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心情,也「銜接」了!─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青春的心情,也「銜接」了!
◎陳怡伶(時任人本南部聯合辦公室工作人員)
報名參加四天三夜人本銜接營的,都是小六要升國中的孩子。銜接營有一層主要的目的—假使我們能夠換個姿勢「適應」環境,看看是不是有一種改變的新可能,讓人走向截然不同的世界。帶著這層認知,我擔任銜接營的義工。
沒想到,卻有另外一層的新發現。原來,銜接營不只單單讓孩子能夠適應國中生活,更讓這群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再次「發現」自己的新面貌。
俐雅的青春情事告白
說「發現」,是因為從來沒有大人願意好好看見處在這樣獨特時期的孩子;身體不一樣了、心裡有莫名的感情在滋長,突然發現還有一個另外的自己,住在自己的身體裡,卻對這個自己很陌生;性徵被當成說了很尷尬的事,男孩女孩的曖昧心事,見不得光。
而在銜接營裡,孩子們可以大方的認識自己。課程中有一堂「少年維特的煩惱」,講師俐雅大方的和孩子們談進入青春期的性徵改變。一開始,孩子聽到勃起、生理期等字眼,都竊竊的笑著,但俐雅邀請孩子們一起談「你最擔心進入國中可能發生的事」,孩子說:怕被丫魯巴;怕使用衛生綿被發現,而成為被嘲笑的對象;第一次生理期來怎麼辦…原來,只要認真的傾聽,會發現青春期的孩子有那麼多擔心和焦慮。
這樣認真的討論著,每個孩子都成為了「事發現場」的一員,大家開始認真討論起,如果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怎麼辦?身為旁觀者,我該怎麼做?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掉這些困擾…原來,只要大人願意和孩子用心討論,就會看見孩子們認真對待這些事件的態度。
除了身體上的改變,俐雅也和大家坦誠她的青春情事,聽著一個大人在青春時期的點滴,對孩子而言其實是很有吸引力的。被不喜歡的人告白怎麼辦?怎麼和喜歡的人告白?還有個孩子在不具名的紙條上發問:「怎麼知道對方是真的愛我,還是愛我的身體?」在安全的環境裡,孩子能夠如實的對自己的困擾提出疑問,不怕被大人質疑,不用擔心被責罵,這是一件非常難得可貴的事。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成長過程中,對這些事只有偷偷的、胡亂的猜想,那種想要突破自我侷限的心情,總覺得大人是一點不了解的。在人本的營隊裡,孩子們可以安心的說出自己的煩惱、困擾。
***
我小六的時候,有一天喜歡的學長打來和我聊天,媽媽從分機裡偷聽我們的談話,電話結束後,媽媽從樓上衝下來,把我狠狠教訓了一頓。那天下午天氣很熱,我被罰頂著板凳半蹲一個鐘頭;我第一次因為異性而受罰,當時無法理解大人的行為,非常氣憤,但心裡頭卻有股莫名的罪惡感。於是我學會了這件事:原來喜歡的感覺要偷偷摸摸、喜歡的感覺是不能被大人發現的。然後,漸漸地,我開始討厭起喜歡上別人的自己。很微妙,我喜歡別人,可是不喜歡自己。最後,我跟著大夥陷入迷失,女孩們開始用「被別人喜歡的程度」來評價自己。
因為這堂課,我好像也重新回到青春期的自己,有些傷口、有些對大人的怨恨,這些回憶都重新被瀏覽了一次,然後我看見現在的自己,漸漸有了能力去癒合當時的傷口,因為親眼看見在這裡的大人們真心的用好的方式對待每個孩子。我看見大人們站在和孩子同個眼光看這個世界,對我而言,如此不可思議。
原本不太會和大孩子相處的我,那一晚陪著大女孩們睡覺,第一次深深覺得,我們好近好近。我們一起討論男孩、討論心情、討論身體的變化…在那個晚上,我看見大女孩們,認真的面對自己的心情。
有個女孩對我說,她不喜歡班上另一個老是狂照鏡子狂梳頭的女生,她說這樣子的舉動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很做作。她還說其實被喜歡也是件困擾的事,班上有好幾個男同學一天到晚打簡訊給她,她覺得很煩,語氣中並沒有要炫耀的意思。我問她媽媽知道嗎?她沒答話。最後她對我說:「只要不理他們就好了。」我很高興她願意跟我說,至少她有信賴的大人可以說出自己的煩惱。
另一個女孩則是很興奮的向我介紹了她心目中「很man」的男孩,問我覺得如何呢?我老實跟她說:在我眼裡,他還是個小男孩。因為年紀不同,看同一件事的眼光也就不同了。
在這個銜接營裡,銜接的不只是升國中的課業,還有一種青春的心情,被接納了、被了解了。我深深相信:當一個人能夠坦誠的面對問題時,同時也具備了駕馭它的力量。青春的煩惱好多好多,而孩子們帶著大人給予的信心,以及課堂中討論過的方法,踩著堅定的腳步,迎上自己的青春!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244期
陪你走過十七歲─給青少年的見識營
花樣的年華,夢樣的日子,美麗的十七歲,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
可是,當全世界十七歲的人都在努力探索自我,嘗試發現世界的時候,
我們的高中生,卻從早到晚被關在教室裡,徹底被升學主義綁架!
