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環報
報主: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2011-12-27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96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環報報
環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環報
發報時間: 2013-03-01 05:00:00 / 報主: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本期目錄
環品觀點:核四公投能成為一場提升公民環境意識的盛會嗎?
環保札記:不一樣的旅遊
環品活動
環品報導
環境新聞
環品小精靈






 
環品之音

聯絡訊息


Tel :(02)2321-1155
Fax:(02)2327-8280
info.eqpf@msa.hinet.net
官網: 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公益聯播]官網首頁
環品觀點:核四公投能成為一場提升公民環境意識的盛會嗎?

兩年前的三月上旬,本會正在溪頭台大實驗林辦理種樹造林的活動,電視螢幕傳來日本福島海嘯的畫面,災害的現場宛如電影情節,驚心動魄,歷歷在目。兩年來,因為福島核災的啟示,社會各界關切核四續建與否的聲音不曾稍歇。225行政院長江宜樺宣佈:「願意面對核四停建公投的檢驗」,將沉寂多時的核四公投議題推上高峰。

核四計畫從民國81年恢復至今,紛擾不斷。除經濟上恐突破3千億的投資外,其所造成的社會動盪、民力付出更是難以估計。不太常接觸政治議題的民眾也可感覺到,核四議題有著濃濃的政治味,在這樣的氛圍下,理性討論的空間還有多少,值得玩味。

台灣是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永續能源政策關乎國家命運,但一直以來卻沒有一套明確、可靠、資訊透明的政策,才會讓核四問題,一拖20年,全國能源會議一開再開,徒勞無功。目前核四議題交付公投,看來勢在必行,雖然在公投題目的設定、推動公投過程的攻防必有各界的角色,但本會認為或許這是開啟政府、專家學者與民眾對話、溝通的一個契機。

根據「公民投票法」第18條第2項規定:「中央選舉委員會應以公費,在全國性無線電視頻道提供時段,供正反意見支持代表發表意見或進行辯論。同條第3項則明定全國性公投應於全國性無線電視頻道舉辦至少五場發表會或辯論。

中選會規範的辯論方式中規中矩,相關辦法已規範於「全國性公民投票意見發表會或辯論會實施辦法」,但本會認為,除此之外,政府或公民團體都應該主動投入參與,進行一場啟迪公民環境意識的教育,爭取民眾的認同。其他公共媒體或有興趣的商業媒體,可以用更多元、更寬廣的視野,就台灣的永續發展、環境治理、能源政策、核能存廢等問題進行溝通與辯論,分階段、分地區進行,讓不同年齡、族群團體參與辯論。

換言之,核四公投的過程除了是另一次深化台灣民主的契機外,也是啟動全民提升環境意識、邁向永續發展的良機。

事實上,核四議題牽涉層面很廣,為促使民眾了解各方爭議的梗概,本會特根據世界核能協會以及中央社彙整之中外新聞報導,整理摘述使用核電主要國家、國際組織、民間團體的意見如後,希望幫助大家在進行討論之前,可以有更多的背景瞭解。

一、使用核電主要國家立場:依世界核能協會 (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201311發布之統計資料,全世界目前共有48個國家擁有或正在興建核能電廠,其運轉中之機組數為435部;興建中之機組數為65部。1996-2009年間,43個反應爐退役,49個興建,兩者趨勢大致相同。

美國
(
反應爐104)

  • 美國是擁有全球最多和核電機組的國家,雖然歐巴馬政府積極發展頁岩氣與再生能源,但目前發展趨勢是支持核電,主張以延役取代興建新電廠。
  • 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NRC)資料顯示,目前全美有一半以上電廠已申請延役,完成執照更新,壽命從40年延長為60年。
  • 20132月 Bisconti-GfK Roper調查顯示,68%美國人贊成核電政策,29%反對。
法國 (反應爐58)
  •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法國決定發展核能發電。現在法國成為全球最倚賴核能發電的國家,超過75%電力來自於核能。
  • 持續發展核能技術,於反應爐及核廢棄物處理方面,都具備先進技術,是最大的技術出口國。其發電成本非常低廉,每年創造超過3億歐元收益。
  • 20129月,總統歐蘭德提出,2025年法國的核電比例將降至總發電量的50%2016年要關閉兩個法國最老舊的反應爐,但Tilder-LCI-OpinionWay 民調卻顯示,78%的人對「法國停止發展核電要支付昂貴電費」尚未做好準備。
日本 (反應爐50)
  • 2月下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高峰會談時表示,前野田政府主張在2030年之前擺脫依賴核電,但安培政府要重新研議。
  • 曾經中斷興建的大間、島根核電廠3號機持續興建,安倍2012年底表示,要打造新型核電廠。
  • 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監督機構)1月提出有關核電廠耐震及安全的新安全標準架構案。7月新安全標準將實施。委員長表示,計畫3年內判斷日本境內所有核電廠是否重新啟動,但事實上3年內是很難審查完畢。

