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1997-11-04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9,656
官網:
http://www.hef.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8-11-19 16:00:00 /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公益聯播]邀請您參加,2018人本聚賢會-募款餐會
看見創傷,成為創傷知情〉讀《深井效應》感想

◎ 留佩萱

第一次聽到「童年逆境經驗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簡稱ACE研究),是我在美國碩士畢業後,某一次參加一場關於創傷治療的訓練課時,講師詢問在場的聽眾:「你們有聽過ACE研究嗎?你們知道研究顯示,童年時期發生的創傷,會影響到成年時期的身心健康,甚至會讓人更早死嗎?」我在筆記本上寫下ACE三個大大的字母,課程結束回到家後,我立刻坐下打開筆電,在Google上輸入 「ACE Study」。

當時的我剛從諮商碩士班畢業,在社區一間諮商機構擔任類似臺灣「行動心理師」的工作,我的個案主要都是兒童和青少年,年齡從五歲到高中年紀都有。我記得剛開始工作,當我翻閱厚厚一疊個案資料時,我的內心非常訝異︱為什麼幾乎我的每一位個案都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或是「暴烈性心情失調疾患」(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這些「心理疾病」標籤告訴我,這些孩子無法專注、容易分心、經常發脾氣、容易生氣、會故意去惹怒別人、經常和人爭辯、會行為失控等等。而也因為我需要到個案的家裡提供諮商,讓我有機會走入這些孩子的生活環境中,看到在這些「診斷標籤」下,這些孩子正在(或曾經)經歷貧困、髒亂的家庭環境、肢體暴力、情緒虐待、性侵害、疏忽、到處換寄養家庭、父母有毒癮問題、父母長期爭吵、父母離婚、家暴、父母有人去坐牢…等等。

當時的我對創傷還不了解,常常會看著這些診斷名稱,然後想著這些孩子的經歷,去試著理解這之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直到那一天課程結束查了ACE研究後,我開始大量閱讀ACE研究和創傷的書籍,也才開始慢慢拼湊事情的樣貌。

如果孩子的行為像是一座冰山,這些診斷標籤或是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就只是冰山水面上的那一角,而藏在水面下的︱那些我們看不見、沒有談論的︱則是童年逆境和創傷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

看見創傷,成為創傷知情〉讀《深井效應》感想

只是為了活下來

今年十一月,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The Deepest Well》中文版《深井效應》在台灣上市,這是一位在美國加州執業的小兒科醫師娜汀‧哈里斯(Nadine Burke Harris)所撰寫;她想要告訴讀者,童年逆境對人的影響。哈里斯醫師在書裡提到:一八五四年,英國倫敦發生霍亂傳染事件。當時大家都認為是因為空氣傳染,但有一位醫師發現當地人都是喝了同一口水井裡的水而生病,進而發現霍亂是藉由汙染的水傳染。如果很多人喝了同一口井的水後生病了,那我們應該要去探討,這個水井裡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在這本書裡,哈里斯醫師告訴我們,「童年逆境經驗」就是水井裡那個造成身心健康問題的根源,現在我們看到的各種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或是各種社會問題,都可能追溯回去那座「童年逆境」深井。

過去幾年來,我有機會諮商許多經歷創傷的成人個案,常常在諮商過程中,看到個案們因為不理解這些創傷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常常不斷責備批評自己,或是認為自己太脆弱了所以現在才會這樣。ACE研究測試了一萬七千多位成年人,詢問他們十種童年逆境經驗:包括肢體暴力、情緒暴力、情緒疏忽、身體疏忽、性侵害、家暴、父母離婚、父母有藥物酒癮問題、父母有心理疾病、以及父母有人去坐牢。研究結果顯示,每三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至少經歷過一種童年逆境,每八個人當中,就有一位至少經歷四種逆境。但是,卻很少人在談論這些創傷與掙扎,因為這個社會歌頌快速復原,要求每個人不管遇到什麼痛苦事件,都應該趕快戰勝這些創傷、如果你還被影響,那就是「你太弱了」。於是,我看到許多個案因為無法「快速復原」,對自己感到很生氣、很失望、很氣餒。

