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6-04-15 16: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105年度幸安學坊招生囉
本期目錄
Taiwan Bar:期許台灣成為數位內容的燈塔/朱弘川
菲律賓原住民 為手機而瘋狂/徐子為
無人機拍攝新聞遭投訴侵犯隱私/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Taiwan Bar:期許台灣成為數位內容的燈塔/朱弘川

 

Taiwan Bar:期許台灣成為數位內容的燈塔/朱弘川

 

  數位時代下,資訊變得唾手可得,閱聽人使用媒介習慣也有很大的轉變,傳統媒體不再是閱聽眾的唯一選擇,取而代之的,是因網路和科技而生的「新媒體」。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最大的差別,不單只是傳遞資訊,還能培養使用者的興趣,將使用者和議題連結,讓資訊傳佈更有效率,影響層面自然遠比傳統媒體廣泛。

 

  2014年才創立的新媒體公司Taiwan Bar,以「動畫台灣史」打響了名號,在網路創下高人氣的點閱率,這間由四位二十多歲年輕人所創立的公司,翻轉「教育」在多數人心中的刻板印象,利用原汁原味的本土動畫,在學習過程中,培養閱聽眾的興趣。

 

  Taiwan Bar執行長謝政豪認為,網路進入成本低,能輕易做到規模化,形成跨國經濟市場,但多數經營者,仍無法跳脫舊有框架,只關注科技形式和內容的包裝,忽略了使用者行為的重要性,是台灣數位內容產業仍停滯不前的主因。

 

  台灣過往以傳統產業和製造業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政府和民間單位都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但隨著產業西進,大陸取代了台灣世界工廠的地位,台灣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呢?

 

  謝政豪強調,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也不乏內容製作的人才,這些都是發展數位內容產業有利的條件,若能藉由新媒體「說故事」的能力,將數位內容推廣到教育、娛樂和科技等領域,一定能將台灣推上國際的舞台,成為數位人才的培育中心,台灣也能像「燈塔」般,吸引全球的目光。

 

進一步可參考內容:


Taiwan Bar執行長TEDxTaipei演講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2b8xdieRK4I&list=PLO6hJ7mOVEhFTdzKKygxUusYVOQrTPxIJ

 

 

 

菲律賓原住民 為手機而瘋狂/徐子為

菲律賓原住民 為手機而瘋狂/徐子為

 

 

照片取自https://bugkalotcoffeecompany.com/the-bugkalot/

 

  菲律賓布卡洛(Bugkalot)人,住在沒有電力也沒有訊號的地方,卻人人都對手機深深著迷,願意賣地、盜用公款來買手機。甚至出現一個已經成家有小孩的婦人,甘願與透過簡訊交友(Textmate)認識的陌生人私奔長達數周,為何布卡洛人對於手機這麼狂熱?

 

  本月13日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舉辦傳播沙龍,邀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淑媛,以「新媒體的社會性:從菲律賓布卡洛人的手機狂熱談起」為題,從菲律賓布卡洛人與手機相遇的民族誌出發,來探討他們如何認識與使用此一新媒體,以及他們對手機的熱衷如何引起教會的批評。

 

  布卡洛人居住於呂宋島東北方山區的原住民族,菲律賓官方也稱他們為伊隆戈人,意思是「來自森林的人」(帶有貶意),布卡洛則是自稱。布卡洛人的食物來源是透過採山田燒墾,但部落缺乏正式社會結構,曾有獵人頭的習俗、屬雙親親屬關係、有強烈的平權觀念。布卡洛人曾激烈抵抗西班牙、美國人的殖民統治,1954年起新部族差會 (New Tribes Mission) 向布卡洛人傳教,漸漸開始皈依上帝,教會成為最主要的社會變遷因素與動力。

 

