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電子報第83期】黑潮 X 港珠澳移地工作紀錄特刊!!─黑潮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ne 10,2015【訪談紀錄】OPCFHK的研究與教育發展現況 。文/張卉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x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
時間:2014.10.10 12:00-14:00
地點:香港海洋公園
訪問: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以下簡稱KUROSHIO)
受訪者: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研(科學研究)項目助理經理洗映彤小姐、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社區教育助理經理張可怡小姐
..........
KUROSHIO: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在亞洲海洋保育的方向對野外保育的貢獻?
洗: 協助政府作香港的保育工作我們很密切合作,在今年第四年我們合作辦了中學生認識海豚的活動,帶他們出去看海豚,除了說一些香港海豚的資料之外,我們也宣傳鯨豚擱淺的訊息。一般大眾不知道海豚擱淺應該怎麼辦,電視上看到的擱淺鯨豚還是活的,但當看到已腐爛的擱淺鯨豚,大眾並不知道要舉報。所以我們要從學生那邊告訴他們。我們有白海豚或江豚會擱淺,有海報給他們辨識,舉報時需要告知種類和地點,他們若在現場,可以談白海豚擱淺現場的狀況。在外面講座時都會談海豚擱淺的處裡方法,當然也會有很多誤報的狀況,所以宣傳很重要。
KUROSHIO:香港只要擱淺就是跟漁護署通報?
洗:我們跟他們合作了解擱淺鯨豚死因,及研究屍體上的訊息。遇到新鮮的擱淺屍體,海洋公園的獸醫會協助作解剖,結果由漁護署來寫報告。保育基金和其他大學也有合作,若他們需要動物的樣品,由我們這邊幫他們取樣,再給研究單位去研究,如基因、體內重金屬含量等等。我們跟漁護署每兩年都跟澳門廣東省舉辦兩岸三地的畫畫比賽,今年是第三次,比賽開始前漁護署會舉辦公眾講座,我們會去講海豚跟香港的其他生物多樣性,每兩年做一次,若台灣有興趣也可以一起做。
洗:我們在澳門跟城市大學在2006年開始人工繁殖鱟的合作。繁殖出來的鱟我們會發給學生養,養大之後再一起到香港的鱟的原生地進行放歸活動。第一年做的時候沒有想到成效有多大,只是認為中學生養的話比較可以了解鱟的知識,希望可以給他們有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貼身紀錄鱟的科研,除了照顧鱟之外,他們也要想一些宣傳活動,去社區裡面講。給他們一些壓力的任務感,練習表達,也會更了解這種生物,沒想到半年之後這些學生進步了很多,對科研也多了很多興趣。這是比一次性活動還要長久的參與,效果也較好。
KUROSHIO: 這個鱟的活動進行幾年了?
洗:第五年了。有曾經參加過這個鱟計畫的中學生,現在已經成為我們兼職的同事;也有一位參與鱟計畫的同學因此立志要成為這個項目的研究者。透過老師我們會知道中學生透過這個計畫得到甚麼樣的發展。我們的經驗,建議如果是在學校的一些活動項目要發展,可以長時間、動手做的設計,會比一次性的講座要來得具有影響,希望這個經驗可以給你們參考。
KUROSHIO:目前保育基金會有幾位工作人員?
洗:目前有13位。其中負責教育部有三個,科研的有三位,募款有四位,行政跟財務。我們跟海洋公園的行政是分開的,有兩套獨立的運作系統。
KUROSHIO:所以海洋公園跟保育基金之間的關係是如何?
洗:海洋公園成立了海洋保育基金,但兩個單位註冊成不同的機構,有各自獨立的行政和財政系統,但保育基金會借用了海洋公園的地方、人員、設施和資源,當動物擱淺時,海洋公園會提供獸醫跟哺乳動物訓練師給我們做協助。所以我們兩個機構在法律上是分開的,但有很密切的合作。我們最大的捐款者就是海洋公園。遊客的門票中每一個人會有一塊錢捐給我們基金會,若有特別團體來辦一些活動,海洋公園也會捐款給海洋公園基金會,所以他們是我們最大的支持者。在每年七月第二個星期六,整天的海洋公園門票都會捐給我們,一天可以有一百多萬港幣。我們把當天訂為海洋公園的保育日,在公園不同地方都有攤位,把收入所得都捐給我們。香港海洋公園也和藝人合作,劉德華、楊采妮等人都是我們的海洋親善大使,辦"為海洋發聲"的活動,讓香港的人關心海洋的問題。
KUROSHIO:關於永續海鮮,你們對外透過哪些管道宣導?
洗:我們叫"環保海鮮",我們根據的基礎是WWF香港的海鮮指引,我們會在海洋公園教育部的活動裡面,讓他們跟小朋友來講解,談環保海鮮跟永續漁業的重要性。因為現在的海洋面臨不一樣的威脅,其中一個就是海鮮。有時候我們也會辦記者會,呼籲民眾在消費上以不一樣的選擇來改變。所以環保海鮮這一塊,我們不是研究,是對外宣傳,改變民眾消費的選擇確實需要一些過程。此外,香港政府也希望我們可以輔導漁民產業轉型,目前香港的底拖網船已經被禁止了,政府也有計畫收購漁船,政府希望可以結合項目輔助漁民轉型,我們現在也在想要怎麼透過一些合作和活動,輔助漁民轉型。
KUROSHIO:所以你們的工作中也有漁業漁法的項目?
洗:有一點點,但不太多。因為我們的工作重點還是在瀕危動物保育的項目,其中兩個保育的重點是中華白海豚跟大熊貓。之前這兩個保育項目分屬鯨豚保育基金跟大熊貓保育協會,我們在2005年時把兩個協會合併,才成為現在的保育基金。所以我們還是把重點擺在白海豚跟熊貓。
KUROSHIO: 基金會本身除了提供研究基金給研究者申請之外,自己本身有生產哪些項目的研究嗎?
洗:我們部門中做科學研究的有三位,主要是做鯨豚擱淺研究、海馬品種普查和研究,今年剛開始記錄香港島西貢水域不同潛水點的珊瑚魚和其他魚類的普查。主要是做基礎的調查。
KUROSHIO:這些研究持續多久了?
洗:海馬的我們已經做了好幾年,珊瑚礁魚類才剛開始。我們希望可以做到研究隊伍能將大部分魚類記錄下來,也鼓勵潛水者可以提供目擊紀錄,希望可以在一兩年之後能整理出列表,也可以知道香港的魚類分布情況,也藉此提升潛水客的保育意識,我們希望可以將生物多樣性的情況向公眾推廣。
KUROSHIO:如何選擇研究項目?
洗:在香港研究海洋生物的除了白海豚之外其實不多,所以我們希望看看在香港的情況如何。比方說,在香港其實常看到中藥街有賣乾海馬,但其實我們不知道自己海域的海馬有哪些,所以我們會請志工幫忙去海馬街調查,去看看海馬街的海馬是從哪裡來的。研究項目的選擇我們是依據保育的現況、或是時事需要、政府希望推動的保育項目等等來做研究項目的決定。
KUROSHIO:我們在海洋公園展館中看到的教育訊息是由你們負責的嗎?
洗:不是,在海洋公園裡的講解和教育資訊展板都是由海洋公園裡的教育部同事負責的。我們主要是負責亞州區海洋公園以外的研究工作。
KUROSHIO:在香港的社區進行教育工作時你們是基金會跟海洋公園的教育部一起合作嗎?還是怎麼分工?
洗:我們其實分「發生的地方在哪裡」。如果是海洋公園的動物、展館就是海洋公園內部自己的教育部門負責;如果是對外的就是我們負責,比方我們有一個項目是支持香港各大學的學生來學習我們所支持的科研項目,回來再貢獻他們所學習的部分,或是像鱟的推廣研究,就是由我們基金會的教育部門來負責。
KUROSHIO:那比方說圈養在園內動物的繁殖、健康就是歸海洋公園的研究範圍,那野外擱淺的項目就屬於你們的研究,只是海洋公園的獸醫會協助支援解剖工作,是這樣嗎?
洗:是的,所以工作上有一點不同。不過海洋公園的教育部負有很重要的角色,因為每一年海洋公園有超過780萬的遊客,都是由他們來講解,遊客有超過一半是國內的同胞,透過海洋公園教育部的講解,提供給這些遊客較好的保育知識。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x 香港海洋公園公司教育部門 }
時間:2014.10.10 14:00-15:00
地點:香港海洋公園
訪問: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以下簡稱KUROSHIO)
受訪者:海洋公園公司教育經理張芝中小姐 (簡稱Janet . C)
..................................
KUROSHIO:海洋公園甚麼時候開始發展教育部門的?
Janet. C:從1992年就開始了。
KUROSHIO: 園區內的生態教室是誰可以使用?學校可以申請使用嗎?
Janet. C: 我們的生態教室只是我們自己辦活動時用,自己有規劃教育課程。我們有跟35個不同主題的學校配合,每一年有五萬多個學生會到海洋公園來。這個海洋教室有我們自己做的教具和布景。
KUROSHIO: 您剛剛才說你們海洋公園教育部門就有60位專職,規劃不同課程,每年讓香港地區的學校來申請入園,是這樣嗎?
Janet. C:是的,大部分學生都是透過學校來報名。除了學校活動之外,我們在暑假也會辦3~5天的活動,讓一般大眾來參加,小朋友到15歲都有。其他的,我們也有跟海豚玩遊戲、抱抱之類的幾個小時的活動。
KUROSHIO: 你們如何規劃小朋友或學齡前兒童的活動,如何用藝術性的形式來轉化?
Janet. C:我們的課程都會配合香港教育署的學校課程來設計,配合學校課程,他們才會來;如果是六歲以前的小朋友,我們會用引導、讓他們發問的方式。所以我們會用布偶劇來跟小朋友互動,還有去展館逛逛,可以讓小朋友很開心。
KUROSHIO: 你們用甚麼道具嗎?
Janet. C: 我們有很多道具,還有很多動物生態地的圖片,可以讓小朋友去配對。標本的部分,中學生比較有趣;顯微鏡的話,可以讓他們看大熊貓的糞便,講解動物都吃甚麼,也可以讓孩子角色扮演的遊戲。玩遊戲的時候,我們會讓小朋友去思考為什麼數量這麼少。
KUROSHIO:像這樣的教學教室有幾個?
Janet. C:每個主題展館旁邊有兩個教室,會有大面窗可以讓孩子在教室內打開窗就看到園區裡最清楚的動物觀察。
KUROSHIO:如何與香港在地的校園合作?怎樣宣傳?
Janet. C: 我們也會利用學校的朝會,帶一些簡單的道具去;或是展板、行動車放影片、甚至是不同的動物服裝讓他們可以去角色扮演。
KUROSHIO: 你們會主動跟學校配合?
Janet. C:學校自己會申請,他們也很希望我們可以帶一些活動進去。
KUROSHIO: 所以你們的教育工作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申請嗎?
Janet. C:對,基本上是,暑假的時候學校活動沒有那麼多,就是把機會提供給香港的一些公益團體,青少年中心、夏令營等等。
KUROSHIO: 有計算過一年的工作中跟多少團體做這樣的接觸嗎?
