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09-0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捐款芳名錄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9-0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9-0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博愛座所引發的道德爭論

近來,讓座新聞頻傳。先是兩位學生坐在博愛座上,見到孕婦在前還是一副嬉鬧,毫無讓座之意,而被人拍照上傳網路;之後,又傳出有老人在車上主動要求某清大學生讓座,演為學生毆打老翁憾事。

毫無疑問,讓座給老弱婦孺是文明社會的道德規範。但在這個共識原則之下,卻也有3個值得探討的命題。

首先,博愛座的規劃合適嗎?博愛座是為老弱婦孺搭乘交通工具時,所預留的座位,但這種「博愛座」與「非博愛座」的劃分,不啻說明了我們的社會其實還不夠文明,而必須以座位標誌作為提醒,甚至示警。按理,所有的座位都是博愛座才對,因為它首先服務給真正的需要者,而不是楚河漢界般地指示老弱婦孺對號入座到張貼博愛座標籤的位置上。

如果明瞭這一點,則我們對於打人的清大學生心態或許能多份理解。座位如此二分,坐在不同區位的人們面對的道德壓力極為懸殊。在當前的座位設計下,如果這位學生不是坐在博愛座上,而是一般座位,相信道德壓力將減輕許多;同樣地,這位老翁可能也不會義正辭嚴地要求讓座。博愛座的道德壓力,讓這位學生更容易惱羞成怒。

但請務必記得第二個命題。讓座既然是基於體恤老弱婦孺的文明認知,那麼讓與不讓,就不該因為這個座位是否屬於博愛座而有別。遺憾的是,現今氛圍卻讓人感受到一股莫名的道德壓力或罪愆,故導致了即便沒有老弱婦孺在車上,也有人寧可站在博愛座前不敢就座,只因「那不屬於我的位置」。這無疑又是矯枉過正。

最後一點,讓座作為一種社會規範,但應該如何譴責違反者?學生看到孕婦而不讓座,甚至裝睡,固然與社會規範有違,經由旁人提醒或當事人提出要求讓座,已經夠讓佔座學生覺得尷尬,人們是否應該再進一步對之施加準/強制性壓力,甚至鳴鼓攻之?

坦白講,並不合適,至少以當前呈現的方式而言是如此。旁人透過鏡頭「蒐證」方式,上傳給網民撻伐,形成另一種形式的公審。在全民都有鏡頭的年代,人人幾乎都可以輕易地隨時隨地蒐證,甚至自由心證地邀請全民對某些行為進行裁判。但這難道不也是全民狗仔化的扒糞?這種模式大行其道的惡果是,即便是雞毛蒜皮之事,都可能透過這種模式引來排山倒海、不問細節的道德譴責,形成網路霸凌。然而,譴責者真的比未讓座者擁有更高的道德優越性?為什麼當場不挺身而出?

如果讓座者不是發乎心、止乎禮,而是基於畏懼,那麼這種表面文明的禮儀,只是虛偽的應對罷了。

(回目錄)




左右看:解碼無薪假

左看:彈性僱用,食髓知味 行政院長吳敦義在「創造就業貢獻獎」表揚活動上針對無薪假之發言,對比其場合甚為諷刺。2009年金融海嘯襲擊下,資方為壓低成本,以無薪假對勞工變相減薪,已從根本上扭曲整體勞動雇用關係,為一極為嚴峻之課題,無法幽默以對。

無薪假表象上,似乎保留勞工長期的工作機會,但從其背後帶給企業主的效益可見,技術熟練的勞工被迫在不支薪的狀況下待命,當企業主重新掌握利潤後,即可不須承擔再訓練的成本而擁有同樣生產力。而於無薪假期間,勞工所要面對的生活困境,則不在考量之內。

現行勞基法於無薪假下僅確保基本工資1萬7,280元,以行政院主計處2007年的數據計算,若需滿足個人基本生活需求,最低工資應為2萬3,870元。在台灣勞資力量極度不均的窘境下,勞工既被片面宣佈無薪假,在基本工資協審議委員會上又無法制衡。

無薪假絕非特殊獨立的僱用方式個案,若不建立健全的基本工資定義,及滿足勞工基本生活需求,令人驚豔的高薪在不穩定的僱用關係中毫無意義。若不建立足以抗衡的工會力量,從無薪假到派遣勞動,更多彈性僱用方式將任由資方操作。面對吳院長的訕笑,不需要自我悲憫,而是捍衛根本權益。

林子暉/公共協成員

右看:勞資和諧,共體時艱 8月31日行政院長吳敦義於「創造就業貢獻獎」表揚活動上,一句「發明無薪假者,應該得諾貝爾獎」,引起軒然大波,勞團與藍綠立委皆批發言不當。吳院長所言固然輕浮,但回頭檢視2009年在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下的無薪假,即可見其實然之處。

