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的孩子需要你支持─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人本三重基地年節禮盒義賣
十七年來三重青少年基地每年平均照顧了一萬兩千人次的青少年,
他們在這裡學習,慢慢成熟,為生命尋找方向與未來。
三重基地是孩子們成長的中繼站,是家庭與學校之外的第三歸屬,
讓所有受挫的孩子有一個重新出發的所在。
基地的運作經費,一直都是靠社會大眾支持。今年,我們再度推出義美食品公司贊助的年節禮盒,邀請大家購買支持。
捐款一千元,就有一個年節禮盒。
顧小孩,改變孩子的未來,也改變社會的未來。
請大家支持
支持我們能繼續維護這樣一個顧小孩的空間
基地年節禮盒義賣:
三款禮盒,義賣價每款1000元
1義美甜粿禮盒(一組2個,八寶、原味各1個)
2義美核棗糕禮盒(一盒30包)
3手工杏仁薄片禮盒(一盒32入)
自取與宅配時間:2/6(二)
訂購專線:02-23670151#234
線上訂購:https://hef.backme.tw/checkout/702/3796
穩定基地,穩定孩子
◎王士誠/人本教育基金會編輯部
「基地的孩子,幾乎每個都有領新北市政府的早餐券。」三重青少年基地的館長江思妤(孩子們叫她「江思」)告訴我。
所謂早餐券,在新北市的官方名稱是「幸福晨飽早餐補助計畫」:對於就讀新北市公立高中職以下的弱勢學生,市府在週一到五每人每天補助三十三元的早餐費;補助對象包括下列五種學生: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領有弱勢兒童少年生活扶助證明、家庭突發因素及經導師家庭訪視認定無力支付早餐費者。
這些文字,讀來硬梆梆,「多半就是中低收入或單親家庭,以及一些身心障礙的小孩。」江思一句話,就說完了政府繞舌的字句,也說明了基地小孩的組成。
弱勢的孩子.貧乏的資源
總之,就是弱勢的孩子。
自二○○一年成立至今,十七個年頭裡,每年都有上萬人次的弱勢青少年在基地來來去去。「這些孩子,超過八成是國中生,高中職只佔一成多。」江思說。平平是青少年,為什麼高中生比國中生少那麼多?「因為高中職通常要去工作啊。」江思的語氣很平淡:「這是他們的日常。家裡的經濟環境普遍不好,大了就要去打工。再不然就是讀夜間部、產學合作班,白天要工作。」所以,基地那一成左右的高中職生,是家裡環境相對比較好的囉?「也不是。他們通常也需要工作,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辦法去,或找不到工作。」江思這麼說。
而包括國高中生,以及少數小學生,「基地每年平均服務一萬兩千人次左右,而最高峰時,曾經有過一年一萬八千人次的紀錄。」江思頓了一下,又說:「最近,每年是在一萬人次出頭。」
服務人次明顯下降了,當然可能因為是少子化,也或許是青少年們有了別的去處。但那些外在因素,是基地的夥伴們無法掌握的;他們真正有感的,是基地本身人力與資源的不足。「長期以來,基地的正職人員通常是四個,這幾年還只有三個,因為經費不足,一度沒有補人力。但孩子的需求一直都在,為了他們,幾個月前,還是再聘來一位新同仁。」江思說。
基地每週開館六天,扣除國定假日,一年開館約三百天;粗略算來,最高峰時,每天大概要服務六十人,即使在來館人次下降的最近,每天也要服務三十五人左右。
三到四人,每天服務三十五到六十人,聽起來還可以?然而,為了讓孩子們有晚餐可吃,基地每天要開飯;為了幫孩子完成作業,基地每天找來志工陪讀;為了幫孩子提高學業信心,基地每天輪開英數課程;為了幫孩子拓展學習領域,基地每天開設各式藝術、音樂、肢體課程…煮食、上課、規劃課程、招募與管理志工,這些日常業務,全靠基地同仁扛起;更不用說,每逢寒暑假、期初期末,還有出遊、公演、迎新等活動,也由同樣的人力負責。
說實在的,人力還可以對付過去,但其他資源就真的吃緊。最現實的,基地每年開館三百天的水電費、每日晚餐的開銷、志工們的車馬費、各種課程兼職講師的鐘點費、期初期末的活動費、寒暑假帶孩子出遊的交通飲食費…無一不需要錢。具體而言,每年需要三百六十萬元,才能維持基地運作;稍做計算,就知道這數目其實不多-目前來館人次大致在一萬左右,等於是每個人次每年只有三百六十元。物價持續上漲,募款所得卻很難同步向上,這些都不利於基地的運作。
經費不多,效益極高
每人次每年三百六十元,確實很少,但基地的夥伴們總是想方設法要做出最大的「效益」。怎麼做?針對孩子的需求!
基地開了那麼多課程,每一項都是因應孩子的需求。江思從基地課輔班談起:「最早,我們是開國二的英文、數學課輔,那是在二○一三年九月。那時候有很多小孩說自己英數考很爛,怎樣都不懂。二○一四年九月,又開了基測的讀書班;你可以看出來,是因為前一年課輔的小孩升上三年級,為他們基測開的。我們還開了國一英數課輔。」
「開課輔,當然跟小孩的課業有關,但深一層,是為了小孩的信心。」江思進一步說:「在基地,我們總是看到小孩的好,會讚美他們,他們也會因此看到自己的好,有信心。可是一出基地,事情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在學校裡,常常有人因為成績而說他們不好,反差很大。我們就想,學校不會教小孩,我們自己來教啊!
所以,開了課輔。慢慢地,小孩發現自己其實能懂英文、數學,成績也逐漸起來,開始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他們越懂越多,學習的興致就會越來越高,而學習的興致不會只停留在課本上。」本來沒有學習動力的小孩,竟開始想學這學那,「所以,本來開的英文、數學就不夠了。」江思說。
開課,原先看似是為了迎合小孩考試的需求,但最終,引出了小孩潛藏已久的-可能從來沒人相信他們有的-學習的需求。
小孩想學,大人當然要幫。「既然他們想學,那我們就開啊,只要找得到老師、設備,就開。」江思隨口講出一串基地的課程:「這幾年陸陸續續開了美術班、木工班、鋼琴班、熱舞班、自然實驗班、閱讀寫作班、歷史地理大發現,最新的是烘焙班。」這些,都是孩子自己提出想學的課程。江思說:「你可以看到,只要學習興趣被拉起來,小孩就會想學各種東西,甚至是本來大人沒想到他想學的東西。像基地開了很多創作、身體活動的課,可見小孩需要這些。」
人們投入經費,總是期待看到效益。基地的經費不多,小孩的學習需求卻被越養越多,還有什麼效益,比這更好?
基地的地基,需要你幫忙穩定
然而,基地的經費不只少,還不穩。基地每年三百六十萬元的需求,長久以來都是由人本基金會撥款或籌措;基金會的收入總有變動,所以要穩定基地,就得想別的辦法。「十年前,基地得到義美的贊助,在端午時義賣粽子,後來又增加春節禮盒;每年的兩次義賣,收入在一百萬上下。」江思說:「有這筆錢,基地的收入當然穩定不少。」
基地需要人們的支持,來穩定它的地基。而後,基地才更能穩定弱勢的孩子們。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