Janet. C: 學校每一年至少一千六百個班,五萬名左右的學生。因為10~11月的時間,每個教室每天有3~4個活動。不過那是旺季的時候,學校會來參觀的日子就是10~12月、4月前,在來就是考試之後。有時候一些學校一來就是一千個學生,是全校的活動,參加不同主題。我們有分為五個年級:幼兒園、初小、高小、初中、高中,還有教師的培訓活動。 因為海洋公園是要收費進來的,現在的收費是320元(港幣)/一個人;但是一小時的活動只要60元(港幣),可以說是最便宜的入場策略。
KUROSHIO: 你們在做教育時,也會提到這些動物的野外生態嗎?
Janet. C:會啊! 因為我們這邊是人工的,所以會用影片來補充野外的知識,我們也會撥放野外鯨豚的聲音,雖然我們這邊只有一種,但野外的豐富生活型態我們也會提到。因為不是有很多人可以有機會在野外看到動物,所以我們先把他們帶進來,讓他們跟動物接觸,透過視覺、觸覺和嗅覺,用各種形式讓小朋友對動物有接觸的機會,也讓孩子知道動物的野生棲地的元素。
KUROSHIO: 所以你們的公司有定期的教育訓練嗎?
Janet. C:很多。我現在就在做一個解說方式的訓練。我們也需要認識很多動物,因為怕被小孩子問倒。所以動物本身知識的配訊、講解的培訓、語言方面的培訓(廣東話、普通話、英文)等都要。
【本期主題】走出圈圈以外之必要。 文/黑編亮
"解放動物,其實是解放人類"。
這句動物解放運動中最有力的鏗鏘名言,說明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黑潮近幾年的組織工作中,特別關注野外鯨豚被捕捉之後,透過全球圈養展示產業的商業需求,被囚禁、受困在水池中,終其一生無法再回到牠們原始棲地的大海家園。這一類為了商業展演而圈養表演的動物處境,並非只在台灣,而是以我們無法想像的拓展速度,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的大型水族館上演著。
運動的終點目標,是讓圈養動物們終究能跳出"圈圈",回到沒有疆界的自由之地;而在組織工作方面,我們也需要走出自己眼界的圈圈,去到亞洲地區國家、甚至是更早面對動物圈養議題的歐美國家,去看看我們所對抗的勢力所在,以及在地的動保組織如何面對挑戰與串聯。
在這一期的電子報中,我們集結了八篇文章,在紀錄黑潮辦公室工作人員在2014年10/9~12之間,以"移地工作"的概念,聯繫了香港、澳門的保育組織和藝術團體,在四天之中進行對話、交流、行動串聯...等工作;此外,也分別到兩岸三地發展最為成熟的香港海洋公園,以及中國新興、號稱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族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去拍攝兩個園區內動物表演內容、圈養環境及數量的第一手記錄。
這些資料和紀錄極為重要,也是黑潮接下來發展反對動物表演、圈養議題行動的重要線索和資訊。透過照片和詳細的文字記錄,在這一期當中與黑電讀者們分享。
當然,讀者們也可以將這一期的電子報,看作是"港珠澳海洋公園直擊攻略",只是當您真的走入海洋公園的場域時,也許可以帶著不一樣的角度,看見動物娛樂產業背後的真相。
{{2014年,黑潮的努力: 年度工作報告}}
親愛的朋友,您好:
我們所生長的土地,在這一年之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翻轉——尤其,在剛結束一場激烈的選戰之後,這座島嶼的天光,是否真的如同眾所期待一般,漸漸破曉?而我們又選擇了甚麼樣的姿態,在這個充滿變動可能性的世代中,站定位置、堅持為共同的信念發聲?
對於黑潮而言,我們沒有動搖過的答案,一直是:積極參與,創造改變。
無論這樣的力量能撼動多少僵化的潛規則,不管積沙之後是否勢必成就一座高塔,我們堅信,每多一分力量的支持,就多創造了一個台灣環境改變的可能性;而我們終能和這片多年守望的海洋站在一起,匯流成一道穩固而清澈的海岸線。
環境NGO組織維持不易,而黑潮,即將穩步邁向第十七個年頭。
新的一年在這一天已經展開,我們非常需要透過您以長期捐款的方式,來支持黑潮正在發展的各項環境工作,將您對環境的一份心意,化為責任的託付——黑潮自詡為大眾的海洋環境代理人,勢必將您慎重的託付揣在懷裡,不負眾望。
細數2014年,辦公室的四位正職人員和許多志工們,抱持著繼往開來的精神,在海上接力十六年來從未間斷的海上鯨豚觀察記錄、海洋廢棄物監測記錄工作、穩定推動校園/大眾的環境教育、持續培訓海洋環境種籽教師和解說員;在議題方面,我們亦開展了新的研究工作,並發展成積極的環境行動。
在2014年,我們共計完成了下列工作:
〔調查研究]
- 持續十七年海上鯨豚觀察記錄,今年度共收集了247 筆鯨豚目擊紀錄,迄今累積了4295筆野外鯨豚觀察基礎資料。
- 持續三年針對花蓮海域花紋海豚進行PHOTO ID個體辨識工作,共計辨識出210 隻花紋海豚。
- 歷時兩年,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共同完成《台灣海洋哺乳類圈養現況調查報告》。
〔環境教育〕
- 持續十六年在海上扮演環境佈道師角色,我們的解說員在今年共帶領了 746 個船次的生態解說,傳達海洋的知識與感動,約有 30624位遊客透過黑潮解說員的帶領,經驗了友善環境的生命教育。
- 持續三年到花蓮各級學校巡迴播映並導讀《野望》國際自然影展72場,即便是只有五個孩子的小學校,也能接收到國際級的教育資源。
- 邀請國內外環境講師,舉辦約 60 場海洋環境教育講座,內容包括鯨豚保育、環境汙染、永續漁業、海洋文化等主題,約有365位大眾朋友參與。
- 帶領約 220 位朋友,以生態旅遊及海岸行旅方式,認識東部海域面臨的挑戰、產業危機與環境問題。
- 與570位夥伴,完成 7場的海洋廢棄物監測行動。
〔議題行動〕
- 召開記者會,發起「反對圈養、立法禁止動物表演」行動。
- 公開對外發表聲明,推動立法規範賞鯨行為。
- 響應環境議題,協辦廢核、太陽花運動、服貿等東部公民活動4 場。
- 參與守護環境、監督開發、政策研擬的重要會議14 場。
〔前進校園〕
- 與池南環境教育中心合作,舉辦北濱國小環境教育課程8場。
- 受邀為慈濟大學通識課程講師,教授18堂海洋主題課程。
- 受邀為花蓮高中白燈塔特色課程講師,教授 12 堂海洋主題課程。
- 受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邀請,於台東體育中學 教授4堂環境解說主題課程。
- 與全台4 個大學院校(清大、世新、東華、慈大)進行產學合作,培訓了 14 位實習學生。
〔橫向串聯〕
- 長期扮演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國際淨灘行動的台灣聯繫窗口及國內相關組織串聯平台。
- 受邀前往日本參與第12屆日本海廢會議,於會中報告台灣海洋廢棄物政策與現況,為該會議首度有台灣團體參與發言之紀錄。
- 受邀前往日本參與「沖繩、台灣海洋漂流物對策交流活動」,與台、日環境組織共同研擬海廢議題,並進行淨灘工作方法交流。
- 與花東地區主婦聯盟合作,舉辦海洋月活動2場。
- 與花蓮門諾基金會合作,每月放映生態影片,陪伴無法出海的身障朋友看見不一樣的海洋。
- 接待中國WWF組織交流參訪。
- 聯繫、串聯香港反圈養議題組織「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豚聚一家」,並實地參訪,進行工作經驗交流。
抱持著熱情與衝勁,黑潮夥伴珍視著每一位捐款人的心意,在每一步的行動中,落實著我們對於海洋環境教育、海洋公民行動的共同理念,並且深自以這份工作為榮。新的一年,我們需要您以實際的捐款行動支持黑潮,緊握著信念與我們站在一起,讓這個在太平洋之濱屹立十六年的海洋環境組織,得以穩定進行各項研究、基礎調查、教育推廣及議題行動的工作。
新的一年,期盼您能加入捐款給黑潮的行列,給予肯定與支持的力量,我們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期待,永不停息地為這片海洋努力。
http://www.kuroshio.org.tw/newsite/article_02.php?class_item_id=46
【訪談紀錄】黑潮 X &dear;X Step Out。 文/黃文儀
自飛機誤點開始,註定出發港澳首日的訪談會來個意想不到的大風吹。
此次黑潮工作人員港澳行程將深入香港海洋公園及號稱擁有世界最大水族量體— 今年初甫開張的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一探究竟,並與港澳在地同樣進行鯨豚保育工作的組織交流,同時也規劃拜訪兩岸三地關注動物與環境議題的創作者,藝術渲染給大眾的力量總是溫柔而直接,分別遇見香港&dear與澳門Step Out。
&dear是兩位表兄妹共同創作。
表哥活像身上帽T黑底亮麗色彩的動物,在各式各樣的恐龍圖案中,他是唯一出走的動物,唯一走得出的人。
表妹是隻可愛的不知名動物,混合狐狸靈活雙眼、松鼠健康膚色、雀鳥悅耳笑聲,是唯一會自己穿衣服的動物。
表哥表妹倆聽得懂其他動物的語言,讀得懂其他動物的意思。
有人會說,過往在動盪不安社會氛圍下求生存與自身權益是多麼困難,哪來精神顧及其他生命的生存環境與權益? 直至九零年代起,對於動物權益的關注像吹起的蒲公英漸漸蔓延至地球上各個角落,我們生活的空間與其他生命無異,默默耕耘這些種子的同時不也正照料自己的未來。他們每天一點點地聆聽與觀察,不只在香港、大陸至世界各地動物發出的求救聲,以擅長的手繪與其他夥伴進行創作及相關活動串聯,如2013年起護鯊日的參與,設計鯊魚圖樣衣服共同表明拒吃魚翅;十月十四的世界動物日,亦是&dear成立日,每年皆邀請許多藝術家共同為動物發聲,靜態明信片繪製及動態市集活動擴大民眾參與,再再皆是表兄妹倆努力不懈的方向。
表哥表妹領著我們到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大廈林立的花窗相間、伸出窗台橫躺打招呼的曬衣桿、沿路茶館攤販的香港街頭下我們儼然是大富翁遊戲的棋子,歷經蜿蜒通道,不間斷地上下坡與幾層樓階後順勢抬起頭,路燈下略顯的湖水綠門面帶來一種迷幻氣息,緊跟隨進入過往的石硤尾工廠大廈。六、七十年代家庭式輕工業林立,石硤尾工廠大廈應當時需求而成,寬莫30公分的水泥牆過去用以阻隔家戶隱私,歷經時代轉換後則轉成創作與創作間最好的媒介,敲敲門,想像無限。
石硤尾工廠大廈的改建由香港浸會大學主導,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 (香港賽馬會著實是個奇妙的組織,街頭處處可見賽馬會辦公室及其所資助的產業。地狹人稠的香港市區就有兩座賽馬場,不遺餘力的塑造有為形象,多角化經營),於2008年對外開放,成為近140個各類型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的運作基地,涵蓋繪畫、音樂、舞蹈、戲劇、平面設計、電影、社區藝術等,同時讓公眾可近距離接觸藝術的環境。藝術中心以自負營虧模式運作並對外開放,與近年來台灣各地遍地開花的藝術村或文創中心相仿,更多創作者與大眾有機會彼此互動、了解,激盪出看見/被看見和發聲的空間。
