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08-12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節慶活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8-1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8-1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細看亞洲罷工潮

歐洲曾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勞工運動的原鄉,然而,自2007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主要的工潮卻都發生在亞洲,西方的勞動階級反而被失業、危機和嚴苛的整治方案所震懾,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動彈。今年發生在中國的富士康案、佛山本田案,乃至孟加拉紡織工廠的巨大工潮,當讓我們看到工人的悲愴和憤怒如何變成集體的力量,最後迫使資方不得不讓步,工資在短時間之內獲得大幅提升。

孟加拉紡織工人在搗毀工廠和街頭激烈抗爭之後,最低薪資一舉調高了80%,中國在富士康連環自殺和佛山本田案擴大化之後,平均薪資也調整了30%到60%。近幾十年來,亞洲似乎命定是「投資樂園」,溫馴順從的勞動力、低微到可笑的工資……可以任由資本家盡情剝削、使勁揮霍。於今,西方資本家眼中的亞洲形象可能就要改觀了,亞洲的勞動者終於奮起,要求爭取他們應有的利益。

長期以來,工人眼看著社會的財富快速增長,他們做為最大的勞力貢獻者,卻無從分享物質繁榮的果實。譬如,富士康的工人以辛苦血汗生產iPhone,而他們自己卻可能畢生都無緣使用這種昂貴的手機。整體來看,這一波發生在亞洲的工潮還稱不上是勞動階級對體制的質疑,不是意欲翻轉體制的社會衝突,而只是勞動者要求提高報酬,要求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從資本家的口袋裡掏回一些原應屬於他們的利潤。

過去所謂「先讓少數人富起來」而後漸漸達到均富的宣傳,或是「農業滋養工業,工業回饋農業」的謊言,都已被戳穿,因為,致富的永遠就是那少數人,而低糧價政策下的賤農,也永遠被壓在富裕社會的最底層。社會不平等的擴大,終於導致勞動階級集體憤怒的爆發。

然則,從西方主流經濟學家的眼中看來,這一波的亞洲工潮也不必然是壞事。因為,即使西方的消費者未來必須為他們的衣服鞋襪多花一點錢,但是,從今而後,亞洲對於那些投資家、冒險家而言,不再有那麼大的吸引力,遷廠的流程勢必減緩。同時,工資提升之後的亞洲工人將會被培養為新生的消費者,可以賣給他們更多西方特有的名牌商品,或者可以為西方蕭條的觀光產業帶來新的客源。而最重要的是,亞洲工人薪資的提高,對於歐美國家而言,就是其不斷攀升的失業率終於有了下降的契機。綜而言之,就國際分工而言,最後,畢竟還是西方富國撈到最後的好處。

(回目錄)




左右看:楊秋興退黨有何政治效應

左看:推不動政治趨勢轉型 高雄縣長楊秋興退黨參選年底的五都選戰,這幾日引起各方討論。一般的看法為:不論楊秋興個人的選舉結果如何,其退黨參選所反映的政治效應將頗為深遠。

這些論者的主要論點不外乎是:楊秋興乃是民進黨、南部深綠的代表人物,他務實的兩岸經濟發展趨向,標誌著未來台灣長期以來被台獨情結綁架的民意,有可能會開始逐漸鬆動而轉向於中道。若台獨深綠群眾能轉型,那台灣民主政治當然就更有希望健康發展。

這些看法不僅樂觀,也過於狹隘了。簡單的說,台獨意識強烈的民眾反中情結,過去固然有其歷史與現實因素,但目前的主因,則在於個人經濟情況惡化後,以仇視中國的心理防禦機制下的反應。

當前兩岸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其實並不能帶來基層民眾多少就業機會。這是一個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時代,這也意味著,兩岸經濟的合一,只會讓兩岸資本更加壟斷而集中,只會讓有專業技術的少數勞動者有更多選擇機會而已,但絕非是一般勞工們的就業良機。

以此來看,楊秋興個人不僅無力帶動一個新的政治趨勢的成功轉型,他個人所代表的深綠轉型嘗試,恐怕很快就會成為這些基層挫敗者憤怒的宣洩口。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深綠走出新方向 民進黨籍的高雄縣長楊秋興終於明確表態,退黨參選年底的五都選戰。楊秋興是在黨內民主程序之民調敗給高雄市長陳菊之後,而退黨自行參選的。這固然不符民進黨黨內民主之規範,但楊秋興卻選擇訴諸於更廣大的全體民意來決定自己未來政治前途。

楊秋興的退黨參選當然有其深層的個人政治利益算計,但其個人退黨參選所反映、牽動的政治效應,卻絕非一人或一黨的政治勝負利益,而是整體台灣民主政治轉型的可能契機。

首先,由於已正式脫離民進黨黨員身分,而且要積極吸引中間選民,楊秋興近日所發表言論,已與民進黨的反中、深綠方向表現明顯歧異。例如,他對ECFA表示在務實條件下的歡迎,因為這會帶來台灣實際經濟利益。又例如,他強調為政不在民粹造勢,而是真正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帶動經濟成長、增加就業機會等。

其次,如果一個深綠、而且是在南部大縣經營多年的政治人物,能夠針對台灣現實說出民進黨過去以來所不能言、不敢言之新取向,這更反映了台灣民主政治有可能可在深綠民眾中產生質變作用。即,台灣民主政治不應繼續深陷在台獨民粹情結中,而應開始務實地走出自己的新方向。

陳安君/大學教師

(回目錄)



咄咄集:還要頭痛多久?

