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07-02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0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0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 美德:行為的力量
【左右看】 公共化或多元抗爭?
  井邊之蛙:流行樂天王猝逝的啟示
  咄咄集:失格的升格



【社論】 美德:行為的力量
   

教育部提出「有品運動」計劃,依據教育部長鄭瑞城的說法,政府將投入9.7億的預算,提升台灣整體社會的品德、品質與品味。

這種由執政當局主導的全民運動,從歷史上的案例來看,若是不小心,恐怕會埋下不祥的因子。譬如,漢武帝時代的「獨尊儒術」運動,是以罷黜百家做為代價,終結了先秦百家爭鳴繁花齊放的盛景。1934年,蔣介石發起「新生活運動」,提倡四維八德做為「國民革命得以成功,中華民族得以復興」的手段,其行動指引則是「生活藝術化、生活生產化、生活軍事化」,總結為「三化」,而其最終的目標,依據蔣介石自己的說法,「就是要使全國國民軍事化」。以當前教育部「三品」的計劃內容來對照1930年代的「三化」,不禁讓人今昔恍惚。

我們無意全盤否定教育部的用心,但是歷史教訓告訴我們這一類的運動,往往不是流為「形式」,就是轉而成為對人民的「桎梏」。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台灣長期以來深陷藍綠政爭的泥沼,社會上存在太多負面的情緒、負面的語言、負面的行為,我們太過熟悉腐化、墮落、惡毒、敗德、罪孽的內涵,而嚴重缺乏對美德善行的認知。若是教育部的「有品運動」有助於增加人們辨識美德善行的良知良能,那麼,這樣的運動也許可以發揮意料之外的價值。

美德,首先應該就是一種行為的能力,一種表現價值的力量。譬如,藥品的美德就是治療的能力;刀子的美德就是切割的能力;而人的美德,就是在於展現人道的能力。也因此,哲學家史賓諾沙把美德等同於力量,美德讓人有力量去做出符合自然人道的行為,去彰顯出做為人的獨特價值,否則,人不配為人,就像鈍化的刀或喪失療效的藥,這是本能的淪喪。

也因此,美德必須表現於行為,而不僅只是知識。然則,按照教育部「有品運動」的實施計劃,將近10億元的經費將分年度核撥各校,「融入學校課程和教學活動中,並列入校務評鑑,做為年終績效考評」。這樣的方案,最後恐怕又照本宣科地淪為學生的背誦比賽和紙上測驗,看不到行為的力量。我們要再度強調,美德不是觀察,不是記誦,而是必須具備行為的意志,須要努力的過程,才能發揮「人」的特質,展現人性的獨特力量。也因此,「有品運動」不僅需要理性辨識何為品德、品質、品味的能力,還需要有實踐的方法,將美德善行化為行為的力量。而在教育部的計劃中,我們實在還看不到上述的認知和動能。

(回目錄)



【左右看】公共化或多元抗爭?

【左看】 公共化的多元價值抗爭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有其歷久彌新的道理:即使理想遠大,還是必須一步一腳印地從草根、從最近、最小的範圍開始實踐。然而,如果認為一般社運的目標就只要做社區議題、草根工作,而不需要去衝撞結構、體制的核心癥結,那就見樹不見林了。

事實上,草根與中央、邊緣與中心、社區與全國、多元與一般,都是整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可能擺脫彼此片面孤立運作。

要找到一個遺世獨立、脫離外在大環境影響牽制獨立運作的小社區,是極不可能的。雖然台灣某些邊緣地帶的小社區、小族群有其特殊而多元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但這些小社區不僅不可能完全封閉,而且他們之所以能相對獨立而特殊的運作,其實也正是他們早已深深地嵌入在整體的大環境中,深深地受到整體體制力量的牽制與滲透。

換言之,台灣任何多元而特殊價值取向的社運抗爭,從樂生院的古蹟文化保存到同性戀者的權益,都必須爭取到與其他大多數人、非特殊價值觀的一般民眾的瞭解、同情與支持。這才是公共化之下的多元價值發展。




【右看】 草根才是根本
陳安君/大學教師

在後現代的今日,台灣社運要持續發展,首要就是拋棄「大論述」、宏觀的論調與視野,例如所謂的全球化、整體性、公共化等大而無當的議題取向。這些目標與議題,不是過於抽象而不著邊際,就是過於理想而不切實際。更可怕的是,這類大論述往往假託宏觀、中心或整體之名,在論述與社運抗爭的過程中,壓制了許多草根、自發、多元小眾力量的自然崛起。

例如,過去台灣的社運抗爭往往依託政治運動,但這主題卻是被導向於國家機器權力上。這使得許多本來可以以多元而直接的民間力量之發展,卻被誘導到國家霸權的爭奪。

台灣社運過去十餘年來,始終沒有徹底擺脫這類大論述的方向。如今,我們必須反璞歸真,從社區、從草根、從小眾、從多元性、邊緣性的議題做起。讓主流政黨繼續去爭奪國家霸權,讓左翼教條主義者去夸夸其談地討論全球化議題吧!

台灣真正關懷社會弱勢者,應務實而謙卑的從根本做起,從自己能力可及的範圍做起,從鄰里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利益事務開始做起。讓我們回到鄉里、回到農村、回到社區扎根吧!

