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牠們,等於擁有世界─好讀鮮看道─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09,2013生活在銅錢世界裡的人們不能不知《錢的故事》
受到高失業率、歐債危機衝擊全球經濟,以及先進國家的財政緊縮政策影響,全球經濟將可能再度陷入衰 退。「錢」從誕生之日起,便深深融入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之中,在人們日常的語言中也隨處可見「錢」的身影。在人們平時使用最為廣泛的俚語、俗語中,「錢」 一改原有的圖銅臭味,成了寄託人們喜怒哀樂的知心朋友,人們透過它盡情發洩了對不公社會的不滿,也透過它生動表達了對生活的態度和理想。
揭露與批判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武器
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說過一句名言:「世間有兩種社會制度,一種是有權才能有錢,另一種是有了錢才能有權。」揭示了「權」與 「錢」的結合和交換,以及由此導致的社會不公。還有許多俚語、俗語裡的「錢」字,恰到好處地被用來作為批判貧富不公的銳利武器。比如,「有錢四十稱年老, 無錢六十逞英雄。」有錢人正當壯年卻養尊處優,窮苦人年逾花甲還得為生計奔波。「有錢的藥擋,無錢的命挨」,人一旦生了病,便突顯貧富間的差距,窮人最怕 病來磨,一旦生病只能聽天由命。這類帶有「錢」字的俗語中,我們透過「錢」字,看到的是窮人眼中的淚、心頭的血,以及他們滿腔的憤怒。
嚮往平時生活的寄託
人們往往把錢是為萬惡的淵藪,其實錢是無辜的,錢的作用是好是壞,全在於人對於錢的態度。現在有句流行語「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 錢」,簡單地講一個人有錢與變壞劃上等號,不免有些以偏概全。許多與錢有關的俚語、俗語鮮活地反映了普通百姓樸實的生活態度,有的俗語提倡最珍貴的乃是平 安快樂的平常生活,如「休道黃金貴,安樂最值錢」。有的俗語提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勤勞致富,如「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有錢弗買半年閒」 等。「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錢是一個一個上萬的,糧是一顆一顆上石的」等則是提倡財富的累積要循序漸進,別企望天上會掉下餡餅,第二天醒來就會成為大富翁。
錢能變出什麼花樣來?中國版的《貨幣戰爭》,讓你更愛錢,更靠近錢!
野生動物共同演出的奇妙電影
你知道有褐色的斑馬寶寶嗎?你知道即使把老虎身上的毛剃光,還是看得到老虎身上的斑紋?公孔雀只會在有母孔雀時才會開屏?這些在電影中都找得到解答! 本月底即將上映麥特戴蒙主演的新片「我們買了動物園」,故事為真人真事改編,描述一家人因生活改變,搬遷至新家後,才發現原來他們買的房子座落於廢棄的動物園中,從此展開身為動物園照顧者的新生活。
在電影「我們買了動物園」中,人類與動物交織出許多奇妙的經歷,並逐漸適應了與動物生活的相處之道。其實動物園的源起,始於人類對新奇野生動物的好奇心、擁有珍奇動物的虛榮心所促成,動物園即是人類支配野生動物的具體呈現,擁有動物等於擁有權力及世界。
珍奇動物的魅力
動物展總是大受歡迎。在1682年的都柏林,一頭大象的屍體便引來無數人的圍觀──由於門票昂貴,普通百姓在大象活著的時候是無福一睹牠的 尊容的。在巴黎,1763年的一隻單峰駱駝和1771年的一頭「表演」象引起了轟動。在1770年左右的凡爾賽,一頭聰明的印度象令公眾如痴如狂,牠會開 啟酒瓶,喝葡萄酒或白蘭地,還會鄭重其事地咀嚼煙草。
藝人們也是這種噱頭的受益者,為了吸引顧客,他們會強調動物的龐大軀體、古怪雜異之處或奇特的外表。他們往往不願給自己的動物起名,這是為 了避免普遍沒有文化或資訊閉塞的公眾,將牠們視若平常;在這一時期,資訊傳播緩慢,鑑證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藝人們的動物真偽難辨。在1774年的巴黎, 一隻名為岡岡的動物無人不知,牠有俄羅斯人的腦袋、大象的眼睛、犀牛的耳朵、蛇的脖子和海狸的尾巴。實際上,牠不過是一頭駱駝而已!
藝人們也會利用連學者們也不敢漠視的古代或聖經神話來阻礙人們看到更為合理未被曲解的動物世界。在1750年的聖日耳曼展覽會上,一個藝人 宣稱他的鵜鵠會打開肚子餵養幼鳥,這是在暗指聖經中的一首讚美詩──受這首詩的影響,鳥類早就被看成了耶穌基督的象徵。在1754年的蘭斯,一個藝人將他的一隻鬣蜥鼓吹成了普林尼筆下的那種蛇怪。牠能將身下的石頭烤焦,用劇毒殺死所有植物,還能用目光冰凍任何牲畜的血液。
藝人們也充分利用了野獸的仿人技能,因為他們知道公眾對奇異動物的興趣,實際上出自對一切新奇事物的廣泛愛好。展覽會上,受過訓練的動物表演著五花八門各式把戲。狗和馬是最常見的動物演員,但也有鹿、會拉車和會敲鼓的野兔,1804年的巴黎,甚至出現了會拉車的跳蚤和揮著稻草決鬥的兩隻蒼蠅!在十八世紀,這類趣味表演變得更精彩了。蘭斯的一位先生展示了一個狗猴「學院」,這些狗和猴子全都穿成士兵或勞工的樣子,會攻城、玩牌、跳舞,還會上桌進餐。
猴子是最受寵愛的動物,在1714年的巴黎,一隻猴子常打扮成丑角、步兵或年輕女士的樣子,牠會向人行禮,在椅子上正襟危坐,還能表演步兵 技能和雜技。與此同時,人類也展現了他們在雜技、木偶戲、走鋼絲等表演上的天賦。蠟像、自動裝置、中國皮影戲、視覺特效和水利機械,也流行於十八世紀的歐洲。
言情之外,小說之內
文/鄧茵茵(好讀出版總編輯)
我不知道有多少沒編過言情小說的編輯,在成年以後仍會以言情小說作為閱讀重心,但在女生成長過程中, 不看個幾本言小,簡直像沒度過青春期,自然,就跟許多年前一個租書店老闆分析的:「外國羅曼史是家庭主婦的菜,本土言情小說主力是國高中女生。」因此,那 些已經長大了的、沒變成鎮日忙於家務的主婦之前的女生,還看言小嗎?
