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黑潮電子報
報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4-11-22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48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黑潮電子報報
黑潮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黑潮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12-24 16:00:00 / 報主:黑潮電子報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本期主題】豢養一隻海豚,在海裡。 文/黑編亮


「什麼叫『豢養』呢?」小王子問。
「這是已經早就被人遺忘了的事情」,狐狸說,
「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聯繫』」。
「建立聯繫?」
 「一點不錯」,狐狸說。「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和其他千萬隻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豢養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小王子》XXI,安東尼··-埃克蘇佩里



《小王子》第21章中這段小王子與狐狸之間的對話,深刻雋永地烙印在人們的心中,其中討論的「apprivoiser」(法文,英譯為『tame』),在中文翻譯許多版本如「馴服」、「豢養」、「馴養」等詞中,我最喜歡「豢養」。

也許在語言翻譯過程中,永遠有抵達不了的巴別塔(Tower of Babel),但「apprivoiser」一詞中所指涉的「建立聯繫」,卻是人類與萬物共通的一種需求。
 
在一望無際的麥田草原中,小王子與狐狸建立了豢養的關係,也建立了彼此之間的意義,因此完成了『聯繫』;而在茫茫大海之中,我們試圖辨識出屬於自己「命名」的一隻花紋海豚(瑞氏海豚),同樣是一種「豢養」關係── 哪怕這種關聯,只建立於自己與自己的期待之間,在為另一個生命寄予祝福的同時,已經完成了『聯繫』──與一隻花紋海豚、與蔚藍大海,與心中那個未知的自己。
 
 
 
來吧! 在大海中豢養一隻海豚──從此,有了思念的理由。





【黑潮觀點】來看花紋海豚,看花紋海豚「來」。文/王緒昂

    我們都喜歡在海上與鯨豚相遇!這些海中的朋友,與居家附近的鄰居相同,經常性地出現於我們身邊。無論是憑藉著遠方炸起的水花、突出於水表的黑色背鰭或是其他線索,能夠在茫茫大海中發現牠們的蹤跡,總會帶來極大的歡喜。
    然而,在我眼中,海洋太大,大到我從來不敢想像能在海上重複看見一隻海豚!
只是在某些區域,人們會藉由尾鰭的色塊形狀、身體上的記號、背鰭的特徵差異,而辨識出居住在港灣裡的鯨類,甚至給予個別的名字。
    從命名那一刻開始,鯨豚已不再只是一些在海裡活動的生物,而變成我們的朋友,甚至家人。

  • 透過尾鰭辨識鯨豚的獨特性

    以大翅鯨為例,尾鰭裡面黑與白的斑塊分布,造就了每一隻個體尾鰭花色的獨特性,也讓科學家可以此作為個體辨識的依據;殺人鯨的斑點、背鰭形狀、缺刻、刮痕、背鰭後方淺色馬鞍花紋的形狀,乃至於眼後白斑特徵,都成為我們辨認個別個體的根據。在1970年代,Roger Payne藉由照片的比對,首先針對露脊鯨Right whale展開了個體辨識的先例。爾後,其他研究人員陸續進行了包括殺人鯨甚至瓶鼻海豚的個體辨識工作。族群內個體的辨識,可以增進我們對族群大小、洄游路徑、棲地偏好與區域忠實度、壽命、生殖歷史的了解。因此,個體辨識雖然是鯨類研究中極基礎的工作,卻對生態學、行為學、生活史研究有著顯著的貢獻。
     針對港灣內或是有固定洄游路徑的鯨豚,這樣的辨識工作或許還不算困難,但對於開放性的大洋族群,鯨豚的辨識便會是極耗費時間與人力的工作。在臺灣,有著30多種的鯨類出沒,而在東岸便有著全世界1/4的鯨類的觀察記錄,因此,針對東岸的鯨豚族群進行個體辨識的想法,就悄悄的在研究人員腦中浮現。