高樓林立夾雜,道別前的漫步,瞥見月光隱晦的圓令人驚喜,表兄妹笑笑地說:「我們明白要去關心一件事,就得先去認識,所以我們希望成為那個橋樑,讓大家認識不同的動物,從而開始了解及關心更多。在創作的同時,我們希望能做得更有意義!」
港澳行當然少不了老朋友—澳門足跡Step Out,阿忠、小寧與才華洋溢的足跡夥伴們,還有阿忠特別邀請共進晚餐的視覺與文字工作者—倩瑜。
足跡Step Out成立已久,是個不打算定義為「劇團」或「舞蹈團」的表演藝術團體,致力透過原創劇場作品表達對社會及人性的關懷,刻意突破各種藝術的界限展現多元表演風格,相信更有機會潛移默化劇場主軸。多年來足跡以手作偶劇巡迴澳門、台灣等,演出場地也是展覽場地,突破一般兒童偶劇的觀演模式,每次「發生」都像個活動,所有參與者會有不同的任務、不同的位置,從而產生不同的經驗與感受。近年作品《石頭雨》(2013)、《醜小牛》(2014)均曾到台灣演出,而黑潮與足跡Step Out的淵源為2012年受邀至澳門城市藝穗節參與「送海:海洋文化交流計畫」,2013三月至六月推出「誦海:海是我們的另一片土地」系列活動,將黑潮長期關注的「海豚、海岸、海人、海廢」四面向,藉由展覽、繪本、劇場、講座、影展、淨灘、行旅等形式,進行一連三個月的海洋探索之旅。而今年希望以「反圈養、尊重動物生命」為主題進行劇本創作及演出,同﷽﷽﷽﷽﷽﷽﷽﷽﷽﷽﷽足跡劇團﷽﷽﷽﷽﷽﷽﷽﷽﷽﷽員,進行﷽﷽,首先計畫於今年底邀請前來進行肢體工作坊,讓更多大眾有機會了解海洋哺乳類動物圈養背後的原委,並辦理主題講座等系列活動,希望培訓台灣巡演志工到各小學演出提醒我們原來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正視的其他生命的自由,期盼明年開跑的兒童偶劇演出得以繼續和這群對人、土地、環境熱切關注的夥伴共同努力。
圓桌上十幾個人連連看,一半以上是不熟識的面孔,與走創作的人共桌當然無所侷限,一會逗小孩,一會隔空喊話,時不時穿插自我介紹和現正進行的工作,總是得以自蛛絲馬跡中串聯原來你也是喔我也是耶的驚呼聲,當然” 杯中物 “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少了它哪來的伴,下肚後的暖意令人安心,對於年底開跑的計畫充滿無限期盼…。我們圍著店內唯二的圓桌之一,交談聲嚷嚷地佔據整間不大的店面,廚房外牆上的神祇牌位紅通通地望著我們笑著保庇,其他用餐者應該偷偷地想著明年有好戲可看吧。
相較香港親切的澳門揉合現今過往人群移動與生活的足跡,飯後友人相伴走過石階、牌坊、建物,溢出牆外的爬藤年歲不輕,卻從牆面裂縫中奢望聞到絲絲對於未來的想像。
越來越多創作者在不同領域上為動物福利與保育、生態環境保護等議題提出反思與批判,從不同角度深入與關切,設身於人以外的既定價值觀思考,如果你是動物,動物是你,會是怎樣的互動及凝視?這些都不再是少數人的” 議題 ”而是所有生命相互連動的事實,無盡的海水與廣袤的陸地孕育世界無數人類已知與未知的物種,彼此共存共榮,如果我們不站出來為失控的發展喊卡,最先滅絕的將是自己。
每個人心中都有股對於野性的呼喚,這般渴望驅使我們跨過一山又一海 --- 我們最初來自的地方。
【訪談紀錄】專訪香港保育學會洪家耀博士。文/賴威任
時間:2014.10.9 17:00-19:00
地點:香港九龍塘咖啡館
訪問: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以下簡稱KUROSHIO)
受訪者:香港鯨豚保育學會(以下簡稱DCS) 洪家耀博士(以下簡稱Samuel)
----------------------
KUROSHIO:對於目前海洋公園的看法?
Samuel:海洋公園曾任香港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有「蘭桂坊之父」之稱的盛智文,計畫在中國成立一個聯盟來推動海洋公園的資源交流,最近也有與他談到海洋公園的問題。但個人目前主要還是在中華白海豚的保育,海洋公園的部分則會比較少。
KUROSHIO:DCS之前有反圈養的文宣,可以授權給黑潮使用嗎?
Samuel:「與自由永別--海豚笑臉背後的真相」是從WSPA和HSUS的合作出版的兩本報告(The Case Against Marine Mammals in Captivity, 2006、2009)中節錄出來的,並加上香港的現況,可以授權給黑潮使用。而主要撰寫報告的是Naomi,「與自由永別--海豚笑臉背後的真相」在出版時也有諮詢她的意見,和她算是熟識,若日後需要與她聯繫,可以代為轉達。
KUROSHIO:DCS除了反圈養文宣外,是否有直接向香港民眾做反圈養的倡議?
Samuel:反圈養的倡議主要是由其他團體來進行,而DCS主要還是關注在中華白海豚相關的議題上。但若是有機會學校邀請去談海洋公園及圈養的問題,則都還是會去,另外就是有關放映「海豚灣The Cove,台灣翻譯為血色海灣」,包括之前Ric O'Barry's來香港時也協助安排教育推廣的事情,但是DCS沒有針對圈養有更積極的行動。
KUROSHIO:DCS是如何呼應海洋公園所衍生的問題?
Samuel:在香港,很少人會去談論海洋公園,而DCS自2003年成立起就開始有在談論海洋公園,因此就有來自海洋公園的壓力。海洋公園會透過OPCF(Ocean Park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Hong Kong,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贊助學者及NGO團體,這些人就不會去批評到海洋公園的問題,因此只有有海洋公園方面的議題就都會找上我,不知不覺就成為處理海洋公園的專家。且海洋公園和傳媒的關係很好,又有很多錢買廣告以減少負面新聞,只有少數像蘋果及壹週刊有在報導,例如在2009年(其實是在2010年),就揭露海洋公園計畫從索羅門進口海豚,在媒體報導之後,民眾才開始意識到海洋公園的海豚來源(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00503/13990326),同時大家也才知道,海洋公園為了擴園而計畫自俄羅斯引進白鯨(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0615/15342908),但最終在壓力之下放棄此計畫(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0830/15568144)。很好的情況是讓香港民眾開始討論人工養殖鯨豚的事情。(偉:台灣在10月2日又死掉一隻白鯨,未來應該不會再允許海生館再進白鯨,目前大概就只有花蓮遠雄海洋公園還有進海豚的需求,在2012年時有提出申請,但沒有得到許可,而野柳則朝向自行繁殖)。
KUROSHIO:在香港海域可以看到的鯨豚有那些?
Samuel:活體的主要是中華白海豚及江豚,其牠有紀錄的主要是擱淺,香港的海域很淺,環境跟台灣西海岸很相似。
KUROSHIO:您認為目前海洋公園鯨豚的爭議主要在那裏?
Samuel:香港海洋公園主要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海豚來源,海洋公園海豚有17隻是自行繁殖,應該要求他們承諾不會從野外捕捉海豚,至於活體交換的部分則應視個案的不同分別討論。若是按照動物福利的角度來看,在其他地方如果鯨豚無法得到妥善照顧,而海洋公園可以提供好的環境時,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法,而這種情形要注意的是避免出現dolphin laundering(洗海豚)的情況發生,因此都要視個案的不同來討論。另一個是dolphin show(海豚秀),海豚秀應該要慢慢取消,不單單是海豚的問題,主要是在教育的問題,對於海豚的認識應該來自海上,對觀眾而言並未達到教育的目的。上述兩個問題是DCS很堅持的。
KUROSHIO:圈養海豚有健康方面比如說像是聽力受損以及死亡率的問題,就是在圈養環境中比較容易死亡,您對這方面的了解是?
Samuel:這方面比較少研究,主要是和海洋公園的關係不太好,但會去關注海豚出生或死亡情形,評估及推論其原因。海洋公園的海豚都已是人工繁殖,所以和野外已有很大的不同,研究結果應該會很不一樣,另外在外國已經做了很多野生及人工環境方面的研究,結果對我來說不太重要,因為一定有很大的不一樣,而且雖然缺少關於健康或壽命等這方面資料,但是有認識以前海洋公園的獸醫,他也會告訴我一些的相關資訊。香港海洋公園的海豚最初是臺灣(澎湖)、印尼、南非(2條,水族館關閉)、突尼西亞(1條,水族館關閉)。
KUROSHIO:香港關於海洋哺乳動物進出口的法令規範是什麼?
Samuel:和CITES規範是一致的。在動物權益的部分則是有簡單的法令,例如:池子有多大、醫療資源是否充足等,但都是很簡單。
KUROSHIO:香港關於圈養環境的法令規範是什麼?
Samuel:香港政府對圈養環境有規範,只是沒有相關的專家去評比,例如政府是有獸醫編制,但只負責雞、牛等,所以報告都是海洋公園獸醫來告訴他們,形成海洋公園是球員兼裁判,並沒有一個獨立的檢查機關。之前園內也發生水族館內黑鮪魚80條全死,列為被IUCN瀕危的鎚頭鯊,從20多尾剩下10尾,由蘋果日報揭發並質疑其飼養能力,但因為不屬於CITES名單上而不需要報告。海洋公園海豚出生90天內死亡不需要通報,而這90天也是海洋公園自己訂的,香港政府非常相信海洋公園的專家,但我們會懷疑海豚那麼早夭折一定有問題,因此海洋公園海豚繁殖率其實是沒有計算這些90天內死亡的海豚,在美國這些資料可以提供,但在向香港政府索取相關資料時,政府的回應是我們有這個資料,但不方便給你,要我們去向海洋公園要,而海洋公園為了自己的利益當然也不會提供,導致資訊都不公開。這跟台灣情況差不多嗎?(偉:台灣應該也是,只有海生館因為是政府單位,會被大家要求)。
KUROSHIO:香港海洋公園的定位?
Samuel:香港海洋公園是由賽馬會的基金所成立,香港政府並制定《海洋公園條例》,海洋公園後來就成為自負盈虧的單位,並不是屬於政府機構,和美洲一些水族館隸屬於市政府如蒙特婁水族館(Monterey Bay AKUROSHIOuarium)是不太一樣,就是一個獨立的單位。(偉:海洋公園出錢的人都是香港的大老)。
KUROSHIO:DCS的研究跟海洋公園裏的動物會有接觸嗎?會與海洋公園有合作關係嗎?
Samuel:DCS財源來自香港政府,支持DCS進行田野調查的工作,但香港主要做白海豚就僅有DCS在做,所以香港政府都會委託DCS。而海洋公園不僅不會提供經費,反而會來競爭資源,像之前就花了些錢請一位大學教授到香港,來和DCS競爭香港政府有關白海豚研究,但他的研究從來就沒有做的好,因此政府還是持續在資助DCS。而香港政府除了白海豚研究之外,有些環評工作也會委託DCS,像是之前就在進行有關港珠澳大橋的環評工作,因此,DCS並不依靠海洋公園的經費。但我知道在亞洲,有些認識的鯨豚學者,會得到海洋公園的資金,因此就不會去反對它,基本上海洋公園所成立的基金會就是它的PR Machine(公關機器),就因為DCS不依賴它,因此就有機會去談論海洋公園的問題。
KUROSHIO:那目前在香港,除了DCS之外,還有那些單位在進行反圈養的行動?
