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06-22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6-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6-2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 理解饑餓,才能根絕饑餓
【左右看】 傳播學者槓上旺旺中時 
  哈巴狗電台:狗臉的歲月
  看守台灣:我見我思話六輕健康風險評估



【社論】 理解饑餓,才能根絕饑餓
   

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表示,今年全球飢餓人口預估比去年激增1億人,將突破10億大關,達到10億2千萬人的歷史新高,也就是世界上每6人就有一人吃不飽。FAO表示,全球深陷經濟危機和糧價居高不下,是今年饑餓人口遽增的兩大主因;換言之,貧窮和糧價過高是當前饑餓的根源,所以「糧食危機」並非糧食的生產不足,而是買不起才吃不飽。

對於去年的糧食危機,各方幾乎都同意:熱錢流進期貨市場的投機炒作,是造成糧價騰高的主要因素。雖然美國發展生質能源而有「人車搶糧」的疑慮,但是目前生質能源的原料多來自大豆、玉米和甘蔗,其中可作為糧食的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糧食作物,而根據FAO的報告,全球饑餓人口最多的地區不是美洲,是以稻米為主食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估計今年將有6億4千2百萬人處於長期飢餓,比去年增加10.5%;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饑餓人口預計將達2億6千5百萬人,增加11.8%,這兩個地區的飢餓人口就占全球總饑餓人口的9成。是故,發展生質能源固然可能加深糧食危機,但糧食危機卻集中在以稻米為主食的地區,而非以玉米或小麥為主食的地區,「人車搶糧」的生產不足之說,應加以修正。

猶如對綠色革命的檢討,全球糧食向來不患寡,而是患不均。在金融海嘯、經濟危機之下的饑餓地圖,呈現的仍是全球貧富的分界,以玉米、小麥為主食的歐美富裕國家僅1千5百萬左右的饑餓人口;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則有5千3百萬人。至於食用稻米的亞、非大陸,仍是爆發糧食危機最嚴重的地區,而稻米生產沒有銳減,人口也未爆增,原本可自給自足的糧食生產,何以突然饑餓再現,成為令人矚目的問題。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貧窮人口增加,糧食價格提高,買不起、吃不飽的人口才會增多。糧荒最嚴重的海地(Haiti)即是一例,當地以糧食為主的農業破產,改植經濟作物,小農淪為貧窮的農工,仰賴貨幣收入至市場購買糧食,因此對糧價的波動分外敏感,糧價一漲,當地即發生饑荒。

聯合國曾期望在2015年使饑餓人口減半,如今雖未宣佈放棄,但已希望渺茫。儘管FAO已點出經濟危機和糧價是今年饑餓人數遽增的關鍵,不過還是將饑餓的根源理解為「糧食短缺」,未能明確指出分配不均的問題,欲根絕饑餓,恐怕是緣木求魚。

(回目錄)



【左右看】傳播學者槓上旺旺中時 

【左看】 工人無力,媒體如何不變私器
李亮/文字工作者

旺旺中時集團發動旗下媒體連日抨擊NCC,甚至寄出數份存證信函給曾經為文批評此案的學者與記者,威脅當事人若不道歉將提起訴訟。

此舉引起眾多傳播學者不滿,集體召開記者會,痛批旺旺中時先是違反新聞專業,對事件缺乏平衡報導,使媒體喪失公共性淪為私器,後竟又威脅各方批評者,透過法律行動欲進行控告。包括政大、世新新聞系主任以及台大新聞所所長在內的傳播學者,呼籲旺旺中時懸崖勒馬,莫再踐踏言論自由與新聞專業的基本價值。

眾多學者的介入,是否真會促使旺旺中時就此收手,目前仍未可知。然而,言論自由與新聞專業遭到破壞,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根本原因在於,言論自由與新聞專業,不只是媒體老闆尊不尊重、媒體人敢不敢堅持的問題,而是現實中的新聞是透過資本雇佣制度生產出來的,生產者也就是媒體工人們,本無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專業受到結構性的限制。當此種雇佣制度缺乏媒體工人組織的內部制衡時,期待任何外部法令與輿論、或是其中的個別媒體人來制約資方,恐怕都會事倍功半。




【右看】 誰能給蔡董上課
王放/政治評論員

由於旺旺中時集團與NCC之間的爭議,旺旺中時發動旗下媒體一律批判NCC,甚至鎖定一些曾從各種角度批評旺旺中時作法的學者與媒體人,寄出存證信函要求道歉否則就提告。此舉引來包括台大、政大、世新等院校的傳播學者以堪稱空前的規模大集結,共同批判旺旺中時的作法傷害了言論自由與新聞專業。

旺旺中時則先是由蔡衍明親自出面向學者釋出善意,其後又在同一天藉報紙版面發表主筆群以及蔡衍明本人的文章,再次回應。

此一衝突儘管引起新聞專業、言論自由等崇高理念的爭議,但骨子裡其實只是篤信商場實戰勝過學院知識的蔡衍明,把商場經營模式搬用到新聞媒體所造成的問題。蔡衍明在文中自陳,他經營媒體的兩個目的是:一,引導台灣人對大陸的觀點,促進兩岸團結;二,開創華人娛樂媒體事業王國。這兩個目的,前者是將特定理念立場加諸需要客觀中立的媒體公器,後者則無視媒體不同於單純娛樂的社會責任,如果由傳播學者來打分數的話,可能是不及格吧。

問題是,蔡衍明向來反對讀書太多,學者們的話他能真正理解並接受嗎?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狗臉的歲月
■陳真