俄羅斯 (反應爐33)

  • 1954年全球第一個核電廠於俄羅斯開始運作。目前俄國正逐步擴增核能機組,預計到2020年核能發電量將增加50%。規劃與興建中反應爐有44(截至20131)
  • 俄羅斯正在發展與船體結合的浮動發電廠(Floating nuclear power plants, FNPP),積極投入核能工業與技術開發。

英國 (反應爐16)

  • 由於老舊機組退役,核電比率已從90年代25%,下降到19%
  • 福島後,英國環境變遷委員會在提送政府的報告中表示,英國沒有理由修正現行的核能政策,也不須改變興建新核能電廠的計畫。
  • 英國氣候顧問小組建議:應考慮投資興建更多核電廠,而非減少,「因為核電似乎是未來最具成本效益的低碳發電方法」。規劃把英國依賴核能的比率提高1倍到40%,並表示英國發生類似福島核災的風險相當小。

德國 (反應爐9)

  • 20113月前有17座核電廠,國內能源供應25%來自核電,福島事件後,關閉8座核電廠,其中5座作為後備電源供應系統。
  • 估計使用再生能源取代核電成本為1,000億美金。梅克爾表示,德國不可能立即全面廢除核能發電,社會輿論態度曖昧,但目前不支持新建新的核電廠。
  • 德國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約佔整體17%,提供總發電量約6.4%

義大利 (反應爐:0 )

  • 八大工業國集團中,唯一自己沒有核電廠的國家。
  • 世界最大核電進口國,約10%電力是來自於進口,主要來自法國。
  • 規劃2030年核電佔比提高到25%,但在20116月公投被否決。
  • 福島後,表示該國核能計畫將不會有重大改變,目前仍有10座反應爐規劃中,但並未興建。

二、各大國際機構、民間組織對核能議題的立場

正方意見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OECD轄下核能署(Nuclear Energy Agency, NEA)2012年出版之核能現況(第二版),列出支持核能的9大原因:

  • 核能技術不斷進展。新一代核子反應爐也可能包括適用小型電廠的小型標準組件設計,以及較現有核子反應爐生產更大量電力、更高效能的設計。
  • Ÿ利用核能發電通常可帶來成本競爭力,即使是在自由化市場。
  • 就分散能源供給來源而言,核能可大幅增進能源供給安全性,現有的鈾資源至少足以供應21世紀的核裂變反應爐所需。
  • Ÿ當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不斷攀升,有必要投資低碳發電科技。
  • Ÿ高濃度放射性廢物管理技術議題已獲解決,建議採用深層核廢料掩埋處置場,且已有數個國家執行計畫。
  • Ÿ核安仍是產業界和各國政府的優先要務,記取過去事故教訓、經驗分享、及世界各國規範者和營運者最佳作法,有助提高核安標準。
  • Ÿ國家法令架構和國際協定實質上支配核能利用的各個層面,有效滿足確保核能技術和材料不被誤用的需要。
  • 核子燃料循環和反應爐技術方面的研究努力目的在增進鈾資源利用,及使得高放射性核廢料減至最少和開發非電領域的核能應用。
  • 核能也在生產醫療用同位素扮演關鍵技術角色。

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

  • 2012IAEA核能科技總覽報告指出,2011年世界核能總發電量與2010年呈現減少,原因在於福島核災後許多核電廠的關閉或停建,在車諾比事件中也曾發現此現象。但此時此刻,在全球電力生產,核電廠仍是主要選擇之一。

國際能源總署 (IEA)

  • 核能是一種成熟且低碳的技術,在OECD集團裡面,約提供22%的電力供應。
  • 核能發電將持續成長,未來幾年內大多數規劃興建國家(如中國、阿聯酋、法國、波蘭、英國與美國)都將繼續進行,少部分國家(主要是德國與義大利),決定逐步淘汰核電,或放棄興建核電廠。

美國乾淨安全能源聯盟 (CASEnergy)

核能提高美國20%以上的電力,具有很多優點,如:

  • 核能發電是經濟實惠而且可穩定供應,鈾燃料小且價格穩定。
  • 核能屬於清淨空氣能源,對空氣環境影響小。
  • 核能設施的生產成本低於任何其他電力來源
  • 核能在美國已經發展超過40年,十分的安全,創造超過10萬以上工作機會。

反方意見

綠色和平 (GreenPeace)