Samuel:像是鯨豚一家的Roni,因為受了海豚灣(台灣翻譯「血色海灣」)影響,比較主動在進行反圈養行動,而DCS也會提供資料給他們。像是這幾年有個empty the tank(棄缸救友),就在海洋公園門口進行,以前就只有DCS,現在則加入了更多的團體,所以壓力就沒那麼大。但現在海洋公園也很聰明,如果有些老師及學生想要了解圈養這件事,就會邀請他們到海洋公園,假教育之名行消毒之實。(偉:很想知道海洋公園如何教育)。而且海洋公園也有基金會進行教育活動,告訴他們需要透過圈養海豚來教育大家,這是海洋公園的藉口。
KUROSHIO:那您個人對於海豚用於教育的看法如何?
Samuel:我個人並不反對用海豚做教育,但是反對海豚秀,如果有一天,海洋公園不在主打海豚秀,用他們的海豚來進行簡單的教育工作,我個人並不太反對,但是最好不去繁殖、不需要新的海豚,能夠慢慢改變經營的方向,所以白鯨不進來就是非常好的,就可以避免惡性循還。
KUROSHIO:您認為香港民眾有意識到圈養、動物表演是不好的事情嗎?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比較明顯的變化?
Samuel:香港民眾在海豚灣(台灣翻譯「血色海灣」)之後比較關注,另外像是Roni,不僅只有海豚,也關心到各種動物的權益問題,多了很多人關心,等海洋公園犯錯時,這樣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攻擊它,讓大家知道問題。
KUROSHIO:香港會有地方可以看海豚灣(台灣翻譯「血色海灣」)嗎?
Samuel:香港沒有電影院有放映,主要是私下放映(偉:這點和台灣很像)。另外就是Black Fish(台灣翻譯「黑鯨」),但主要是虎鯨,就跟香港比較沒有關係,但珠海就會有。
KUROSHIO:可是並沒有查到長隆有虎鯨?
Samuel:猜測應該會有,只是時機還沒有到,加上新的場館還沒有興建好,但目前珠海長隆有鯨鯊、白鯨、瓶鼻海豚、熱帶斑海豚,就也是為什麼像是Naomi和幾位學者持續在關心海豚的市場,應該說絕大部分海豚從太地進口到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白鯨到中國,以及俄羅斯剛剛開始抓虎鯨,這些大家都非常關心,尤其是虎鯨,因為俄羅斯不能賣虎鯨到美國,也就會到中國。DCS希望能夠和中國水族館有些聯繫。
KUROSHIO:所以中國也有專家或團體在關心鯨豚?
Samuel:應該是有,但有些專家和水族館之間則保持良好的關係,但不單單是中國,像是美國及歐洲也是一樣,當有水族館的時候,就想辦法和這些研究員取得好的關係,藉此保護它自己的利益,因此還是得靠NGO,但有時NGO要避免被認為是因為喜愛海豚,在談論時就會帶有情緒性,就像以我來說是研究海豚專家,從研究野生海豚行為方面去談人工圈養海豚就比較完整,所以NGO去談圈養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給科學家覺得是比較情緒性的,所以Naomi就很適合,她的博士論文就是探討虎鯨行為,所以她有這個專業性去談這個問題,所以現在需要有個行動,就是支持和水族館沒有什麼關係的學者(包括國外學者)進行海豚研究,然後提供資訊給NGO,而NGO就可以用這些資訊去進行教育工作,在這方面你們可以多想想。
KUROSHIO:DCS會在野外觀察時談到圈養這個議題嗎?
Samuel:有,而且有時候DCS還沒談到時,就有遊客會主動詢問,香港現在在這方面的教育比較好了,像是看了海豚之後,就會去問為什麼不去餵牠們?牠跟海洋公園裏的海豚有什麼分別?現在已經慢慢看到教育的成果,越來越多人去談論圈養這個問題。DCS並不是鼓勵遊客不去海洋公園,而是鼓勵他們去想人工圈養會有什麼問題,跟學生談的時候,就會去講正反兩方面的意見,「為什麼海洋公園要養海豚?」、「為什麼DCS那麼反對圈養海豚?」,你可以自己去決定,而不是只有反對你們去看海豚,希望他們多想這個問題,這不單單只是養海豚,是關係到和動物之間的關係,思考為什麼人類是高高在上的位置,然後去飼養這麼聰明的動物。
KUROSHIO:如何和民眾討論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Samuel:以前去海洋公園時,叫海豚來就來,要牠走開就走開,但是藉由白海豚觀點來去調整或扭轉保育工作。
KUROSHIO:賞白海豚的行程是怎麼安排?多長的時間?會有解說嗎?
Samuel:待在海上的時間差不多就有三、四個小時,因為船比較慢,但差不多都在1小時內找到,目擊率有八成以上,機會很高。香港和台灣不一樣,香港有很多個島,灣內風浪比較小,全年都可以進行,而白海豚全年都會在這些地方出現,都會提供一些白海豚基本資料、面臨到的保育問題、什麼發展對白海豚有什麼影響等等,因為DCS進行很多白海豚研究,所以會告訴遊客怎麼去研究白海豚、如何用研究資料去進行保育工作。
KUROSHIO:是誰去帶賞白海豚的活動?
Samuel:主要是我自己,觀豚活動並不是定期、每一天都有,差不多兩三個月才會進行一次出海觀白海豚活動,DCS並不是一個觀豚的公司,有個「Hong Kong dolphinwatch(http://www.hkdolphinwatch.com/booking_a.php)」,每星期有三天(Wed, Fri, Sun)帶遊客出海。DCS的態度是不與私人企業競爭,而船公司是自行培訓解說員,因為常常跟DCS索取資料,資訊算是非常的準確,主要是以生態為主,對白海豚的生態也是蠻了解的,DCS對於他們的活動很放心,而在外澳則是有快船觀白海豚活動,但因為快船影響比較大,並不鼓勵。
KUROSHIO:如果有學校邀請DCS去學校分享,會想要聽圈養的議題嗎?會如何去呈現?
Samuel:會準備PPT,先在海洋公園立場上,為什麼要養海豚?還有為什麼不認同海洋公園的原因,從保育的方向去談人工養海豚會有什麼問題?談論動物權益的問題、野外海豚保育的問題…,都會帶他們去討論,讓他們理解與海洋公園的差異,能夠多想一點,而不是只給他們很多的資料。但目前是被動接受邀請去到學校,大部分還是以中華白海豚為主,但還是會有一點點談論,學生也會問到「中華白海豚和海洋公園裏的海豚有什麼分別」,這時候就可以跟學生說明。以前大眾比較不會談論到圈養,現在大家都有些許的概念,願意去多聽一點。
KUROSHIO:您覺得香港海洋公園對動物的照顧是好的嗎?
Samuel:就照顧海洋哺乳動物,香港海洋公園已經是亞洲最好,無論是空間、獸醫等,我也不是從照顧海豚來去批評,主要會從教育去討論。而且有些事情做的不好我們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就希望去找出更多的問題,像最近就有海洋公園的訓練師告訴我們還是會有不給食物的情形,雖然從外面來看它是最好的,但詳細內幕不清楚,就要慢慢的去找出來,但和台灣比較起來還是專業一點。
KUROSHIO:海洋公園所進行的研究真的很多嗎?
Samuel:研究海豚真的很聰明嗎?主要都是在Dolphin condition(海豚認知),研究不太需要從圈養,因為全和野生的不一樣,以研究為名來抓這些海豚是不需要的,全都是藉口。
KUROSHIO:香港海洋公園有在進行海豚治療(dolphin sister)嗎?
Samuel:中國有,但是香港沒有。香港海洋公園則是有Dolphin encounter(海豚面對面),就是付了多少錢,就可以去觸摸牠們,然後把這些錢捐到基金會,告訴遊客説進行這個活動是和保育有關係,説法有點牽強。
KUROSHIO:您對海洋公園聲稱若沒有海洋公園則無法搶救鯨豚,看法是如何?
Samuel:這和台灣水族館很像,宣稱如果沒有海洋公園、沒有這些收益,我們怎麼樣可以去搶救鯨豚?像是擱淺的海豚也是可以讓牠死掉,為什麼一定要把牠救去水族館?台灣民眾有個信念就是蓋水族館來搶救鯨豚,但像是英國並沒有水族館,那要如何搶救呢?那救安樂死,站在動物福利的角度來看,救牠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是去延長牠痛苦的生命。海洋公園會參與擱淺救援,藉此建立海洋公園存在價值。(偉:覺得要跟一般人解釋這麼多真的有困難,不管是看表演、習慣去拍牠或摸牠,一般人很難理解)。所以需要慢慢來,像是美國人雖然很習慣去到seaworld就是要看虎鯨,不過一旦有個受爭議的點爆發,像是Black Fish(黑鯨)就會引起討論,而且年輕世代有意識到問題,對這些事比較關心,就會利用一些事情發生慢慢找機會去教育民眾。
KUROSHIO:目前DCS編制為何?各有那些分工?和大學或機構之間是否有合作?
Samuel:DCS有五位全職員工,主要是在研究、教育、環境影響評估、生態監測等事務上。因香港的大學較少專家或學生做鯨豚研究,這部分主要是自己來進行。(偉:主要是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或是聲音監測嗎?像是水下錄音或PAM?)DCS有在進行PAM(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在固定地點收音,判斷白天與晚上聲音差異,同時將資訊提供給台灣參考,這部分則是與議題發展有關。主要是香港很小,都是DCS在進行生態、環評的事情,一部分也是其他NGO很少在談人工圈養的問題,可能與海洋公園有合作,不方便去談論。
KUROSHIO:看到您的報告中有提到SROI(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從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到SROI,有那些項目有調整?
