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7-07-20 16: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Channel 4維持公有,並將移出倫敦/陳威儒編譯
梅鐸的Sky收購案能夠通過公共利益的檢驗嗎?/涂敏編譯
英國監管單位調查梅鐸收購Sky案/涂敏編譯
Channel 4維持公有,並將移出倫敦/陳威儒編譯

Channel 4維持公有,並將移出倫敦/陳威儒編譯
 


  經過詳細的審查,文化部長排除了私有化,但是認為轉播公司應該將影響力擴及到倫敦以外。


 
Channel 4維持公有,並將移出倫敦/陳威儒編譯

Channel 4近日推出其《英國烘培大賽》節目(從左上角是順時針方向依序為):Prue Leith、Noel Fielding、Sandi Toksvig、Paul Hollywood。


 
  文化部長排除了Channel 4私有化,在經過對其未來遠景的審慎評估後。但相對地,國有轉播公司要Channel 4將部分或全部業務移出倫敦。


 
  Karen Bradley會在一個位於Salford的演講宣告《英國烘培大賽》仍然是公有的,同時也進行施壓,要求其大部分業務從現有總部移出。


 
  轉播公司對阻擋私有化的決定表示歡迎,但也表示,這個重大政策將會「嚴重破壞Channel 4的商業模式,並導致減少對英國創新產業的投資以及對英國經濟的整體貢獻。」


 
  週二的決定代表著Channel 4與政府之間歷時18個月的所有權審查結束。Bradley表示,Channel 4是一個「珍貴的公共資產」,將繼續「屬於這個國家」。


 
  不過,Bradley將在國家和地區媒體大會上發言,宣布將啟動另一次磋商,是否將Channel 4移出倫敦來「服務國家」,並在全英國創造更多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


 
  由於政府去年夏天對於移出倫敦的搬遷計劃搖擺不定,Channel 4否定了從倫敦維多利亞州價值1億英鎊總部遷出的可能性。伯明翰、曼徹斯特和利茲等城市將成為可能的新地點。


 
  「我們希望這個國家資產所創造的利益能夠雨露均霑,而不僅僅是倫敦受益。」Bradley表示: 「這意味著必須重新考慮它所在的位置,以及花錢的地方。」


 
  Bradley也說:「我對那些一想到在倫敦以外地區從事媒體工作就反感的人毫不同情。或者那些堅持在Midlands西部,英國西部或西威爾士的人就必須前往威斯敏斯特工作的人。」


 
  正在看著Channel 4總部以及其部分業務移出動作的文化部估計,不到30個轉播公司的820名員工將移出倫敦市中心以外。


 
  「一個公有的轉播公司的倫敦以外的永久員工應該遠超過3%的比例以上。」Bradley如此說道。「我們希望Channel 4在倫敦以外的地區,乃至全國各地激發創意活動和就業機會。公共資產應盡可能地提供資源給社會大眾。這才是建立一個每個人都能共享的經濟模式,而不是單單提供給少數特權人士。」


 
  Bradley希望促使Channel 4遷出倫敦的行動能夠和BBC在「北方經濟引擎」計畫中一樣成功,BBC Sport和Radio 5 Live以Salford為出發地,並增加其在Midlands的業務。


 
  9月時,該公司表示,將在2018年將BBC3網路頻道的一半業務遷移至Birmingham。這個英國第二大城市同時也是BBC新聞新青年小組的所在地,他們也和當地報紙的合作進行業務。


 
  Channel 4抱怨道,他們的員工少於1000人,在進行這樣的行動時很難做到像BBC這種擁有19,000名員工的公司一樣。在未來數週內進行的的新協商會議將討論Channel 4對於來自倫敦以外電視製作公司的的佣金配額,是否會由35%提高至50%。

 
  Channel 4已經超過其目標,2015年佣金的一半以上便是來自於倫敦以外的地區。其中一些熱門劇集和系列作品已經在英國北部播映,除了Hollyoaks和Paul Abbott的《No Offense》等節目,位於Midlands的Channel 4還播映了新的《Guy Martin》,Caitlin Moran的《Raised by Wolves》和《My Kitchen Rules》。


 
  Bradley將於星期四向議會報告,確認18個月來的審查結果,並宣布新的磋商結果。文化部長智囊Tom Watson批評Bradley在告知議會之前就先在演講中發表聲明。「由於你已經公開表示要去議會報告了,我對於你打算在議會外發表演講,而且還詳細介紹Channel 4的未來狀況,感到驚訝。」他在給布萊德利的一封信中說。

梅鐸的Sky收購案能夠通過公共利益的檢驗嗎?/涂敏編譯

梅鐸的Sky收購案能夠通過公共利益的檢驗嗎?/涂敏編譯


 
  魯伯‧梅鐸的21世紀福斯於1月16日,向英國媒體監管單位Ofcom(通訊管理局)提出延續117億英鎊Sky收購案的意向。在假定此收購案將發生的前提下,文化大臣Karen Bradley必須決定是否對此收購案發動公共利益檢驗。


 
何者將影響Bradley的決定?


