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的愛是不管孩子嗎?─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無條件的愛是不管孩子嗎?
◎黃俐雅(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副主任)
廖媽媽(以下簡稱「廖」):為什麼孩子學校聯絡簿上的事,好像都是我的事?功課寫了沒、東西帶了沒...我常為此和小四的孩子鬧脾氣。都說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是指不要求、不期待、完全接受他的意思嗎?那不就什麼都不管了?可是都不管,不就是溺愛嗎?
黃俐雅(以下簡稱「雅」):我想媽媽知道,溺愛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因為在乎孩子,不可能放任他。聽起來你的問題是,管孩子容易流於有條件的愛,不管又變成溺愛—所以想要釐清管不管和愛不愛之間的關聯嗎?
廖:是啊!愛他不可能不管,管了又容易有要求...
雅:你說得對極了。我們生活在有某種公共約定的群體中,不放心把孩子像丟進叢林法則那樣,完全任其自然發展;畢竟人類的演進,累積了部分的文明能力,很難棄之不顧。
廖:這有點不好理解。
雅:嗯!扯遠了,先回來說說,媽媽認為「有條件的愛」是什麼?
廖:有條件的愛啊...可能是當孩子聽話、乖乖的時候,包含他的行為與儀表,達到大人期待的樣子時,大人的回饋讓他覺得被愛;達不到時,大人的表現讓他覺得不被愛。
但也可能,大人覺得某些規範對孩子是好的,能讓孩子在團體中免於被排斥甚至受責難,所以就有條件的要求他啊!
雅:依照你的回答,不管是前者基於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或後者避開別人對孩子的傷害,出發點都是因為愛。
但以大人的陪伴態度來說,不讓孩子為了討好而呈現出符合我們要的樣子,或避免讓他在達不到要求時必須付出代價,可以保留「縱使他的行為有待商榷,但無損於大人對他這個人的接納」的空間;孩子就能感受到「被愛與否」不是由他的行為來決定。
廖:難就難在,明明有所期待,又不能對他有強制的行為...
雅:如果我們是去教導涵養他,而不去管制處罰他呢?這樣管與愛之間的界線就拉出來了!孩子在學習某件事的過程中,會有他的觀點、感受、侷限、發展;主體是他,我們無法取代或控制他的人生,只能陪伴與協助他走一段路。
以媽媽一開始問的問題為例,在聯絡簿上簽名時,我們想的是什麼?孩子今天有什麼功課?明天要帶什麼?老師有無留言給我?
其實我們該問問,家長為什麼需要在聯絡簿上簽名?聯絡簿的設計,應該是希望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且家長能關心參與;若流於檢視學生有無完成作業、漏帶什麼、師長間相互留言打孩子的小報告...那就是對學生主體性的干預了,他夾在師長之間,壓力真大啊!
今天要完成什麼,明天要帶什麼,本來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我們要關心的是,獨立完成聯絡簿上的交辦事項,要素有哪些?起碼他要有聽到、能抄下、作業不太繁瑣或艱難、要帶的東西他有機會準備。我女兒以前有同學住在山區部落,老師交代隔天要帶的是三種顏色的豆子與布丁盒,他家附近沒超商,父母是搭工頭車早出夜歸打零工的,這樣一個小二生很難獨立辦妥吧?
孩子如果不能完成,他遇到的困難與需要的協助是什麼?這是我們可以關心和幫忙的。處罰有可能讓他完成,但那是因為擔心受罰而應付大人,不是理解自己而後開展新的能力。
廖:你的說明讓我想到「吃快弄破碗」的比喻,急於完成眼前的目標,操作過程卻失去更多。在我的催促中,孩子的確滿常聽命或應付了事,沒想到同時,或許也讓他失去獨立摸索、掌握、調整的學習過程...
原來,這樣做可能是在搶他的舞台。
雅:所以說,要讓孩子受制於聯絡簿,還是讓聯絡簿成為好工具?這過程,就是種可貴的學習。
廖:所以過程中孩子不符合大人目標時,仍要讓他有機會學習?
雅:嗯!學習過程遇到問題是常態,學習的目標不是防堵問題發生,而是遇到問題時如何重新調整?犯錯時如何開展善後的態度?
廖:大人與小孩都要面對那麼多的不確定性,這考驗好大啊!
雅:沒錯,過程中會有許多變數與挑戰,就一個短期行為建立來說,看似沒效率;但就個人一生的學習態度,不只沒有折損,還是種滋養啊!
廖:對自己的孩子要這樣很難耶!對別人還可以客氣些。
雅:沒辦法,我們會產生種種情緒糾葛,常常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這是先天的條件制約。
廖:在這個先天條件下要學習無條件的愛,真是矛盾。
雅:沒錯,這是人性,就盡量啦!有要求時轉換為期待,有衝突時練習協商,受不了時大人先讓小孩一些!
廖:哇...功夫還是在大人身上。
雅:只要想想,我們沒有日復一日寫不完的作業與考不完的試,就值得為他多花點心思!
廖:說得也是!他們不只壓力大,還每天睡不飽呢!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280期
就在本週4/23 (六) 人本教育免費巡迴講座 !!
【消除體制的疆界,幫助孩子走出獨立思考的未來】
獨立思考、勇於嘗試、持續創新
是掌握未來不可或缺的新能力,
然而,台灣教育至今依然普遍保有追求標準答案及分數的風氣,
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多元社會環境,
身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在制式教育的現實下,
為孩子開闢一條「能掌握未來」的道路?
二十五年前,我們創辦了第一所體制外學校「森林小學」,
現在,我們將豐富的實務經驗對家長分享,
期望幫助所有家長消除體制疆界,
幫助孩子走出獨立思考的未來!
【台北場】4/23 (六) 上午10:00~11:30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綜合科館第二演講廳 (捷運忠孝新生站4號出口)
【新竹場】4/30 (六) 上午10:00~11:30
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國小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光明九路65號)
【台中場】5/07 (六) 上午10:00~11:30
維他露基金會館(地址:台中市雙十路一段123號)
【台南場】5/22 (日) 上午10:00~11:30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B1第三演講室(地址:台南市大學路一號)
【高雄場】5/14 (六) 上午10:00~11:30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南館105階梯教室(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97號)
電話洽詢或報名
台北 02-2749-1145
新竹 03-554-2320
台中 04-2326-3170
高雄 07-726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