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7-09-30 16: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新聞界巨頭對抗隨訂閱數增加而出現的假新聞和過濾氣泡/陳威儒編譯
地方新聞是打擊假新聞的前線/涂敏編譯
英國新設獨立機構,專責監察偵查權力運用情況/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新聞界巨頭對抗隨訂閱數增加而出現的假新聞和過濾氣泡/陳威儒編譯

新聞界巨頭對抗隨訂閱數增加而出現的假新聞和過濾氣泡/陳威儒編譯

 

 新聞界巨頭對抗隨訂閱數增加而出現的假新聞和過濾氣泡/陳威儒編譯


 
新聞界巨頭和矽谷高層們在「訂閱戶高峰會」上,和The Information討論了許樂觀的背後會面臨的挑戰,證據顯示越來越多讀者開始付費收看新聞。當天大會的與會者包括CNN的Jeff Zucker、Yahoo News的Katie Couric、Facebook的Adam Mosseri、FiveThirtyEight的Nate Silver,以及The Washington Post的Marty Baron。


 
  以下是五個大會上所討論的重點:


 
1. 讀者開始認知到高品質新聞的價值,並願意為此付費。

 

  幾位發言人表示,在美國大選的結果出爐後,讀者更熱切地希望能從可靠的消息來源獲得政治新聞;「人們認知到,如果他們不付費,就很難獲得高品質的新聞。」Washington Post的主編Marty Baron如此說道。身為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和The Information的創辦人Jessica Lessin補充到她認為人們會願意繼續付費收看高品質的新聞(訂閱一年份The Information的費用是$399美元)和可靠的評論,The Information的推特在這次高峰會期間的推文都標註「#限訂閱戶」,在她的演講開場白中,Lessin發表了一個名為「Briefing」的產品,這個整理科技新聞的產品可以使得新聞網站Techmeme更加完善;Lessin對於她雇用老練的記者來進行新聞工作的策略感到樂觀,認為這樣可以符合市場需求,「好新聞是一門好生意。」她說。


 
2. 假新聞對新聞產業而言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不易解決。

 

  許多發言人都表達了他們對於假新聞問題不易解決的憂慮,並認為這個問題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CNN的Jeff Zucker不避諱地指出川普政府助長了假新聞風氣,「這個政府對記者的不尊重,對民主的未來是危險的。」他說。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Facebook身上,等著看Facebook要怎麼應對這件事,這也是臉書執行長Mark Zuckerberg所重視的的首要任務;Baron讚許Facebook所採取的動作,減少了在社群網站上發布假新聞的經濟動機。然而,Baron對於能否成功遏止假新聞的問題似乎感到悲觀:「我們對於昨天所發生的事情無法認同。」Adam Mosseri,Facebook的副董事長,表示公司正在努力處理「錯誤新聞」的問題。Quora的創辦人兼執行長Adam D’Angelo建議政府應該介入來解決問題:「我認為政府規範應該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3. 人工智慧是另一個可以產生更好產品的科技,但沒有人指望由人工智慧來解決假新聞問題。

 

  Yahoo News的Katie Couric想知道新聞室員工人數快速減少的速度,是否會因為人工智慧機器人開始製造新聞而加劇,就如同部分與會者擔心的那樣。不少發言人懷疑人工智慧能夠快速地解決假新聞問題。D’Angelo表示機器是一個「集結現有資訊的好工具」,可以用來辨識假新聞,但他也懷疑機器是否真的能用來進行實際的審查。然而,新科技的使用確實是非常重要的。Quora的D’Angelo表示他們加入了大量的個性化科技,這使得一個某領域的專家(例如一名醫生)能夠更有能力和意願回答針對他們專精領域所提出的問題,而不需要用激勵機制來吸引用戶回答問題。


 
4. 「過濾氣泡」仍然是讀者和記者共同的問題。

 