【黑潮觀點】來看花紋海豚,看花紋海豚「來」。文/王緒昂

    花紋海豚,在東部海域的發現機率雖然不比飛旋海豚,但也總是經常性出現在我們的船邊。這兩種花蓮海域的常見鯨豚,有著截然不同的體型、樣貌與習性。飛旋海豚總是以極其華麗的旋轉穿出海面,並且在遠處用一陣陣炸射出的漂亮水花來吸引遊客;而花紋海豚似乎只能用牠鐮刀般的背鰭劃破海面,偶爾在用龐大身軀撞擊海面後,用憨厚的笑臉來吸引賞鯨船上的解說員。
    但是,線條滿佈的軀體,這樣的花紋太特殊,讓每一隻花紋海豚在生命的歷程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圖樣組合。牠們身上的花紋實在太迷人,無論來自與鯊魚的對戰、狩獵魷魚的傷痕,或是爭風吃醋的印記,總用身上的線條、斑塊來刻畫過去的歷史,是戰士、獵人,也是生活在海中的情人。因而,不管飛旋海豚有著多麼炫惑人心的旋轉,跳躍是多麼有力道,當研究人員想要在東岸進行鯨豚的個體辨識時,腦中總會有花紋海豚形象的浮現。

  • 我們的共同記憶─名為「來」的花紋海豚

    在數年前,我曾經整理過一些花紋海豚的照片,給當時在從事鯨豚研究的朋友作為個體辨認之用。雖然當時數位相機尚未普及,我也沒時間將所有的幻燈片一一掃描、建檔,但幸運的是,一隻被我稱作「來」的海豚,從這批照片中被比對出。
 
「來」是一隻背鰭左面有著「來」字簡寫花樣的海豚,我常於許多公開場合的分享中開玩笑,說海豚喜歡人,甚至在背鰭上寫字讓人知道。這隻在朋友的口中被稱作「小米」的海豚,在南邊的海域留下珍貴的影像記錄,讓我知道在牠逃離我鏡頭後,曾在台東與花蓮間游走,並且與許多人的記憶產生連結,其中也包括我的朋友。
    去年,東良,一位曾經參與講座的夥伴,想要我幫忙檢視一些照片,以確認照片中的花紋海豚是否為「來」?經由電子郵件寄來的幾張照片,讓我再次見到了牠,那是「來」沒錯!而從拍攝的時間,2009年8月21日10:30的航次,也清楚的傳遞出一個訊息,就是說去年夏天我可能與牠擦肩而過,甚至看著牠卻沒注意到,不管如何,隔了7年後,牠依然來到了這片海域。
    沒想到,寄送給朋友的一些檔案照片,竟成了後續無數驚喜的起點。  
【黑潮觀點】來看花紋海豚,看花紋海豚「來」。文/王緒昂
                                                                 
「是”來”!」我和東良幾乎同時叫喊出。2010年7月2日8:00航次的船上,我們從數十隻的花紋海豚群中認出了牠,與第一次相見,已經八年了!

    經歷無數次的旅行,有了不同的人生歷練,這八年中,在陸地上的我,相信有了些許變化。八年來,於海洋的國度裡悠游,牠在我無法想見的部分,也必定累積了更多的磨練、挑戰;而在可以眼見的部分,則是那隨著年紀不斷累加的刮痕、記號。2010年7月30的航行裡,黑潮夥伴律清在海上看到「來」,同行的還有牠的朋友「洞洞」; 同年8月23與31日,牠與家族成員又悄悄的闖進文龍船長的Facebook相簿中……。
    很顯然的,在茫茫大海中,我們或許曾經有過多次遭遇,縱然為牠留下了無數影像紀錄,但卻不會特別去注意牠的存在,因為那只是一隻花紋海豚,一隻與其它海豚並沒有甚麼不同的海豚。然而,當牠被我們從檔案照片中比對出,成為一隻被稱作「來」的花紋海豚時,我們就會在每一次與花紋海豚的會面裡,努力從群體中去尋找牠的蹤跡,只因為他已成為我們的朋友,甚至家人……。
    於東岸的強勁海流中泅泳,「來」成為我們所熟識的花紋海豚。藉著長時間的觀察與細心比對,相信陸續會有更多「有名字」的海豚出現在洋流裡,在浪中隨著我們的船隻翻滾、跳躍。「英雄何須留名?」而名字,也只是一個象徵性的符號。
  
的確,對海豚自身來說,這樣的命名行動其實並無實質價值。只是,對於陸地上的我們,花紋海豚的名字,卻存在著不同的意義。我們會在海豚群中尋找認識的個體,也會在颱風後關心牠們的狀況,這些經由其獨特花紋、特徵而衍生出來的個別符號,如同長長鎖鍊的一個環節,緊緊扣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也拉近了陸地與海洋的距離。