金融海嘯下,不論電子業或是傳產,多數企業在面臨訂單不足,部份停產等情形下,必須儘可能降低成本維持營運的壓力下,選擇讓勞工休假,而休假日數不支薪。無薪假固然造成勞工生活上一定的衝擊,但仍讓勞工保有工作,待全球景氣回春在回到工作崗為,並逐步調回既有薪資。

在全球經濟觸底的嚴峻考驗下,壓低失業率為政府的首要責任,但須兼顧企業挺過寒冬。為此勞資雙方需要緊密配合,而政府調節與相關法令的約束也相形重要。目前勞基法皆已明文,不論無薪假程度比例為何,皆須維持基本工資,而無薪假也須透過勞資雙方協商。

但無薪假期間相關單位把關失當,造成少數企業徇私苟且片面宣佈無薪假或低於基本工資,吳院長身為行政首席長官實不宜口出此言,縱然無薪假風潮已過,也應兢兢業業維護勞資與政府三方和諧關係,以確保產業結構的健全。

林泰佐/社會評論

(回目錄)



蘭谿村聲:破壞民主政治發展的仇視言論

■倪世傑

台北市麗山高中國文老師徐茂瑋在課堂上為學生分析粗話典故,超受學子歡迎,當這些高中生瞭解髒話或類似髒話的詞語(例:機車)的指涉與意涵時,學生反而不好意思再講髒話,換言之,學生之道這些(擬)髒話的真實意涵後,反而不願意繼續滿嘴髒話。

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案例,徐老師為髒話「除魅」,試圖揭露一個真相,攤開來之後反而一切海闊天空,毫無神秘感可言,但至少知曉其意後說不說髒話的自由完全取乎學生自己,不過倘使繼續縱情渾言污語之中,他必須付出遭受其他同學異樣的眼光,甚至道德上制裁等友誼蕩然的成本。

另一個類似的現象是成人世界中的仇恨言論。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仇恨言論是基於種族或性傾向等特徵,對個人或團體表示鄙視的言論,並進而衍生出一連串姿勢、行為以貶低其所欲嘲弄甚至仇視的對象。在法律上,則涉及言論自由與煽動犯罪的爭議。

這就是瑞典本週突出的一項爭議點。屬於右翼保守陣營的瑞典民主黨近日製播了一則競選政治廣告,內容是一位白種年長女性步履蹣跚地推著一台小推車,後面卻跑過來一群全身罩著黑袍與黑頭紗的穆斯林婦女,爭搶著國家預算,廣告最後僅有兩個選項:老人年金,還是移民?

這一則廣告在瑞典到處碰壁,電視台都不願意播出,廣播電台也不願播出類似情節的語音版,丹麥中間偏右的自由黨至為惱火,現在打算組選舉觀察團渡海到瑞典,監督這一次的瑞典大選中是否出現仇恨言論。

因為仇恨言論不像髒話,只能在施罵者與受罵者之間產生負面的情感連結。透過網際網路與大眾傳媒,仇恨言論就像一只潘朵拉盒子,跑出去後將大幅增加煽動暴力犯罪的機會,最大的歷史悲劇就發生在希特勒毒氣室。

台灣過去10年間亦出現不少仇恨犯罪。屏東少年葉永鋕上廁所一去不回,就是一個典型的因性別因素產生的仇視犯罪;紅衫軍在台灣各地被圍毆,則是因政治認同或族裔仇視所造成的犯行。五都市長及市議員選舉即將展開,在複數選區下,極有可能憑藉3%到7%的選票即可當選,增加言詞激烈以及煽動仇恨言論者。

馬總統當下正進行司法改革,還望檢查體系能夠在抓賄選之外能夠多加留心散佈仇恨言論的候選人並提起公訴,留給台灣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良性發展的機會。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回目錄)
另眼相看:為甄試的「公平性」解套

■洪致翔

全國教育會議中,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曾提出「碩士班應逐年提高甄選入學比率、捨棄傳統筆試;博士班則全面改採面試」的主張,希望藉此篩選出真正對研究有興趣的學生、減少學生單靠筆試能力進入研究所混文憑的現象。這項公開坦承筆試侷限性的大膽訴求固然有人支持,同時卻也有更多人因認為將嚴重影響升學的公平性而表示反對。然而,若能藉此提議針對甄試制度作一次重新檢視,調整並規劃適當的配套措施,甄選入學其實仍有機會維持一定程度的公平性。