  Mosseri特別強調一個已經耳熟能詳的論點,也就是記者們都有自己的小圈圈,尤其是經由他們的社交平台,例如推特。「我利用推特來觀察記者們如何互相對話。」Mosseri說;所有被問到和「過濾氣泡」相關問題的與會者都同意這是個重要的問題,應該努力想辦法解決。FiveThirtyEight的Nate Silver提到了他的網站一份有關2016年大選的分析,可能正好證實了讀者們具有偏見:「我知道很多來FiveThirtyEight的人其實是為了尋求安慰……我反而因此擔心這個網站所扮演的角色。」


 
5. 新聞界需要更大的透明度來重新取得大眾的信心

 

  Baron回憶尼克森政府在水門案的熱潮時對於新聞界的大力抨擊。Baron指出,在尼克森下台後,民調顯示大眾對於新聞界的信任大幅提升;Baron希望大眾能欣賞媒體調查現任政府的工作。「我們必須更加透明,」Baron說,就如同他建議應該向大眾解釋新聞是如何報導的。為了解釋他所謂的透明,Baron引用了David Fahrenthold的報導為例,他贏得了2017年的普立茲獎國內報導獎。(Fahrenthold和他的推特追蹤者分享了他關於川普基金會慈善捐款的記錄。)


 
--------------------------


作者:Jon Keegan


編譯:陳威儒


原文網址:https://www.cjr.org/tow_center/fake-news-filter-bubbles-subscriptions.php?utm_campaign=Newsletters&utm_source=sendgrid&utm_medium=email

 

地方新聞是打擊假新聞的前線/涂敏編譯

地方新聞是打擊假新聞的前線/涂敏編譯


 
  任何質疑21世紀地方新聞價值的人應該要這麼想:地方新聞或許是唯一能夠阻止網路假新聞持續擴散的機制。


 
  這是因為假新聞是地方現象,或是說,是一種如地方產物般沒有根據的數位詐騙,假新聞進而重新包裝,並遍及全國,更諷刺地(但不是碰巧地)複製了真實新聞的生命週期。


 
  近期一件發生在賓州蓋茲堡的爭議性非事件,可作為描繪假新聞始末的案例。


 
  這一切源於一起列在網站Eventbu上的虛假事件,據說是由現實生活中為數眾多的反法西斯主義者—一群狂熱的極左翼無政府主義者—所發起,他們聲稱將突襲位在蓋茲堡的南北戰爭墓園,並毀壞南軍的墳墓。

 
  這個虛假示威可能是由另類右翼支持者,踩在許多造假的反法西斯怒火浪頭上,所製造出來的,意在希望促使極右派的反抗議運動者,甚至是一些真正的反法西斯主義者現身。


 
  無論如何,這對不知名的煽動者來說,是輕而易舉的勝利。


 
  如果左翼狂熱份子現身,人們就能有一場老套的衝突好戲可看;如果沒出現,右翼狂熱份子就能宣稱,他們已將這些反對美國價值的群眾擊退。


 
  無論如何,為了成功實踐這項詭計,煽動者必須從最初的虛假貼文獲得更多著力點,這正是愚蠢網路的魔力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一個地方性的右翼臉書專頁Harrisburg100,專門挑選Eventbu 上的貼文,隨Eventbu不斷更新;不久後,許多地方性的另類右翼部落客、YouTuber和其他一些愛國主義者都跳出來,呼籲他們的追隨者一同保護南北戰爭士兵的墳墓免於反國家瘋子的破壞。

 
  然而,可笑的事實是:蓋茲堡根本沒有南軍的墳墓!


 
  後來,反法西斯的墳墓褻瀆者根本沒有出現,因為他們根本不存在,反抗議者則紛紛出面,其中許多人更全副武裝上陣(其中有人還意外舉槍自盡)。


 
  不過,這一切還未結束。知名的另類右翼媒體《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也報導了這起虛假事件,但謹慎地將焦點其限縮在另類右翼抗議者,《福斯新聞》隨後也如法炮製。


 
  根本不存在一個真正的反法西斯運動的事實,已不再是重點,而是該事件犀利反映出,假新聞是如何透過巧妙操控公眾,而將其自身轉換為真實新聞的過程。


 
  一個共同點貫穿了這起令人遺憾的事件。讓這起虛假事件得以運作的謊言和受騙者—網路上的假事件與臉書社群Harrisburg100—都在地方的範圍內。


 
  而且這可能不是出自巧合。


 
  的確,相較於全國層次,在地方層次上憑空捏造一個謊言,看來是相對容易得多,因為地方新聞比全國新聞暴露於減少許多的觀察監督;此外,煽動者想必也比較了解他所屬的社群(就算是社群之外的人,也與之有較多在地性接觸),因而能夠策劃出較有說服力的論述,讓人們相信這些謊言。


