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09-1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城市議題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9-1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9-1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40年的奇蹟
小農經濟的存與廢
  寰宇縱橫:兩位「由紀夫」之間的另類傳承
  扣問求音集:往法治的社會邁進



【社論】
40年的奇蹟
 
 

正當台灣社會為災難導致的政客口水與政局變動而焦頭爛額,為陳水扁的判決而劍拔弩張,卻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一個默默耕耘達40年之久的奇蹟:《科學月刊》已經要步入40周年了。

為慶祝這份刊物誕生40周年,一批《科學月刊》的創辦者以及長年耕耘者,規劃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第一場活動就在這個週末:9月19日的茶會。據主辦單位表示,這個茶會將開放給社會各界人士,讓社會共同來慶祝,因為「《科學月刊》屬於整個社會,是台灣的公共資產」。

這個茶會紀念第0期出版40周年。原來《科學月刊》從第0期開始,而不是從第1期開始。為甚麼會有第0期呢?據說,這個出版在正式創刊之前的第0期是為了「凝聚懷疑者與支持者的信心」。因為這是一份由遠赴美國讀書的留學生發起創辦的。40年前的通訊聯繫很不方便,許多認同為台灣創辦《科學月刊》理念的留學生都懷疑它的可行性。第0期的出版克服了這些猶疑,吸引更多留學生的支持。

主辦單位還表示,舉辦茶會不只是為了慶生,更重要的是要重現創辦《科學月刊》的理念與精神。甚麼是《科學月刊》的理念與精神?他們以「理想,啟蒙,奉獻」來表達。當年創辦者指出,《科學月刊》的理想主義、啟蒙意義,以及參與者的奉獻精神,感動了許多留學生,才使大量留學生響應並投入它的創辦,才使《科學月刊》得以誕生,並且延續到今天。

我們認為,「理想,啟蒙,奉獻」的理念與精神,不僅是《科學月刊》的創辦與生存的關鍵,也應該是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多年來,台灣社會的紛爭亂象,就是在於台灣社會風氣太現實,太不理性,太缺乏奉獻精神。「理想,啟蒙,奉獻」不僅是《科學月刊》的理念,也應該在台灣社會普遍被強調。因此,我們肯定慶祝《科學月刊》活動的意義。除了祝賀第0期慶祝茶會以及未來一系列慶祝活動的順利成功之外,也呼籲社會各界人士參加這些活動,經由參加這些活動,把「理想,啟蒙,奉獻」的精神傳達到台灣社會各個角落,把這個精神深化為台灣社會的公共資產。

(回目錄)



【左右看】小農經濟的存與廢

【左看】
台灣小農經營的兩面性
偉哥/農業研究者

「小地主大佃農」絕非嶄新的政策概念,早在1970年,以李登輝為首的農業專家們即意識到小農經濟的侷限性,並提出這個概念。40多年後,台灣農業所面臨到的主要問題卻未改變。

台灣小農經濟之所以能夠頑強地持續生存,除導因於戰後土地改革政策對農地移轉設下諸多限制外,更不能忽略一部分農戶家庭對未來土地交易獲利的投機心態。此外,小農的自我剝削性格使其得以在極低的生活水準下苟活,WTO因此未能撼動其於台灣農業經濟的主導地位。

在零碎化的農地分配結構下,小農不得不善用一切資源以增加農業生產力,終究狹小的經營規模限制了其總產出,進而壓低總收益。更重要的是,為提高單位生產力,台灣小農更習於使用超量的農藥與化肥,嚴重衝擊農業生態。我們對小農經濟不能只存有鄉愁式的浪漫情懷。

擴大農場經營面積的思維很容易被狹隘地解釋為幫助土地私有制擴大,但土地最終所有權關係的壟斷性是另一個配套政策的任務。社會各界若一廂情願地將產銷關係的改善視為最終解決之道,不願正視結構轉型的必要,也會間接地鼓勵那群耕種意願低落、卻因土地投機價值而死守農地的農戶,消費著大眾對農業問題的關切。




【右看】
正視小農經濟的社會價值
曾培榮/NGO工作者

台灣以農立國。辛苦的農夫們利用這塊美麗的寶島孕育眾生,維繫我們的文化與生命。傳統農家更是社會安定的力量,當外出打拚的遊子在外遭受欺凌或被惡劣的雇主解雇時,農村家園永遠是他們魂牽夢縈的歸處。儘管小農經濟是支撐台灣工業發展的安定支柱,但台灣農村卻面臨人口老化、勞動力流失與農業所得收入偏低等問題。然而,政府對農業危機卻繼續抱持漠視的態度,放任台灣糧食自給率的持續滑落,更提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意圖放棄小農!

