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12-22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2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校園霸凌源於社會霸凌

近來,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似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校園霸凌,語出「School Bully」一詞,其形式包括:肢體的霸凌,如踢打弱勢同儕、搶奪財物等;言語的霸凌,如取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儕、恐嚇威脅等;關係的霸凌,如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中傷某人等;性霸凌,如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作取笑或評論的行為,或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

台灣兒福聯盟基金會曾針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校園霸凌現象普遍存在。有66.9%學童知情,63.4%有被欺負的親身經驗,僅36.6%從未有被欺負的經驗;近1成學童(9.5%)經常被欺負,他們雖不是多數,但卻可能是被長期鎖定霸凌的弱勢兒童。高達5成以上的校園霸凌事件為言語霸凌,包括嘲笑、威脅、取綽號、罵人等,被嘲笑的原因則包括「功課不好」、「長相難看」等;肢體霸凌亦超過3成6,情形多為「被打」。關係的霸凌近2成7,多是被排擠,理由包括「身上有臭味」、「男生排擠女生」等,顯見小學校園同儕間的弱肉強食。大部分的孩子在面對霸凌時知道要求助於成人(74.5%),然而,面對霸凌事件有1成5以上的孩子選擇假裝沒看到或充耳不聞的態度,會主動提出協助或主動對受凌同儕提供安慰的學童僅7.2%,顯見見義勇為的同儕支持體系頗為薄弱。

校園霸凌現象,全球皆然,對這個現象的專業研究,早在1970年代就已經開始。據調查,舉凡性格內向、害羞、怕事,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在校內孤立,缺乏與朋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反感或厭煩,個人衛生欠佳者,有身體障礙者、有智力障礙者,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為上有異於同儕者,其貌不揚者,皆易成為受凌者。檢視上述諸多特質(或曰「獨特性」),則不難發現,在成人社會中,相同特質者,同樣也極易成為遭受霸凌者。若說,校園即社會的鏡像,一定程度地反映出社會集體的實況,那麼,此一發生在孩童社群中的普遍現象,實即反映出當前人類社會的集體處境。

恃強凌弱,對「他者」與「異類」的敵視,在社會集體意識底下,潛藏的或許正是對競爭性社會的服膺與肯定,亦即,同儕社群既是作為集體而存在,但社群內的個體與個體之間卻同時存在著競爭關係。以資本主義制度為例,構成競爭性社會的要素,是僱佣勞動和自由市場,它們既讓勞工成為一個集體,又讓勞工彼此之間成為競爭者;以教育體制為例,各種考試評比制度,則讓學生們既是集體,彼此之間又是競爭者;再以所謂的「獨特性」(Unique)為例,它或許是觀念史上最弔詭的發明之一:當「獨特性」有助於大社會生產力與利潤的創造,它即是眾所追求的「崇高價值」;當「獨特性」表現於無關生產力與利潤的領域,它便成為千夫所指的「賤價符號」。

競爭,是壓力的來源,也是壓迫的根源,它最大的法則即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一種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顯規則或潛規則,至於欺凌與受凌的關係,倒像是競逐過程當中一種宣示戰利的祭典。所謂霸凌,它真正體現的從來都不只是校園問題,而是社會問題。當整個社會就是個強凌弱的競爭體制,校園霸凌無非就是社會霸凌的拷貝。

英國小說家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在其名著《蒼蠅王》(The Lord of Flies, 1954)中,塑造了一群流落荒島的純真孩童如何日漸淪為相互殺伐的野蠻之子,小說的結尾,一艘軍艦及艦上軍官的出現,看似救贖者,終止了孩群間的殺戮遊戲,但高汀自己卻下了這樣的註解:「那個軍官在阻止了一次獵人頭的狩獵之後,打算用巡洋艦把孩子從荒島帶走,但是那艘巡洋艦不久便要以同樣仇恨深遠的方式去追逐敵人,誰又能拯救那成年人和他的戰艦呢?」

21世紀的此刻,全球與台灣都正在為下一代苦尋教育改革的出路,但教育改革又豈只是校園內的事?成人社會,以及全球大社會,或許就像高汀筆下的那艘戰艦,它遠比那群孩子更需要救贖!

(回目錄)




左右看:解讀維基解密

左看:新聞自由再定義

存在已久的維基解密(Wikileaks),由於公佈了大量的美國外交體系電文而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輿論多半聚焦於電文有何敏感內容、美國政府的回應,甚或是其創辦人亞桑傑目前的官司,但若從媒體傳播的角度觀察此一事件,特別是從其運作模式以及創辦人亞桑傑的一些談話來觀察,維基解密可能更接近傳統定義的那種與政府和企業對抗的第四權媒體,對照出當前媒體發展的種種問題。

目前的主流媒體普遍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娛樂八卦化的風潮,或者受限於背後出資者的利益,削弱了對政府與大企業的批判能量。網路時代發展的眾多形式的公民媒體,則有流於個人化的問題,內容不脫身邊小事,對於重大議題多半無力挖掘新材料而只能被動評論,同樣無力監督掌權者。亞桑傑正是反對這兩種傾向,才著重於挖掘重大議題的一手資料,經過分析、查證與編輯後,透過獨立而保密的網路平台發布訊息,近來則進一步與主流媒體合作,讓英國衛報、德國明鏡周刊等參與資料的編輯與分析,扮演情報提供者的角色。