  若福斯正式提交這項收購案,Bradley將依《企業法》第58條規定,在10個工作天內衡量此案是否存有公共利益疑慮。公共利益的疑慮有三種,其中只有一種與此情況相關:媒體多元性問題。根據《企業法》,「聯合王國內不同的觀眾族群或特定地區的觀眾有不同需求,因此握有媒體企業的的個人必須有足夠多元性,才得以服務不同的觀眾群」。


 
什麼是公共利益檢驗?


  若Bradley發動公共利益檢驗,她將能請媒體監管單位Ofcom來評估公眾是否將因媒體多元性的減低而損失過多利益。基本來說,就是考量讓梅鐸100%吃下Sky電視、同時透過另一間分拆公司經營《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和《太陽報》,是否符合公共利益。


 
什麼是媒體多元性?


  Ofcom相信,媒體來源的多元性對於民主社會藉著「智識公民並避免對政治過程產生過多干預」而運作良好是重要的。Ofcom被託付確保電視、廣播、平面媒體與網路媒體間觀點多元性的責任,並防止任何媒體所有者或「聲音」對公眾輿論與政治議題持有過多影響力。


 
21世紀福斯收購Sky案將帶來哪些影響…


 
1. Sky新聞台


 
  梅鐸將可望把Sky新聞台打造成如美國福斯新聞台一般更加右傾的媒體,然而,Sky新聞台「福斯化」的每一步仍必須遵照Ofcom為維護新聞應有的中立與精確性之規定。同樣也在英國播出的福斯新聞台已多次因編輯失誤而違反監管規定。去年,Ofcom批評福斯新聞台某節目破壞了英國的規範,因為該節目一位來賓指出,伯明罕是一個「非穆斯林就是不會去」的城市。不過,Sky新聞台自1989年起,就建立了良好的聲譽,被視為值得信任的新聞來源,贏得無數新聞獎項,因此,若改變其編輯策略,將會毀損其新聞品牌。

 
  2011年,收購Sky案失敗,梅鐸同意分拆Sky新聞台以平息外界的媒體多元性疑慮,這個結果也為Ofcom和英國政府所接受。福斯電視或將透過給予相同的允諾,來避免媒體競爭監管者的全方位「第二階段」調查。

 
2. Sky電視在英國電視製作市場的角色


 
  Sky電視每年耗資超過50億英鎊在電視內容上,其中最大筆的投資是在運動賽事轉播權上,例如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Sky電視也委託英國製作人製作《雪島謎蹤》和《邊隧謎案》等電視劇;更持有《大英焗烤大賽》製作公司Love Productions 70%股份。福斯電視則擁有包含《廚神當道》、《美國偶像》、《減肥達人》等節目製作公司的部分合資企業,以及一個好萊塢電影與電視工作室,將能使Sky電視打造出遍及歐陸的龐大電視製作部門。


 
分拆以容下出版資產如《泰晤士報》、《太陽報》與《華爾街日報》的梅鐸新聞集團,在英國真能是一個獨立於21世紀福斯的企業實體嗎?


 
  在書面上,可以;在現實上,可能很難。新聞集團與福斯電視集團是兩家分別上市的公司,且梅鐸分別擔任執行總裁與共同執行總裁。如果監管單位從媒體多元性角度觀之,兩家公司實質上會被視為同一家。「從法律觀點出發,總是會看這些公司的總體集團,所以梅鐸的資產根本沒有一分為二,」「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的產業競爭律師Alan Davies說,「如果這兩家公司在相同的控管之下,那麼法律就會將其視為同一個實體。」


 
Sky收購案會如何影響法官列文森對於新聞集團與電話竊聽案的第二階段調查?


 
  布萊恩‧列文森爵士的第二階段調查因《世界新聞報》電話竊聽醜聞而創建,將著眼於包含《世界新聞報》出版商「新聞國際集團」在內等組織,非法或不當行為的程度。第二階段調查至今尚待啟動。


 
  2011年,梅鐸因電話竊聽醜聞餘波而使全面併吞Sky電視的交易在政治上不可行,而被迫放棄這個80億英鎊的收購案。第一階段調查後公布的「列文森報告」證明了梅鐸兒子詹姆斯身為新聞國際集團主席,其行為有所損害。他最後辭去新聞國際集團與Sky電視台總裁一職,並遷住美國。去年,他卻晉升為福斯電視集團執行長,並重回Sky電視總裁職位。


 
  為電話竊聽案受害者發聲的團體「別駭我」主張,發起第二階段調查如今是緊急必要之事,尤其有鑑於Sky全面收購案的再起。


 
詹姆斯‧梅鐸與新聞國際集團過去的牽絆將使Sky收購案再度脫軌?