但是,面對童年創傷︱尤其是那些成長過程中不斷重複的負面經驗,我們要去看到的,不僅僅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有一個人在這樣受創的環境下,他們的身體所發展出來的保衛機制。哈里斯醫師在這本書中提到了許多研究,詳細地用生物學的角度解釋,童年時期所處的惡性壓力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和大腦。童年創傷影響身心健康,這些都不再只是純粹的臨床推論,而有科學證據。

我常常對我的個案解釋,童年逆境經驗改變你的大腦和身體,這些都不是在說「你有問題」,相反的,這是一個人為了存活所發展出來的生存機制,是一個人強大韌性的表現。只是,當你現在已經脫離危險了,你的大腦和身體卻不知道,所以你持續用舊有的大腦迴路運作、持續處在「戰或逃」的壓力反應、持續用失調的杏仁核,將周遭許多東西都視為危險。理性上,你知道現在已經脫離童年創傷環境了,但是你的身體和情緒腦,卻還活在過去、活在創傷當中。

從「知道」開始療癒

但是好消息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改變。過去發生的創傷或許都不是你的錯,但是我相信療癒是自己的責任,因為復原這條路,只有你自己可以走,沒有其他人可以代替你。哈里斯醫師也在書中提到許多治療方法,許多人在聽到治療時,或許都會想到「吃藥」,但是,就像哈里斯醫師談到的,我們需要從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到治療︱睡眠、運動、飲食、正念、心理諮商、健康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一個人要復原所需要的東西。

哈里斯醫師在這本書中詳細的解釋了童年逆境經驗對人造成的影響,而在你讀完這本書後,我想邀請你一起成為創傷知情者︱能夠理解創傷、由創傷知情的角度看事情。下次當你遇到任何人(不管是大人或小孩)表現出「問題行為」時,你能夠在心裡想著:「你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不是:「你有什麼問題?」

許多創傷都來自於人︱那些人與人之間的暴力、虐待、疏忽,讓一個人失去對他人的信任與連結。但是,也因為這些創傷來自人,復原的過程更需要人。沒有人能夠在孤獨中復原,我們需要在與人的信任和連結中上才能獲得療癒,而當這個社會能夠開始討論童年逆境經驗、能夠成為創傷知情,我們就能提供更多支持與理解,幫助更多人復原。

人有能力摧毀另一個人,也有能力治癒另一個人,我們可以成為那個治癒人的人。

人本教育札11月份353期【理念教育的風景】-人本「理念教育研討會」特輯(一)

更多線上看

有一種數學

◎ 小螞蟻(台南市立光榮國小老師)

有一種數學,它用最貼近小孩的心,化身成一篇篇童話,陪伴在他們身邊,讓小孩隨著故事情境中思索一個個數學道理。那是一個天使的故事:天使不小心摔壞了頭上的光環,只剩下一段不完整的圓弧;天使於是向一顆種子求助,說:「種子啊,你能幫我復原這個光環嗎?」種子不發一語,只是默默落了下來,滑到圓弧最底端;天使心想:「誰說你不說話,我就不理你?」於是拿起水壺為它澆水,神奇的是:當種子發芽時,天使心中尋找的圓心,就在發芽的路徑(中垂線)中,悄然而生,而那個破損的光環也就此恢復。

有一種數學,它不直接告訴小孩「是什麼」,而是透過問「為什麼」,培養小孩想事情的能力,然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數學。在「哪顆蛋比較大」中,小孩們想知道兩顆鳥蛋究竟誰大誰小,於是從「蛋裡面可以裝多少東西」開始猜想,經過反駁,發現行不通後,再走到「從重量判斷」一途;一直到最後,藉由鳥兒挖樹洞的聯想,終於把蛋放進水裡面,從水排出的多寡去決定哪顆蛋比較大。而「體積」的內涵就藉由一次次的猜想與反駁,植入小孩的心中。

有一種數學

有一種數學,珍惜錯誤的價值,它讓小孩體會:從錯誤中能學到更多寶貴的東西。當小孩寫出「 」時,它不是直接了當指出錯誤;相反的,它陪小孩發現自己「錯」的答案中有「對」的部分,然後再慢慢引導孩子往對的方向走去。於是,勇於嘗試不怕犯錯、願意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就這樣一點一滴培養起來。