Samuel:如果有興趣是可以提供報告。像是第三條跑道的興建,從機場興建、空氣、海洋、噪音污染等,用很多方法來量化發展所帶來的成本,提醒社會大眾需要計算社會成本,而非只有經濟成本,香港以前也沒有這樣做過。(偉:台灣也是,主要都是進行傳統的EIA,沒有提到這些物理、化學的東西對生物的影響,或是對人生活的影響)。例如如果沒有中華白海豚,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希望透過SROI帶起一些討論,不單單只是提到興建成本,對於帶來的影響及破壞都能夠量化。(偉:SROI做了幾年?)大概兩年,花了很多時間在進行。(偉:主要有幾個單位在進行?)主要有三個,DCS、地球之友、公共專業聯盟(The Professional Commons),以及香港大學的一位研究員協助進行分析。(偉:所以政府還是僅做傳統的EIA而沒有做SROI?)是的,所以就自己來,雖然也還不是很全面,主要還是帶來概念性觀念,希望有一天能夠做為環評規定的一部分。
【行程紀錄】日二,香港海洋公園狂奔紀錄。文 /盧怡安
【20141010港澳行程記錄 DAY 2 】
紀錄:怡安
行程重點
港澳行的第二天,我們即將前往在亞洲頗具規模及代表性的香港海洋公園,在出發前我們先與今天的訪談對象: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研(科學研究)項目助理經理洗映彤小姐、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社區教育助理經理張可怡小姐聯繫,希望能藉此機會了解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和香港海洋公園本身行政之間的關係和責任劃分。同時,關於海洋公園的教育部門,園方也派出了海洋公園公司的教育經理張芝中小姐前來與我們說明海洋公園如何發展該園所謂的"教育工作"。而此行另一個重點,是去參觀香港海洋公園的海洋哺乳動物繁殖及研究中心。據了解,台灣的遠雄海洋公園飼養技術和動物訓練的方式,都是參考香港海洋公園的經驗,所以前往該園區重要的園內繁殖場域,是此行重要的目的之一。香港海洋公園園區占地廣闊,動物表演和展覽館也都很多,我們一行五人,根據動物表演場次和訪談工作,如同趕場似地在海洋公園裡狂奔,唯恐疏漏了每一個重要的紀錄。以下是這一天簡單的流程紀錄:
10:30 搭乘香港海洋公園專屬接駁公車
儲備好體力後,從地鐵「天后站」轉乘海洋公園專屬接駁公車出發。車上有許多來自各地(香港在地外,還有中國、韓國)的家庭,爸媽和小孩都人手一張地圖研究著抵達公園後的路線。由於南下交通順暢,約莫20分鐘就抵達目的地。下車後,發現園區的周邊仍在大興土木,或許是要興建捷運快線之類的車站。
10:50 抵達香港海洋公園
走進園區,映入「耳」簾的便是充斥四周、感染力十足的音樂,也許是因應歷來都吸引許多遊客光顧的「哈囉喂日(Halloween萬聖節)」活動,音樂既磅礡又神祕,開始了解主題樂園讓遊客都似著魔狀態的手段...也聽得出來音響設備所費不貲,低頻部分十分厚重,不免憂慮長期下來噪音對園區內動物的影響。也不愧是娛樂產業發達的香港,不同園區都設計了不同的音樂,利用巧妙的地勢或植物屏障等設計,毫無互相干擾的問題,從一個參觀遊樂園的觀光客心態看來,香港海洋公園在娛樂工作上做得算是非常到位。當然,一個海洋公園具有高度的娛樂價值其實是值得思考的:娛樂氛圍掩蓋了海洋公園圈養動物的殘忍現狀確實是令人擔憂的;而現存的海洋公園若要逐步轉型,一個擁有娛樂功能的海洋公園也是較有利潤調整及轉移,逐漸將海洋公園的展示及表演除役的可能性。
正式入園前,便注意到入口處有設立一間小小的「保育基金站」,裡頭空間並不大,搭配著展板牆的是一台觸控式互動螢幕,展示的是基金會近年保育的項目與成果,包括海廢、馬蹄蟹(鱟)、中華鱘等。展板上也安裝了一台感應器,類似台灣使用悠遊卡付費的服務,讓遊客使用「八達通卡」感應機器即可捐款,後來整天參觀下來,發現這樣的感應器充斥整個園區,不禁讓人思考這種捐款方式強大的行銷宣傳效益,也開始考慮這種捐款途徑的可行性,當然,是應用在黑潮精神上。
11:10 「海洋奇觀」→「威威劇場」
稍稍研究了參觀路線以及表演場次後,第一站便前往「海洋奇觀」考察水族場館,首先觀察到的是場館的觀賞路線與水缸的設計十分巧妙,除了牆上鑲嵌的缸子與少數小型水缸之外,最主要的大水缸利用環繞下行的步道(海獅餵食秀、尋鯊探秘都有類似的設計)以及刻意設計的觀看孔,營造同一個水缸卻有不同的觀看角度。除了達到趣味性的目的之外,若以生物環境的品管來考量,應該較能集中控管水體的品質保持其穩定,也能降低人物力資源的分散,不過當然水缸中生物的密度以及水體品質是否真正良好,還是需要繼續監督。
水族館中,同樣處處都能見保育資訊,內容是關於海洋危機以及永續海鮮的說明,但場館中昏暗的光線以及資訊告示擺放的能見度,遊客是否真能看到資訊還是被質疑的。走出場館,一旁則見通往海鮮餐廳的入口,就「生活娛樂」上認知與行動的結合而論,還真十足完整。
離開「海洋奇觀」,途經「雀鳥園」,只見數個巨大的籠中圈養著許多種類的鳥類,雀鳥只是通稱,其中包括孔雀和及其他鳥類。不過我們並沒有太多時間研究有哪些雀鳥,便要前往即將開始的「威威劇場」,三步併作兩步,未料趕到時演出已即將結束,幸好威任及偉立睿智早早便入席,我們只好在外頭等待轉述,一邊從細小的鐵絲網中,研究劇場側邊海獅表演後等待的後場空間(不確定是否仍有其他),視線所及有三個空間,其中兩個有水池,一個則為儲藏空間,皆不大。透過威任與偉立轉述,「威威劇場」和「太平洋海岸」的表演,就動物的表演內容而言,其實動作內容相差不遠,包括「拍手」、「噴氣」、「吼叫」等,但切入點卻不太相同。「威威劇場」服務的對象多為兒童,由訓練員與海獅的互動說明訓練員如何訓練動物,並強調他們是以「正向訓練」的方式訓練動物,並請小朋友上台扮演動物角色,只要動作符合訓練員指令便得獎賞。而「太平洋海岸」服務的則為大眾,表演內容則是海獅與海豹的「餵食秀」。
12:00 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金會人員用餐
中午,黑潮五人便和園方基金會三位經理用餐。剛入座便發現桌上擺的餐紙上印著「海鮮保育」四個大字,側邊則列著類似永續海鮮菜單中分為「避免」、「想清楚」、「建議」三大類的魚種。基金會主要負責工作為保育物種的研究與相關活動的推辦,包括「建立中華白海豚海洋樣本資料庫」、「鯨豚擱淺行動組」、「香港水域黃海馬普查與標籤識別」、「支持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建設」,另外,相關教育活動則有「馬蹄蟹校園保母」、「熊貓行動」及「野生保育大學生贊助計畫」。
席間,自己主要是和負責「社區教育」的Joe(張可怡小姐)談話,依她的說法,基金會辦理的活動與園方選擇執行的研究與生物(鯨豚聲納及繁殖)是分開作業的,於是當我好奇詢問,由於鯨豚也是海洋公園圈養的動物之一,基金會是否曾舉辦或將會規畫鯨豚相關的活動,以及若舉辦會如何介紹鯨豚?基金會表示他們的業務主要在外頭進行,園內會舉行的研習或課程等則是歸海洋公園的「教育部」規劃,所以他們表示目前沒有,未來是否有計畫也不清楚。即使如此,各司其職的背後必定仍有政策上的連帶關係,對「圈養」的事實不僅沒有負起說明的責任,還透過推廣保育的方式,利用圈養動物的展示推廣園外動物的保育,難道園內的動物不是動物?看似崇高的口號,卻與實際作為背道而馳,實為矛盾。
13:30 「太平洋海岸」/「極地館」→「中華鱘館」
由於表演時間將近又仍在等待園方教育部人員前來訪談,黑潮人力得要分頭進行,由洪亮與偉立繼續留待訪談,並進一步與海洋公園公司教育經理會面;阿莫、怡安和威任則分別前往「太平洋海岸」與「極地館」紀錄海獅與企鵝的表演。
「太平洋海岸」場館呈現的是海獅及海豹的餵食秀,場館空間的設計是利用一條下坡迴旋走道,引導遊客從地表上分成「海豹」與「海獅」兩個觀察區域,走下地下玻璃櫥窗觀察區,可發現兩個觀察區域在水下其實是相通的,只是由於被分開兩個區域餵食,導致牠們有不同的上岸地點。
餵食秀的開始是引導遊客往海豹池聚集,而解說員則站在池邊為遊客說明四隻海豹的品種、特徵等(不過看那解說員手中光明正大地握稿解說,似乎有失專業)。接下來則引導遊客移動致一旁的海獅池,由四位解說員分別指示四隻海獅進行動作:揮動前肢、隨訓練師指揮「唱歌」、扭腰、咧嘴「笑」、側翻身讓解說員說明生殖腺位置。走下場館觀察海豹、海獅水下的活動環境,除了水面上的石塊之外,水面下的地表皆為光滑的構造。場館其他的告示說明,除了介紹館內曾為之命名的海獅及在園內出生的小海獅之外,其餘則提及海裡的垃圾以及各式漁具魚法的使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而威任前往「極地館」的觀察,是關於企鵝「餵食秀」的部分。館內室溫控制在低溫狀態,而餵食秀則是以「岸上餵食」的方式進行,威任則有觀察到餵食人員會向企鵝餵食一種黃色藥錠,經詢問後,人員表示那是一種黃色色素,是為了讓企鵝身上的毛色保持鮮豔…怎麼想都覺得是件違反自然的事啊…
16:00 「尋鯊探秘」
離開太平洋海岸之後,預計前往「鯊魚館」聆聽人員解說。途經「中華鱘」館,由於從香港海洋公園網站以及文宣中得知,「中華鱘」是目前園方著力保育的物種,也是列出許多相關研究計畫的對象。加上午餐時,基金會經理也提及目前與學校合作讓學生參與的「馬蹄蟹」,現在就正在「中華鱘」館內展出,於是便決定繞進去。和一旁萬聖節妖怪村大旁長龍的隊伍大相逕庭,一進中華鱘館,除了氣溫低得嚇人的空調之外,裡頭空無一人,挑高的扁平水族箱中,幾隻中華鱘只能在觀眾能一覽無遺的空間中不斷來回游著。館中使用看板及LED屏幕展示園方在中國水產教授的協助下進行的研究,以及人工繁殖的成果。館中也展示了幾種魚類及蟹類,似乎與中華鱘並沒有特別大的相關性,而靠近出口處的一大面展示看板上有一區針對「鱟」的介紹圖文,看板前的展示箱中卻不是鱟,而是海星與海膽,展示箱中也可以發現由於溫差的關係充滿了水氣,實在難以辨認箱中的生物。不知中午時基金會人員告知的資訊是否有誤,當天並沒有在任何展示館中看見鱟,於是也沒辦法進一步觀察圈養環境以及生物狀態。最後,就在這樣一頭霧水的展示設計中,我們離開了「中華鱘館」。
到了「鯊魚館」後,迎面的是一個高度略低於肩的大水池,與「太平洋海岸」展示場館設計類似,同樣利用逐漸下坡的觀賞坡道設計,展示同一個大水缸不同角度與深度中的鯊魚、魟魚等軟骨魚類的活動狀態。場館中展板及電子螢幕設計的部分,包括呈現了鯊魚的種類與演化歷史、一整面呈現與鯨鯊實際大小相同的牆、搭配著名人代言「拒吃魚翅」的平面廣告,呈現香港人使用與食用魚翅的數據、現況以及造成的生態破壞。其中,吸引我們停留最久的,則是幾台觸控式的透視及動態影像螢幕,分別呈現鯊魚進食、卵胎生生產的過程。我們還發現,水缸中一隻不斷貼著缸子游的蝠魟,於右鰭下方有一個目測直徑約莫5公分的傷口,經詢問館內解說員,她們表示那是新的傷口並且都會有醫護人員定期檢查,並沒有明確表示傷口行程的原因以及醫療情形。而相關的互動裝置,則包括館內接近出口處,提供遊客留影並連署「拒吃魚翅」的機器,呼應著那些名人代言的海報。另外,場館週邊也設立了幾台提供兒童觸控互動的機器「鯊魚挑戰站」,利用闖關遊戲的形式,帶出鯊魚的相關知識。
17:30 「海洋劇場」
來到一天中最後一場動物表演,在表演開始前,舞台上兩面大螢幕中一段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影片循環播放著,影片中提到人為垃圾問題造成環境污染等,最後打上園方logo以表形象及發聲。在演出前,甚至設計了一個利用無線連網,邀請觀眾利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於現場進行一個「海豚游泳比賽」的遊戲,同時介紹出園內幾隻海豚的名字及個性。香港海洋公園的動物表演,是結合海豚與海獅表演的一個劇本,利用極具渲染力的音樂,帶出一位主角與一隻海獅漂流海上,後來主角遇難,由海豚出現解救的故事。海獅的表演部分包括揮手、指揮吼叫以及扭腰,還設計了一個橋段,訓練海獅將主角丟棄水中的塑膠瓶撿起,進而帶出「海廢」議題。戲碼後半段海豚出現,表演動作包括發聲、跳躍、前後旋轉以及仰泳等,搭配著螢幕中野生海豚在海中游泳的畫面,營造出觀眾對劇情的想像,某種程度和電影一樣,利用虛構的影像催眠了觀眾,令觀眾暫時忘記了「演員演戲」的真實。
入夜,搭配上七彩的燈光與熱鬧詭譎的音樂,香港海洋公園主打的「哈囉喂」氛圍更為張牙舞爪。一整天的勘查工作接近尾聲,一行人以坐三趟纜車一邊休息一邊看身下的海岸夜景做結。回到「天后站」在附近餐館用過晚餐,步行至布朗街享用甜點後,回到金鐘加入「占中撐香港」的行列中「朝聖」,實際觀察與感受,便陸續歸巢整理休眠,結束第二天的戰鬥。
【訪談紀錄】行動現場,豚聚一家 。文/盧怡安
時間:2014.10.11 10:00-12:00
地點:香港星巴克咖啡館
訪問: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以下簡稱KUROSHIO)
受訪者:香港在地行動組織「豚聚一家」召集人黃豪賢(以下簡稱Roni)
.....................................................................................................