 
  2012年,電話竊聽醜聞過後,Ofcom發現Sky電視仍是一個「適格的」英國廣播執照持有者。


 
  維持「適格性」是所有持照者必須持續具備的條件,其意味著Ofcom擁有權利在任何階段發起新的調查,包括檢視董事與股東。無論如何,Ofcom有機會對詹姆斯‧梅鐸表示任何疑慮,並在新聞於1月爆出他將重回Sky電視總裁職位時,對其扮演的角色展開調查。


 
如同2011年一般,如果許多媒體組織呼籲調查Sky收購案,Bradley就有義務發起公共利益介入通知嗎?


 
  沒有。她應該自行決定是否請求Ofcom介入調查。若是就請求發起公共利益檢驗,媒體組織可以提出它們對Ofcom的看法。許多觀察家認為,就第一次收購案遭受的反對程度,以及Bradley的前輩Jeremy Hun在2011年認為有此必要,Bradley也將提交此收購案於Ofcom監管,或是使該案面對偏失的指責。


 
--------------------------


作者:Mark Sweney


編譯:涂敏


原文網址: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6/dec/12/rupert-murdochs-sky-takeover-pass-public-interest-test

 

 

 

 

 

 
英國監管單位調查梅鐸收購Sky案/涂敏編譯

英國監管單位調查梅鐸收購Sky案/涂敏編譯
 


  魯伯‧梅鐸以117億英鎊收購Sky案將由媒體監管單位進行調查,檢視其是否會對英國的新聞產出形成過多控制,以及梅鐸家族在電話竊聽醜聞後,是否為「適格的」媒體所有者。
 


  文化大臣Karen Bradley已將21世紀福斯要買下尚未擁有的Sky電視61%股份之意向提交給Ofcom,以調查據以兩個理由而認為潛在的公共利益問題。

 

 
  Ofcom將有40個工作天內,也就是直到5月16日前,向Bradley回報關於公共利益疑慮的調查,這將會同時啟動Ofcom對福斯電視集團是否具有「適格性」以握有Sky廣播執照的審查。


 
  Bradley先前表示「有意」將此收購案提交Ofcom,她告訴國會議員她已經以跟梅鐸公司收購案相關的「媒體多元性與廣播標準承諾」為由,發動介入通知。


 
  週四在下議院向國會議員以一段陳述確認此項決定的Bradley表示,她已收到超過700個有關此案的第三方異議,這些人亦即「支持介入的多數者。」


 
  Ofcom將會檢視福斯收購Sky是否會引發英國媒體多元性與梅鐸控制權集中度的問題,此案將予其對Sky新聞台的全面控制,並透過另一家分拆公司「新聞集團」掌握《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和《太陽報》,以及廣播電台TalkSport。


 
  第二個問題是,福斯電視集團是否忠於遵守必要的編輯標準,例如精準性與公正的新聞報導。


 
  在國會中,影子文化大臣Tom Watson質疑,Bradle y以廣播標準為由所提交的案件,是否能夠賦予Ofcom足夠權限去調查電話竊聽案與企業治理失誤等問題。


 
  Bradley表示:「沒有任何一項異議(由福斯提出)使我忽略我先前指出並考量的兩項公益理由。」


 
  她又說:「我在原先3月6日給下議院的信函與陳述中講得很清楚,企業治理是我向Ofcom提出的的問題之一,我期待他們能好好檢視。Ofcom是一個獨立行使的單位,必須由他們決定想看哪些證據,他們對於檢視任何他們感覺適於使他們做出決定的證據,保有開放的心態。」

 

  Watson與其工黨議員夥伴Ed Miliband對Ofcom的40個工作天期限不足以執行「適格性測試」提出質疑。


  
  前工黨黨魁Miliband表示,Ofcom的「適格性測試」在上次2010年夭折的梅鐸全面收購Sky案執行了太多個月,「Bradley能夠像我們保證,若這段期間Ofcom需要更多時間和權限,她會批准這樣的請求嗎?」Miliband於週四在國會中發問。


  
  Watson也表示:「全面性的『適格性測試』將需要花上時間,因此所有梅鐸在電話竊聽醜聞及其他部分的企業治理失誤才能被妥善調查。」


 
  Bradley對此回應:「Ofcom已向我保證,他們有所需的足夠時間和權限。」


 
  她反對呼籲將「適格性測試」制定為《公司法》公共利益標準中的規範,而非與Ofcom綁在一起。「我非常謹慎思考這些異議,」Bradley說,「獨立監管者能夠執行『適格性測試』,以及政府能夠在《公司法》之下有根據地介入是很重要的,這兩種情形必須維持分離,我們不應看著政府介入監管單位應管轄的地帶。」

