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20─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2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2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種房子 |
台灣許多耕地已不再種作物,而是「種房子」。過去幾年來,宜蘭、南投以及高雄美濃等地,只要是好山好水圍繞的農地,就會出現此起彼落的豪宅。這些豪宅高牆大院,裝潢豪奢,卻都是以「農舍」名義取得建照。這當然是農發條例開放農地自由買賣之後所形成的房地產炒作歪風。建商和都會中的炫富階級紛紛殺入景觀農村,尋找「後花園」。於是,很快地,生養居民千百的萬頃良田,一處處被水泥淹沒,被鋼樑刺傷,富宅豪門陡然升起,平原綠野的視線被遮斷,灌溉溪渠被阻絕,豪華轎車呼嘯於田間小路,看守豪宅大門的惡犬強佔了村童遊戲奔跑的空間…… 這些鑽法規漏洞、假農舍之名興建的高牆豪宅,迄今仍像惡性腫瘤一樣,在景觀優美的農村蔓延開來,有錢人枉法徇私,炫富比闊,政府主管部門居然假裝看到的是「農舍」,彼此虛偽縱容至此地步,堪稱世界奇觀。 於今,建商更是食髓知味,變本加厲。為了規避建地不得超過土地比率10分之1的限制,居然在切割成小坪數的農地上處處興建一坪大小的「狗籠農舍」,而後再繼續鑽法律漏洞,以申請農舍整修的名義擴建為豪宅。於是乎,除了豪宅之外,良田綠野之上又到處出現一坪面積的水泥方格,與狗籠一般大小的「農舍」。這又讓台灣浮現新的世界奇觀,不知情的人來到宜蘭鄉間,還以為闖進入了小人國。 於是乎,「自由市場」的神蹟就這樣映現在台灣土地上,農地一旦開放買賣,進入了市場,就自由自在,萬「法」皆空。台灣人對市場運用之妙之絕,縱使亞當‧斯密再世,恐怕也要頂禮膜拜,敬畏萬分。 只不過,農地紛紛種上了房子,糧食呢?要到哪裡種糧食? 是最近這幾年,由於氣候詭異變遷,許多國家都已出現收成銳減、食糧緊張的局面,因糧荒而引發搶糧暴動時有所聞。於今,2011年才剛開始,國際糧價即一路飆漲,聯合國農糧署(FAO)早在2008年前就發過嚴肅警告,現在所浮現的問題,顯然又比3年前更為嚴重。世界上幾個主要糧倉都流年不利:俄羅斯黑海附近的主要小麥產地,去夏遭逢大暑,熱氣和乾旱造成嚴重欠收;澳洲最近的大水更是令人怵目驚心,意味著萬頃作物瞬間隨洪水流失;拉丁美洲的2010年則是陷入嚴重乾旱,阿根廷尤其嚴重,年度收成估計就減少了4千萬噸。 糧食飆漲,除了氣候因素之外,當然也有國際糧商的炒作,以及各國農業發展政策的失衡。台灣的農業政策呢?我們看見下一棟房子還繼續在良田上興建,但是下一頓飯到底在哪裡,我們可能還不知道! |
(回目錄) |
左右看:18趴所反映的問題 |
左看:公共事務的社會價值
近日熱門的社會話題,公教人員享有18趴優惠定存利率,它其實反映了某些社會平等原則的問題。 對於國家機器的一般工作者(如政府雇員),應否有較優惠的差別待遇?例如,同樣的工作但卻同工不同酬,以致於同樣是一般辦事員,但身為公務員身份相對於在社會上一般私人企業的辦事員,卻有更高的工作報酬待遇,這合理嗎?直接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否則我們就是贊成同工不同酬的歧視工作平等。 但,同工不同酬問題,並非是公教人員18趴優惠定存利率爭議話題的關鍵。