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12-3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3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3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消費年來了?

歲末年終,最令人翹首盼望的,莫過於年終多寡與明年薪資調整與否。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日前更在記者會宣布明年為「消費年」,呼籲企業莫再觀望,應把企業利潤回饋到員工身上,投入「加薪潮」。

劉憶如以數據指稱,台灣在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第一,但民間消費卻忝居末位,十分不協調。此外,從長期趨勢來看,台灣的民間消費動能也是明顯疲弱,1990年代台灣的民間消費成長率曾為四小龍之首,但近年卻也落到四小龍之末。

薪資水平決定消費能力,毋庸置疑。劉憶如呼籲企業為員工加薪,希望改善台灣的「無感復甦」困境,用心可以理解。但來年究竟成效如何?尚待觀察。

之前一波台灣員工薪資待遇大調整的爆發潮,已經遙至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當時背景是,工會運動開始冒出頭,舉凡加班費討發、年終獎金抗爭,其勞資爭議性質遍及了權利與調整兩大事項。

正因這波如今看來只是「曇花一現」的勞資爭議墊高了整體勞工薪資,才讓台灣能在1990年代初看到民間消費的榮景。

歷史可鑑,台灣近年的民間消費一直趴在地上,多少與缺乏勞資爭議的動能有關。當然,這個動能的喪失有多重原因,例如大環境的製造業外移、服務業員工的無組織性、年輕勞工的雇用非典型化,以及台灣工會運動的形式化或國營事業化。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在5、6年前的民間消費不得不訴諸信用卡、現金卡之類的信貸泡沫來飲鴆止渴的真正原因。

劉憶如要改善無感復甦的用心,不能說不對。但這種官員對企業主的「道德勸說」,卻讓人覺得今不如昔。

薪資的調與不調,取決於個別企業主的「善念」、「善行」,徹底泯除了這個問題背後的勞資關係不說;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已經在今年把營所稅降到17%,這無異於政府把它的所得分配調整工具,交給了個別企業主來執行,先提供籌碼給企業主做「人情」。這無疑又是更大的錯位。

實際上,很多勞工在報端媒體聽到若干雇主釋放「明年可望加薪」的訊息時,大多認為那是說說而已的形象公關,就算真有動作也與己無關。這種「有感民怨」,意味了企業加薪邏輯其實是扶強不扶弱的「按業績分配」。其結果是,加薪縱有,對多數人而言,恐怕也只是安慰獎罷了,對於民間消費的刺激作用,恐怕不宜高估。

(回目錄)




左右看:以網路正義之名

左看:法理不只是法理

耶誕夜「中指蕭事件」再度讓台灣掀起正義之名的網路群眾運動,除了常見的人肉搜索,也瞬間凝聚起模糊的道德價值。此事絕非特例,台灣對於網路公民輿論的漸漸習以為常,甚至賦於制裁的合理性。固然其中不乏正面元素,如突破僵化法律條文與制度所無法顧及甚至迫害的社會議題,提供一個群眾自發的可能性等。

但其反面卻可見粗暴甚至盲目,人肉搜索正是遊走在群眾暴力的邊緣。多數必不一定等於普世,而網路最直接訴諸的是多數而非深刻的價值辯證。尤其在虛擬的網路社群,極可能混雜直接但不真實的人性互動,賦予誇大的正義滿足感、寒蟬效應下的集體共識等。

近日發生80歲老翁殺害病妻案,事件背後是複雜的制度性問題,絕非可訴諸單一對象的制裁。在媒體網路訊息的片段性與人為炒作下,高掛正義之名的制裁姿態,往往為多數對於異己少數的壓迫,背後的公民論議相較於迫在眉睫的集體情緒是被輕易忽略的。雖然如此,公民社會的體現絕非再回到裝模作樣的守法守度,而是拋出公民自主立法的可能性;讓公民不再只是虛幻的叫囂道德,而是直接翻動法理背後所蘊含的理性,才能真正實現公民社會的基礎。

林子暉/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於理不踰法

2010年12月25日耶誕夜一則惡性阻擋救護車的新聞,在台灣掀起不小的風波。當事人台大歷史蕭姓博士生不僅阻擋救護車行進路線,甚至做出車窗外比中指挑釁行為,救護車上的老婦人最後送醫不及於途中過世。在網路影音即時資訊的傳播下,引起廣大公憤。13萬網友發起「人肉搜索」,將蕭的個資與家庭背景等公佈在網路上。在莫大的輿論壓力下,不僅其家人代為向公眾道歉,台大也做出相關懲處。

台灣近年來在網路硬體設施漸趨完善與年輕社群使用網路普及度近百分之百等因素下,透過網路的即時性與廣度催生不少公民運動,諸如抗議恐龍法官的白玫瑰運動與虐貓的博士生的人肉搜索,在價值混亂的年代中,很大成分給予充分機會形塑公民價值。透過網路上的辯論與資訊流通,讓原本輕易被忽視的社會議題與事件得以充分展開,同時驗證不言自明的公民道德價值,相較以往的社會冷漠確實令人值得欣喜。

但於此同時不得不希望公部門能正視且引導此公民力量,不應只消極應對民意,在正視的同時方能正確引導網路輿論能於法有據,不再輕易試法,諸如侵犯個人隱私等,方能在尊重法治的社會氛圍下建立網路正義運動。
林泰佐/社會評論家

(回目錄)



藍谿村聲:民國100年 你能有幾年?