十七歲的牛頓,正在田野裡吟詠自然,並把生命的激情和宇宙的秩序記在他的筆記本裡;十七歲的歐巴馬,正在夏威夷的海濱衝浪,並審視自己和他人的外在和內在的顏色;然而,我們的高中生還在擔心明天要考什麼,以及,會不會因為腳上的鞋襪而不能順利走進校門!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然而,我們的少年還在等待英雄,以拯救他們於教育的桎梏——還要為他們守住這個支離破碎的國家!
無奈的是,如眾所周知,英雄的時代已經一去而不復返了:與其等待,不如奮起!我們於是互相召喚,想要以各自的所知、所學、所經歷、摸索體會之所得,來和十七歲的人分享,並盡我們之所能,來陪伴他們在這困境中成長!
經過仔細的會商,我們決定開出幾門課;每一門課都從一項專門的學問出發,帶領年輕人尋求高中生涯中學習與生活的方法。
參加過的同學在網誌上寫著:
在見識營,
我見識到了科學家不是相信權威的人,而是勇於質疑權威的人。
我見識到了數學的思考方式不是一味的列出算式。
我見識到了我們所學的歷史並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史實。
我見識到了每件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看的角度不同結果也會完全不同。
我見識到了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夢想並不是一件愚蠢的事。
我見識到了所有的改革都是下一代去解放前一代,
而不是前一代死抱著他們所習慣的制度繼續綑綁著下一代。
有太多太多的見識,我實在說不盡…
課程簡介:
一、數學─從視覺意象中發現數學的思維
抽象的思維,要依附在具體的事物上;數學中的具體事物,就是視覺圖象。如果能將各種數學問題,都化做真實情境和具體圖象,並將自己置身其中,解題的方法就會自然湧現。
二、物理─從從哥白尼、伽里略、牛頓的思想軌跡中窥見物理學的堂奧
物理是人類解讀自然的方法,任何一個物理題目,都是解讀自然的一個面向;缺乏這種胸懷與眼光,往往是做不來題目的主因。要掌握這種胸懷與眼光,最好的途徑境就是重新再踩一次大師的腳印,並檢視他們胸中的丘壑。
三、英文─運用語言學的方法來學英文
學英文之所以是個苦差事,實在是因為我們並沒有一個英語的環境,而這一點是無法有效改變的 (即使整天都講英文,也只能講一些沒有營養的話,並無助於提升英文程度);所以,聰明的做法,應該是回過頭來摘取「語言學」中關於人類如何發展語言的學問,並運用這種廣為科學家所知,但少為英文教師知道的好方法。
四、歷史─「集體的悲歡離合」:歷史意味著什麼
歷史當然是故事,但它不只是故事情節的呈現 (只注重情節,難免走上死記硬背的老路),更重要的是我們對它的詮釋與理解。知道一件事還不夠,還要知道那件事意味著什麼,有什麼意義,給我們提供了什麼教訓。這一門課要透過具體的歷史材料,讓我們體會「如何看待歷史」,並學會如何詮釋與理解,從而發展出無須死背的學習歷史的新方法。
五、寫作─揉合感性與理性的寫作
成功的寫作,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得引發讀者的情緒,傳達作者的想法,並將此二者以合理的方式,透過正確的語法和文字結構揉合起來。
六、生物——思索生命現象中的偶然與必然
偉大的觀察家達爾文曾說過: 如果不是心中懷有一個猜想, 我就不知道為什麼要去觀察? 只著眼在生命現象的奧妙, 而不去思索其中的前因後果,其實無法真正認識生命。
七、新校園運動——學校不能只是一個抱怨的對象
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不是學習既有的一切, 而是開創另外的可能。如果凡事要從身邊開始, 那麼學校就是最可以改變的對象。在這一堂課裡, 我們要共同思考, 可以透過怎樣的思想與行動, 使我們的學校變得更合理。
八、陪你走過十七歲─與教授們的座談會
針對學習與生活的各種困境,開放學員自由提問,與教授們面對面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