「小地主大佃農」計畫事實上乃是透過農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誘使小農放棄農耕,並將土地出租予他人耕作,然此舉將導致小農逐步脫農,衝擊農村社會,也將導致小農經濟的崩解。或許部分論者認為,小農經濟缺乏經濟競爭力;但當台灣加入WTO後,台灣小農面對進口農產品的競爭,仍舊能強韌地存活著,這反而證明小農的競爭能力。此外,對於小農的思考不應該侷限於經濟層面。小農生產的多樣性,及其對農業生態的保育功能,更是經濟發展論者們所忽略的。

既然小農對過去台灣發展的貢獻不該被遺忘,社會大眾應該堅持保護政策,努力維持小農的生存空間。

(回目錄)


  寰宇縱橫:兩位「由紀夫」之間的另類傳承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今天本欄所述,可算是日本政界人名趣談。明天上任的新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他領導民主黨的「反美」選舉大勝利,是由3年前的兩任首相小泉純一郎打擊自民黨派閥政治於先,民主黨魁小澤一郎趁勢掌握日本政治新世代於後,以及鳩山本人祖父自民黨創黨黨魁鳩山一郎、父親自民黨前外相鳩山威一郎的政壇餘蔭,四位「一郎」共同促成的結果。

鳩山由紀夫本人的「反美」名聲,可以與40年前以小說《憂國》自況心境,隱藏「反美」意識的三島由紀夫,梳理出某種脈絡關係。則是兩位「由紀夫」之間,對於日本國家情境的另類傳承。

1970年耶誕節切腹自殺「殉國」的日本右派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當時媒體的表層觀察,是他憂憤於1960年代赤浪濤天的日本左派(曾在海外對出訪友邦的日本天皇擲鎯頭),鬱結之極而尋短見。

20多年之後,後冷戰時期的日本媒體追溯內幕,實際的真相,是三島以其俱樂部式的私人武裝部隊「楯之會」,企圖藉演習之名率部挾持自衛廳首腦而發動軍事政變,但因洩密失敗自知難逃法律製制裁,而自殺了結,並藉古典式切腹表演留下「憂國」美名。

側面較廣泛的內幕如下。三島的當代文學創作與才氣,其實在他的老師川端康成之上,三島先被數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在西方打開日本文學知名度為乃師舖路,後來使川端獲獎。西方給獎川端,一方面是防範並排擠右派的三島,一方面為在世界文壇塑造柔軟「老人美學」的日本文學形象;如同後來若干年,再頒給大江健三郎,塑造日本「殘障心理」式左傾形象一樣,都是為保持日本國際形象的柔軟。

法律系出身,劍道、柔道都上段,擅長作曲兼歌唱,詩與小說享譽世界文壇的三島由紀夫;在今天小澤征爾指揮西歐古典樂團、三宅一生巴黎服裝界領風騷、小野麗莎的法語與西班牙語歌曲迷倒全球粉絲,以及多位日本小提琴家、鋼琴家、聲樂家、畫家縱橫西方藝壇之前約半個世紀時,他的現代戲劇創作就已在紐約上演連滿3個月。

對於日本傳統戲劇與音樂,三島有另一種憂國美學的表現,在他的「代表性」短篇小說《蘭陵王》,以其特別強調取材故事源於日本雅樂名曲。日本國寶雅樂及其中的《蘭陵王》名曲,都得自唐朝,而今中國已失傳。

南北朝史實蘭陵王因戰功而冤死的故事,在中國近世的京劇與其它的地方戲曲之中,重新創作流傳,並且影響誕生了最近20年的、大型華麗金璧輝煌的台灣歌仔戲《蘭陵王》。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往法治的社會邁進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號稱為台灣世紀判案的前總統陳水扁涉及貪污之各案件判決,法官已於日前裁定公佈。

這次法官的判刑是否適當,甚至是否是司法獨立的法律判決性質而非政治判決,這幾日都成為媒體輿論的熱門爭議話題。在當前媒體炒作下,法官判決也成為各主流媒體的民意調查題目。

換言之,在當前台灣的社會現實脈絡裡,這案件已成為一個集政治爭議、司法體制合理性等爭議於一身的綜合性議題。若以台灣近十餘年來的民主化過程來看,這案件所反映的議題性質,更是台灣社會往真正民主法治道路上邁進的自我成長經驗之一。本文擬從三方面來討論這案件對台灣社會邁向法治的公民社會的深刻意義。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任何一個自由與民主的社會要能具體運作,除了基本的自由民主理念外,就必須有其相應的法律制度。這兩者雖有主次先後之分,但卻缺一不可。簡單的說,一個公民社會須將自由民主的基本而抽象原則,進一步轉化為具體的法律制度,從而將社會各項權力(包括人民的各項基本權利與義務等)透過這建制化的法律規範來運作。抽象的民主理念,若不能透過法律制度來實際落實,則這些價值永遠只是哲學家個人的想像而已。

相對的,若這法律制度本身不是基於當事人依其自由意願、平等討論而制定,則這法律就失去了正當性。一旦司法體系失去了當事人的認同,光有外在執法能力來執法的話,就是惡名昭彰的「惡法亦法」的法律實證主義。這在西方公民社會中,會被嚴厲批判,甚至以公民不服從權來抗爭。

其次,台灣已有相對成功的選舉制度(一套法律規範制度)來落實當前的民主自由理念,但這頂多只是台灣議會民主走了一半而已,即這僅證明了台灣政權的基礎,乃是透過民主制度之選舉而建立。但另一半的考驗則是:這政權是否能有獨立司法體制來運作,來檢核與維護這整套法律規範的有效性。

即不僅政權的取得要建立在民主制度上,這政權的運作也必須持續接受司法體制的檢核來維護其政權運作不踰越權力規範。這次對陳水扁的法律審理與判決,不論結果是否適當,在這3年來審理過程中,台灣司法體制顯然已有一定程度的獨立運作空間,也表現出司法運作中最理性的一面:即必須依據證據來理性推論與判斷事實是非對錯,從而能以合理規範來將權力納入法律體制中。

其三,台灣社會的法治成長之路並未走完。因為,這次審理與判決,畢竟是在民進黨下台之後才充分展開,若這次判決也是在民進黨主政下,那就更加值得慶幸了。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9-1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