Kuroshio:可否與我們分享你對於香港海洋公園的行動與觀察?
Roni: 目前香港海洋公園裡的19條海豚並不是來自太地。
Kuroshio::的確,是從印尼、南非,或是園內繁殖而來。
Roni:香港海洋公園訓練動物的不當方式,藉由一些前訓練員的揭露,有以下幾個案例:對於表演不好的海豚,是以不停地跳躍,消耗體力但不提供食物以作為懲罰;或以「連坐法」——單一隻海豚表演不好,其他的海豚都不能吃東西來懲罰,甚至以食物獎勵攻擊不合作海豚的那隻海豚攻擊者;也曾經發生訓練師對不聽指示的海豹,使用掃把敲擊頭部的案例,並不如園內人員所說的「正向訓練法」那般。除此之外,餵食不當導致的消化問題以及圈養的壓力問題,都必須讓牠們長期服用胃藥以及鎮定藥。園內的「海洋奇觀」水族館,也曾發生將大量感染、瀕死的魚放進冰櫃凍死。
Kuroshio:香港目前對於表演海豚的動物福利問題關注的人多嗎?
Roni:香港關心海豚權益的人現在還是少數,提到動物,也還是比較重視貓狗。政府則仍是利益導向地讓觀光業朝這個方向發展。
Kuroshio:我們在「豚聚一家」的粉絲頁上,常看到你們召集志工到海洋公園現場抗議、勸說民眾不要入園的照片,還有派報單張,這樣的行動你覺得對於入園的遊客有實質的影響嗎?
Roni: 目前,海洋公園主要客人還是中國人,我們在現場行動影響力有限,但至今已有較多媒體會報導。「豚聚一家」沒有辦公室,由幾個朋友與愈來愈多的志工組成,目前仍是以事件或行動做為號召,才會聚在一起,例如在海洋公園發傳單的行動一次大約二十人參與。行動現場,公園保全會趕人,也會叫民眾入園前將傳單丟掉,或將有任何相關標語的物件飾品摘除。
Kuroshio: 「豚聚一家」現場行動力非常強,請問對於從「立法」面推動有何看法?
Roni : 若要從立法面解決目前香港野生動物圈養的問題,香港兩黨政治(民主黨、建國黨)的嚴重傾斜,會是推動的巨大阻礙。而目前,香港有「169法條」針對「反對殘酷對待動物條例」,規範對待動物的不當方式,除了肉體,還含括精神上的虐待。
Kuroshio : 除了行動還有其他任何推廣的形式?
Roni : 我們有自己的電台,會定期邀請與談人上電台與我們討論特定議題。而除了平均一個月一次的海洋公園發傳單倡議行動之外(從去年開始至今已進行六次),我們也參與相關議題的大遊行,例如「Animal Fest」及「七一大遊行」。媒體的報導對我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到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媒體曝光。有些時候則會和「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洪家耀Samuel合作,讓研究與行動結合。「豚聚一家」除了關懷海豚,也關心海岸開發議題,如第三跑道建設。也有淨灘活動、生態紀錄片放映。(Roni本身也是「野豬權益聯盟」的負責人,平時也關懷流浪貓狗、參與許多社會行動。)
Kuroshio:動物圈養表演議題,我們認為是全球的問題,這次也透過訪談來做串聯,之後希望可以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共同推動兩岸三地的反對動物表演行動。
Roni :非常期待,也許之後有機會到台灣,可以跟你們一起到現場行動!
-------------------------------------
註:香港法「169法條」
【行程記錄】日四,挑戰世界最大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文/賴威任
【20141012行程記錄 day4】
紀錄:威任
行程重點
10月12日,我們將從澳門的邊檢站進入到中國的領域,到珠海去考察目前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海洋王國:珠海長隆海洋王國。
中國,正如我們所知道的一樣,在這幾年間許多大型的開發建設不斷,發展主義擴張的情況下,原為荒地的珠海橫琴新區,成為港珠澳經濟發展新的增長版圖。2014年3月,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的重要項目——長隆海洋王國正式營業,光在海洋王國試營業的春節期間,「橫琴的旅遊景點和酒店遊客量出現了700%的井噴式增長,爆滿的景象随處可見。」首期投資達200億的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包括了「擁有世界最大海洋魚類展館的長隆海洋王國、擁有1888間客房的長隆橫琴灣酒店、彙集國際馬戲金獎節目的長隆國際馬戲城」,這項暴發戶式的建設即將在2015年建成長隆企鵝酒店、長隆馬戲酒店和一座全球最大的五維特效影院,屆時,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的酒店房間總數將增加至5000個。
根據黑潮的調查了解,在目前全世界的大型水族館擴張版圖中,以中國在近五年的速度、規模、動物數目最為龐大,若要談圈養議題,中國的水族產業是不可迴避的關鍵。因此,這次黑潮在港澳的組織參訪中,很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到這間全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園裡去一探究竟。
10:00 澳門出發
事前在電腦前查詢的抵達方式很模糊,在地人知道的訊息也參差不齊,故花了一些時間、前後折騰了一陣子,才自澳門的蓮花口岸出境,搭乘接駁巴士前往橫琴口岸辦理入境。巴士收的是澳幣,但駕駛座卻是在左側。自橫琴口岸出境後,到歧關車站詢問如何搭乘至長隆,給了個答案説是自停車場搭車,走到停車場確實有車輛的車頭條顯示至長隆,卻久久不見司機。有看到另一頭有巴士載人下車,看到的站牌説明卻是要前往珠海市區,同時也詢問旁邊攬客的男士,確認前往長隆的巴士要在外頭的幹道上等。步行時間至巴士站(珠海公交--港澳大道路口)約10分鐘左右,這段路像是走在揚塵迷漫的新興國度中,搭配著道路兩旁的開創新中國的雄心壯志,可以預見開發是當前最重要的主軸。搭上巴士之後(14、86、K10、K11),經過八站、約略10分鐘的路程就可抵達長隆海洋王國,途中會經過馬戲團表演場,以及遠眺豪華飯店,差不多在11:30分鐘抵達長隆海洋王國。
11:30 抵達珠海長隆海洋王國
入園處有個以各式海洋生物為造型的噴水池,中間是隻站立的老虎,想必是長隆的吉祥物。進入到園區內,先映入眼廉的是一個超大的LED螢幕,大伙拿了園區地點及表演時間表開始研究,發現海獅劇場在12:00有場表演,時間約莫在5分鐘後,大伙開始在占地遼闊的園區內進行一連串的狂奔。抵達時已開始表演了,看到的是海象演出的尾聲,以海象在一位觀眾吐水做為活動的結尾。接下來就有一位女主持人,以非常娛樂、誇張的方式介紹海獅出場,同時將海獅依照來源分成兩隊,分別是南美海獅及加州海獅,每隊各有4隻,以兩隊交互穿插的方式進行演出。海獅劇場約可容納3000多人,而整個海獅表演約略30分鐘。
看完海獅之後緊接著的是13:00的海豚表演,因為需要穿過大半個園區,步行時間差不多約7、8分鐘,且抵達入口時,已有相當多人等待進場。海豚劇場的座位數應該比海獅劇場稍微大一些,粗估應該可容納超過4,000人,為了尋求好的拍攝角度,特別選在中間的最後一排。海豚劇場是由夏威夷毛利勇士舞當作開場,海豚表演過程中因表演海豚隻數不同分成好幾個回合,中間還穿插著一小段海豚背景知識的介紹。表演結束之後訓練師先退場,讓海豚自行游動,後來訓練師以及其他工作人員有到主舞台,直到被要求離場前,觀察到12隻海豚還是在表演池裏。而在紀錄的過程當中,前方的一位中國婦女一下子站立、一下子又坐下,攝影的高度也要隨之調整,幸好是坐在最後一排,站立拍攝比較不會擋到其他人的視線,只是想想有那麼激動到要站上欣賞嗎?
海豚劇場之後直奔14:00白鯨劇場,白鯨劇場外頭人潮已經相當多,進到場館內更是驚訝,整個座位數粗估應該有5000人,而白鯨表演池前方是圓孤型透明壓克力,這與海獅及海豚表演池很不一樣的是要讓觀眾看到白鯨水面下的動作,一開始是一段約2分鐘的開場迎賓舞,表演者也包括了白鯨的訓練師,由膚色看來應該是外籍人士,有一段水中芭蕾的表演。而白鯨表演的情況和海豚不太一樣,是演出的7隻白鯨全程都在場。節目散場之後,白鯨會在水缸中自由游動,遊客則會到水缸前與白鯨合照,而場館內則會圍繞著白鯨的聲音。
看完白鯨之後也餓了,因為不想讓長隆賺錢,所以早上吃得特別多,就是不想在園內消費。在等大家休息的同時,就站在餐廳外頭看在園區內的花車遊行,用各式各樣海洋生物來呈現,其實還蠻熱鬧有趣的。吃完午餐之後,約略16:00一同去參觀有拿到5個金氏世界紀錄的鯨鯊水族館。
站在最大的缸體前面看著海洋生物,我得承認是很令人震撼,同時也讓自己當下做了決定,我明年要學會潛水,我想要在水下看到牠們,用自己的技術及設備。
之後分成兩隊朝不同的場館觀察及紀錄,偉立和文儀一組,卉君、怡安及威任一組。緊接著來到了極區探險,先映入眼廉的是幾隻站在大太陽下的棕熊及馬來熊等,熊站立的位置,洽巧讓玩極地破冰船的遊客,在途經時能夠和熊有目光上的接觸。在進到裏頭看到3隻北極熊更是無言,每隻都有明顯的刻版行為,心裏生活在北極區的牠們,何苦被抓來熱帶地區受折磨。
接著則來到了企鵝館,館內飼養至少兩種的企鵝,裏頭的氣溫還算冷,導覽人員甚至都要穿上大衣,但和企鵝在南極生活的溫度算是有接近。但沒想到一走出來,外頭還有一種白眉企鵝就在太陽下曬日光浴,同時還看到有一對母子,媽媽帶頭敲玻璃企圖吸引企鵝的注意,企鵝也真的過來了,因此孩子也有樣學樣,原本想勸告她們會嚇到動物,但看到企鵝游過來反而不知如何規勸而作罷!