有一種數學,打破我和孩子長期以來對數學的刻板印象。曾經,我以為數學就是一道道的數學公式和題目,孩子以為數學就是評價他們的工具,是成績、更是惡夢。我們把數學窄化成拿著一支筆反覆練習,一題算完再接一題;而今,因為它,我體會到數學是思考、是浪漫、是歷史、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有一種數學,讓我和孩子都經歷到一種溫暖熱絡、孩子照顧彼此、老師因著小孩而成長的數學課。這個美好的感受,總是能讓教學者從中體會再三,而這種體會再三的滋味,正是支撐我們老師在教育路上堅持下去的動力。

有一種數學,正是我上面說的那種數學。是的,它就是:數學想想。

 

敬請支持支點計畫 
  這是發生在今年暑假的故事,關於偏鄉、關於弱勢,更關於數學跟孩子的關係....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撐起地球。」當教育上的城鄉差距愈來愈大的時候,我們不禁也想:怎樣給偏鄉學校一個足以撐起教育的支點?

 

  而在數學的面前,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變成「弱勢」,又該怎樣給孩子一個有力的支點,幫助他無懼的迎向未來?

 


  於是,支點計畫誕生了,希望將最好的數學教育帶給偏鄉中的孩子,以及所有跟教學奮鬥的老師們。   
邀請您一起,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支點!

 

 每一個單位2500元,讓孩子站在數學的肩膀上眺望世界,讓數學想想成為改變台灣數學教育的支點。

 


線上捐款 https://hef.backme.tw/checkout/702/3559 

 

數學想想國-支點計畫

 

讓科學數據說話:以核養綠、非核減煤,誰能讓減污排碳少一點?

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點此閱讀原文連結

(摘)相較於目前「非核減煤」的目標,2025年燃煤30%、燃氣50%、再生能源20%,可以發現:「以核養綠」的能源配比現行「非核減煤」中將多燒10%煤,而再生能源卻少了10%。
號稱「以核養綠」,實際上卻壓縮了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

 

減煤減污減碳,估計「非核減煤」比「以核養綠」佳
當然也有許多人會問,「非核減煤」預計將燃氣增加到50%,難道沒有污染與排碳的問題嗎?當然有,不過,燃氣比燃煤乾淨許多。
依據工研院的數據顯示,台灣新設燃氣機組在發電階段所排放的PM2.5約為傳統燃煤的4.7%,硫氧化物(SOx)約為2.1%,氮氧化物(NOx)約為32%。而台灣燃氣電廠的溫室氣體平均排放量,也有傳統燃煤的46%。

依據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莊秉潔教授及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趙家緯博士的估算,2025年電力系統的空污排放量,「以核養綠」會達到91,070噸PM2.5當量(eq),比2015年削減17%;但「非核減煤」僅有68,204噸PM2.5當量,比2015年削減38%、比以核養綠減少25%。

 

電力結構已轉型,燃煤發電量開始下降
台灣民眾都很關心發電對空污的影響,那我們來看看空污季的發電量變化。趙家緯博士分析能源統計資料查詢系統顯示,近年來燃氣大幅增加,再生能源也持續增加,燃煤在2016年10月的空污季有增加,但在2017年10月最新這一期空污季已開始下滑,且出現被燃氣超越的黃金交叉。這段期間整體火力發電量雖增加了1.8%、但空污反而減少了0.56%,顯見電力結構的轉型已開始讓發電量與空污量脫鉤。

少有人注意到,去(2017)年是台灣有史以來核能發電佔比最少的一年,但台灣三大老舊燃煤電廠(中火、興達及麥寮)在這一年的發電量不僅沒有增加,還比2014年各削減了2%、5%與10%,這顯然不是受惠於核電,而要歸功於燃氣與再生能源增加所致。未來燃氣與再生能源還會持續增加,再加上積極的空污管制措施(例如空品不良日降載燃煤機組、生煤管制等),預期2025年燃煤的發電量將可減少到30%以下。此時,我們根本沒有理由去支持燃煤佔比還高達40%的以核養綠。

此外,因為興達、麥寮等老舊燃煤機組都將在2025年前陸續除役,若要達到40%燃煤發電,恐怕必須減緩或取消目前燃煤機組的減煤計畫。也就是說,要達到以核養綠燃煤40%、核電20%的目標,不僅核一二三必須全部延役,還沒完工的核四也必須運轉,既有燃煤電廠的減煤幅度勢必要被犧牲掉。


以核養綠的配套其實是建立在「擁核燒煤」,完全不符合民眾對減煤、養綠的期望!