  • 反對核能,它是不可承受的風險。從車諾比爾到福島,核能安全只是神話。
  • 世界從來沒有遠離過核能威脅,911之後,核能設施可能成為恐怖份子的目標。
  • 擁有核電廠就擁有發展核武的潛力,不利核武反擴散。911之後10年,全球將花費超過20億美元在阻止這類物質被恐怖分子取得。
  • 核能廢棄物的各個階段產生的廢棄物,都將成為留給後代的有毒資產。各國仍未提出一個可行與永續的解決方案。

英國地球之友 (Friend of Earth)

  • 許多研究顯示,即使沒有核能,還是可以透過新興科技達成溫室氣體減量,我們甚至可以100%取得可再生能源。
  • 核能的真實成本是昂貴的,背後有許多大量的補貼,政府花費大量公帑用於解決廢棄物與老舊設施等公安問題。
  • 同樣的錢用於投資再生能源科技,未來會更有收益。
  • 核能廢棄物相當骯髒(含開採過程),放射性物質會留存幾千年。
  • 沒有核電廠是百分之百安全,過去工務紀錄一向不良。

美國核能資訊和資源服務 (NIRS)

  • 不支持選擇核能做為低碳能源,認為資金應該投資於再生能源,效益會更大。
  • 核電廠興建成本被低估,不公平的政策補貼、貸款與廢料處理過程,均使用許多納稅人的錢。
  • 與其他再生能源產業相比,核能不見得會創造比較多的就業機會。
  • 只有零輻射才是真正的健康又安全,低劑量接觸仍然有風險。
  • 對於核廢料能否備妥善處理存疑,大部分處理過程不透明。
  • 恐怖攻擊可能導致核能更不安全。

美國蚌殼聯盟 (Clamshell Alliance)

  • 1986年車諾比事件在全球傳播輻射,造成數以萬計的人死於癌症。目前核安事故,不會有人去負起因為核災死亡和癌症的責任。
  • 全球面對的不是核危機,而是變成下一個福島的可能性。關閉所有現有的核電廠和處理幾十年積累的高放射性廢棄物,並放棄核武。
  • 輻射在你的身體沒有安全劑量,一個微小的放射性粒子可引起組織損傷和癌症幾十年後曝光,而且不會恢復。

上述正、反意見的陳述,都有其基礎與根據,對深陷核能爭議的台灣而言,如能透過公投這樣的過程,創造對話的氛圍,提升民眾的環境意識,增進公共政策理性思辨的空間,那麼不管最後核四是否停建或續建,我們社會整體應該還是進步了。至於那些政治算計的攻防就減量避免吧,讓公民投票成為台灣民主深化的重要一步,尤其在與環境相關的公民意識提升上,台灣將因此而更堅定邁向永續的未來。

去年十二月十一日是「環境基本法」通過十週年,環境基本法第23條指出「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訂定計畫,逐步達成」八個字寫的斗大,但不管那個政黨執政,卻始終未能實踐。去年9月民進黨於立法院提出「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目標是停建核四、現有核電廠不延役,於執照到期年2025,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據了解,行政院亦已規劃提出對應版本,但院版草案卻未提非核時程表。

行政院的作法跟過去20年一樣,沒有正面處理問題,充滿不誠信與算計。本會認為,以當前的情勢,我們不得不繼續使用核能,但不能一直使用下去,同樣的我們應該實現非核家園,但不是即刻實現。過猶不及,均非台灣人民之福。

能源政策牽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甚至國家的地理空間等因素。許多國家發展核電,固有其支持的社會條件與基礎。不是用比較或參照的方式就可以得出適合台灣的結論。

台灣地狹人稠,人口聚集、社會相連的程度甚高,得以發展的空間相對有限,但經濟發展的需求又與日俱增,在在對台灣構成艱鉅的挑戰。電力是確保生活、發展經濟的基礎,核能是乾淨的選項之一,但相對風險過大,只要取代核能的選項臻於成熟,核能在台灣是可以退場的。但是,取代核能的這個電力選項,台灣準備好了嗎?政府不應該欺騙或恐嚇民眾,但民眾是否真的能取得足夠的資訊進行判斷?如果今天沒有取代核能的方案,那5年、10年、30年、50年呢?我們這一代總不能讓50年後的下一代還在處理相同的問題吧!