維基解密的成功,展現了將逐漸失去戰鬥力的新聞自由再度基進化的一種可能。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美國的網路911

維基解密(Wikileaks)日前發布的美國外交體系電文,連同早先發布的美軍在伊拉克濫殺無辜的錄影,在國際間持續發酵。儘管嚴格說來尚無真正關鍵性的機密曝光,但已足以讓美國外交體系顏面掃地。可是,美國政府的反制卻慢半拍,至今仍無法對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發起正式的司法追訴,僅有一些美國政治人物出言威嚇。此一落差除了顯示美國這樣的民主政府處處受限於民主法治之外,更關鍵的恐怕是網絡時代的恐怖攻擊的特性使然。

美國由於政府運作與軍事指揮體系皆已大量使用網路工具,因此自1990年代以來便極為重視網路戰爭概念,對於防範外來的「網路珍珠港」式攻擊更是反覆演練。然而,維基解密事件既沒有使用其預想中的特殊高科技,就連駭客技術也沒用上,而是即為傳統的內部人員洩密,只是以一般網路傳播,同時,發動攻擊者也不是甚麼外來的敵人,而是一個打著新聞自由旗號的西方人。

與911事件一樣,美國運作多年卓有成效的軍事與外交網路體系,突然遭遇非傳統式的不對稱攻擊,要定義此一新情勢並做出回應,恐怕還需一段時日。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窮人耶誕節應獲得照顧,不是同情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今年12月17日,在格拉斯哥東端卡爾頓郡的某消防隊,約2百名兒童和他們的家長參加了一場耶誕派對,在這裡,他們成為超極幸福百姓的樣板。

在數小時內,他們無須擔心食物來源或誰在付電費。在這個歲末年終,迎接他們的是滿滿的愛和寬容,在不附帶任何條件下,他們可以免費獲得這些商品。在這一天,他們獲得平等的對待。在這場耶誕節派對上,他們每個人都獲得一份禮物,並且發現為何人人在這段假期會如此興奮。對某些人而言,這是耶誕老人頭一次造訪他們的家。

這個耶誕派對是由一個名叫「關愛兒童」(With Kids)的慈善團體所舉辦,該組織為蘇格蘭最弱勢的兒童提供服務。這些兒童每天得忍受赤貧的苦果,而赤貧本身會孳生酗酒、吸毒和家暴。「關愛兒童」的員工試著透過不同的方式來關愛這些兒童,讓他們在早期教育階段有機會獲得一些玩具或文具用品。

英國弱勢兒童沒有耶誕節禮物的原因之一是由燃料貧窮(fuel poverty)所造成,貧窮家庭面對嚴寒的冬天,經常面臨沒有食物可以保暖的問題,因此根本不可能為小孩買耶誕禮物。英國政府發給每個貧窮家庭的10英鎊電費代幣只能買3英鎊的燃料,這是因為能源公司扣下70%的燃料代幣,以清償貧窮家庭先前積欠的燃料費。供應英國97%能源的6大能源公司,有4家在這個冬天大幅調高燃料費。

在民間部門,這種作法被稱作企業聯合壟斷(cartelism),每一家都會遭到鉅額罰款,但前工黨政府缺乏政治意志來抑制這些能源公司的貪婪,由貴族後裔與富豪組成的保守黨聯合政府更不可能處理這個問題。

英國很多貧窮家庭因擔心負債加重,只好擠在同一個房間。英國大文豪狄更斯曾經描寫過這種慘狀,他的文章曾痛斥政治人物任其發生。150年後,英國數十萬人仍過著如此不堪的生活。蘇格蘭和英格蘭民選政府任其發生的原因在於,英國人顯然不把它當作一回事。

英國社會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佘契爾主義(Thatcherism)對英國造成多大的危害。這項在去年所做的研究發現,僅約25%的英國人認為應編列社會安全津貼預算,多數英國人認為社會不公平的原因在於,窮人很懶惰和不負責任,富人努力工作且負責任。

同樣一批人肯定也認為,英國首相卡麥隆、副首相克萊格和其半數內閣閣員取得目前的社會地位,絕對不是靠什麼先天優勢,英國最富有的一群人已經善盡繳稅責任。

居住在英國沒落社區和貧民區的多數居民,並未選擇成為窮人,他們也不應活該成為窮人,21世紀有很多歷史因素導致勞工階級變窮。專制貴族在尚無法律限制之際,就透過提高稅負,迫使窮人遷移,來大舉掠奪土地,而這是英國歷屆國王為了答謝領主和男爵協助驅逐法國勢力,對他們所做的回報。

兩次世界大戰重創英國市中心和偏遠社區,使得兩地的居民從未恢復元氣,這些家庭也從未拿到戰爭賠償。勞工階級能夠在年底放兩星期的有薪假,還是20世紀初自由黨政府強迫雇主而來。事實上,自由黨政府在20世紀初所做的有限社福改革,多半得歸功於英國士兵在波爾戰爭(Boer War)表現太差的政治現實。

「關愛兒童」創辦人休斯(Patricia Hugh)女士指出:「如果有更多英國人關注貧窮,直接對弱勢民眾提供協助,我們就能終止貧窮問題。」

英國有這麼多人貧窮度日,這實在太不應該,英國有足夠的資源確保沒有小孩會挨餓,或者每個小孩都有張溫暖的床,這麼多人在耶誕節時缺乏基本物資,這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22』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