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06─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0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0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莫讓台灣淪為美國幫凶 |
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日前出席美國馬里蘭州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並發表專題演說,謂中國對台灣的安全威脅不降反升,美國與台灣將台海和平視為共同利益,F-16 C/D型戰機及柴電潛艦是台灣最優先及最急迫的軍購項目,希望美國能同意這兩項軍售案,將有助台海的戰略平衡。 就在釣魚台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馬政府一再公開主張釣魚台為台灣屬島之際,楊念祖的發言格外受人注目。 近日來,日媒不斷報導,美日計畫12月在東海及附近水域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模擬奪回「被占據的島嶼」。日媒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和以駐日第7艦隊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為主的美國海軍,將在歐巴馬抵日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後進行這項聯合演習,具有加強美日同盟關係和牽制中國在東海活動頻仍的用意。 眾所周知,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逐漸轉移至東亞,即是把中國視為假想敵。從東海到南海,從島嶼主權到海權爭議,美國都毫不避諱地將之視為「國家利益」的一部分,無論是攏絡日、韓、越、以及東協諸國,或與日、韓舉行聯合軍演,其戰略目標都旨在圍堵中國。 美日聯合軍演的奪島作戰計畫,美方雖未公開宣稱釣魚台即是日本領土,卻因台灣同時主張擁有釣島主權,讓美日安保架構下的聯合軍演有了「戰略性的模糊空間」,即使台日雙方在釣島主權立場上是矛盾的,但因海峽兩岸仍處於軍事對峙狀態,讓《美日安保條約》及《台灣關係法》得以交集,為美國介入釣島爭議建立合法性基礎,從而讓台灣納入美日軍事同盟。美國一方面玩弄兩岸、中日、台日矛盾,另方面則延續冷戰思維,將台灣納入圍堵中國的西太平洋島鏈。奪島軍演,實則志在重建島鏈,圍堵中國,並為美國軍事力量重返東亞舖路,此即「戰略性模糊空間」的真諦。 既然如此,關鍵問題就在於台灣的態度究竟為何?台灣是否樂見這種模糊空間,讓美國介入東亞得到「合法性基礎」?對此,楊念祖的訪美發言,無異於替馬政府表了態,馬政府的基本態度仍是意圖藉由對美軍購、藉由依賴美國來對抗中國,甚至不惜讓台灣嵌入美日軍事同盟當中。 由美台商會主辦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從2001年開始,今年已經邁入第9屆,與會者除了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官員,還有軍火商代表,它是美國軍工複合體的特殊產物,反映出美國的全球戰略一向由軍火工業資本集團主導,他們以「國家利益」為名,以「自由民主」為名,不斷介入他國內政和區域政治,不斷挑起戰端,致無數弱國窮國分崩離析、生靈塗炭,所謂的「民主自由」,實則帝國主義侵略行徑的遮羞布,伊拉克戰爭正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從甲午之役到全球冷戰,造成海峽兩岸百年離斷與民族分裂,這也是帝國主義肆行全球侵凌的歷史產物。上個世紀末葉,冷戰看似結束了,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仍持續進行全球擴張,台灣長年以來對美軍購、與美結為軍事同盟,無異與狼共舞。 當前,正值兩岸跨入和平發展新階段,除了經濟文化交流之外,政治軍事互信機制也亟須建立,對台灣而言,如何擺脫美國的宰制,重建兩岸和平的新道路,才是新時代應有的新作為。我們須正告馬政府,切莫錯判形勢,讓台灣淪為美帝的幫凶,否則,台灣就是下一個伊拉克! |
(回目錄) |
左右看:蓋茨巴菲特北京設宴談慈善 |
左看:新老剝削者話慈善 位居世界第一與第二的富人比爾蓋茨與巴菲特,近來呼籲富豪簽署「贈與宣言」,承諾在生前或死後捐出自己一半以上的財產。9月29日,兩人到中國辦了一場晚宴,邀請50位中國富豪討論如何推動慈善公益活動,引發各界議論。 憑藉自身實力白手起家,堪稱美國夢的核心內容,富豪的慈善行為則為此一美國夢的補充,因為財產不留給子孫方能證實子孫發達靠的是實力而非祖上庇蔭。但慈善實際上和美國夢一樣虛幻不實,富豪遺留給子孫的財富依舊可觀,更別提透過教育、社會網絡形成的文化資本,仍是階級再製的有力憑藉。更重要的是,慈善發揮了掩蓋現實剝削的意識形態作用,使資本戴上另一重正當性的光環。 與此相較,中國的慈善意識形態則尚在萌芽期。許多中國富豪對蓋茨與巴菲特的晚宴多有批評,有的說太高調,有的說自己做善事比他們早,有的更直說財產由自己運用才更有效率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各式言論皆透露出中國富豪執著於具體的執行細節,並不明白慈善意識形態的意義與重要性,間接反映出中國資本主義尚未脫離暴力性的原始積累太遠。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中國資本家步向成熟 9月29日,中國北京舉行了一場極其特別的富豪聚會,主辦者是排行世界第一第二的富豪比爾蓋茨與巴菲特,邀請的對象則是50位中國知名的企業家。他們討論的議題,不是經濟走勢也不是合作計畫,而是如何做慈善公益。事前,這場聚會被形容為「勸捐」大會,但事後證明並非如此,倒是藉此機會讓世人瞥見了中國富豪也有致力慈善的一面。 美國富豪白手起家、致富後慷慨行善的諸多故事家喻戶曉,多年以來就是美國夢的重要內容。前幾年美國稅改議題爭論之際,還有巴菲特等諸多富豪主動提出應該提高富人稅賦,令人印象深刻,主辦此次聚會極具號召力。但中國這方面也不遑多讓。該聚會受邀的中國富豪多半都已投身於慈善公益活動多年,以中國僅僅3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來看,在道德上絕不落後於美國富豪,而且,在2007年,中國排名前50名慈善人士的慈善捐款總額就已經達到109億美元,在過去的3年中,捐贈額又翻了8倍。 儘管這些鉅額捐款中不乏政府要求攤派的成分,中國富豪的善行也還未達到美國富豪的規模與效率,但畢竟已逐漸步向成熟。王放/政治評論員 |
