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誰被欺負了─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誰被欺負了
◎黃俐雅 / 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聯合辦公室主任。
某國三生被同學們在學校的廁所圍毆,他的媽媽說他兒子的成績都名列前矛,才藝競賽也有不錯的表現,對於有人會打他的兒子,她感到無力與不解。
跟那孩子談話後才知道,欺負是從國一起就開始的;包含椅子被黏口香糖或擺圖釘、書包被灑沙子、有時書被撒一地或由樓上教室丟到樓下,另外就是他沒有什麼朋友。我問他大人們知道這是持續很久的欺負嗎?他說大家都知道,但他媽媽常叫他要忍耐,等考上好高中就跟同學是不同世界的人了!他說這句話時有種將揚長而去的決裂,讓我直覺到此事件的眉角了。他也曾告訴老師,有時是其他人去跟老師告狀,老師會在課堂上告誡欺負者,結果他被同學找碴得更慘,所以後來他選擇安靜的承受一切。
「好高中」能療癒孩子三年來的擔心受怕?「考試分數高」能解決孩子的人際困境?「告誡訓斥」能解決學生間的衝突?若不去理解背後的糾葛又如何打開事結?
因為我想跟打人的學生談話 , 所以先與輔導主任聊聊 , 主任對我的介入有戒心與緊張 ,等清楚我的想法與可能的處裡流程後 , 她安排打人的學生們讓我訪談。
他們以一付準備聽訓的模樣回應我的招呼,我直接說不是來指責或規勸他們的,是對於他們只鎖定某同學感到好奇;他們彼此間眼神交流微笑著,卻不回應我,看他們仍舊準備挨訓的模樣,我輕鬆率性的猜著說:「嗯!是他的長相還是他的態度問題?」他們看看我,我保持溫和與好奇的態度說:「是哪裡讓你們感到不順眼?」終於有人開口了:「敲條啦!機車啦!」我又問是白目嗎?有人回我是囂張啦!我請他們舉些例子說一說,他們七嘴八舌的湊著講,「英文老師問我問題,我不會,他一直舉手要回答,他會是他家的事,老師又不是問他。」「我吃便當時,他說我用免洗筷是不愛地球的行為,我花錢吃飯還得被他惹得不爽喲?」「他常常跟女同學在一起,自以為瀟灑漂泊嗎?」……「那在廁所是發生什麼事?」「有人動手喊打我們就圍過去了!」「怎麼開始的?」「他洗手後甩手的水噴到人,人家問他幹麻啦?他說又不是故意的,就被打了!有人動手了我們就過去打了。」「打人時當下的心情是?」「爽!出口氣了!」
我又問:「他有做過什麼造成你們的實際傷害嗎?」「也沒啦!他就是搞不清楚狀態,自以為是而已!」「你們猜為什麼這樣啊?」「他家啦!他媽媽也是一付不把人放在眼裡的臭屁樣!」「所以是受媽媽影響囉?」「啊知!」「他媽媽有找你們麻煩嗎?」「沒!」「那他媽媽教他的有錯嗎?比方說上課勇於發言、環保愛地球這些事?」安靜一會兒有人說了:「ㄚ就別高高在上啦!」
打人的學生們其實理解那位高材生的作為沒錯,是被他行為舉止間的態度刺傷了,而這態度的背後卻是位母親望子成龍的形塑!這時,我聯想到一個畫面:曾有位媽媽告誡小孩要認真讀書,不然以後會當檳榔西施,殊不知這背後傳遞的價值觀就是搞階級分化。
「你們有讓他知道你們的想法嗎?」對於我的提問沒人回答但有人聳聳肩,「沒讓他知道他就搞不清楚自己哪裡要調整?於是你們一直不高興,而他也一直很有壓力。」我再說:「你們希望他調整是對的,要不要說出來讓他知道?」他們以沉默回應我。
接著我開新話題───「你們老師呢?」「她只會唸啦!」「你們可以講原因啊!」「聽無啦!她只聽成績好的說的。」「可是你們不說,她當然只看到你們欺負人啊!」雖然我企圖透過分析以協助他們採取較理性的行動,他們還是酷酷的想讓它繼續這樣下去。「一口氣」常常讓人嚥不下去,也讓人需要找出口,這是源自於以分數來分化的驕傲與自卑。對於處在升學掛帥下的生活者,有誰沒有被欺負到呢?
那位媽媽被我列為重點陪伴對象──個別懇談、分享教養文章、偶而電話追蹤關心,總算盼來他的兒子在畢業前沒再發生特別事端 。
◎本文原載于【PNN公視議題中心】
教育新聞
(立報20110727) |
(中央社2011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