 
  然而,若監管單位提出疑義,Bradley必須決定是否接受福斯處理這些問題的行動。


 
  該收購案的反對者提出疑慮:梅鐸擁有右翼的福斯新聞台,將會運用其影響力操縱新聞議題,進而「福斯化」Sky新聞台。


 
  批判梅鐸的反對聲浪已對該收購案發起抵制行動,敵對的廣播公司預期也將提出抗議,並且在英國和歐洲做出反對輿論。歐盟執委會在表達對福斯與Sky的結合將使其有過高優勢買下一流體育台、電視劇和電影的憂慮後,也展開對該收購案的審查。

 
  在英國也有播映的福斯新聞台,已數次因編輯失誤而冒犯媒體監管單位。去年,Ofcom批評福斯新聞台某節目破壞了英國的規範,因為該節目一位來賓指出,伯明罕是一個「非穆斯林就是不會去」的城市。


 
  Ofcom已經表明,福斯接收Sky的執照將會引發「適格性測試」,在調查梅鐸於2010年意圖收購Sky案期間,Ofcom發現Sky仍是一個「適格的」執照持有者,即便發生了將現已停業的新聞集團捲入的電話竊聽風暴,當時的新聞集團為現今福斯與梅鐸英國報紙的母公司。


 
  不過,Ofcom發布了一個對於James Murdoch的損害性評估,他當時為其父親英國報紙集團的主席(新聞國際集團主席)與Sky電視台總裁,Ofcom發現其行為一再不符預期準則。


 
  政治餘波最後導致魯伯‧梅鐸撤回收購案,他的兒子詹姆斯也辭去Sky電視台總裁,並放棄英國報業,轉而去美國經營福斯的電影與電視事業。


 
  魯伯‧梅鐸隨即將出版業務與報業資產轉入一家分拆公司「新聞集團」,電影與電視業務則由21世紀福斯接手,兩家公司各有獨立董事會。


 
  福斯集團執行長詹姆斯‧梅鐸去年被重新任命為Sky電視總裁。10月,詹姆斯面對50%以上獨立股東投票反對其重新被任命為總裁,他還必須依靠Sky電視最大股東福斯電視集團的支持,才贏得他從回總裁職位的核准。


  
  於上次的收購案,梅鐸同意分拆Sky新聞台以平息外界的媒體多元性疑慮,但這次詹姆斯‧梅鐸表示,他不認為需要做出任何「有意義的讓步」才能讓該案通過。

 
  在Bradley必須衡量此案是否存有公益疑慮的10個工作天期間,福斯電視集團致信Bradley爭論,自夭折的收購案6年後,媒體景觀已經改變到無從辨認,媒體多元性隨著數位媒體勁敵如Google和Facebook,以及新聞發布平台如《Vice》、《Buzzfeed》和《Huffington Post》的崛起而繁盛,報紙銷售量則跌跌不休。


 
  福斯電視集團也主張,將出版、電視和電影事業分拆至兩家公司解決了企業治理、競爭和多元性的問題。


 
  反對者爭論,梅鐸家族無論如何仍將是英國報紙和電視資產的最終所有者,如此一來,將會給予梅鐸家族對英國媒體過多的控制權。


 
  福斯電視集團也矢言,將與福斯新聞台保持距離,並「繼續在Sky新聞台品牌之下播報新聞,維持Sky新聞遵從Ofcom廣播標準的佳績。」


 
  福斯電視集團發言人說道:「我們對於全面審視自家30年來的紀錄將能彰顯出我們維護廣播高標準的承諾,以及展現出收購並不會導致英國媒體多元性不足,是有信心的。」
 


  「媒體市場近年來有所鉅變,我們的事業也是。我們相信117億英鎊的投資將嘉惠於英國創意產業,我們期待持續與所有利害關係人共事,並對該交易案獲准抱有信心。」


 
  Ofcom以3月30日為福斯收購Sky案提交期限。


 
  Ofcom委員與前Sky新聞台總裁Nick Pollard已自行迴避福斯集團調查程序。


 
  Pollard曾主導對BBC2節目「新聞之夜」疏於調查報導Jimmy Savile性虐待指控的偵查,他於1996至2006年間在Sky電視工作。Ofcom發言人表示:「Nick Pollard被抽離於參與任何公共利益檢驗或適格性測試,以避免任何利益衝突。」


 
  其餘的8位Ofcom委員將會就公共利益檢驗和適格性測試做出最終決定。


 
--------------------------


作者:Mark Sweney


編譯:涂敏


原文網址: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7/mar/16/rupert-murdoch-sky-bid-uk-ofcom

 

 

推薦訂閱
桃園捷運試乘分享@【中華民國視障者家長協會】
【從地方政府綠能推動經驗分享談當前之困境與未來展望座談會】會後報導 地方綠能推動阻礙仍多@【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