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16─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1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1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社論】 | 歐巴馬的非洲行 |
【左右看】 | 12年國教合理嗎? |
井邊之蛙:美國登陸月球40週年 | |
咄咄集:暑假與農村再生 |
【社論】 | 歐巴馬的非洲行 |
美國首位非裔總統歐巴馬偕第一夫人,旋風訪問迦納,引起極大的風潮。實際上,訪問不過浮光掠影,真正發酵的作用還在後頭。 |
|
(回目錄) |
【左右看】12年國教合理嗎? |
【左看】 | 公義與效益的結合 |
文 |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
要求12年國教,乃至於要求16年的包括高等教育之教育公共化,不僅符合社會公義價值,而且也符合社會效益。公義與效益,在教育公共化的議題訴求上,不僅完全沒有衝突,而且是相輔相成。 |
【右看】 | 只有公平,沒有效益 |
文 | 陳安君/大學教師 |
本周日台北難得發動了一項社會議題的抗爭活動,訴求主題是要求政府盡速辦理12年國教。這不僅要求將目前的9年國民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而且訴求者明言,新增3年的高中部分教育,乃是國民可選擇的教育權利而非應盡的教育義務。 |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美國登陸月球40週年 | |
文 | ■徐世輝(企畫人員) |
■徐世輝(企畫人員)今日是美國登陸月球40週年。關於登陸月球,比較主流的說法是:美國花了大筆金錢,目的是要展現美國在科技、文化上的優越性。一般最常被提到「登月轉播是事先在地面錄影」的質疑,就是衍生自這個邏輯。 不過,若從冷戰的歷史來看,登月未必完全是政治、文化表演,它其實有清晰的戰略意涵。 主要的背景在於,美蘇在1950年代開始發展核武嚇阻的策略差異。美國是以空軍投擲核武作為發展重點,蘇聯則是以陸基彈道飛彈為重心。美國的原始構想,是用最少的成本完成冷戰的嚇阻,但是,到了195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注意到,相對於蘇聯的彈道飛彈難以攔截,美國採行的戰略轟炸其實很容易被遏阻,空軍在韓戰、柏林危機中的受挫經驗,是這個想法的佐證。 於是,美國開始急忙發展陸基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以此建構核武的嚇阻體系。然而,自從蘇聯搶先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載人火箭之後,美國就明白,除了軍火工業之外,美國還要將學術界納入整個體系,才有可能在短時間趕上蘇聯的領先優勢。 然而,當時的學術界基於二次大戰時,企管學界協助軍方規劃戰爭策略,以及物理學家投入原子彈研發的經驗,對於「拿軍方經費進行學術研究」有所忌憚,於是,以「登陸月球」之名來化解學術界的抗拒,就成為政界、軍方、產業界、學術界都能接受的理由。 從結果來看,這似乎是「軍事工業複合體」的老套詮釋。不過,學術界對政治人物、軍方的謀略並不全然是幼稚無知;學術界之所以接受「登月」的說詞,其實另有盤算。他們打定的主意是,既然學術研究對於美國發展冷戰軍事體系上,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因此,「登月」越具有科學的色彩,學術研究的成果就更不容易運用在軍事上,這會改變美國在構築冷戰體系的方向。 表面上看來,學界還是在參與登月計畫的過程,被納入成為軍火工業的一環。但是,從登月計畫的內容越來越偏向科學、航太總署的成立、太空人原本由戰機飛行員出任改為從民間選任,以及美國在發展戰略飛彈時的技術轉向,還是可以看到,學術界在抗拒一個大趨勢時,所做的努力。 當然,如果能去探討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阿姆斯壯,最後改信伊斯蘭教的過程,就更能凸顯出,「登陸月球」並不只有冷戰意識形態、國家形象塑造、科學探索等面向,它還有很多的豐富內涵。 |
|
(回目錄) |
咄咄集:暑假與農村再生 | |
文 | ■吳忠泰(教師) |
暑假,一個離天堂很近,也離地獄很近的假期;農會,一個和農民很親近,也是農業中最可議的機制。 朝野及社運界為了農村再生條例的立法,已交戰多時,該條例究竟可以興農或導致滅農,論點莫衷一是,然而在該條例三讀之前,曾被描繪成地方政治之瘤的農會,不能多做一點事嗎?例如:把都市小孩回外婆家變成系統經營的業務。農會有產銷部門,有信用部門,有推廣部門,近年來已有部分農會的推廣部人員嘗試辦理農事體驗課程,讓學童得以近距離觀察農業行為,正如《無米樂》紀錄片所引發的親農惜農熱潮,仍然在今夏旅行社套裝行程中列為鄉土之旅之一,那麼更長時間、更大規模的城鄉體驗交流、尋根夏令營,如果由農會來全面發起、全面負責,又會是什麼風貌呢? 都市中的社區管理委員會苦無足夠的人才、場地可以安置漫漫暑假中的學童,大專生忍耐被雇主挑剔的工讀條件,做著挑戰不大的工作;但農村山野裡的大溝小渠此時正流著冰涼的水,崙仔的野生動植物正生機蓬勃,一期作物收成後的田野可以奔跑無盡,二期作物的備耕歷程親切可觀,果農、菜農的集散品管定價正是市場前端,而產業道路顯然比大馬路更適合追風少年;用大榕樹、小廟宇來練習方位感要比玩衛星定位更有人味……這些為什麼不能整合成人物、景物交織交流的台灣鄉活運動──到鄉下去樂活! 中國在上個世紀中葉也曾有過上山下鄉運動,但由於出自政治的操弄,暗含政治洪流的疏散意圖,實際上達不成正面效益。然而越來越多人發覺:在山野偏鄉中鍛練出的文化元素,常可以支撐一個人真正奮起。過去幾年,紀錄片的拍攝與傳播是很好的起點;long stay雖然被政治人物消費過,但其本身具有沉浸追懷的意涵,不需因噎廢食。庶民需要的並不是319鄉走透透,而是鄉活,活鄉。 暑假不必然是狂歡與脫軌,全國農漁會只要有心,和各級學校合作和全國各社區管理委員會連線運作,從招募暑假生活輔導員到鄉土課程導覽員,呼喚原將遊蕩於城中亂巷的農鄉原鄉的孫裔,參加兩週到六週不等的鄉野夏令營,使暑假不再是充斥國外旅遊、才藝大進補,或者擔心孩子沉淪的黑色暑假。 我們對台灣社會內部的自生串連力量,曾經在921深深感動過、信任過,我們可以嘗試再一次的努力。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