做出回應。
如果兒子願意談了,我們可以從他的感受開始,透過問答,陪他一起慢慢思考整件事情,可以問他:「老師打電話來,提到你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事,你願不願意告訴我怎麼了?」「是不是有一些委屈或困難,要不要說說看?」「現在,你會擔心或懊惱嗎?」「最擔心什麼?」「需要我幫忙嗎?」「你猜,老師或同學的感受是什麼?」「怎麼辦?」在多問、多聽、不多說的原則下,我們可以透過問答,協助孩子釐清他的心情和觀點,並思索同學師長的看法和感受,讓他有機會全面參與,學習作主!
針對孩子的抱怨或質疑,我們也不要太心急,從另一個觀點看,他有感受的事,正可以協助他發展更深刻的思維。我們可以針對事情本身的道理,刺激孩子多去思考,比如說,當兒子提到其他同學也對老師態度不敬,卻因為媽媽到校而沒受到處罰,老師偏心的時候,我們可以更細膩的陪他去思考分辨:「你的意思是,你也認為用這種態度對老師是不敬嗎?那為什麼你們會想用這種方式對待老師?」「是不是有什麼感受想表達?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表達你真正的感受?」「你認為處罰有助於改善行為嗎?為什麼?可以不要倚賴處罰來改變自己嗎?」「你是在乎這個同學沒有被罰,還是對於自己被罰有委屈?」「是不是認為媽媽沒有幫到你?不疼你?」「跟老師互動有困難嗎?會希望我幫你什麼嗎?」
像這樣,一次一次協助孩子,讓他從不同角度檢視自己的感受和處境,審思各種選項的是非道理,不但有助於他的獨立思考,不受情緒、罰則或他人外力掌控,孩子也將越來越看得清楚自己的需要,以及對於環境的期待,越來越懂得拿捏分寸。同時,在這樣細膩的陪伴經驗中,他會深深體念到我們對他的信賴與支持,珍惜我們對他的尊重與付出。
同樣的,在一次又一次認真傾聽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對孩子的觀察自然更細緻豐富,就不需再費心憂慮:孩子到底怎麼了?
人本教育基金會敬上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244期
《人本教育札記》2009年十月號(244期) 出刊!
【專題報導】台灣山林之美,等著你來!
【人本論壇】從眾 ◎史英
【用心生活】我過得很好! ◎朱台翔
【親子Q&A】讓孩子學習拿捏行為的分寸 ◎李美華
【自我實現者】楊興生:台灣風貌,使我願意不斷的畫下去! ◎蕭紫菡
【與孩子一國】青春的心情,也「銜接」了!◎陳怡伶
創刊19年,領導教育新思潮、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歡迎至
各大書店購閱。 洽詢訂購專線:02-23670151*230
mailto:publish@hef.org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