    明年夏天,我還會想看到「來」再出現在我船頭,就像有人也想見到「項鍊」、「洞洞」、「耳環」……一般。名字的確只是俗世間的一種符號,但當我們熟悉用不同符號來稱呼與區辨我們的家人、朋友與環繞我們的一切時,為海上的朋友命名又何嘗不可?我們似乎也無須矯情的刻意閃躲。當其他地區包括灰鯨、布氏鯨或是瓶鼻海豚個體都被辨認出時,我們也期望在花蓮外海會有一群我們熟識的海豚。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將會有愈來愈多花紋海豚有著一個屬於自己的符號!相對的,海豚甚至海洋與我們的距離,也將會因海上漸漸佈滿的符號而愈來愈近。

 【黑潮觀點】來看花紋海豚,看花紋海豚「來」。文/王緒昂




作者簡介:

王緒昂,人稱"土匪"。師大生物研究所博士生及研究助理、墾丁國家公園解說員、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顧問、執行長及資深解說員、自由文字工作者,涂大方自然體驗營講師,著有<在鯨的國度悠遊>一書。




   專欄介紹       

【黑潮觀點】
專欄,是由結合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中董事會、工作人員、資深解說員、資深志工等各個
領域的夥伴所組成的"黑潮寫作群"所執筆。黑潮觀點的關懷領域遍及生態、議題、海岸、海洋、教育等層面,書寫出一篇篇有批判、有紀錄、有思考的文字,蔚然而成獨立並具有代表意義的黑潮風景。



 

【黑潮綠沙龍】瑞氏海豚的戶口調查。 文/余欣怡


『這些海豚是每天都住在花蓮這裡嗎?』
『這隻花紋海豚是旁邊白白老豚的兒子或女兒嗎?』
『冬天海豚去哪裡了? 會不會去日本吃大餐?』
『花紋海豚有幾個老婆?』

   以上的每個問號,都是身為一個賞鯨船解說員在海上常常被遊客詢問的難題;說實話我們還沒有很好的答案可以回答;但是從船長到海腳(註一),大家心裡也急迫的想知道,很頭痛的是──海豚不會自己開口告訴我們!所以,我們得花點功夫來調查牠們,來幫牠們「建立戶口」!

  •  如何進行個體辨識的工作──

1.  發身份證:
    查戶口第一件事就是得建立每隻海豚的身份,發個身份證給海豚。身份證上的大頭照、身份證字號、和姓名,都是由研究人員所賦予的:瑞氏海豚的『大頭照』是牠們的背鰭,每隻海豚背鰭的形狀,所受傷的疤痕大小、位置與條紋圖案均有所差異,就像是指紋一般獨一無二,我們透過這些特徵來反覆辨認牠們,這個方法我們稱為:照片個體辨識法(Photo-identification)。

【黑潮綠沙龍】瑞氏海豚的戶口調查。     文/余欣怡

    由於每種鯨魚海豚賴以辨別的特徵未必相同;像大翅鯨使用尾巴腹面的花紋、抹香鯨則使用尾巴末端的形狀。而對瑞氏海豚(俗稱花紋海豚)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上所擁有的刮痕、缺刻也會因為彼此的打鬥,或與獵物(烏賊)之間的攻防戰而越來越多,因此特別適合成為辨識的依據。
    所以當我們幫一隻海豚在美好的光線與角度下拍好大頭照後,依據牠所出沒的時間地點,會給予牠一個特別的「身份證字號」,若是在海上累積了三次以上的目擊記錄,我們就能進一步依照牠身上的特徵取名字。

   「背鰭特徵會不會改變?!」
    有人可能開始狐疑了:人類的身份證要常常更新才能確保資料正確,那海豚呢? 沒錯!我們查戶口的工作也不能偷懶,得年年進行。根據目前的調查結果顯示,瑞氏海豚背鰭上花紋的穩定度很高,五年以上的變化度都還很少,我們依舊可以依據這些特徵辨識出牠們來。一張完美的「海豚大頭照」,要包含:完整背鰭的輪廓(方便辨識缺刻的位置與形狀),最好能有左右兩側的花紋圖案,也就是說在辨識海豚的時候,同一隻往往需要尋找三個以上的特徵來描述 ,如此一來,當有一個特徵發生改變的時候,仍可以使用其他特徵來辨認。當然,我們還是認為有少數的海豚可能發生很重大的變化(如背鰭切斷等)以致於下次見面時無法認出,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機率很低。