人在困頓落難時,日子似乎比較美麗。當別人因為某種外在條件,或因為某種其實一點都不重要的東西而捧我或把我視為跟他們一樣競逐於功名跑道的「正常人」時,我反倒覺得特別失落,生活失真,時空荒蕪,彷彿有著什麼東西從生命裏頭消失了遠離了。反之,當我來去無路,當我被看成鐘樓怪人,看成危險異類,看成沒啥出息的人而不屑一顧時,我反倒覺得日子沉甸甸,一天彷彿有著一輩子的重量。

因此,我總懷念1989 年畢業前後那幾年的日子。家破了,人亡了,每天找工作,每天被迫換工作;去了日本東大尋求入學機會,隨後卻無法出國,書沒得唸,醫生也當不成;涉嫌叛亂自然也不可能當公務員。一年搬上二十四次家,行李箱子根本無須拆封,因為隨時都有可能換地點找工作,更不知何時進黑牢。吃完善心人士今天給的麵包,不知明天的糧食在哪。像條流浪狗,人們想要怎麼糟蹋你就能怎麼糟蹋你,而你全然沒有任何澄清機會或反擊能力,任何人都能任意朝你吐幾口痰或踢上一腳而無須掛在心上。

我一直記得當時醫界許多老枝新秀們輕薄短小的態度言語。這些人,感官異常靈敏,隨著風向變換,隨即換了旗幟,熱烈高喊起愛台灣口號;有的儼然慈善家,竟開起精神病院來,說要以愛以人文濟世救人。北島早年有詩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冰川紀過去了,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什麼死海裏千帆相競?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我記得這樣一些人情世故,可我更記得那些友善的眼神,記得遠方無言的山丘,記得牛背上的白鷺鷥。

狗臉般的歲月,秒針變時針,日子特別難熬。每天想睡就睡,不想睡也儘量睡,因為至少睡覺時是沒有痛苦的。經常睡到黃昏,睡到晚霞灑滿整個草屯鎮,然後跟學姐騎車巡視山林。在山林裏,我見過宛如龍捲風的成群飛蚊盤旋空中,見過翱翔天際的飛鳥,見過在迴廊間屋簷下躲雨的小貓,見過下雨過後生命在朝夕間草叢積水裏的小魚,見過夕陽被黑夜拋落山谷的雲彩變幻。這樣的日子,我能說它不好嗎?或許就像柏格曼《哭泣與耳語》裏那個承受劇烈疼痛的癌末女主角,當她與姐妹們漫步花園,她說:「我總算明白了,這就是幸福,人生不可能比這更好了。」

(醫師)

(回目錄)


  看守台灣:我見我思話六輕健康風險評估
■許惠悰

報載,學者針對六輕工業區所在地周邊10公里以內的6個鄉鎮,進行了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六輕盛行風方向下風處、也就是台西鄉的惡性腫瘤和肺癌的死亡率,在六輕運轉4到6年後顯著高於運轉第1到3年這段期間;6個鄉鎮的全癌症發生率在工業區運轉期間顯著比運轉前高,或是隨著運轉時間的增加而逐年升高;台西鄉與麥寮鄉的急性骨髓樣白血病發生率在運轉第4到7年顯著比運轉第1到3年高;另外,台西鄉與麥寮鄉的肝癌發生率及麥寮鄉的急性骨髓樣白血病發生率,在運轉期間顯著高於其對照鄉鎮。這個新聞的披露,造成各級的政府部門以及被控訴的六輕相關廠商均紛紛跳出來澄清立場,並且對於上述的研究報告提出不同的意見與看法。

對於該份報告的分析結果,有幾點看法可以提出來就教於社會大眾:

1.該份研究的執行方法與架構為公共衛生領域中最基本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也就是將靠近六輕的鄉鎮設定為暴露組,同樣為雲林縣離六輕較遠的鄉鎮設定為控制組,然後比較六輕開發前後,且隨著開發時間的增加過程中,暴露組的癌症發生率是否有隨著開發的程度而呈現增加的趨勢;此外,控制組與暴露組在同一時間點是否有暴露組高於控制組的現象。在學理上,這樣的研究結果說明了靠近六輕所在地的鄉鎮,某些癌症的發生率與六輕確實是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其實,在立報的報導中曾經訪問過台塑相關人員,該員表示,目前政府建置的癌症死亡跟發生檔案準確性高,已可反應當地暴露狀況。所以,利用癌症的發生率的研究方法,廠商是持肯定的態度,在學術界亦同樣是可以檢驗的方法。

2.政府相關部門在面對污染物質造成人體健康上影響的議題時,經常以學術、研究機構進行調查時,因執行單位不一,研究調查及資料取得方法各異,易發生結論相左,調查結果無法形成公信力等情事,以此作為說詞來否定相關的研究結果。個人認為,健康風險評估的方法與架構,已經在國際間推廣了相當的時間。國內重大的經建計畫的開發案,亦將健康風險評估納入了環境影響評估的要項之一。因此,如何執行健康風險評估,政府部門應該建立起相關的準則,如此就可以避免上述執行單位不一、方法各異的情事了。這是政府部門責無旁貸,應該趕快要進行的工作。

3.過去環保法規的訂定過程中,健康風險的確保並不是相關法規考量的唯一標準,所以有許多合乎環保標準的行為模式,卻可能高於可以接受的健康風險。如此矛盾的結果,可能在未來健康風險評估角色越來越吃重的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議題之一。個人認為,相關的法規,例如排放標準及空氣品質標準等,應該有必要通盤的加以檢討,以因應未來的需求。

(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27@【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6-22』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