(回目錄)


  井邊之蛙:流行樂天王猝逝的啟示
■徐世輝(企畫人員)

美國流行樂天王麥可傑克森的猝逝,在美國引起很大的反應。本地媒體則是在一陣喧囂後,報導的焦點集中在傑克森的整型、負債、用藥、童年創傷的八卦當中。似乎,傑克森之死,不過就是另一個「成名後失去自我」的典型。 

看似與國外同步的新聞報導,其實是讓我們更不瞭解這個世界。稍有敏感度的人應該會覺得不對勁:如果一個「天王」只剩下近乎變態、醜聞的行徑,那麼,他受歡迎的社會基礎是什麼? 

傑克森在1970年代以童星之姿崛起時,其實是做為美國底層文化進入主流的重要象徵,而他的音樂、表演之所以被接納,是因為有了黑人民權運動做為文化的開路先鋒。他與1960年代的搖滾樂、比搖滾更早的貓王,以及1990年代之後興起的饒舌樂,都是美國底層文化進入主流社會的重要象徵。 

從傑克森在過世前的各種轉變、掙扎,就可以看到這個從底層進入主流的過程。例如,他在音樂工業開始從「賣唱片」到「賣現場演唱」的轉型過程中,開始加強舞蹈的能力;他有意識藉由改變外型、生活方式來建立個人形象,希望藉此獲得主流社會價值的認同。相較於部分搖滾樂堅持不向流行樂靠攏,以及饒舌樂強悍的以底層社會形象自豪,傑克森與貓王堪稱是其中的異數。 

從事後的觀點來看,媒體將傑克森與貓王相提並論,也算是恰當。這並不是因為兩人都出身勞工家庭,而是,在他們過世後被披露的私人生活,都顯示了他們在成名過程中,對於主流社會價值的不適應。 

儘管,我們有悲情台語歌、民歌轉型變成流行樂,甚至台客進入主流媒體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都只被片面化了。我們用台灣社會的片面化經驗去理解傑克森,由於缺少了這種「底層文化躍上主流舞台」的對照,結果,在台灣的傑克森,就只剩下怪怪唱腔、獨特舞步的理解。 

長期以來,本地對於西方搖滾樂、嬉皮的理解,幾乎都是放在1960年代學運、社運的脈絡。我們談了很多的60年代政治,卻很少觸及美國社會的真實面貌,以至於我們只能用「青年尋找自我」的抽象概念來理解那個年代的文化,而完全將階級這個因素視為無物。 

不過,這還不是最糟的。再過幾天,當李安執導的,關於Woodstock的電影上演時,我們還會再一次經歷這種「看得到卻摸不著」的無力感。

(回目錄)


  咄咄集:失格的升格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台灣要為今夏的這場縣市升格大戲,付出多少代價,已經難以預料。 

為了搶送件,雲林縣、嘉義縣可以把嘉義市丟在一邊,讓後者宛如颱風眼或是昔日東德中的西柏林;台北縣不但可以把基隆市先晾在一邊,還用環狀區域形成直轄市;台中縣市就算互補,但中彰投自然形成的互補,在確定升格後,反而形成斷裂;至於屏東的獨憔悴,更有許多人為之抱屈。 

就教育資源而言,到了民國99年元月,將至少有72所高中職及特教學校由國立改為(直轄)市立,包括台中一中、台中女中、台南一中、台南女中等,而招生區是否因而調整,地方教育局處長竟直接回應「會尊重新直轄市市長」,而非和教育部或鄰近未升格的縣市商量。此外,在校長遴選的壁壘主義之下,將來大台中市、新北市、大台南市、大高雄市,將可能如目前的台北市,保護轄內教育人員,除非到第三階段,否則不會讓校長候用人員跨區交流。教育割據區將愈發成形。 

而更大的噩夢來自財政收支劃分法的混戰。立法院在43日通過地方制度法,賦予此波縣市合併、合格的法源之同時,也附帶決議要在兩個月內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們不是怪罪行政院版未在63日送入立院審理,而是擬議中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草案,正在無所不用其極的把中央各部會的錢刮出來,大幅擴充統籌稅款的額度,以便讓升格和不升格的縣市都能「財源廣進」。而行政院主計處每年650億左右的一般教育補助款更是被早早盯上。 

這筆一般教育補助,是89年林全擔任主計長的改革,優點是使各縣市依財源不同得到教育收支差短的補助,不再有發不出薪水的情形,且使教育部不再有應付不盡的立委指定經費(類似縣市議員的配合款),缺點則是不像過去專款專用,其中部份額度會遭縣市政府洗錢,流入下年度其他施政項目中。但即使如此,教師團體仍能追蹤其執行率,逐年批判,施壓教育部要督導地方儘早設置教育發展基金,以保住教育預算。然而開源無方、減稅最力的財政部,目前將腦筋動到這裏,一旦刮過去變成統籌分配款,再也不是一般教育補助,各教育相關團體將完全不能掌握教育預算的流向及執行率,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形同名存實亡。 

當連著一年半的稅收持續短徵,稅基加速流失的危機已然朗現,財政部還要欺負教育人,還要欺騙國人,玩起如上所述的數字挪移,以配合升格歡喜圖的彩繪,你說,這種升格,不該被視為大大的失格嗎?>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27@【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02』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