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吃飯常規令我憂心,怎麼辦?─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兒童的權益,柯市府責無旁貸
這幾年,幼兒園的虐童案件頻傳,
除了身體上的施暴之外,還有言語暴力與疏忽,都造成幼童身心的巨大傷害。
台北市私立若石幼兒園於去年10月開始有幼幼班一學童回家後,家長發現他肋骨、腋下、雙臂紅腫,學校園長、老師只是道歉,卻迴避造成該生傷勢的原因。
今年1月份,幼幼班有數十名家長集體控訴該校虐童,不到三歲的孩子們被用手捏、用木板或混子打腳底板、手心等,甚至被要求跟其他小孩互打。
為此,人本教育基金會發出新聞稿、發文給柯市府,要求組專案調查小組進行調查,要求修訂單行法規來保護幼童安全。
然而,到目前為止,該校只願意解聘二個幼幼班三個老師,卻不願意針對全部家長的申訴展開調查,並進行全校性調查。
於是,私立若石幼兒園許多家長站出來發動連署,希望呼籲柯市府重視若石幼兒園集體虐童事件,提出調查報告,並對於幼童保護提出政策。
請您加入連署,也請您幫忙轉貼
讓更多人能夠連署,一起要求柯市府重視幼兒安全與幼教專業。
2016人本父母學苑 春季班
下定決心要來上人本的父母成長班後,每周都要請假,代價不小,本來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但才上完第一次課,我就像是充飽電的電池,聽了幾堂課下來,我練習劃清自己和孩子問題的界線、放下溝通絆腳石、給孩子一對一的專寵時間、如實接受孩子的感覺、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些都讓我獲益良多。
在課後的討論時間,夥伴們會適時提出不錯的建議,聽到大家的孩子都有令人掛心的麻煩,心中有了『德不孤必有鄰』的小小安慰,也彷彿吃了顆定心丸。小組長在陪伴的過程中,不會批評我的孩子、總是同理我的委屈、教我回去要跟孩子聊些甚麼、引導我思考原生家庭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多深的影響…… 走出人本的那一刻,我竟然忘記之前到底在討厭孩子甚麼?心裡的委屈也一掃而空,我好期待孩子趕快放學回來,我好想跟她聊天、聽她說話!
當天等女兒下校車的過程中,我先傳了簡訊給她,孩子回傳說今天比較塞車,會晚點到,我回說:「沒關係,我已經到了,等妳放學是一件快樂的事。」接到女兒後,我們一路聊,她開心地分享學校發生的趣事,趁空檔,我問她:「妳之前說媽咪還是一直把妳當小小孩,最近還有這種感覺嗎?」孩子想了想,回說比較少了,我說,如果之後又讓妳有這種感覺,記得要提醒我,孩子說好,我又接著說,「最好是溫柔的提醒,不然媽咪的玻璃心很容易碎掉。」孩子忍不住笑了!
我們就這樣邊走邊聊,我說:「真不想回到家,因為一回家,妳就會被電腦吸過去,不理我了…」孩子的眼睛忽然亮了起來,跟我說,那我們再走一會兒吧~~ 於是,我們效法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在外頭多繞了好幾圈才進門。回家後,女兒一直找我聊天、玩桌遊、看小時候的照片,還主動抱我親我,電腦完全被她棄置在一旁。
我好享受這種毫無負擔的情感交流,這一切,真的都值得了。
邀請您 來2016人本父母學苑 春季班!
課程包括:
◎ 快樂父母班
◎ 青少年父母班
◎ 溫柔傳愛八週計劃
◎ 解放父母工作坊 III
◎ 快樂父母親子關係覺察工作坊(進階班)
2/25以前完成報名繳費,可享9折早鳥優惠
報名電話:02-2366-1906分機306
線上報名:http://hef.yam.org.tw/edu/parents.html
孩子的吃飯常規令我憂心,怎麼辦?
◎黃俐雅(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副主任)
蔡媽媽(以下簡稱「媽」):我兒子四歲,吃飯常規沒被建立,這讓我很困擾!跟兒子講也沒用,而且還會被婆婆嫌,然後我也擔心他將來的常規會不好。
黃俐雅(以下簡稱「雅」):聽起來,你很吃力了還不討好!孩子不配合、婆婆有意見,你對他的未來也很憂心。可以說說你怎麼和孩子談的嗎?
