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10-0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0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0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人民幣升值之辨

近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觀,趨勢益發明顯。之所以如此,近因與美國政治氛圍有關,從國會、財政部長再到總統歐巴馬,個個點名中國操縱匯率不放,逼得中國必須有所交代。

但要中國為美國貿易赤字負責,可有道理?人們普遍習慣於美國中心的思考,因而跟進譴責中國,以為匯率操縱僅此一國。殊不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才是全球的超級匯率操縱者,因為全球貿易主要以美元為本位,全世界也唯有美國聯準會才具有這般大開大闔的匯率操縱特權。

換個角度看,美方逼迫人民幣升值,無異於操作美元的貶值。不止中國,包括日本、德國,甚至台灣,都是美國政府公債的主要融資者,故做為債務國的美國操縱美元貶值,等於是讓債權國所持有的美國資產通通縮水。

如果說華爾街的金融操作是高級詐欺,讓許多人的資產瞬間蒸發,那麼美國政府亦是不遑多讓。

倘若不是美元霸權可依可靠,美國當前的財政、經濟狀況根本不堪一擊,甚至劣於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等「歐豬四國」,早該被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所接管。結果現在美國擴大財政支出的各種紓困幾乎是上不封頂,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自己可以猛印鈔票找別人來買單。更諷刺地說,全世界恐怕也只有美國,才養得起像克魯曼這樣的凱因斯主義天王。

因此,人民幣升值與否,關鍵不在於中國匯率操縱,因為匯率從來就是政治調控的產物,反映的是權力等級,而非國際貿易流量。日前巴西財長才說,匯率戰一觸即發,不正揭穿了國王的新衣?包括台灣在內,哪個國家的央行對匯率問題是抱持「市場放任」的信念?哪個國家的央行對外說「匯率是由市場決定」時,不是心口不一?哪個國家的央行不曾干預匯市?

但話說回來,人民幣的升值對中方不全然是壞事。為了維持出口部門的競爭力,弱勢貨幣、廉價勞動力、寬鬆的環保標準,幾乎是維持出口導向經濟成長的三位一體,台灣亦不能免。這種成長模式,犧牲了勞工與生態,而若再把匯率補貼的成本算進來,其實所費不貲。

對中國而言,人民幣升值是個機遇,或許也正好為前一階段衝刺出口成長的改革開放,劃下休止符。

(回目錄)




左右看:石化業原罪何在

左看:即刻根治 大專化工系所教授與李遠哲針對石化業的爭論甚囂塵上,台灣新的產業未來又再度曖昧不清,更面對台灣民生必需品的難解習題。石化業的原罪何在?是技術的提升與否?或是污染管制落實與否?

以其污染規模與程度,如六輕附近大城鄉等經驗所得,污染管制是孱弱無力的,停產也難以挽回居民健康長久的慢性傷害。研發出更多的替代材料或油電混合車等等也必然無法解答。除非技術一夜之間出現完全不需石化提煉的購物袋與筆電外殼,或不再需要石油氫氧燃料引擎,否則2,300萬人的消費與工業產能需求增長速度必然遠遠超過技術改善速度,環境的不可回覆性是難以想像的。況且更多受害者是在煙囪白煙之外,面對國際油價下高昂的生活費用與日漸增加環境崩潰的風險。

與其痴痴等待在民國6、70年代就蓬勃成長卻從未嘗試改善技術的石化業,為何不根本遏止石化業的擴張,迫使台灣產業跳脫現下利潤邏輯?

應思考全面替代石化產品的可能性。政府不該再曖昧的面對環團的悲憤與石化業的傲慢,應提高石化業稅率,再以此稅收做為公共研發符合環境價值下的突破技術。終歸回到人類生存的本質,石化業是因立即面對的錯誤,而非難以切割的毒瘤。

林子暉/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同舟共濟 前日不久,台灣數所國立大學化工系所教授出面批評李遠哲對台灣石化業的評論,指明李遠哲躲在象牙塔內,不了解台灣產業結構,抹煞石化業對電子產業與整體民生之重要性。李遠哲雖出面澄清並不是針對石化業,而是期盼台灣對產業未來新的想像,但背後所呈現環境與經濟的矛盾,是台灣近年來翻攪而出的長久困境。

石化業不僅在國光石化,更體現長期風波不斷的六輕,但石化業是否有其原罪?要正視其關鍵問題,就不得檢視台灣產業結構的侷限性。台灣引以為傲的電子業與民生產業皆須仰賴大量石化產品,但石化工業設施在狹小的島內製造的污染觸目驚心,很具渲染力。

李遠哲提出的新產業方向確實為台灣難以忽視的課題,這是藍綠兩黨長期逃避的。但僅提出新產業方向,是虛弱無力的,仍無可避免現今生活的大小必需品直接與石化緊密連結,若台灣無法自行生產,大量直接由外國進口成品,成本過高,甚有可能間接造成全面通膨。因此倒不如積極規劃台灣石化業的技術轉型,如輔導台塑以石化業利潤投入研發油電混合車等先進技術,或研發相關替代原料。不僅不用粗暴的限建與停產,又可提升產業,兼顧環境與經濟,何樂而不為?

