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04-2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2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日本A片在台灣

最近台灣媒體報導一則典型的花邊新聞:日本A片(成人影片)因為在台灣有極龐大的地下長期市場,而開始要求版權利益。這則消息的背後,隱藏著最近20年來,台灣社會倫常與治安的危機真相。

台灣的江湖社會與日本有源遠流長的密切關係,是中、台、日三方面60年來共同心照不宣的尷尬隱祕,而以台、港江湖社會的密切關係,掩飾並轉移目標了半個世紀之久。這其中,A片早在4、50年前,以傳統小電影地下放映室流動方式進入台灣,就是日本導引的。

1980年代VHS錄像帶登場,日、美兩種A片第一次爆量,就很快進入住宅區的VHS租售店一角,如水銀瀉地,台灣的有關治安單位從來若無其事,不聞不問。

最近10幾年,電視科技文明一日千里,DVD又革了VHS之命,光碟及放映機輕薄簡小極為方便,娛樂市場暴增數倍,癮者的A片量也倍增,有人一天可看10小時20片;於是幾年之後,台灣住宅區的DVD租售店出現1片10元低價競售的「航空版」,全部是日本產品,過江之鯽尚不足以形容其零頭。與此同時的,是地下流動式零售方式:以大量盜版A片目錄撒入公寓信箱而留下手機號碼,採專送直銷方式販售,價格在3、50元不等。這兩個管道的日本A片,最近7、8年有如太平洋淹沒台灣全島。

最近7、8年,也是台灣社會治安跡近崩潰,性侵案數量到了不敢報案、與警方應接不暇的地步。日本A片50年來三階段侵台,內容9成以上是教唆誘導性侵,花樣百出千變萬化到令人髮指又嘆為觀止的地步。台灣社會在缺乏休閒娛樂之下,沈溺在這些日本A片之中,媒體也跟著學步,性犯罪報導中的示意圖、3D動畫,簡直在向A片看齊。

更進一步是:日本A片的花樣翻新,另有一種「近親交媾」的亂倫劇情,大量充斥於台灣住宅區的「航空版」DVD銷售店之中。台灣的家庭暴力媒體報導,轉型為大量窺淫式報導近親強暴與亂倫,也在最近3、4年達到高峰。

這些社會倫常被腐蝕到極爛與恐怖;每天打開報紙、電視是必定侵入視網膜的駭人社會新聞,大部分人早已見怪不怪、習慣成自然了。日本「業者」看到台灣不設防到了這個地步,外來色情在台如入無人之境30年以上,時機已成熟,不必再10元1片「賤賣」,版權不爭白不爭,於是提出要求。

政府有關單位早已淪為選舉機器,官員們個個惶惶然於五日京兆。「教化」一詞在西方早已丟入抽水馬桶,台灣當然不會從糞坑裡再揀回來。而低層民眾的人權,其中最重要社會教育這一部分──原本渴望要做「人」,也糊裡糊塗的經由A片,到了化糞池。社會只剩下了倫常蕩然的駭然虛無。

(回目錄)




左右看:中國3月貿易出現逆差

左看

中國或東亞模式的代價

4月10日,中國政府趕在胡錦濤啟程訪美之前發表貿易數據,其中顯示3月份出現了72.4億美元的逆差,首度改變了連續多年的貿易順差局面。許多人認為此一暫時現象可減緩外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額手稱慶,但此種不尋常現象其實透露了不少危機與風險。

從進口面來看,增加的大部分是鐵礦、石油等原物料,以及機械設備等,間接反映了中國大陸近來的擴大內需政策,帶動了大量的建設投資,當這些建設投資直接或間接地成為新的產能時,必將使大陸目前的產能過剩情形更加嚴重,待經濟過熱、通貨膨脹飆高之時,政府又必須祭出「宏觀調控」政策,繼續重演中國經濟「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戲碼。而長期以來民間消費不足以至必須靠投資拉動經濟的根本困局,依然無解。

再觀察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貿關係,可以發現中國大陸對歐美順差,對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則是長期逆差,此一加工出口發展模式,早已將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鎖進薪資成長停滯、所得差距加大、犧牲環境流血輸出的結構困境。除了那些得以穿梭漁利的資本家之外,其餘的人皆是輸家。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

美國的問題在美國自身

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了求助於中國持續支持購買美國國債,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一度軟化。如今情況稍好加上國內政治因素,又拿出了對中國強硬的策略,發起新一輪的貿易攻防戰,並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在美國所持的理由之中,最為荒謬的莫過於指責中國壓低匯率造成美中貿易逆差。