媽:我就告訴他,平常在家吃飯別拖太久,別邊吃邊玩;到別人家,也不要吃一吃就下桌玩。
雅:孩子的反應呢 ?
媽:會「嗯」一聲,但下次又來了...
雅:如果你吃飯的時間,剛好有喜歡的連續劇在播放,你會放棄電視專心吃飯嗎?(蔡媽媽笑了一聲沒有回答)
雅:你猜,孩子知道什麼叫做「拖太久」嗎?而且,他吃完了不下桌玩,難道我們期待他留在桌上陪大人社交?如果大人夠有趣,小孩也許還較有機會被吸引呢!
媽:但是他拖太久,在家裡會影響我收拾;在外面或別人家作客的話,這樣很不禮貌!
雅:所以他的行為對你的具體影響,是餐後的收拾,以及別人對他的評價囉?
媽:是啊...被他一拖,後面的家事也跟著拖。
雅:「影響收拾」確實是對媽媽生活的節奏有干擾,而「別人的評價」,對媽媽的影響更大於他吧?
媽:因為,會被說媽媽都沒在教!
雅:所以是透過孩子行為表現,媽媽擔心或自覺會被別人評價了。
媽:應該吧...
雅:關於拖太久這件事,媽媽的時間感,是孩子能理解的嗎?媽媽能接受的彈性到哪裡?
媽:我的極限是兩小時,孩子對時間好像無感,都是我在催促。
雅:孩子是怎樣拖?
媽:吃一吃,就在桌上玩,或停下來到桌下玩!
雅:有影響到進食的量嗎?
媽:就是攪在一起不夠專心。
雅:請問媽媽覺得玩和吃,哪個重要?
媽:應該是都重要啦!
雅:小孩兩個能力都展現出來了,不好嗎?(蔡媽媽突然安靜一下)
雅:你遇過哪個大人,用餐用到一半下桌玩的嗎?
媽:好像沒有...
雅:大人通常會用比較文飾的方法,像中途出去抽個煙、或離席撥接手機、或推說有事要先走...這是常態下,人們自會長出的能力,我們何須提前拿來煩自己和煩小孩呢?
而且要「專心的吃」與「吃到完」,這到底是誰的標準?孩子只要會餓,或食物不難吃,他身心又無其他病痛,進食行為是種本能;不餓了或飽了,他們自然會離開,去探索開展他們覺得有趣的事!何況現代人較少吃不飽,而是有過度進食的問題吧?
再請問媽媽一個看法—會因故而廢寢忘食,都是不好的嗎?
媽:那要看是用在哪裡。
雅:是啊,一個人能因為某事而廢寢忘食就是種投入,能引發這種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耶!
至於孩子拖到時間而干擾你善後的進行,我們可以和孩子協商或另作安排;比方讓他有時間和空間專心玩個過癮、用餐時聊他感興趣的話題或營造愉快的談話氣氛,也許有機會暫時抽離他拖延吃飯時間的其他玩耍。
至於擔心收拾好後他又想吃的問題,可以把沒吃的先裝在小盤備用,其餘的收拾妥當、或有其他餐點的準備。孩子的胃還沒發育成熟,本來就無法,也不宜塞足大人一次進食的量;小孩又在成長中,新陳代謝快速,比起大人,小孩較適合少量多餐。
媽:但是在婆婆家用餐時,她會有意見,而且暗喻我沒在教!
雅:可以委婉的讓婆婆知道我們有在教,目前是「正在進行式」,自己正在試各種有效且較沒後遺症的方法—比方擔心孩子為配合大人而壓抑自己、用餐緊張而消化不良、不好的經驗讓他連結對用餐的排斥、或以為玩耍是不好的行為等。
面對孩子,私底下先做預防性的準備。向孩子說明,婆婆沒有惡意,以及她的看法與擔心可能是什麼?讓小孩可以想像並準備應對的態度,就算孩子能力未必足夠,也比較不會因為被數落或要求而受挫,起碼這對媽媽、婆婆、孩子三方,都不是往擴大災難的方向發展!
媽:謝謝你的分享,我好像在乎外人更甚於孩子,而且太在乎別人眼裡的觀感...
雅:那也是因為,你在乎孩子會被外人傷害啊。
媽:但也常常忘了孩子還是個孩子,硬要他配合我們。
雅:我們何嘗不是透過陪孩子長大的過程,自己再重新成長一次?這讓我們有機會檢視自己以往的價值觀、剖析外在環境的合理性,以及探究事情的現象與道理呢!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2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