 

為何2025是非核家園的時程?
有人問,為什麼非核家園的時程要押在2025年,不能延後幾年嗎?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台灣若要繼續使用核電,會面臨哪些現實條件的限制,若無法解決這些限制,台灣在2025年自然無法繼續使用核電。

核電廠正常運轉的使用年限是40年,而台灣三座老舊核電廠的運轉執照從今年年底到2025年將陸續到期。

 

活動斷層、用過核燃料貯存問題,難以延役
根據台電與美國核管會的規定:「核電廠選址8公里內不能有長度超過300公尺的活動斷層」,核一二三顯然都不符合這個規定。早期蓋核電廠時,未發現廠址附近有活動斷層,才會核發建照與執照。而現在已經證實有活動斷層,若連新的核電廠都規定不能蓋在這些地方,又豈能再發新執照給老舊的核電廠呢?日前以核養綠公投提案方表示要在既有核電廠區增設到20個核電機組,光是地質條件上,就已是不可能的空談。

用過燃料池爆滿,沒有延役的空間
已停機近2年的核一廠的燃料池早已爆滿,現況是爐心中的核燃料拿不出來、也無法發電,且因為爐心內還有燃料,導致必須維持大修模式,消耗大量人力資源。核二廠的燃料池原本也已爆滿,電廠曾因此被迫停機,後來台電將調度用的裝載池改裝為燃料池,依據每週期最多退出180束燃料束來估算,勉可延用到2021年,但改裝也限縮了燃料緊急退出的空間,增加核子事故風險。在最終及中期貯存設施完成以前,核一、核二的燃料池空間已確定都無法因應延役的需求。

 

 

核四根本還沒蓋好,也沒通過安全審查
能源局證實:「核四廠1號機的安全強化改善措施仍需施工3~4年,至少還要6~7年、追加478億元才能完成相關程序」。2號機因為不少零件已拆下來給1號機使用,完工日更是遙遙無期。

電機組老化事件連連,2025使用核電不切實際
生活中常用的電腦、汽機車等機械設備,新機啟用都會有一段不太穩定的磨合期,一段時間後就會趨於穩定,等接近設計使用年限時,毛病就會越來越多,導致經常當機或拋錨。若把產品的可靠度畫出來,就很像一座兩端高而中間低的浴缸,這就是所謂的「浴缸曲線(Bathtub curve)」。

隨著核電機組老化,核一、二、三廠出包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根據原能會的紀錄,過去30年間三座核電廠共有493筆違規事件,近16年間就發生164起異常事件、26次急停,近兩三年來更是大小事件不斷,例如核一廠燃料匣把手斷裂、核二廠大修後起火,再轉又立刻跳機、核三廠反應爐爐水外洩、螺栓斷裂等等。在在說明,台灣的核電廠已進入浴缸曲線的高風險區,對忍受核電廠運作40年的居民來說,2025年如期除役是最低標準。

福島核電廠2010年才剛通過日本原子力安全委員會的延役申請,被認為安全無虞,沒想到隔年就爆發311核災。災害來的時機難以逆料,台灣使用核電30多年都沒發生核災,不代表台灣沒有核災風險。地質脆弱、地狹人稠的台灣,承擔得起一次核災嗎?