林泰佐/社會評論家

(回目錄)



蘭谿村聲:民主深化中透明度的大挑戰

■倪世傑

高雄市長陳菊在凡那比風災期間究竟「在哪裡」的新聞吵了兩個星期,終於在陳菊率高市府團隊在市議會道歉、並承認9月19日下午在官邸午睡暫告一段落。高雄市長在哪裡?這件事不僅牽涉政治人物的誠信,同時也是對台灣當前各級官府行政的一次總體檢。

政府對民眾負責的觀念,就連左岸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都必須說一聲「權為民所賦」,就別說民主政府了。民主政府與威權政府最大的差別,就在於統治的正當性基礎來源不同,前者靠民眾投票掙得執政權,從輸入項中取得正當性;後者主要靠經濟發展、甚至行政效率,用輸出項取得正當性。後者可以中國與新加坡為代表,前者則是眾多施行代議民主的國家。

代議民主國家能不能達成各方面產出發展的完善化,我們不敢抱持太大的期望,但吾人肯定民主的觀念與實踐本身就有其有別於獨裁的存在價值,因此持續深化民主改革,不僅成為代議民主國家市民社會的呼聲,就連像是左岸的地方政府,這幾年也在地方試點大搞參與式預算,讓民眾能夠參與政策制訂過程。

今天陳菊左躲右閃了兩週,問題就出在不透明;台北市政府之所以有新生高公共工程弊案,同樣也是不透明。透明度的意義在於透過公民的知情權,達成賦權公民的作用。過去認知常認為,達成高度透明度,就會自動達成政府的問責性,但這的確是一廂情願的看法,因為政治人物往往利用資訊上的不對稱性試圖掩飾一切,因此我們的問題變成:什麼樣的透明度,引起什麼樣的問責性。

以當前台灣各級官府的施政情況,我們很難在透明度上稱得上滿意。民眾理應擁有一切公共事務的知情權,因此,除涉及國防與外交機密,所有公文、政策出台過程均應上網公告,一方面使民眾監督有所依據,另一方便也杜絕代議士與官員利用職務之便、明著或暗著私相授受的可能性。只有強化透明性,強硬的問責性才有進行的可能,像是以制裁或賠償等方式追究相關責任。因此,像是降低單一選區下的罷免門檻,也必須放在提高政府透明度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自主公民也必須在透明度更高的制度建設下,才有產生的可能性。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回目錄)
另眼相看:緣木求魚的品格教育

■洪致翔

日前一名國小學童與老人在公車上因讓座問題爆發衝突,經同車乘客將部分過程拍下並上傳至網路後,連續數日成為熱門話題。儘管雙方言行皆有失當之處,但無論是透過媒體對當事人進行道德圍剿,還是繼續窮究此事件中何者有錯在先、何者過失較重大,都不會有太大的積極效果。因為從教育環境來看,真正的癥結在於:品格教育的施行方式早已嚴重遠離品格的養成要素。

首先,「品格」必須以「無涉私人得失,且本於行為者的自主意志」為前提。如同候選人在投票前夕的拜票行程與公開言行,通常不會被視為親民愛民的表現,更不會被視為政績;當學生因師長的直接要求而將失物歸還原主,或者在獎懲規則的驅動下才對身旁同學伸出援手,都不會被認為是該學生品格的展現。質言之,「品格」一詞所概括的各種行為或態度中所蘊含的正面意義,皆是自主意志的產物,一旦自主意志遭受捆縛,品格亦將無從展現。

再者,品格絕非一套先驗存在的標準,亦不是依循某位至聖至賢的想法打造出來的完美制度,而是人類在多元且頻繁密集的社會互動中,通過相互摩擦、表述異議、求取共識等過程逐漸摸索出來的言行原則。因此人類社會文明隨歷史發展得越豐富多元、人際互動越頻繁,所謂「品格」的內涵也相應地不斷被擴充。換言之,要透過教育培養品格,除了掌握意識與言行的自主權外,還必須讓學生充分體認其言行對人我關係、對群己界限的各種可能影響——諸如自己的發言內容,是否會觸怒他人、自己的行為是否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等。少了這層認知,品格對學生而言若不是特定時空下才必須遵守的規範,恐怕也很容易被理解為「只要拿香跟著拜就好」,難以內化為言行準則。

然而放眼當下公私立學校、安親班、民間社團所提供的「品格教育」,多數仍以師長單方面強調各種言行要求、經由讀經或其它方式向「典範」學習,甚至透過重賞嚴懲等方式實施之。部分師長或許會針對「制訂規範的原因」用心地主動解說,但即使如此,這般作法仍然與培養品格的基本要素相距甚遠,難以直接觸及學生自主意志的運作,並推動學生針對其日常言行對人際互動的影響進行自我檢視。

因此,當我們希望讓座事件能夠轉化為品格教育的素材,與其向學生指出兩位當事人分別犯了哪些錯誤,不如嘗試與學生共同探討「為何讓座是好事」、「讓座與否,對自己、對方與車上乘客分別有何影響」等看似抽象、但其實更貼近現場的問題。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0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