■倪世傑
孫文建立的中華民國,100年了。

100年的時間,前38年是夾雜在殖民主義、世界大戰與馬克思階級鬥爭學說中的國際大戰;後62年,冷戰結構下的偏安小朝廷,卻拉拔出了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並在1990年代前後進行了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華人世界中不乏自由市場經濟,但中華民國卻是當中唯一的代議民主國家。

世態炎涼。即便您在明日凌晨看著101煙火舉杯同慶的同時,也難以改變台灣內部不平等的經濟現實。當前平均壽命約80歲,與100也差不了太遠,但這80歲要怎麼過?這人生當中至少有20年左右的時間在受教育;進入職場,迎接您的是全球第5名的高工時環境,但您的工資,卻遠遠趕不上土地價格飆漲的速度,即便您充實自己,省吃儉用,付了頭期款,未來長達30甚至40年的房貸,等於將讓您一生的時間,變相賣給了房地產開發集團。

100年了,中華民國仍在為自己的主權地位在國際間討價還價,但台灣的勞動者,卻直接將自己的「時間主權」讓渡給資方,如脫韁野馬般的彈性工時,讓您一輩子喘不過氣來,責任制讓您對雇主盡責任的同時幾乎難以盡家庭一份子的責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甚至還祭出了「無薪假」此一法寶,獲得企業與行政院吳院長「創意應得諾貝爾獎」的高度推崇,民間卻罵聲不絕。

有多少人睡眠的地點不知不覺從床上轉移到沙發椅?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職業婦女,回家連做愛做的事的力氣都付之闕如。這也是兒童/老人照護產業、洗衣店、餐廳大行其道的原因,雙薪家庭賺的錢多付到這上頭來了,錢要賺得愈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就愈少。在工業化社會,朝九晚五至少還規定了確定的工作時間,但在後工業社會裡,彈性的工作碎片化地佔據了24小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失去了真實性,我們都無法掌握自己的時間,決定自己的命運,成為一個雖不是奴隸、但肯定背負責任而且沒有自由的人。

民國100年了,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的時間,又能有多久?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校園霸凌真棘手(下)

■洪致翔
倘若站在教育而非管訓的觀點,相信沒有人會反對「應教育學生何謂『尊重』」,更沒人會否認這才是防治霸凌的長久之計;即便面對的是「涉及幫派活動」的霸凌事件,這也是不可抽離的重要原則。然而,在如此普遍的「共識」之下,何以霸凌的發生仍然未曾停止過?恐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難辭其咎,因為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第一現場,許多人仍習慣以威權來對待學生,同時不自覺地將「以理服人」當成多餘且麻煩的陳腔濫調。

舉例來說,當某生告訴另一位學生:「你再不聽話,我就……」這被稱作「霸凌」;然而當家長或教師告訴學生:「你再不聽話,我就……」則被稱作「管教」。如此便不難理解,為何校園霸凌事件會如此普遍、為何教育學生何謂尊重會如此棘手。因為純粹下達簡單命令、完全不說理的「溝通模式」早已充斥在我們周圍。只要部分學生沾染了相同的處事風格,就可能在任何時候讓人際摩擦演變為霸凌。

或許有人會說,家長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絕大多數要求,本來就是合理的,豈能和學生之間的排擠、勒索、鬥毆混為一談?但是,如同我們不能以「均衡飲食」為理由對偏食的孩子強制實施插管灌食,即使是「對的事情」,也不代表透過任何手段執行都仍是對的。況且,如果家長和教師提出的要求確實皆是合理正確之事,又有什麼理由不能以理服人?對於自己自幼至今奉為圭臬、遵行不悖數十年的規範或行事原則,如果無法在「不動用獎懲手段或輩份威權」的前提下將事理剖說分明,難道不該先反躬自省?因此,相對於要求軍警或社工進駐校園、或者企圖恢復體罰,「反躬自省」無疑更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同時,家長與教師的反躬自省固然是長遠之計,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從實際面來看,面對眼前紛至沓來的校園霸凌事件,與其繼續同情教師的無力感、指責教師缺乏應變能力,倒不如正視教師無力感的重要原因——在教師培訓過程中嚴重缺乏相關訓練——這才是真正的危機。因此,在教師培訓過程中,不僅應該多加入心理分析、情境模擬、危機處理的課程,更應該安排相應的實習課程,才有機會避免讓教師陷入「懷抱教育熱忱與理論、承受現實環境的打擊與嘲諷」的窘境。
(教育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3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