【黑潮綠沙龍】瑞氏海豚的戶口調查。     文/余欣怡
  
   「身份證背面的欄位?」
    戶籍地、父母、配偶等等資訊不僅對人類而言重要,對海豚而言,也在其複雜的社群關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過,人類要獲得這些資料可是得大費周章。最簡單的方法是:當一隻小海豚出生的時候,我們就一路追蹤牠的媽媽、回溯前一個生殖季(註二)與媽媽交配的雄性個體來找出爸爸,接著必須一直像「楚門的世界」般監視著小海豚長大找到配偶。但現實是──瑞氏海豚活動範圍可能到好幾千平方公里,根本無法長時間跟監,所以只得換另一個常用的CSI伎倆:驗DNA來瞭解親緣關係。


2.  繁瑣的建檔工作流程 ──

   A.拍照:當我們在海上接近一群瑞氏海豚的時候,船上的查戶口人員早已拿著相機準備就緒,一靠近到適當的距離馬上開始作業:相機「喀啦、喀啦」有如機關槍一般響著,整群海豚從第一隻到最後一隻、不論遠近都得拍,誰也不能成為「漏網之豚」。海豚的左邊拍完之後,還得繞去海豚的右側拍攝另一邊,這樣才能讓左右側的花紋對齊。最典型的例子,一群十來隻左右的瑞氏海豚通常需要二十分鐘的拍攝時間,每一隻須以不同角度重覆拍攝3-4次(不是連拍),才算達到完整拍攝,往往一次拍攝下來就有600-800張的照片。

  B.整理照片: 帶著滿滿的記憶卡回到岸上,才是查戶口人員苦難的開始。後續處理工作約是在海上拍攝的20倍左右時間;也就是說,這樣數百張的照片要建立成可用的戶口資料庫,需要花費6-8小時來詳細、耐心地比對與建檔。照片依照海豚群體被拍攝的時間地點給予編號;接著進行資料分級的工作──把拍攝目標太小、焦聚不清楚、背鰭角度不夠端正的照片剔除,再將背鰭太光滑沒有特徵可以供辨識的照片歸為另一個檔案夾,以計算後續所需要的辨識率;篩選完後約有300張左右品質佳的照片來進行身份辨識的工作。

  C.建立資料庫:每張照片中的海豚背鰭,會各自裁剪為獨立的檔案以方便輸入資料庫。輸入資料庫時,會將此背鰭的特徵一同寫入,例如:是否有一眼就可辨認的大特徵(背鰭削缺、嚴重破裂、穿洞、具特殊符號如$或@的花紋),其他再依照背鰭前端、後端的缺刻位置與數量進行分類。如果有小寶寶游在身邊,或是可以判斷出性別也會紀錄在資料庫中。

   D.比對:最精彩的步驟莫過於比對出這隻海豚是否是我們『豚口資料庫』中的某位先生女士,或是新的成員。目前比對的方法還是藉由我們萬能的雙眼,也就是使用人工來比對特徵(電腦的辨識系統還未能良好地應用在拍攝角度變化迥異的海豚身上),經過資料庫管理的軟體可以有效幫助我們篩選特徵的有無,縮小查戶口人員需要比對的目標數量。

   E.分析資料:比對後需要翔實地登記每隻海豚所出現的時間、地點、同伴、當時的行為等相關生態習性的訊息,方便進行後期資料的分析。


  •  查完戶口之後,我們可以瞭解──

    經過繁瑣的建檔辨識工作後,大家一定開始懷疑:究竟我們為何需要對海豚作「戶口調查」呢?事實證明,長期而完整的海豚個體辨識調查,可以幫助我們:

1. 瞭解瑞氏海豚的活動範圍。
2. 分析海豚對於某些棲地的偏好,和使用該棲地的忠實性。
3. 計算此海域瑞海豚的族群數量。
4. 推估海豚的年紀與海豚的族群動態(出生率,死亡率,遷入遷出情形)。
5. 分析海豚之間的社會關係與交配制度。
    
    首先,將每隻海豚出現的位置標識在地圖上,就可以瞭解牠們的活動範圍: 譬如是否從宜蘭到台東南邊都是這隻海豚的日常活動區域,還是大多時候都僅限於花蓮海域?結合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分析模式,我們可選用「最小凸多邊形法」(minimum convex polygon, MCP)來瞭解整體的活動範圍,也可使用「適應核心法」(adaptive kernel, ADK)來探討這隻海豚最常出沒的區域,配合上紀錄海豚當時的行為,即可理解這些海豚棲息的環境對牠們生活的重要性,哪些地方是重要的覓食區、休息區、穿越路徑、和育幼區…等;還有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海豚使用這些棲地的情形是否會隨著海洋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獲得以上這些基礎的資料是我們認識「臺灣國寶」:瑞氏海豚的第一步,也是對於瑞氏海豚的保育和管理最重要的一步。