在離開極地館之後,因為離中午看的海獅海象館很近,就繞過去看看在人工造景環境下的牠們。幾隻的海獅扒在人工礁岩上,幾隻在水裏游泳者。緊接著來到了海豚島,看著8隻的熱帶斑海豚在小小的池子裏不斷的游動,在那裏待了一小段時間,想著大海裏的熱帶斑海豚可以跳很高,但在這個所謂海豚島裏的牠們,卻被限縮在這裏。因為離集合時間所剩不多,最後去到了海豚保育中心,看著同樣被關著的瓶鼻海豚。其實看不太懂長隆要保育海豚什麼,保育,就不應該把牠們抓來這裏。
18:30 集合討論
大伙又回到海洋大街,在餐廳裏討論今天在長隆的所見,同時以園區地圖來紀錄觀察的重點,當作今天驚恐(至少對我而言)的結束。離開時,因為時間超過17:00,已經沒有巴士橫琴口岸,約略在19:30搭車到拱北口岸,剛搭上車時,沿途除了長隆旅店有著較亮的燈光外,巴士看到的亮光都是來看對岸澳門的閃爍,直到外靠近拱北口岸時,周圍的大樓一棟接著一棟,拱北口岸周圍的人群更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可以想見這個地區未來的發展。
約略在20:40分左右進入澳門關閘邊大樓,大伙先去吃「黃枝記粥麵」,每人都點不一樣,所以品嚐到多種口味,而在吃完黃枝記之後,在前往巴士站的路途,卉君看到路旁賣著湯圓的甜品,大伙又坐下來享受了一碗好喝的甜湯來暖暖身體。搭上車往大香的家,車上滿滿都是人,心想也好,擠巴士總比車上所有人都開車導致塞車,沿途經過各個知名的賭場,一間比一間要來得豪華,真是澳門的現況,但真的是每一位澳門人都想要的嗎?
四天下來,每天滿滿的行程,終於這趟參訪之旅接近了尾聲,在澳門的兩天,要特別感謝黑潮志工大香一家人的協助,減少了許多迷路和交通接駁的時間。
而回返之後,有更多的工作和挑戰,才等著開始。
{{黑潮近期活動}}冬天依舊熱夯夯~
- 《圈圈》校園演劇推廣小組成員招募
新的一年,黑潮將致力推動「圈養議題」,透過各種方式與大眾對話。《圈圈》是由澳門劇場團體「足跡」帶領,正在發展故事的一齣親子偶劇,預計於今年四月完成工作坊及排練,進入校園演出推廣,以多元、有趣的形式呈現,嘗試引發更多討論。繼去年底的「故事與偶」工作坊後,第二回工作坊也將展開,不必擔心有無表演經驗,對圈養議題熟不熟悉,只要有心,就讓我們一起作伴向前航行。
一、研習時間:
1、圈養議題分享、發展故事《圈圈》(帶領人:吳思鋒、黑潮伙伴)
(1)2015年1月26日至2月1日間,進行6小時工作坊(確定日期依報名者時間而定)
(2)2015年2月,擇一至二日進行工作坊(約8 - 16小時,確定日期依參與者時間而定)
2、文本排練、試演(帶領人:莫兆忠、盧頌寧、黑潮伙伴)
(1)2015年3月7、8日(六日),共兩天。
二、研習地點: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黑巢(花蓮市中美路81號)
三、報名資格:學生及社會人士,上限20名。
四、報名費用:免費。研習結束之後需繳交作業。
五、線上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V76rh4FkjDCTrtIpNQu1g2NXHJE-L3e7_c9lvT3veEM/viewform?c=0&w=1
- {帶著跳蚤去旅行-主題跳蚤v.s攝影展,攤位徵集活動!!}
一、 主題說明:
這是一個以“旅行故事”為主題的跳蚤小市集與攝影展。
中心概念只有一個:將你曾經去「旅行」途中有故事的紀念品或物件,轉換累積成下一趟「旅行」的旅費。——把故事留給未曾去過彼方的人們,才有空間裝入新的旅行計劃。
以「旅行」為主題出發,可以隨意定義「旅行」,不限於國外,外縣市(搬家、求學或工作的經驗),甚至是心靈的旅行(一本書或一首歌帶領你完成),都可以自我詮釋和定義。歡迎大家天馬行空天花亂墜,自由想像,重點是物件的“旅行故事”。
二、 徵集攤位說明
* 數量:邀請20位朋友一起來擺攤
* 參加辦法:請簡單填寫連結的線上表格報名: http://goo.gl/forms/cDg4EL1n6l
* 攤位大小:約80X80cm地面(可自備皮箱、木箱或小桌椅)
* 現場提供:電源、燈光
* 擺攤時間:1/31(六)~2/1(日)
* 遊戲規則:
1. 請提供旅行中的攝影作品一張以上,大小不拘,請沖洗或輸出,並佈置在攤位的牆面,作為故事說明。
2. 擺賣的物件,請至少有3件是具有旅行故事或記憶的,並以自己的方式呈現在物件旁(可變成隨著物件的紙條、可以是一張小照片或一張插畫均可,形式不拘。)
3. 不另收場地費,以兩日擺賣之所得5% 回捐給黑潮。
* 報名截止日期:即日起到1/19(一)
* 錄取通知:1/21(三),以電話或信件告知。
* 評選標準:和本活動主題符合程度。
* 佈展/佈攤時間:1/30(五)10:00~19:00
* 錄取者請全程自行顧攤,活動辦理人不經手現場任何金錢交易。
三、我想參加,但是我看不懂上述的說明~
*莫慌,莫急,莫害怕。只要打電話到黑辦:03-8246700,找任何一位工作人員洽詢即可。
{{金多謝與揪甘心}} 2014年10月~12月
由衷地感謝您支持黑潮,讓我們得以持續推動各項活動及研究計畫。
【2014年10月捐款名單】
信用卡定額月捐(20810)
100元/ 謝美慧
200元/ 匿名者(王小姐)、蔡閔傑、吳佩芳、蔡中岳
300元/ 林于凱、邱百合、MR. WU CHUN-TE、周季瑩、陳盈竹、何昀、徐薆薇
310元/ 陳至瑩
500元/ 游睿為、黃良賓、張永州、楊懿如、徐子恒、陳麗珠、黃仕儒、程吳隆、許世璋、張哲禎、洪韻軒、柯美如、陳婉寧、李圓恩、陳金柱
1000元/ 林明憲、郭睿軒、潘恒梅、詹嘉慧、吳志浩、廖振福、陳慧書、賴靖騏
2000元/ 李育欣
郵局帳戶定額月捐(7277)
100元/ 何孟潔
300元 / 陳俐璇、朱米靜、鄭宇軒
500元/ Zubine、陳品如
777元/ 賴玟錦
1000元/ 黃愷文、匿名者(葉先生)、匿名者(賴小姐)
1500元/ 吳紫棻
單筆捐款(18350)
100元/ 蕭依蕾
200元/ 林黃碧蓮
250元/ 善心人士
600元/ 方士碩
1000元/ 吳敏慧、鄭雅云
1200元/ 黃吉村
2000元/ 鄭芷昀、江清溪
10000元/ 江文龍
海洋書屋DVD/ 盧盈年
【2014年11月捐款名單】
信用卡定額月捐(21710)
200元/ 匿名者(王小姐)、蔡閔傑、吳佩芳、蔡中岳
300元/林于凱、邱百合、MR. WU CHUN-TE、周季瑩、陳盈竹、何昀、徐薆薇
310元/ 陳至瑩
500元/ 游睿為、黃良賓、張永州、楊懿如、徐子恒、陳麗珠、黃仕儒、程吳隆、許世璋、張哲禎、洪韻軒、柯美如、陳婉寧、李圓恩、陳金柱
1000元/ 林明憲、郭睿軒、潘恒梅、詹嘉慧、吳志浩、廖振福、陳慧書、賴靖騏、郭國雄
2000元/ 李育欣
郵局帳戶定額月捐(7277)
100元/ 何孟潔
300元/ 陳俐璇、朱米靜、鄭宇軒
500元/ Zubine、陳品如
777元/ 賴玟錦
1000元/ 黃愷文、匿名者(葉先生)、匿名者(賴小姐)
1500元/ 吳紫棻
單筆捐款(11680)
100元/ 蕭依蕾
200元/ 林璟薇、謝逸俠
300元/ 許雅晴
380元/ 吳秋逸
500元/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2000元/ 周儒
3000元/ 徐芳薇
5000元/ 劉士誠
我就是喜歡你在海中的樣子2015桌曆(13000)
600元捐款方案/ 洪鈴雅、洪鈴雅、陳怡妏、許昭慧、曹絜涵
1000元捐款方案/ 蔡雅雯、徐玉珍、陳嘉雯、廖梅雅、吳伊証、俞玉珊、辛宜蓁、林佳瑩、李育欣、黃國修
講師費回捐(6800)
1600元/ 盧怡安
5200元/ 賴威任
【2014年12月捐款名單】
信用卡定額月捐(22860)
200元/ 匿名者(王小姐)、蔡閔傑、吳佩芳、蔡中岳
250元/ 謝定璉
300元/林于凱、邱百合、MR. WU CHUN-TE、周季瑩、陳盈竹、何昀、徐薆薇、兪玉珊、林嘉琦、許瑋倫
310元/ 陳至瑩
500元/ 游睿為、黃良賓、張永州、楊懿如、徐子恒、陳麗珠、黃仕儒、程吳隆、許世璋、張哲禎、洪韻軒、柯美如、陳婉寧、李圓恩、陳金柱
1000元/ 林明憲、郭睿軒、潘恒梅、詹嘉慧、吳志浩、廖振福、陳慧書、賴靖騏、郭國雄
2000元/ 李育欣
郵局帳戶定額月捐(7577)
100元/ 何孟潔
300元/ 陳俐璇、朱米靜、鄭宇軒、沈幸潔
500元/ Zubine、陳品如
777元/ 賴玟錦
1000元/ 黃愷文、匿名者(葉先生)、匿名者(賴小姐)
1500元/ 吳紫棻
單筆捐款(75950)
100元/ 蕭依蕾
400元/ 陳春源、洪芷茵
1000元/ 謝逸俠、黃吉村
1200元/ 李依紋
2000元/ 蘇娪萱、蔡懿馨、鄭芷昀
2100元/ 徐子恆
3600元/ 何姿樂
4200元/ 徐啟峻
5000元/ 陳惠芳
7500元/ 曹琇惠
10000元/ 歐陽夢芝
12000元/ 黃梨君
21450元/ 葉祥溪
我就是喜歡你在海中的樣子2015桌曆(7200)
600元捐款方案/ 洪萃吟、陳至瑩
1000元捐款方案/ 陳雅芬、黃碧瑩、劉琇鈴、林繼于、李怡萱、呂志彥
感謝您的協助,讓黑潮可以順利執行更多的工作!!