然而近年來,言小從中學女生、家庭主婦的讀物,大學女生用以賺零花的標的物,慢慢也出現了全民言小風潮,現代人戀愛已經不稀奇,那些隨心所 欲穿越時空到各朝代與古人大談戀愛,現代人舉止言談的歡樂古代,以及傳統中重重復重重的宮廷內鬥,依舊大有市場,現代上班族一邊過著都會快速的科技生活, 另一方面卻又掉進百轉千迴、進度緩慢的古典戀愛中,幻想自己就是小說裡那個集千萬寵愛於一身的女主角,身旁總會出現數不盡的各式各樣帥氣男角,更重要的則 是:他們都愛你。
雖然你讀完滿滿兩三百頁的糾結虐戀後仍得重回崗位:回去念書、工作或操持家務,但言情小說彷彿已經幻化成你的好友,現實生活極其無聊乏味皆 可看開,投入那些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激烈的、純真的、癡心的戀愛情節,那百般糾結、痛不欲生的感受完結後,你從書本抬起頭,竟然感謝自己生活得很平實。
因而所有言情小說,不管你多麼鄙夷它的一廂情願、多麼癡迷它的纏綿悱惻,到頭來你其實要的是徹底的療癒功能,大哭洗滌你的不如意,大笑解脫你的不自由。
(......繼續閱讀)
電影「鴻門宴」的霸氣謀士
憤怒青年張良
張良字子房,是戰國末期韓國貴族。他曾是個衝動的「憤青」,為了替韓國報仇,他到處尋找殺手,最後找到了一個能揮動百斤鐵鎚的大力士,趁秦始皇東遊尋求長生 不老的機會,用鐵鎚砸始皇的馬車。可惜張良沒受過刺殺訓練,竟然錯判了秦始皇的車子,砸爛了旁邊的車。秦始皇不過出了身冷汗,張良不得不落荒而逃。
刺殺雖然不成功,但張良好歹出了點名氣。他逃到下邳,在當地打抱不平,頗有勢力。一天,張良在當地的沂水汜橋閒逛,一個老頭的鞋子掉到橋 下,招呼張良幫自己撿起來。張良看對方十分蒼老,不但撿了鞋,還為他穿好。老頭對張良很滿意,約張良五天後的早上在橋頭見面,五天後,張良到晚了,被老頭 喝斥一番,於是再約五天後。張良連著遲到兩次,第三次乾脆半夜就去了,老頭給了張良一本姜子牙的兵書。據說張良憑藉這本書,成為傑出的軍事家。這個老頭, 被人稱為「圯上老人」也叫「黃石公」。
好馬也吃回頭草
張良一直想滅秦為韓國報仇,秦末農民起義時,張良馬上號召了上百人的隊伍,半路上碰到了劉邦,便在劉邦手下當個小偏將。張良為人講解《太公兵法》,鮮少有人能理解,劉邦沒念多少書,卻總能理解張良的意思。因此,張良便跟隨了劉邦。
當時項羽力量最大,張良為了韓國衡慮,鼓動項梁立韓王成為韓王,張良擔任司徒,相當於丞相,這樣一來,張良就離開了劉邦。第二年,韓王與劉 邦合兵一路,攻佔了韓國故都陽翟,劉邦趁機請韓王留守,自己帶了張良繼續進攻。無論古今,一僕二主都是件難堪的事情,幸歸韓王留在故都陽翟,張良的歸屬暫 時沒有問題,但卻是一根隱藏的暗刺。
有了張良幫助的劉邦,進展十分順利,一路攻到通往秦都咸陽的咽喉蟯關,張良建議劉邦先利誘守將,趁守將鬆懈時突襲奪下關隘,然後一鼓作氣攻入咸陽。按照劉邦與楚懷王的約丁,先入咸陽者,就是天下之王。
劉邦攻入咸陽以後,作了一件錯事,就是阻止諸侯兵進函谷關,因此惹惱了項羽。項羽攻破函谷關以後,準備攻打劉邦。按照當時的兵力,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幸虧項羽的叔父項伯曾被張良救過,憑藉項伯的保護,劉邦才逃過了鴻門宴的劫難。
你不可不知的張良
西元前218年,張良在博浪沙刺秦始皇。
西元前208年,項梁立韓王成為韓王,張良為司徒。
西元前206年,張良與劉邦首先攻入咸陽。
西元前197年,張良幫助太子鞏固儲位。
〉〉〉更多影響歷史的一流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