    瞭解牠們常出沒的地點範圍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找出吸引海豚前來這裡休息、吃飯、路過、和繁殖的原因,分析牠們是喜歡溫暖水溫還是深海區比較不受人類活動影響?是喜歡順著強勁洋流漂流還是那裡沒有天敵?這些海豚個體每年有多少時間會待在花蓮海域?是長期居留在這裡還是每年洄游經過這裡?透過抽絲剝繭的偵察,我們就能更理解瑞氏海豚的生活,也才能妥善有禮的與牠們共存。

    所以,花蓮海域有多少隻瑞氏海豚呢?
    這真是一個很困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無法像摩西一樣將海水分開,一隻隻將海豚數清楚,只好借用一種數學的抽樣方法:「標記-再捕捉法」(Mark- recapture method)來估算。
    首先,第一次查戶口人員藉由拍攝海豚的照片,建立了戶口資料,因此我們「標記」了這些海豚;第二次查戶口人員再度拍了很多隻海豚,發現其中有好幾隻是上次已經被建立戶口、被標記的海豚,這就是被「再捕捉」的海豚們。透過比例相等的運算,我們可以推估原始整片海洋中應該有多少隻的瑞氏海豚(還有部分的瑞氏海豚因為太年輕和沒有特徵是無法被辨識的,可透過公式來校正整體族群數量。)再透過每隻海豚個體重覆出現與否,可推算整個族群的存活率等數據,並且分析出那些海豚個體會在我們的調查區域中間來去。
    當我們可以計算瑞氏海豚的族群數量與生存的指數時,可比較每年增減的數據,來討論牠們的生存狀況究竟是受到了威脅;還是真如我們表面看到悠哉悠哉、幸福洋溢地生活著。 同時,科學家也可以使用數學模型去預測50年或100年後這群海豚的生存狀態,並在海豚的處境尚未惡化到無法收拾之前,就防患於未然,先進行保育的措施。

    海豚社會結構的部分應該是一般人最有興趣的八卦:透過仔細的紀錄和DNA的檢驗,查戶口人員可以知道:這群海豚中有幾隻公的?幾隻母的?幾隻小寶寶?牠們的爸爸有沒有跟牠們在同一群中?經過很多群海豚的資料,我們可以分析:哪幾隻海豚最常混在一起,牠們的關係是什麼? 朋友、親人、還是夫妻? 牠們會在一起多久? 是一年、五年還是一輩子?!獲得以上的答案不僅滿足人類的好奇心,同時也會幫助科學家評估「漁業混獲致死」(註三) 群體中的幾隻海豚究竟是單純造成數量的減少,或者會對整群海豚造成巨大的傷害。
    總而言之,戶口的建立雖然不是萬能,卻已經足夠勾勒出瑞氏海豚在花蓮海域生活的輪廓,長期而穩定的蒐集更新戶口資料是最重要的基石。

  •  認養野生鯨魚海豚:

    目前全世界各大鯨豚保育組織均有『認養野生鯨魚海豚』的教育活動,例如夏威夷海域的『太平洋鯨魚保育基金會』,透過民眾捐款認養已經被辨識的野生鯨魚海豚,一方面提供資金給保育組織長期的監測與關懷,一方面讓民眾更加深度瞭解鯨魚海豚如何在海洋裡討生活。
    這種聯繫關係,就像是我們重新認識了住在海裡的好鄰居,和人類如此關係密切地依存著。


----------------------------------------------------------------------

註一:海腳是指船上的其他所有工作人員
註二:在台灣,海豚的就得生殖季─交配高峰通常為春末和夏季,海豚媽媽受孕後需懷孕10-12個月,也就是隔年的春末夏季才生出海豚寶寶。所以如果要探究孩子的爹是誰,回溯前一個生殖季
註三:漁業混獲是指漁船在捕魚的時候,捕捉到其他非主要想捕捉的種類的生物的情形,這些生物通常為低經濟價值,或是法律保護,但是都結局是都成了陪葬品。在台灣東海岸最典型的就是每年冬季流刺網主要捕捉旗魚,卻有不少的海豚也成了網上的冤魂,這就是漁業混獲致死。