也因此,本會認為透過公民環境意識的凝聚,核能應該要有落日條款,以全民共識為基礎,朝此目標邁進,即使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著名的線上知識平台TED2010曾經舉辦過首次的辯論,題目就是:這個世界需要核能嗎?正、反方的代表各自表述核能的利弊,與聽眾溝通、對話,希望藉此讓民眾思考此議題,並因此改變想法。台灣在環境議題上,經常有針鋒相對的立場,卻很少有機會讓公眾參與,至少是某種程度的參與。本會深切盼望,即將到來的核四公投可以為台灣帶來環境治理的新思維,建立具有誠信的台灣新社會,或許這才是此次爭議的最大收穫。

環保札記:不一樣的旅遊

葉孟靄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101年台灣出國旅遊人次已超過1千萬,旅遊已是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活動。而旅遊過程中的各種能資源消耗,難以避免的會環境造成負擔,如何兼顧旅遊樂趣與保護環境,還真是門學問。

近年來,綠色旅遊(green tourism)愈受重視,聯合國環境署(UNEP)亦將其列為綠色經濟的一環[1],認為所謂綠色旅遊是讓旅客在旅行中實踐永續發展,對環境友善,並達到節能減碳能的效果,增加相關的綠色旅遊業者,推廣更多的在地產品。包括旅遊者、飯店旅館、景點旅遊地管理者、旅行社業者和領隊導遊在內,都是綠色旅遊的參與者。

綠色旅遊概念類似但不同於生態旅遊(ecotourism),綠色旅遊除自然生態外,更包含都市地區旅遊,更著重在旅遊環境之基礎建設(能資源)效率效能之提升,業者企業社會責任,以及消費者實行綠色消費等。國外許多旅遊業團體已嘗試實踐此概念,如1993年創辦的世界旅遊獎(World Travel Awards)便是一個例子。


世界旅遊獎,即將邁入第20個年頭,從當初15個獎項,發展到至今高達將近170個獎項。每年有超過79萬名旅遊者與專業評審,選出各個獎項。世界旅遊獎中,綠色概念發展比較晚,直到1997年第一個綠色相關的獎項「世界最佳保育公司」,才被設立。到了2003年才增加第二個獎項「世界最佳生態旅遊地點」。目前已有10個獎項被設立,但很可惜的並沒有相關評選標準,只能從得獎者網頁介紹,窺知一二,資訊明顯不足,但仍可提供一些做法與方向。

以下介紹世界最佳綠色飯店與最佳綠色旅運公司,提供大家參考。

2012世界最佳綠色旅運公司(World's Leading Green Transport Solution Company):得獎者是歐洲綠能租車公司Europcar。該公司大力提倡環保車輛,旗下出租車二氧化碳排放遠低於歐洲平均排放量。

Europcar公司還與再生能源投資商ClimateCare合作,發起碳抵償的計畫。消費者只要租用車輛,透過碳計算器便可計算碳排放量與抵償金額。消費者可自行決定是否認捐,而這些錢會被投資在全球永續能源專案,包括中國的風力發電場、阿根廷的生質燃料等,作為二氧化碳排放的抵償。


Europcar公司開發之碳計算器 (http://www.climatecare.org/europcar)

2012世界最佳綠色飯店(World's Leading Green Hotel):得獎者是韓國仁川喜來登酒店。該飯店主要透過提高能資源效率、廢棄物最小化與綠色採購、提高室內環境品質與環保意識等4大面向來實踐綠色活動。

提高能資源效率措施包含常見使用高效率客房照明、公共空間照明、使用感應器,定期維護清潔等;廢棄物與綠色採購則包含客房回收、廚餘堆肥、環保採購、在地食物與飲料食物選擇等。

此外,在旅館清潔維護、整修部分飯店也相當重視,如油漆、地板和家具使用低揮發性氣體排放材質,透過病蟲害綜合管理措施來「適當」控制藥品量等。更透過提供綠色會議服務、替代交通選擇(如環保汽車)或車輛優先停車、以及召開同業間環保促進會等措施,來提高旅客、同業之環保意識。

喜來登飯店集團並推出「綠色選擇」(Make a Green Choice)計畫,只要房客選擇綠色選擇客房,取消住房服務就可兌換得一張5美元的折價卷。根據飯店統計,加入綠色選擇計畫的房客,平均每天可以節省140.8公升的用水,可讓一個人在一年內每天喝兩杯水;省下0.19度電,讓能源之星的筆電可使用10小時;省下26,376仟焦耳的天然氣,在12度的天氣裡讓室溫保持214小時;少用207毫升的化學劑,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積少成多,如果每次旅遊時都能夠有一點綠色成分在,相信對於改善地球環境是有幫助的。

綠色旅遊在台灣,發展中

台灣也有團體默默推動綠色旅遊,但仍在發展。如2010年成立的綠色旅遊協會(http://www.greentourism.org.tw),便希望透過旅遊業者與飯店串連,提供綠色旅遊資訊,讓消費者在出遊時,能有些不一樣的選擇,但目前參與成員仍屬有限。

轉寄『環報第15期:核四公投、誠信、公民環境意識』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