【2014年10月份志工】
野望放映:劉家成、盧盈年、黃億芳
北濱國小環教課程:劉家成、謝宜蓉、楊若榆、羅士庭
【2014年11月份志工】
野望放映:劉家成
北濱國小環教課程:劉家成、謝宜蓉、謝孟淵、徐詩涵
黑巢空間小幫手:劉品辰、魏民勝、劉品辰、任孟淵、吳佳穎
photo ID:胡黛娣
“漂流的物件”展覽台南能勝興x黑潮 佈展:張倍璋、高郁宜、林祐丞、林昱穎、陳政鴻、薛喬勻、邱以勤、盧盈年、蔡南益
【2014年12月份志工】
北濱國小環教課程:黃億芳
黑巢空間小幫手:魏民勝、吳佳穎、劉品辰、顏瑞瑤、任孟淵
【行程紀錄】日三,港進澳出只是半天的事。文/張洪亮
【20141011港澳行程記錄 DAY 3 】
紀錄:洪亮
行程重點
10月11日,在香港的第三天,我們有一個上午的時間與豚聚一家的召集人黃豪賢約訪,接著搭船前往澳門,與當地的表演團體,也是黑潮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有交流合作的老朋友「足跡step out」會面。
10:00 -13:00 銅鑼灣訪豚聚一家召集人黃豪賢
今年開始,因為黑潮與動社聯手主打反海洋哺乳類動物圈養議題,也因此注意到臉書上有一個叫「豚聚一家」的粉絲專頁,每天都刊登著反對海豚表演的相關訊息。除了分享香港國內外的海豚表演訊息之外,豚聚一家粉絲專頁最令我們注目的,是對於海豚表演的明確訴求和不斷刊登他們號招志工前往香港海洋公園抗議、派報、發傳單的照片。為此,我們在臉書上已互通消息,一來希望可以串聯香港在地的反圈養行動組織,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從他們在香港反對海洋公園動物表演的行動抗爭經驗中,了解他們如何運用行動策略、如何串聯。
於是在這天早上,我們與豚聚一家的召集人黃豪賢(Roni)相約在住處附近,碰面之後,我們步行到附近的咖啡店(香港較友善的室內空間好像只剩連鎖咖啡店?),進行約兩個小時的訪談。
由於這次的交流活動,很重要的是除了想要了解香港在地組織如何針對香港海洋公園的表演項目進行行動串聯之外,也希望能夠透過交流,把我們目前在台灣做的反圈養工作經驗分享給對方。Roni 非常同意我們的看法,因為海豚表演不只是在地的問題,更是全球產業結構的問題。這些動物的福利和現況依照不同國家和不同法令,也得到不同的對待。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匯集兩岸三地反圈養的團體,希望可以串聯各地組織的力量,讓大家在進行在地的議題運動時,得以分享彼此的經驗,找到適合在地工作的方法,除了在大眾教育方面努力之外,如何在各地現有的動物保護法令中找尋可以見縫插針的角度,也從法令上制定有效的罰則,如此一來才有可能真正改善圈養動物的生存問題。(豚聚一家訪談內容見怡安撰寫的訪談紀錄)
14:30 離開香港,前往澳門
結束了和Roni的訪談,一行人繼續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澳門。本來希望可以為大家留一點在香港的自由時間,讓第一次來的夥伴也有機會在香港走走看看,然而整趟行程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十點以後,大夥兒在不算大也不算小的香港街頭穿梭奔走,實際上真的是一點自由活動走看香港的時間都沒有,緊接著我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搭乘快艇前往澳門。
15:30 抵達澳門,與足跡step out會面
時間回溯到2011年,黑潮透過劇場朋友吳思鋒的引介,與澳門的表演團體Step Out 結緣,開啟了兩個團體之間深遠的友誼與對話空間。2012年,黑潮受邀到澳門參與當年藝穗節的「送海」藝術交流計畫,在澳門 Step Out的安排之下,進行了當地小學生的繪本分享、大眾講座、海廢裝置藝術展、海人誌:東海岸漁民口述歷史裝置藝術展…等一系列海洋相關的環境藝術行動。而在2013年,黑潮同樣以「頌海」藝術交流計畫,回應這樣難得的交流互動機會,邀請澳門足跡劇團的朋友到台灣,並於花蓮舉行了兒童劇、講座、海廢裝置藝術等展覽,將兩地精彩的海洋交流火花,也傳遞給台灣的朋友們。
之後,黑潮與Step Out的朋友緣分不斷,各自關注兩地之間發生的議題,透過環境教育、海洋議題的共同命題,Step Out以藝術行動、肢體表演、兒童劇的演出方法,開展了黑潮在環境教育方面的想像與合作的可能性。在2013年開始,黑潮與Step Out開始針對動物圈養的議題做戲劇展演的想像與討論,也暫定在2014年年底開始,兩個團體會再度合作,籌備台灣、澳門兩地一系列的圈養兒童劇巡演。
這次到澳門,幸運地有黑潮志工:大香賢伉儷和小熊一家人接待,充當地陪、司機、加沙發寄宿之家,省去了許多費用和交通上的困擾,要特別向大香一家致謝(深深鞠躬~)。而本身也在澳門「藝術文化圈」裡打滾的大香一家,跟Step Out的夥伴們更是熟得不得了,於是就在大香一家的陪伴之下,黑潮一行五人順利來到澳門連勝街Step Out的所在位置,與負責人莫兆忠(阿忠)、盧頌寧(小寧)會面,阿忠也介紹澳門在地的插畫創作者倩瑜,一起來與黑潮的夥伴會面。(相談甚歡的會面紀錄請參閱上一篇文儀的藝術的行動,行動的藝術>)
在一番觀念和想法交流的暢談餐聚之後,重返澳門的我們也在大香一家的帶領之下,走看了澳門老城區的狹巷歷史,重溫當時曾經是海埔地的街區,以腳步的辛勤耕耘向消失的海岸線致意。這一趟工作行程中,能夠隨意走逛港澳兩城的機會極少,每一日都是意志和腳力的挑戰,這個晚上在睡著之前,我們極力地把握短短兩、三個小時,在這個充滿歷史的過往漁村聚落中,尋找海的消息。
【行程紀錄】日一,萬般艱辛的啟程。 文/張洪亮
【港澳行程記錄 DAY 1 】
紀錄:洪亮
行程重點
從台灣出發的第一天。今天的行程重點除了手忙腳亂地從台灣出發之外,就是要約訪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的洪家耀博士,以及與香港在地以動物為創作主題的藝術家「&DEAR」見面,並且藉由他們的引介,帶黑潮的夥伴去參觀將來可能在香港以反動物圈養為主題策展的幾個藝術空間。
9:00 桃園機場集合
這是黑潮第一次全辦公室出動「移地工作」。雖然此行選擇的時間是雙十連假,但一連五天的行程仍讓工作人員在離開辦公室、離開台灣之前,仍忙接電話、忙打卡,整個辦公室團隊到最後一刻都還在用手機聯繫公事,真的是用盡最後一分鐘。今天最大的失誤,大概是威任把要帶到佔中現場的黃色雨傘遺漏在公車上了,第一時間忙著想用電話追回來,但車子已經一去不回頭了(還好雨傘在回台灣之後有尋回)。飛機起飛時拍了一些台灣的空中照片,意外發現台灣中央山脈和雲海好美。下飛機之後開啓今天的工作模式。
15:50 抵達香港國際機場
在機場先分頭辦了臺胞證加簽、問路與接駁事宜、買香港區內通訊用電話卡。
再次會合之後,以最後決定的買機場快捷到香港站,再轉地鐵到銅鑼灣。由於今天的飛機行程延誤了一多鐘頭,所以原定與藝術家「&DEAR」會面的時間也完全大delay,我們一行五人在碩大的香港國際機場裡快步走著,在人流如瀑的電梯間穿梭,帶著行李非常狼狽地與時間賽跑。
終於找到晚上住宿的背包客棧,與顯然已經錯過了的藝術家「&DEAR」的表哥在住宿處會面之後,大夥兒拿好要贈送給會面單位的義賣品之後,速速裝袋、拿好記錄工具,一刻也沒待地前往下一個會面點。「&DEAR」的表哥建議把原定訪談他們的時間挪後,並且非常貼心地帶著我們前往九龍塘站跟洪家耀博士會面。
17:00-18:40九龍塘站訪洪家耀博士
與洪家耀博士約在九龍塘站的一處商場咖啡廳見面,此時除了黑潮工作人員四人加董事偉立之外,陪同的還有「&DEAR」兩位藝術家:表哥跟表妹。兩位藝術家與洪家耀博士原本不認識,但這一天也透過黑潮夥伴的介紹,互相了解彼此的工作內容。
由於洪家耀博士的時間緊迫,整場訪談約進行了一個半小時。洪家耀博士是「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的會長,該協會成立於2003年,是香港唯一鯨豚保育相關的組織,該協會宗旨為:
1.喚起大眾對於白海豚和其他鯨豚的認識
2.保護香港地區白海豚的生存與棲地
3.正視賞鯨活動對於香港白海豚生存的影響
4.與鄰近地區如中國和台灣進行海豚研究合作
5.進行環境教育
洪家耀博士在2002年起參與台灣西岸白海豚調查,並在國際期刊發表數十篇有關香港鯨豚之研究文章,和台灣鯨豚研究學界的往來也十分密切。近年來,香港、澳門的幾個大型陸域開發如香港第三跑道、港珠澳大橋的興建等等,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都扮演著監督、與政府對話的「第三部門」角色。當然,這一次會和洪家耀博士約訪的目的,主要還是想討論海洋哺乳類動物圈養的議題。由於中華鯨豚學會曾於去年中國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開幕時,曾針對該園的動物表演做過一期刊物,呼籲大眾不要去看表演。所以我們也想藉由這次的訪談,來了解該學會在香港海洋公園和長隆海洋王國動物圈養、表演的議題上有做過甚麼樣的研究和行動。
洪家耀博士的普通話不是太順暢,但很努力選擇讓我們易懂的詞彙溝通。談話中提到有關他們在白海豚方面的工作,還有他們跟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的競合關係,也提到他們和香港行動組織「豚聚一家」召集人黃豪賢(Roni)一起合作進行的第三跑道議題(訪談內容見威任的採訪整理)。過程中大家相談甚歡,會後洪家耀博士也提到可以提供一些數據給我們參考,包含他發表的相關研究PAPER、同時幫忙聯繫WDC的朋友,成為重要的一個對口。
19:00 九龍JCCAC藝術空間
結束訪談之後,我們跟藝術家「&DEAR」表哥、表妹,一起去了原定於下午的行程:走到九龍區的石鋏尾JCCAC藝術展覽空間http://www.jccac.org.hk/,去看將來若合作可以展覽的區域。JCCAC是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英文簡稱,所處建築物前身是「山寨廠」(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林立的「石硤尾工廠大廈」。內裡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項目。JCCAC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及非牟利機構的模式運作,定位為一所多元化及對外開放的藝術村兼藝術中心,提供文化藝術創作空間(藝術工作室和展示場地),以協助培育創意人才和推廣藝術文化。藝術家「&DEAR」認為,JCCAC的展覽空間較大,若日後黑潮想要舉辦兩岸三地的反圈養插畫聯展,以這個藝術空間較為合適。我們走訪了整個建築空間,感受到香港的藝術文化在這個地狹人稠的擁擠都市裡,見縫而生的燦然生機。(「&DEAR」訪談見文儀的整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