首先,倘若改採甄試入學,的確可能會有部分考生企圖在備審資料上動手腳或託人捉刀,甚至在面試時故意誇大其研究熱忱。但這問題並非全然無解——按常理而言,身為口試委員的教授們,作為該學科領域的研究先進,理當有能力在口試過程中迅速判別出「有興趣投入研究」的考生和「追求取得文憑以保未來飯碗」的考生,甚至進一步判斷這兩種心態在同一人身上所佔的比例輕重;更應當能夠透過面談提問,區辨出親自製作備審資料的考生與只知資料堆砌、美工編排或者花錢找人代工的考生。除非口試委員根本未曾用心閱讀考生繳交的相關資料,或者面試提問內容與備審資料、學科領域無關,否則其實不太容易有造假矇混的空間。

至於考生藉各種關係疏通,以求教授在面試時放水甚至護航等舞弊手段,同樣可以找到相應的防制之道。例如:面試全程錄影,而口試委員也同時必須以文字記錄對每位考生的評判內容與原因,並且與面試紀錄影片一併並公開於系所網站供人調閱。如此一來,其中只要有任何疑似舞弊的情況,都將被攤在陽光下公開檢視、評議,若能落實此一構想,其公平性將不亞於閱卷給分標準同樣帶有主觀成分的問答/申論題紙筆測驗。又或者,在甄試入學充分獲得社會信任之前,可考慮將筆試與面試的順序對調,採取「通過面試後方能取得參加筆試之資格」的方式,在研究態度的篩選與「公平性」之間取得平衡。

再者,我們不能忘記,公平性問題並非甄選入學所獨有的問題。若仔細檢視每個細節,可以發現表面公平的紙筆測驗,在擇定考試科目、命題乃至於閱卷等環節中,也同樣存有許多可讓系所教師發揮其主觀判斷的空間。因此,單以「公平性」作為否決甄試入學的理由,其實有失公允。

同時,另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是,既然大專院校校長們已知紙筆測驗無法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發展潛力,教育部在表態同意此主張的同時,是否也應嘗試思考將相同的概念向下延伸至中小學?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北縣家長自救 拒填活化課申請表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台北縣教育局提出「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勾勒國際化的美好願景,聲稱絕對尊重家長立場。如今家長在兌現「選擇權」支票時,卻必須經過校方初審、教育局複審,才能讓孩子不必綁在教室3堂課,繁複的手續讓家長滿腔怒火。

家長無教育選擇權

永和、自強、莒光、江翠等國小的家長跨校組成「活化課程家長自救會」,目前已有2千多人連署,反對填寫「不參加」活化課程申請表格,對教育局漠視家長選擇權表達嚴正抗議。

教育局規定,不參加活化課程的家長,必須仿效在家自學方案提出申請表,再經校方初審、教育局複審重重關卡,部分學校甚至要求家長必須列席提出審查委員會說明,家長自救會質疑:「何來教育選擇權?」

活化課程家長自救會會長曾孟儀表示,活化課程屬於實驗方案,上課時間應該是學生的自由時間。她質疑,教育局既然有時間審核家長的申請,為何不要求學校出示課表,審核各校排課狀況?

曾孟儀不滿,活化課程如果真如縣長所言是德政,為何要把每個人都搞得這麼累?

活化課失去家長信任

上學期結束前,北縣教師會發起「516牽手護童年」遊行,抗議台北縣執意施行活化課程。教師會主張,強制辦理,無法解決師資不足與排課難題。如今教師預言成真,台北縣教師會理事長李雅菁表示,從校方招募師資困難到家長反彈,只是冰山一角。她憂心,活化課程如果造成家長不信任學校,後果誰來負責?

曾任台北縣在家自學實驗方案審查委員的李雅菁表示,在家自學時間較長,為了維護學生受教品質,教育局必須嚴格把關。反觀教育局對於不參加活化課程學生的處理方式,李雅菁說,這根本是直接把在家自學整套搬過來,未經妥善規畫,當然引起家長不滿。

全教會副祕書長李敏瑞不解,在法定時數內,學生接受國民教育,是應盡義務,但活化課程不是義務教育。他表示,實驗方案的主體是學生和家長,教育局卻完全搞錯主客地位,認為人人都應參加。

開學至今,許多家長紛紛接到學生反應課程「不活化」。李雅菁表示,從許多學校6招、7招才徵到足額教師,「來多少、收多少」已是不爭氣的事實。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再遇上不合格的師資,雙峰現象勢必加劇。

面對家長與老師的反彈,台北縣教育局國小教育科科長丁雅君表示會「個案處理」。她解釋,審查只是為了確保學生英語能力及家長安置情形,作業上完全以家長方便為主,過程絕不刁難。

丁雅君表示,活化課程規定各校徵聘教師時,必須就筆試、口試、試教、實作至少擇2項辦裡,門檻不至於降低到大學畢業即可報名,希望家長能多給老師們一段觀察期。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9-0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