眾所周知,中國的對外貿易有將近一半都是外資造成的,這些外資到中國投資設廠,帶動母國的中間財銷往中國,加工生產之後再將成品回銷母國。此種貿易賺取進出之間、加工前後的差價,所以必然形成對終端消費國的貿易順差,但其實中國在其中只賺到極其微薄的加工費,屬於「微笑曲線」利潤最低的環節,相當吃虧。更可笑的是,這些到中國投資的外資許多都是美國公司,或者是台灣、韓國、日本等國家的跨國公司,怎麼不見美國找這些國家抱怨?又如果中國大陸刻意壓低匯率,那麼那些與中國大陸保持順差的東亞國家,其實也在做一樣的事並間接從美國市場圖利,同樣不見美國吭聲。

再說,除了好萊塢與農產品之外,目前的美國產業到底還有什麼可以生產賣給中國,以平衡貿易呢?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印度的不安

節譯■葉興台

有些國家向來就很能接受戰略力量的觀念和事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7世紀太陽王路易十四所統治下的法國,以及今日的中國。中國的領導階層對於古典歐洲的權力平衡遊戲頗為自在。

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認為,印度顯然是不同類型。就經濟層面而言,西方國家以尊敬又貪婪的方式看待印度:「我能與即將成為世界最多人口的新興市場達成何種交易?」已提高印度的信心。

但為了了解印度與外在世界的政治和外交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比較1920年代的美國。就像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印度逐漸明白,自己在世界的角色和地位已被過去20年深深轉變。就像當時的美國,印度對於動用全球力量這個念頭還感到不自在。

從西元3世紀的神話帝王阿育王到聖雄甘地,印度所發展的歷史和文化,促使該國重視道德,在與世界的關係上,視自己為特殊的國家。不像中國,印度很難適應自己身為新興超級強權的地位。當然,認為印度有自卑感可能很誇張,但印度三不五時就拿自己與中國作比較,仍與巴基斯坦糾纏不清,最近開始正視與美國的關係。

印度當然會宣稱自己與中國相較具有民主優勢,卻也坦承在戰略陣線上與中國並非同一等級。但如一名印度學者所稱的,機器化的中國人是否能與人性多元的印度進行比較?

印度似乎比過去更擔心中國的進化,中國在20國集團(G20)所扮演的角色,加上西方權力的相對而非絕對衰落,似乎鞏固了北京的強硬派和中國民族主義,更容不得外界對其人權紀錄的批評。從新德里的角度來看,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所說的,一個理性、審慎和自我滿足的中國,似乎已不存在。

談到巴基斯坦,印度似乎又缺乏自信。從人口統計、經濟、軍事和政治等層面來看,印度遠比巴基斯坦強大,但印度似乎不知道如何與這個鄰國相處,甚至不知道如何因應巴基斯坦政府。

這個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公開表示,寧可接受穆夏拉夫這個軍事獨裁強權,也不願見到巴基斯坦當前的混亂狀態。其實,印度對巴基斯坦充斥著一種挫折感,印度對巴基斯坦政府的主動提議,巴基斯坦大部分都仍未回應,當印度官員表達不安,美國指控這些官員的舉動不負責任。

印度似乎不相信美國和其盟友真會打贏阿富汗戰爭,也不願意見到塔利班民兵重掌政權,擔心這可能導致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化。但印度似乎相信歐洲處理阿富汗問題的方式,準備提供更多經費和專家,而非軍隊。

印度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擔憂和挫折,轉變為對美國的醒悟和憤怒,從新德里的角度來看,美國似乎被巴基斯坦官員操弄。印度無法判定美國人究竟是天真或欺騙,無論是哪種,他們都放不下心。

無論如何,俄羅斯總理蒲亭最近訪問印度,雖然使兩國的關係回溫,卻未改變彼此的關係,印度在1990年代便與俄羅斯決裂。印度與俄羅斯的交流,只有與中國交流的5分之1,新德里和莫斯科現在所想的,只是用務實態度對待彼此。

印度也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歐洲。對印度而言,與歐洲的經濟關係遠大於政治關係。談到政治關係,印度認為法國和德國的重要性遠大於英國,英國統治時期的痕跡仍能在新德里的建築和印度軍隊制服清楚見到,但英國已失去過去在印度所擁有的優勢。過去確實已經過去。

印度對戰略力量的不安,加上印度彷彿一個由英語統一的歐盟,反映出該國持續尋找新的國際認同。在追尋過程中,印度因缺乏大規模運用權力的經驗而吃了大虧。印度不會立即成為第二個中國,該國缺乏手段和企圖心,這是西方國家必須涉入和投資印度的進一步原因。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2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