綜合上述,核一二三幾乎沒有延役的條件,重啟核四更曠日廢時,任何呼喊2025年後要使用10%或20%核能口號,恐怕都是不切實際的,縱使「以核養綠」公投通過也不可能做到。

點此閱讀原文連結

拒絕老舊核一二三廠延役
反對重啟未蓋完的核四拼裝車
沒有以核養綠只有以核養核 
16號公投請投不同意

推薦訂閱
照顧孩子,永遠是我們的責任@【兒盟電子報】
第679期【勵馨觀點】從青少年父母的世紀婚禮說起@【勵馨基金會】
本期目錄
看見創傷,成為創傷知情〉讀《深井效應》感想
有一種數學
讓科學數據說話:以核養綠、非核減煤,誰能讓減污排碳少一點?
人本教育基金會FB

人本教育基金會FB

按讚加入粉絲團!
最新資訊馬上收

人本教育基金會FB

森林育兒童營隊-報名中

森林育兒童營隊-報名中

沒有哨子與口令,只有尊重、瞭解與教育。
森林育提供孩子豐富的「人的環境」與「愛智的文化」

生態、運動、創意、活力
您和孩子可以享受一個充滿愛與學習的歡樂假期。

森林育FB
寒假活動介紹

人本愛智之旅

人本愛智之旅

人本愛智之旅

2019寒假,羅馬&龐貝愛智之旅,現在開始受理報名
邀請孩子,你,和我們一同遊走!
開啟孩子看世界的眼光,讓我們再度攜手同行吧!

報名電話
02-2367-0151分機688、208 林先生
或 Email: franklin@hef.org.tw

人本父母學苑

人本父母學苑

人本父母學苑開課囉!
趕快來看看本期課程
北部報名
中部報名南部報名

數學想想國-寒假營隊開始報名囉

數學想想國-寒假營隊開始報名囉

讓所有孩子不怕數學、喜歡數學,帶動數學教育革新。
以「數學想想」教材為教授內容的課程、寒暑假營隊、師資培訓,以及以落實「人本理念」教育的安親服務。

數學想想國-理念、課程與活動
數學想想國FB

寒假兒童營隊活動介紹

森林小學-入學說明會

森林小學以人本思想為教育哲學,透過教學及生活協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這意謂著,孩子要透過自己的抉擇、走自己的道路、開展自己的生活、成就自己的理想,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

森林小學粉絲專頁
森林小學

森林小學 入學說明會,開始報名囉!請來電02-2366-1906
線上預約請點我

人本教育∞森林小學師資培訓

人本教育∞森林小學師資培訓

2018人本教育暨森林小學師資培訓招生中
讓好奇的眼光閃動,探索世界的興致勇於奔馳。
讓多元的思維論戰,追究真理的熱忱難以遏止。
一起來,拓展這樣的教育!

【招生對象】
人本教育∞森林小學師資培訓  想成為森林小學教者。
(需大學以上畢業資格,不需教育學分或範院校相關背景)

人本教育∞森林小學師資培訓 純粹個人進修者。(沒有任何條件限制) 

人本教育札記

人本教育札記

11月份353期
【理念教育的風景】-人本「理念教育研討會」特輯(一)

人本教育出版品

人本教育出版品

人本教育出版品,博客來誠品TAAZE 熱烈販售中

出版品簡介

啟迪工作坊

讓小搗蛋變愛迪生-368城鎮啟迪工作坊募資計劃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過動兒,
每一個生命,本來就應該要動。
只有能照顧過動兒的教育,才有資格教所有的孩子。

活動網站介紹
臉書FB

近期場次:師大公館校區
2018/11/24、12/1
活動報名請點我

 

 

科學高興班

科學高興班

歡迎對科學有「高度興趣」的孩子報名!

三重青少年基地

三重青少年基地

這裡是孩子們成長的中繼站,是家庭與學校之外的第三歸屬,三重青少年基地提供孩子溫暖、理解、包容與協助,讓所有受挫的孩子有一個重新出發的所在。

 

歷史報區
人本需要您的支持

人本需要您的支持

1)線上捐款-歡迎不限金額捐款

2)線上定期定額(分期捐款)-信用卡定期定額

3)三重青少年基地-基地募集運作地基,顧一個讓孩子喘息後再出發的所在

4)支點計畫-偏遠地區及災區兒童數學教育認養計畫

5)集力計畫-處理校園申訴,一起為教育出錢出力

 

6)郵政劃撥帳號13385805  戶名:人本教育基金會

7)電子發票捐贈(愛心碼31809)

8)成為人本之友。下載捐款單

您每個月的資助,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養分,也將讓教育改革的腳步,持續而堅定。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看見創傷,不只是為了活下來』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