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面對髮禁,給學生的一封信】─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教出會思考的小孩-- 2013森林小學朱台翔校長巡迴演講會
教出會思考的小孩
-- 2013森林小學朱台翔校長巡迴演講會
活動免費入場!現場座位有限,請盡早報名。
巡迴演講地點時間一覽
臺北市 | 3月24日(日) 09:00-11:00 |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卓越堂 |
臺南市 | 3月30日(六) 14:00-16:00 |
臺南市勞工育樂中心大會議廳 |
新竹市 | 3月31日(日) 09:00-11:00 |
科學園區活力廣場禮堂 |
高雄市 | 4月13日(六) 14:00-16:00 |
高雄長青綜合服務中心演藝廳 協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 |
臺中市 | 4月20日(六) 14:00-16:00 |
臺中市立至善國中至善館音樂廳 |
桃園市 | 4月21日(日) 09:00-11:00 |
桃園縣婦女館國際演藝廳 |
新北市 | 4月27日(六) 14:00-16:00 |
國立臺灣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
臺北市 | 5月 4 日(六) 14:00-16:00 |
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戲劇廳 |
臺南市 | 5月 5 日(日) 14:00-16:00 |
臺南樹谷園區音樂廳 |
彰化市 | 5月18日(六) 14:00-16:00 |
彰化演藝廳 |
新竹縣 | 5月26日(日) 09:00-11:00 |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協辦單位: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高雄市 | 6月 9 日(日) 14:00-16:00 |
高雄鳳新高中圖書館演藝廳 協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 |
臺北市 | 6月23日(日) 09:00-11:00 |
臺北榮民總醫院介壽堂 |
史英,Online!
史英,上線了!
史英,一個懷抱滿腔熱情的教育改革者,一個永不妥協的理想主義者,透過犀利深刻的筆,要與您一探教育的真實與生命。
2013年人本教育基金會一口氣推出了史英教授的7本電子書:《史說新語 I》、《史說新語 II》、《看的方法 I》、《實話直說集》、《怎麼辦》、《在教育上的一些想法》、以及《從森林小徑到椰林大道》等7本作品。
這7本書闡述了人本基金會與史英先生的教育理念,以滿腔熱情希望改革教育觀念與體制,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探索未來的教育理想、提供許多參與行動的綱領,為家長、老師、或是任何關心教育的人提供思考方向。
史英從各個角度提供「看法」:重要的不是人在哪兒,而是心裡想著什麼;不是眼睛看見什麼,而是如何詮釋所看見的東西,倡導一種「愛智的生活」,讓教育回歸到學習的本身。
即日起至4月30日止,這幾本書都提供ePub檔免費下載(http://puomo.tw/post/42424741869),歡迎關心教育的您參閱。如果您認同人本的理念,希望看到更多好書數位化,也可以透過刷卡付費的方式(請參閱最後的各書介紹連結)贊助出版;或者也可以透過下列方式提供大額捐款:
·ATM轉帳
聯邦銀行(代號803)
帳號:10021+捐款人的手機後9碼(共14碼)
·郵政劃撥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帳號:13385805
面對髮禁,掌握主體性--開學了,給學生的一封信
2013.02.26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關於管教的一些思考
關於管教的一些思考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在台灣立法禁止學校體罰的那一年,人本教育基金會也取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同意,翻譯了他們所出版的《正面管教法》(Positive Discipline—A Guide for Teavher Educator),提供給教師、家長參考。
為了這個Discipline的翻譯,我們著實琢磨了一下。畢竟「管教」一詞還是有種暗示,裡頭包含規訓、懲戒、或是白話文的「修理他一頓」。而在這書中,它特別強調所謂「管教」是指:教導或訓練一個人,無論現在或未來,都懂得遵守規則和行為規範。這就有了另一層思索面。
提到現在與未來,也就是,不是眼下有效即可,還要覺察到對長久發展是利是弊,譬如大聲喝斥制止某些行為,但小孩卻發展成沒被喝斥(或沒被看到)就繼續做。另外,提到「懂得」,也就是,要著重「認知」和「思想」,要能理解規範的意義、理由,而不是怕被懲罰才不得不遵守。也就是,整個過程,是要讓人成為有思想、可以作主的人,而不是一個「受控制」或「只會反抗控制」的人。
有一回我去吃喜酒,隔壁坐一對母子,吃著吃著,那孩子突然轉頭問媽媽說:「媽媽,我吃飽了嗎?」當場我很驚訝,忍不住對小孩說:「你的肚子是你的啊,媽媽怎麼會知道?」小孩看了我一眼之後,又看他媽媽,而那媽媽也神奇,對小孩說:「你要再吃點才會飽。」我可以體會媽媽要照顧孩子的心理,但我無法不擔心小孩失去了自己感覺自己的能力。而在某一天,他得要做決定時,他總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甚或連自己是誰,都模糊了。
一般而言,管教小孩隱藏著「擔心小孩不受控制」的想法,一旦受這想法「控制」,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力往往就停留在行為表象上,是控制其行為,而不是啟發其思想。另一個代價是,小孩的爭辯對象,變成是「大人」,而不是「事理」。也就是他應該花力氣在思考討論「為什麼不能打人」,而不是爭議這樣處罰公不公平。
在《正面管教法》一書裡,除了討論懲罰與管教的不同、正面管教法的步驟,有些篇章特別在強調「建立正面關係、建立正面與支持的學習環境」。我們在面對教育時也常有個哲學—「錯了,可能是因為對的還不夠多」。最常被舉的例子,就是遇到學生在走廊奔跑時,用「慢慢走」取代說「不要跑」;當焦點集中在累積積極正向的思維,也許就越來越不需要「設法阻止不好的行為」。
教育,要看的是長遠發展,但也從現在的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多些正的,少些負的,也許可以得到自由的,不只是小孩。
※本文選自《人本教育札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