 
  一旦爭議開始沸騰,全國新聞組織就能直接取材報導,而不用面臨報導假新聞的指責,因為他們報導的是真實的情緒反應,即便是對虛假事件的反應。


 
  由於假新聞編造者明顯是在地方上橫行,因此地方報紙和網路媒體—據以對他們所屬社群的真實知識而擁有可信度—可能是唯一能夠反制假新聞趨勢的力量。


 
  此外,也只有地方新聞和網路媒體較有可能監控地方性的社群媒體活動,以足夠的監督力,趁早揪出假新聞。


 
  當然,將質疑導向謊言的幕後者並無法全然保證能減緩假新聞的擴散,或是阻止忠誠的政黨支持者將假新聞當真。


 
  但眼睜睜看著有不肖人士製造假新聞,著實令人難受。


 
--------------------------


作者:Erik Sass


編譯:涂敏


網址:https://www.mediapost.com/publications/article/303971/local-news-is-the-front-line-of-the-fake-news-figh.html

 

英國新設獨立機構,專責監察偵查權力運用情況/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英國新設獨立機構,專責監察偵查權力運用情況/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英國新設獨立機構,專責監察偵查權力運用情況/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英國新設一個法定機構,由上星期開始,專責監察警方、情報單位和其他公共當局運用間諜權力的情況。


 
  英國國會於去年取代舊法,立法通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調查權力法案》(Investigatory Powers Act),並為加強有關的監察機制,新設「調查權力專員公署」(Investigatory Powers Commissioner’s Office,簡稱IPCO),今年三月,富爾福德大法官(Lord Justice Fulford)獲委為首任專員,籌備半年,上星期正式展開工作。


 
  原有舊法《調查權力規管法案》(Regulation of Investigatory Powers Act,簡稱RIPA),近年引起不斷爭議,最觸目的事例包括在2012年9月的Plebgate (粗口門) 事件中,警方人員因曾向《太陽報》爆料,根據此法而遭到處分。另一轟動例子為,據報克利夫蘭郡的警方曾非法引用此法以查閱記者的電訊資料,為的是要找出洩漏給新聞界資料的新聞來源。


 
  過往,英國對公共部門運用偵查權力的監察工作是分由三個不同機構進行,而現在開始則會統一,歸由「調查權力專員公署」專責處理。對於當局如何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海量搜集通信資料,截查電子郵件和電話的情況,都在其監察之列;以百計的公共部門包括情報單位、執法機構、地方當局和監獄等,每年都將成為IPCO的檢查對象。


 
  該公署將推出一個所謂「雙鎖」(double lock)的制度,對於具有重大侵入性的調查指令,規定除由一名國務大臣簽發之外,也須經由一名高級法官批准才可執行。


 
  這項措施將在來年分階段推行,這即意味,司法專員須考慮是否同意首長級官員之決定授權使用侵入性的調查權力,而司法專員將有權拒絕行政首長的指令。


 
  富爾福德大法官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從今天起,亦為首次,調查權力將由單一機構負責監督,整個公共當局將處於一個一致性、嚴格而獨立的監察機制之下。」


 
  英國內政大臣安珀•陸克(Amber Rudd) 表示:「《調查權力法案》提供了一個世界領先的監察制度。首任專員富爾福德大法官任重道遠,在推展法案所訂定的強化監管機制方面將起著重大作用。」


 
可參閱報導:

http://www.pressgazette.co.uk/watchdog-set-up-to-oversee-police-use-of-new-spying-powers/?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17-09-01&utm_source=Press+Gazette+Daily+new+layout


   

 

推薦訂閱
關注台灣高齡現象,從送一份餐給獨居老人開始@【甘霖基金會電子報】
【電子報440期】這些年,礦場教給我們的事@【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