(回目錄) |
彩與墨的嬉戲 陳麗雀彩墨生輝畫展 |
【記者楊容整理報導】 畫家陳麗雀以多重技法融合墨色彩韻,彩筆一揮,山川美景、動物花鳥立即熠熠生輝,充滿生命之韻味及情趣。這次展覽內容將分為山川、寫生、藍鵲、孔雀及人間有情等5大系列。 陳麗雀從事繪事40餘年,全心浸淫於水墨領域,體認水墨畫之美,首重多變而富於力與感情之線條,勤習書法顯其骨力,並以墨法表達滋潤酣暢的墨痕,隨其類而賦彩,務求美而不俗。 她的畫作風格闊朗,跳脫脂粉氣息,既可遠觀氣勢,又可近看細玩,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展出作品中充分表現山川壯麗、瀑水滄桑之感;另描繪體態優美、艷而不俗的藍鵲及孔雀,其閉眼、昂首、低頭,各盡其態;在人間有情系列,舉凡老虎、雉雞、太陽鳥、翠鳥,情態生動活潑,並配以吉祥花卉,象徵欣欣向榮,另佛畫佑我國民,意寓「國壽人壽」。 時間:9/29-10/31 地點:中正紀念堂1樓3展廳 洽詢電話:02-2343-1100轉1058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拉丁美洲與中國的矛盾關係 |
節譯■葉興台 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指出,過去30年,中國和拉丁美洲諸國都試圖脫離內向的經濟模式,而與全球經濟接軌,1980年拉丁美洲的整體經濟生產為中國的7倍大,如今中國的經濟規模遠大於拉丁美洲各國總和。 在經濟規模大舉超越拉丁美洲的過程中,中國也拉著若干拉丁美洲國家前進,但就長期而言,拉丁美洲過於仰賴中國不見得是好事。過去10年,中國的崛起對拉丁美洲確實大有幫助。2000至2009年間,拉丁美洲對中國的出口暴增9倍,遠超過拉丁美洲整體出口增幅。2009年拉丁美洲對中國出口金額達413億美元,佔拉丁美洲整體出口的近7%,金融危機之前的最高峰是2006年的223億美元。 對中國出口爆增,大大刺激拉丁美洲經濟成長,這不僅因為中國是拉丁美洲的出口目的地,也因為中國的需求暢旺,導致全球供應吃緊,因而拉高了拉丁美洲對其他貿易夥伴的出口價格,但中國帶來的好處並非雨露均霑。 如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系教授凱文‧蓋拉格(Kevin Gallagher)和烏拉圭政治經濟學家羅貝多‧波塞坎斯基(Roberto Porzecanski)合寫的《房中的龍:中國和拉丁美洲工業化的未來》(The Dragon in the Room: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Latin American Industrialisation),拉丁美洲5個國家和幾個產業對中國的出口,佔整個拉丁美洲對中國出口逾80%。中國從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和秘魯進口鐵礦石、銅礦、原油和黃豆,中國對拉丁美洲逾3百億美元的投資,大部分也流入這些國家的上述產業。 就長期而言,中國是否為拉丁美洲商品的穩定需求來源,現在還不清楚。即便中國維持對拉丁美洲商品的需求,結果也未必是好事。中國的需求可能使拉丁美洲過度仰賴商品出口,危及拉丁美洲將口項目分散至各式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更不要說會對拉丁美洲造成長期的社會和環境影響。 例如,在1995至2009年,巴西黃豆生產增加3倍,部分是因為巴西有近半的黃豆出口至中國。在此同時,巴西黃豆業的就業人口萎縮,因耕種變得高度機械化。另外,中國對黃豆的需求增加,與巴西亞馬遜流域高達52.8萬平方公里雨林被砍伐有關。雨林遭砍伐已危及很多巴西土著的生存,更導致全球氣候變遷加速。 根據蓋拉格和波塞坎斯基的著作,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近半的出口面臨中國的威脅,兩位學者引用亞洲開發銀行先前的研究指出,這項威脅來自於,中國上述產品的全球市佔率逐漸上升,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的市佔率逐漸減少或停滯不動。兩位學者發現,92%的拉丁美洲製成品出口面臨中國的威脅,這代表了39%的拉丁美洲總出口。 中國不該負起全部責任。這些趨勢很大部分是拉丁美洲國家政策的結果。很多拉丁美洲國家採取「華盛頓共識」(Washingtion Consensus)的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快速把貿易和投資機制自由化,降低政府在經濟事務中的角色,很多案例是把國營企業民營化,卻產生痛苦的後果。 中國採取更漸進的方式結合世界市場,與拉丁美洲不同的是,中國啟動了經濟改革計畫,藉由遵循一項「雙軌」政策,以與世界經濟進行戰略結合,包括開放國投資和對特定產業的進口輸入,支撐這些產業至成熟後,開始扶植其他產業,直到這些產業能與進口產品競爭。 拉丁美洲最好學會中國的經驗,尤其是產業發展方面,並加強國內的創新。目前已出現可喜的跡象。巴西的發展銀行已認真看待工業化這回事,智利將來自銅礦的收入,設立了一檔穩定基金,以備市場劇烈波動時,做為穩定銅價的手段,部分基金也用於環保。拉丁美洲對中國的出口,可能是一個天賜良機,也可能正好相反。對中國亦是如此。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