  綜觀菲律賓在2000年代,因電信基礎設施落後、手機費用降低,手機開始在菲律賓快速普及。不過菲律賓的手機使用,主要用來傳大量簡訊,而非通話。根據統計,菲律賓使用簡訊的平均數量是全球平均數的十倍;簡訊的興起也在社運派上用場,在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中,簡訊快速流傳,迫使菲律賓前總統埃斯特拉達(Estrada)下台,埃斯特拉達說這是一次「簡訊政變」。

 

  當手機傳到了部落,布卡洛人立刻迷上,因他們對於聲音非常敏感,對於這可以超越地理限制和他人溝通的新科技愛不釋手,大部分族人都有預付卡帳號。

 

  而如今當地教會對於布卡洛人使用手機這項新科技感到憂心,甚至強烈的譴責,認為手機造成信仰腐敗。追根究柢,基本教義派的基督教會,反對各種偶像崇拜,所以教會建築內也沒有十字架、耶穌像。

 

  但諷刺的是,當初教會傳入就是非常「物質性」的,當時的傳教士認為,物質上的進步,例如使用刀叉、盤子,就是「文明人」的象徵;所以教會為了方便,在部落建飛機跑道,帶來大量物資,傳教士家中的收音機被族人視為「神的聲音」,讓布卡洛人對財富、物質產生很大的想像和興趣。

 

  最後楊淑媛總結布卡洛人喜歡手機的原因,在於平權觀念,他們很容易忌妒,一旦有人有了,其他人也想要;且對聲音異常敏感,對於這種超越時空限制,和他人產生連結的新科技當然著迷,對他們來說,手機是現代性最極致的象徵了。

無人機拍攝新聞遭投訴侵犯隱私/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無人機拍攝新聞遭投訴侵犯隱私/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無人機的高角度拍攝功能豐富了新聞攝影,但也易於帶來新的涉嫌侵犯隱私問題,英國近期就有此一例。一個女戶主家中煤氣洩漏引起爆炸,當地報紙記者利用無人機在房子上空拍攝損毀情況,報紙網站的報導登出後,女戶主申訴侵犯了她的隱私權。

 

無人機拍攝新聞遭投訴侵犯隱私/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英國獨立報業準則組織(Independent Press Standards Organisation,簡稱IPSO)日前研訊申訴後將之駁回。

 

  被投訴報紙是英格蘭東部一家地方報紙《格裡姆斯比電訊報》(Grimsby Telegraph),女戶主Susan House向報業自律組織投訴該報的報導違反了編輯人實務守則關於隱私的規定。

 

  申訴人稱,報紙的無人機飛越她房子花園上空進行拍攝,錄像顯示了她家中情況,連浴室、樓梯、睡房全都清晰可見,而這一切外人平時在屋外是看不到的。

 

  她並稱,無人會預期自己的住屋竟會有無人機飛臨上空拍下錄像的。

 

  報紙答辯稱,有關錄像全在遠距離拍攝,看不清任何個人財物或個人,也不會分得出個別的房間情形。

 

  報方並稱,錄像內容不帶干擾性,而有關報導在於顯示一個住宅發生煤氣洩漏引起爆炸所造成的損毀情況,這乃符合公共利益。

 

  獨立報業準則組織裁決稱,深切關注煤氣洩漏爆炸已對申訴人帶來困難苦惱,但鑑於發生意外樓房的損毀程度,爆炸威力巨大,而有關的新聞報導也屬合法,在這情況下,申訴人不可再合理地將她的住宅視為私人地方;再者,以影像交代煤氣爆炸造成的損毀情況,可突顯煤氣安全的重要性,這便符合公共利益。

 

  獨立報業準則組織裁定基於上述理由將申訴駁回。

 

可參閱報導:


http://www.holdthefrontpage.co.uk/2016/news/watchdog-rules-regional-daily-drone-footage-did-not-breach-privacy/?utm_source=emailhosts&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Apr04Mailout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推薦訂閱
愛的報報144期:走在第一線的園丁@【愛你一輩子!愛的報報】
朝陽時報第393期:歡迎索取協會電子刊物@【救世慈善協會-朝陽時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