作者簡介

余欣怡,熟悉的朋友都會叫她余大頭,叫大頭絕不是因為大咖,則是大家都很慶幸她的頭是黏在脖子上的才沒有搞丟。每次來黑潮上課,一定會留下筆電電源線、手機…各種紀念品等著宅急便還她,聽說船長家還有她的專屬失物招領櫃。瑞氏海豚俗稱花紋海豚,漁民口中的『和尚頭』,黑友們暱稱的『大頭』。  叫大頭的人,特別適合研究這種『大頭』海豚,現在正在唸著很難畢業的博士班,立志要摸清楚住在臺灣東岸瑞氏海豚的底細。 船長每次看到大頭海豚,就會對著余大頭說:你老公來了~快點!! 就讓我們祝福這樣的人豚之戀『百年好合,永浴愛河』~


 
  
專欄介紹       


【黑潮觀點】
專欄,是由結合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中董事會、工作人員、資深解說員、資深志工等各個
領域的夥伴所組成的"黑潮寫作群"所執筆。黑潮觀點的關懷領域遍及生態、議題、海岸、海洋、教育等層面,書寫出一篇篇有批判、有紀錄、有思考的文字,蔚然而成獨立並具有代表意義的黑潮風景。








【看啥小魚可以吃】四季冷凍蒲燒鰻。 文/蔡偉立

  吃鰻飯啦!饕客的腦海中立刻會浮現燒烤得醬汁欲滴、遍灑白芝麻、口感滑順甜美的蒲燒鰻整齊地舖在白飯上,這種頗有歷史的日式美味在台灣廣受歡迎,就算不常到料亭吃現烤的,去骨調味、微波即食的冷凍蒲燒鰻,在量販超市的冷凍櫃已佔有一席之地,讓忙碌的人幾分鐘內就可變出一道好菜,並且一年四季都可享用。  蒲燒鰻是道料理的名稱,使用的鰻魚原料皆為養殖的白鰻,或稱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雖然在海中或魚市偶爾可見野生色彩鮮豔的糯鰻、牙齒尖銳的虎鰻和常被泡酒的蛇鰻,超市也有海鰻做成的罐頭紅燒饅,但最普遍食用的還是公認肉質細嫩且營養美味的白鰻。

【看啥小魚可以吃】四季冷凍蒲燒鰻。 文/蔡偉立

    白鰻在中藥上有入腎經、補虛去風濕的作用,所以傳統上鰻燉藥湯給人壯陽滋補的好印象;在營養學上,鰻不僅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也富含維生素A、B12、E,在現代飲食標準中,鰻的唯一缺點是膽固醇含量偏高。然而在傳統市場很少看見活鰻零售,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的習性,鰻魚價格經常高達吳郭魚的十倍,所以難得菜籃族的青睞,而且菜籃族大多害怕長得像蛇一般滑溜滿地游的東西,很少能克服恐懼、大費周章為吃一條鰻,寧願上餐廳或在超市買冷凍鰻。
  
 此外零售市場也看不見死鰻,因為白鰻生命力很強,在淡水、海水、甚至缺水的池塘底泥中都能靠皮膚呼吸空氣而活下去,若是讓白鰻死了必定是生病或歷經惡劣的飼養、運輸環境,鰻已不復健康新鮮,聰明的菜籃族也不會選購。
  因此養殖白鰻的市場並不在生鮮零售市場,而是小部份進入餐廳採購系統,大部份送入加工廠,加工廠製作的蒲燒鰻成品小部份供給本國市場,大部份以冷凍貨櫃外銷日本。