■羅德水

為報復教師會在活化課程一案中毫不妥協的強硬立場,台北縣政府日前片面取消所屬教師的會務假,縣長周錫瑋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並且附上了一個再熟悉不過的理由:「面對教師會,各縣市教育局處都非常頭痛。」「如果老師只是為爭取自己權益,一天到晚在吵鬧、對抗,我絕不妥協。」

周之所以批評教師會爭權奪利、愛唱反調,無非是要將自己塑造成「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劇英雄角色,好為其一意孤行的錯誤政策搏取一點輿論的同情,問題是,值得同情嗎?就從周執意推動的北縣英語活化課程,以及因此所衍生的教師會會務假爭議談起。

關於活化課程,周為了貫徹一己意志,不惜踐踏課綱,傷害學童適性教育、剝奪家長選擇權,面對來自教師團體提出各種有所本的不同意見,北縣府不是以溝通化解歧見,而是透過各種置入性宣傳,將提出不同意見的教師會,打成不惜侵犯學生權益以維護私利的自利團體。事實上,按照實施計劃,參加活化課程實驗方案的北縣各國小,由於教師編制跟著提高,各校教師反而可以酌減授課節數,如果教師會真如周錫瑋團隊所稱一樣自私,為了可以減少上課節數,應該是大力贊成其活化課程才是,怎麼會笨到去反對?

再看周對於取消教師組織會務假的說法,同樣以會務假違反學生受教權為由大肆宣傳,然而,回到教育現場,賦予教師組織制度化的會務假不僅合於工會學理與實務,更恰恰是維護所謂學生受教權的正確作法。

依法目前教師會確實必須執行各項法定任務,會務幹部以公假時間處理會務、出席相關會議,其實反而不會影響正常校務,因為課表在學年度開始就已確認,課務早就由公開徵選具教師資格之代理老師擔任,幹部無須為了出席會議突然請假。反倒在北縣府取消會務假之後,下學期開學後勢必影響北縣學生權益,因為這些沒有事先談好會務假的會務幹部,每週仍須出席教育部與教育局召開的各項會議,屆時只能被迫請假出席,這才叫影響學生受教權。

更何況,相較於數以百計借調至教育部與縣市政府而不必授課的各級學校專任教師,目前部分減課在教師組織處理會務之教師其實為數甚少,如果在教師會協助處理教師法明訂之任務將影響學生權益,試問,教育部與縣市教育局處豈不成為帶頭侵犯學生權益的禍首?

放棄連任甚至就此退出政壇,並不等於有為所欲為的正當性,而教師會似乎也沒有因打壓就屈服的跡象,周如果不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北縣府的頭疼症狀短期之內顯然還好不了。

(教師)

(回目錄)
井邊之蛙:企業主推展公益的極限

■徐世輝

經營事業有成的企業人士,以個人資金成立NGO、基金會推動公共議題,在近幾年儼然成為業界顯學。最典型的例子,應該是從微軟董事長卸任的比爾‧蓋茲,為了解決第三世界的醫療、貧困問題,所成立的基金會。

一開始,這類議題都被賦予「慈善企業家」的形象,最近,相關的論述、報導開始轉向到「以企業經營的經驗來改造世界」的方向。如果這個方向是確立的,那麼,我們大概可以看到一波「政界向商借取經卻失利」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商業與政治之間,基本上是兩個世界。

政界向商業領域學習的現象,在台灣並不少見。據說,這是因為管理的原則、經驗,是可以是用在其他領域,特別是政治領域;在民營化(私有化)聲浪高漲的年代,這類論調更是頻繁出現。政治儼然是企業的延伸。

然而,現實的狀況卻未必如此。首先,政治與企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當代政治講究民主、「誰也不怕誰」;但是,企業運作卻重視一元領導、菁英決策,企業主、主管說了算數,從本土經營之神、製造霸主,到當紅的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私人事蹟都有濃厚的獨斷獨行色彩。甚至,政治文化分析領域,都不諱言當代政治文化、心理的最大矛盾就在於「工作時充分接受反民主的氣氛薰陶,下班面對的公議題時卻又突然轉向民主」。

其次,則是企管在政治領域的實務驗證成績,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美好。管理的黃金年代在二次大戰,美國在訓練、作戰經驗都不如人的情形下,靠著企管學門的協助,用資源消耗的角度來處理戰爭,成功的打贏德國。這類由上而下的運作模式的「實戰成績」,讓企管的應用範圍,在1960年代以前達到高峰。然而,當民眾力量、需求開始進入政治領域時,由上而下的菁英領導就不再適用。

經過20餘年之後,企業經營的經驗再度向政治領域叩關。這次,是由企業人士身先士卒。這種氣氛,與企業文化對於現實政治的緩慢、雜音感到的不耐,有明顯關連。商業媒體在報導比爾蓋茲這類企業家行善的案例時,所呈現的「劍及履及」作風,其實就反映了這方面的焦慮。

媒體、業界津津樂道於企業家對於公共議題的高效率,卻反而忽略了,近50年歷史的經驗是:菁英所設想的,往往未必真正符合當事人的需求。現今的政治,是個由眾人決定的過程,這已經是無法逆轉的現實,它與企業運作的原則,其實是天壤之別。

(企畫人員)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8-12』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