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2-17─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2-1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2-17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中國在哥本哈根 | |
維持現狀與兩岸關係 | |
井邊之蛙:薩繆爾森與我們這個時代 | |
咄咄集:鼓勵生養不宜製造階級爭議 |
【社論】
|
中國在哥本哈根 |
|
|
根據「德國觀察」和「歐洲氣候行動網絡」聯合公布的「2010氣候變化績效指數」,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排行榜中,台灣居然從去年的第32名大幅滑落到第47名,績效評比落在「低劣」(Poor)等級的尾巴,實質上已接近「非常低劣」的等級。這次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台灣官方用公帑派了工研院等人員大陣仗前往觀察,剖心掏肺要成為全球氣候公約的一員,然則台灣「減碳」的績效卻是不進反退,不知口口聲聲要貢獻於氣候暖化議題的政府將作何感想! |
|
(回目錄) |
【左右看】維持現狀與兩岸關係 |
【左看】
|
掌握變化的現狀 |
文
|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
近一年多來, 如何解決兩岸政治爭議,已逐漸成為兩岸政治互動中呼之欲出的主要課題。 |
【右看】
|
無法談判的現狀 |
文
|
陳安君/大學教師 |
隨著中國大陸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與不斷壯大,也隨著這一年來兩岸對峙氣氛緩和,兩岸政治爭議何時排上具體談判的議程表,就成為舉世媒體關注的焦點。 |
|
(回目錄) |
|
井邊之蛙:薩繆爾森與我們這個時代 |
文
|
■徐世輝(企畫人員) |
經濟學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週日在美國過世。許多媒體在提到他時,都會讚譽他為一代經濟學大師,並且提到他對於主流經濟學的貢獻。 薩繆爾森的重要性,並不是他將數學引入經濟學,讓經濟學在今日幾乎等同於應用數學,也不只是在一些學術理論的貢獻。而是在於,他大概是最後一個還具有全面性、寬廣視野,對於不同思路也肯進行對話的經濟學者。 相對於傅立曼(Milton Friedman)積極經營學術政治、建立貨幣理論學派,甚至為了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大到國際政治場域,而與智利的皮諾契特政府合作;薩繆爾森獨身一人行走學術界、沒有以他為名的學派隨侍兩旁,就顯得很特殊。 而更特別的是,薩繆爾森直到過世之前,都還在學術領域勇於奮戰。例如,2004年時,薩繆爾森在JEP上發表文章反對產業外包(outsourcing)的作法,認為全球化、國際貿易對於經濟的影響,不見得如同國際貿易理論所說的那麼正面,就一度引發討論,包括Hufbauer與Bhawati等貿易理論的重要學者,都以嚴肅態度面對他的論點;這不只是因為薩繆爾森在1940年代,曾經在國際貿易理論的奠基階段做出重要貢獻,還在於他的嚴謹推論。 今年,他又與主流學界唱反調,認為美國經濟到2012年之前都不會好轉,世界經濟甚至要到2014年才會走出谷底。就在10月時,他又公開發表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實力、成長動力,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樂觀。 這些論點看似突兀、唱反調,但是,如果觀察薩繆爾森早年的學術活動,就可以看出來。那是一個經濟學者對於不同理論的派別,也有較高包容度的時代,經濟學的「科學味」也不如現在這麼濃厚。如果觀察他與同時代經濟學者的互動,例如,來自俄國、曾經是孟什維克(Menshvick)活躍分子的明斯基(Minsky),以及來自奧地利的熊彼得,就可以看出整個時代的氛圍。 如果我們能從這個脈絡去觀察,就比較能理解,薩繆爾森在1960年代願意和不同派別的經濟學者進行學術辯論的背景。當時,「市場供需決定產品價格」的基本共識,被指出在數學證明下出現邏輯的漏洞。這個觀點,被主流經濟學者視為異端而不願進行對話,但是,薩繆爾森卻積極嘗試解決;這也是薩繆爾森少數沒有完成的學術懸案。 不過,這些都隨著他的過世而結束了。他承繼經濟學界在1930年代,政治的左右界線,從模糊開始轉向涇渭分明狀態下的知識氛圍,從此成為歷史。 |
|
(回目錄) |
|
咄咄集:鼓勵生養不宜製造階級爭議 |
文
|
■吳忠泰(教師) |
三合一選舉過後第5天,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某執政黨籍立委所提的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修正案,該案提議將退休年資的採計擴及到育嬰假年資,理由是為了鼓勵生育,要讓「高經濟、高知識」的女性教師提高生育意願。 就業保險法在3月底通過勞工可發給育嬰津貼後,考試院10天內立刻提出公保法修正案並於6月三讀,公教人員育嬰津貼自8月實施,僅比勞工晚了3個月,因為貼著勞工過關,立法毫無阻力,更重要的是:自民進黨執政時期爭議不決的——該以公務預算或保費給付,終於兩者一致而底定,也就是都納為保險給付而非公務預算。 我國生育率屢創新低,該拿出甚麼對策來鼓勵生養,歷經政黨再輪替,部長一再換人,仍是沒有定論,內政部長江宜樺只有一句話「給津貼也不見得有效」,看來仍無積極處理的意思。中央行政部門不動,跟升格有關的縣市及鄉鎮公所倒找出不少名義,少則3千多則5千1萬的發錢,現在立委石破天驚,直接拉到育嬰可納入退休年資,簡直讓大家「眼睛一亮」。 然而平心而論,提案文字中如何將女性教師推崇為高經濟高知識,只差沒說這是優秀品種的保證,要叫全國民意接受需特別保護優惠,大家會接受嗎?提案中沒有交代這個退休給付的錢誰出,是否溯及既往?提案人也未同步提出勞工退休金條例或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案,更令其他立委質疑未通盤檢討,恐生爭議。因此審查會最後以擇期再議、實質擱置處理,相較於委員會先通過,協商時再壓下,執政黨這回選擇在關鍵時刻煞住車,免得進退維谷。 一位長期捍衛教師權益的立委,事後感嘆:躁進的提案和排案不僅幫不了老師,還可能陷老師於不義!因為輿論不會支持公教新增福利而勞工卻沒有跟進的時間表。上次育嬰津貼立法的態勢已經很清楚,要有就通通有,要使用者付費就大家都一致。在相對剝奪感高漲的台灣社會,製造階級差異顯然不智,何況牽涉到生養權——任何法律不能歧視特定族群的基因遺傳權,又如果硬要扯女教師是高經濟高知識,那麼廣大的大學學歷以上職業婦女就不值得鼓勵嗎?誰的肚皮比較尊貴?誰的孩子比較應該得到母親留職停薪照顧?這些都不宜在立法中鮮明的被挑動起來。 高稅賦負擔率的國家當然撐得起鼓勵全民生育的各種措施,但從來也不會針對特定職業。作為兩個幼童的父親,個人歡迎各種有利於生養的政策和修法,但執政者若要展現準備好了的氣勢,就請從生養獎勵的普及公平做起,何苦讓教師們在不明不白之下又陷入必需辯解的漩渦中呢! |
|
(回目錄) |
|
長期徵稿啟事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