【看啥小魚可以吃】四季冷凍蒲燒鰻。 文/蔡偉立

  • 冬至撈鰻苗

   其實一片蒲燒鰻的背後也有一番「粒粒皆辛苦」的故事,由於生物科技尚未成功地大量繁殖鰻苗,所以冒著寒冬出海撈鰻苗的漁業至今不衰。在台灣,冬至前後透明的鰻苗會隨著黑潮洋流由南向北湧至東岸和西南沿海,由於鰻苗白天潛沙夜間上浮,所以漁民在東北風呼嘯的寒冷夜晚到海邊放網,由於白鰻習性會溯淡水並棲息長大,成熟後回到海裏產卵,然後仔苗在海潮的漂流下慢慢成長變態又回到河川,所以河口地區更是攔截鰻苗的兵家必爭之地。
   由於鰻苗細小,通常使用0.3公分網目的網具才撈得到,因此不難想見其他魚類的幼魚或是浮游生物也一同被捕撈,所有使用網具的漁業經常產生此種混獲非目標生物的現象,若長期過度捕撈對該生態系勢必有所影響。而撈鰻苗有季節性,通常為期不超過二個月,限時的使用網具可以降低對其他物種生存的影響,而且在挑出鰻苗後混獲生物會被倒回海裏。希望持續限時限量的使用網具和減少混獲並提高其存活的操作方式可以減少對生態的負面影響。

【看啥小魚可以吃】四季冷凍蒲燒鰻。 文/蔡偉立

  • 近水自然養

    早期台灣養鰻主要在屏東、雲林、彰化和宜蘭沿海,民國65年至75年的全盛時期到處是一片水池水車,也為台灣賺取大額外匯,這些在經濟發展上的貢獻隨後也在農漁業的逐漸式微中被淡忘。但是長期經驗和技術的累績,民間養殖者發現使用囤積的舊水和河川水養出的效果比抽地下更好,所以現在的養殖者趨向使用大塘屯水來調配管理,其實這是利用水塘微生物鏈作用產生的良好自淨效果,而且鰻的幼年階段最愛吃孑孑和水中絲蚯蚓,所以是很好的「環境清潔工」;早期的養殖者前撲後繼地打井、挖塘、砌磚現已不再,繞過一圈路後才發覺還是比較自然、節能減碳又降低成本的方式最好。
    除了池塘設施可減少能量消耗,投入池中的飼料也有新發展,早期用雜魚打漿餵食鰻魚,隨著時代演變而有人工飼料,人工飼料的主要成分是魚粉加黃豆粉,由於鰻魚為肉食性,因此飼料中必須有投其所好的魚粉腥味,這部份尚無替代品,但其餘的動物蛋白部份已可用植物蛋白取代,而且飼料效果也不錯,因此減少動物能源、成本較低的飼料已廣泛的使用。
    養鰻業者逐漸體認在許多方面節能的操作和低成本不謀而合,包括從前濫用化學藥物的現象,現在可應用生態學和中草藥學的知識,將養殖水體和鰻的健康都保持在良好狀態,當養鰻業者具有這些認知,再加上一些藥食同源的飼養藝術,以及使用電腦軟體的技術,要符合優良養殖規範(GAP)並提供履歷追蹤將沒有困難。

  • 加工的選擇

    當白鰻送入蒲燒工廠後,就進入開片、去脊椎骨和頭剩下肉片,蒲燒的醬汁是由紅羅蔔和牛蒡熬煮而得,反覆塗在鰻片上並以煙薰熟成,最後進入真空包裝及冷凍。良好的蒲燒鰻讓人吃了有幸福的感覺,但是加工過程中有許多可以替代或添加的手法,以至於消費者偶爾會吃到醬汁不醇而以化學醬油和煙薰調味替代,或是浸泡過保鮮劑等處理。這些不良的方法掩蓋了鰻魚本身的美好,其他等而下之的方法甚至有礙人體健康。人工養殖的、過度加工的食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有許多被人操控的機會,因此一如菜籃族的經驗和智慧,新鮮的、野生的、多樣的食材還是比較好,一年四季隨時都可以吃到的冷凍蒲燒鰻片,就讓牠在冰箱裏做救火員,在沒時間買鮮魚、煮魚技術不好、來不及煮或是沒有瓦斯只剩微波爐可用時,拿出來三分鐘即可上菜。最後,不管怎麼吃怎麼燒,大家在吃的時候一定要禱告和感謝這一條犧牲的鰻魚為我們帶來的滿足和快樂。


作者簡介:

蔡偉立,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獸醫學院碩士,著有《台灣鯨豚現場》,曾任博物館展場規劃師、鯨豚研究自由作家,現於對岸快樂地養牛。

       專欄介紹        
【看啥小魚可以吃】專欄從黑電60期開始增設,每月刊載。專欄的立意是為了讓大眾更了解如何挑選海鮮才能達到永續利用,希望透過介紹海鮮相關的故事,提醒每個享用海鮮的消費者都有責任去認識他盤子裡的食物,並以崇敬之心感謝大海的賜予,吃出海島人該有的海鮮文化。




 

推薦訂閱
【ACTION! 走讀社區開麥拉】 屏東社區深度旅遊體驗暨短片徵選活動開鑼了!@【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網路通訊】
2013月圓蝠團圓@【蝙蝠報報】
本期目錄
【本期主題】豢養一隻海豚,在海裡。 文/黑編亮
【黑潮觀點】來看花紋海豚,看花紋海豚「來」。文/王緒昂
【黑潮綠沙龍】瑞氏海豚的戶口調查。 文/余欣怡
【看啥小魚可以吃】四季冷凍蒲燒鰻。 文/蔡偉立
【黑潮活動快訊】

各位好!
最近的天氣漸漸炎熱,有冬眠習性的黑潮在這時候漸漸甦醒,為夏天的來臨暖身預備,一連串的活動都即將展開!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 PHOTO ID募款計畫認養你的第一隻海豚! 

用愛,給我名字吧!
然後,記得用你給我的名字來想念我……

在過去兩個365天的日子裡
黑潮「認養你的第一隻海豚—Photo ID募款計畫」
讓200隻野生的花紋海豚成為有名字的海豚

200個名字是200個故事
200個名字是200個希望的可能
更多希望的更多可能將從第201個名字開始延伸
更多名字的故事將會繼續擺盪在海洋與陸地之間

以愛命名,不是禁錮的認養,而是自由的祝福

2013年,等待名字的花紋海豚已經排隊等待
來吧,陸地上長腳的人們
用愛,給牠名字
然後,記得用你給牠的名字來想念牠……

*贊助捐款方式:請詳見【2013認養你的第一隻海豚專用捐款單】

完成捐款手續、填妥〔2013認養你的第一隻海豚專用捐款單〕,請郵寄或傳真捐款單至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本會確認後,將依據捐款順序以e-mail方式告知鯨豚認養號碼,捐款收據及賞鯨券以郵寄方式寄出。

 

 

  • 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  

為協助推動台灣『研究生從事海洋生態、海洋文化與海洋教育等相關研究』、『大學生與高中生科展等方式』、『社團及民眾推廣海洋保育相關活動』、『社會大眾以各類型創作突顯海洋保育重要性』等四大主題,由吳鄭秀玉女士每年提出100,000元成立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以鼓勵研究所、大專及高中學生、社團及民眾參與海洋相關研究及海洋環境保育活動。 *參加辦法

 

 

 

 




黑潮出版品

想要擁有黑潮出版的相關產品嗎?想要可愛的鯨豚身影陪你度過安靜的閱讀時光嗎?想要鯨豚朋友陪你藍洋洋一整年嗎?擁有更多獨家的黑潮出版品(刊物、繪本、書籤、明信片、筆記本...)
好心動~~我也要買


 {{ 黑潮商品實體寄賣點 }}                       

>>花蓮市  

 @時光二手書店

花蓮市建國路8號
03-8358312

@舊書舖子
花蓮市光復街57號
03-8344586

@O'rip 有禮門市
花蓮市 節約街27號
03-8332429
時間:11:00-20:00

@多羅滿海上娛樂公司
花蓮市民權路37號
03-8333821

@七星潭遊客藝文中心
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79巷5號
03-8221592

@飲冰室書店
花蓮市博愛街154號
03-8344292

 

【在地,美好實踐齊步走】

 o’rip 

O’rip部落格  

http://www.orip.com.tw/
03-833-2429
orip.trip@gmail.com
--------------------------


 花蓮好事集 
 
【友善耕作的農夫市集】
日期:每個星期六
地點:鐵道文化園區二館 時間: 9:00~13:00

好事集   
http://hualienfm.blogspot.com/
花蓮福建街與福町街的交叉口



-------------------------

  樸門  
P20121221@gmail.com
http://hualien-permaculture.blogspot.com/

 

-------------------------

【黑潮編輯室註】 美好生活,不是一個人、一個組織的實踐而已。而是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一群人、分別從多個層面與生活面向去實踐、相互連結而成的生活網絡。生活在東岸,俯仰於花蓮的大山大海之間,許多人們共組了這樣的生活願景。這是東部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也與黑電讀者們分享花蓮在地的好活動、好訊息。本編欄為定期式編欄,也歡迎其他團體有好活動一同託播!
託播訊息請寄到黑編亮信箱: chiaur333@gmail.com  




 

【黑電編輯室】
轉寄『【黑潮電子報第64期】從此,有了思念的理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