在這爭議背後潛藏的真正關鍵是:我們對於公共事務工作之社會價值的評價是什麼?也就是說,即使是同樣工作內容,但由於工作者的工作領域不同,有的是為公共利益服務、有的是為私人資本利潤服務,那前者的公務員之社會報酬就不見得必須比照市場工資水平,而應取決於我們社會對公共事務貢獻之評價是什麼。 同工同酬是一般平等的標準,但我們在運用這標準時,卻須注意各種細膩條件變化(如社會價值的不同),而以避免以僵硬標準來硬性規定。 最近公教人員18趴優惠定存的問題,充分反映台灣社會一直沒有走上真正、徹底的法治社會。 所謂法治,最基本涵義乃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不應有差別待遇。這種法治精神,不僅表現在法律規定權利與義務的一般法權層面上,也表現在經濟活動上,即若工作條件、內容相同,則應同工同酬。這種平等的規範,雖不以法律形式強制規定,但透過自由市場的開放競爭,在實際的工資上往往也會達到這同工同酬的平等結果。 以此來看,公教人員若非國家機器的刻意照顧,而比照一般人力市場的工資行情(包括退休後的退休金之薪資替代率),根本無法享有如此優惠的待遇。 若公教人員的薪資待遇是透過正常市場機制而得到的結果,那在市場程序公平條件下,即使所得高於類似工作的民眾,社會一般輿論也不會有反彈氛圍出現。但癥結是:公教人員的勞動待遇,尤其是優惠政策,根本不是來自於市場機制,而是來自於政府特別政策。 若再追問,政府為何會有這奇怪、不合時宜的政策?答案是:黨國體制照顧自己員工的溫情產物啊! |
(回目錄) |
咄咄集:這是哪門子的對立 |
■吳忠泰 5年來各級公立學校校園內又多了兩萬名生力軍,這些人不管是正職教師或代理教師,如同民國85年以後任教的其他11萬教師及6萬私校教師一樣,完全沒有公保優存,有的還要擔心退撫基金繳得不明不白,他們為甚麼要被捲入18%爭議?憑甚麼被說是和勞工對立呢?就像高中職以上教師,薪資向來就要繳稅,憑甚麼要被捲入免稅爭議? 即使是有部分年資在85年以前,人數和年資都已不多,該如何處理,有法制、有程序,輪得到天下事無所不能談的名嘴天天說三道四嗎? 在這波爭議中,還被提到的是行政命令的效力。朝野在民國88年通過行政程序法,該法最後一條對於所有未有法源的行政命令訂有落日規定:要求各種攸關人民權利義務者應有法律之授權,並規定至遲應於90年1月1日前完成立法(後來延長兩年)。準此,所有未完成明訂授權者都是當時立法部門和行政部門怠惰的錯。以教育部國立大學附設醫院醫師獎勵金要點而言,照各名嘴的標準,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違章建築──從住院醫師至院長,每個月領取從1萬多到10萬元的所謂不開業獎金,也是完全沒有法源!各政黨會用同一標準來指責嗎?各名嘴願意用同一標準來批評嗎?社會要罵醫師和勞工對立嗎? 在18%爭議中,勞委會完全沉睡。94年起的勞退新制不是被民進黨講成不得了的功績嗎?98年起的勞保年金不是舉世無雙的優惠嗎?政黨再輪替前後的國民年金保險,不是補上社會安全最後的漏洞嗎?現在這些法案的受益團體通通沉默是甚麼意思?歷屆勞委會官員和主委,你們躲得也真是徹底! 教育部也是,數以萬計的新制教師等不到教育部主事者出來講一句公道話!他們每個月扣繳2倍到3倍於同薪級勞工的公保與退撫金,為甚麼其退休所得要被拿來和單一層勞保年金比較?數以萬計的資深教師苦等教育部官員說明:拿民國60、70年代的教師和民間同學歷者的工作所得相比,政府真的沒有虧待當年的老師嗎?報紙上用所有人民、所有企業員工平均值,來和需要專業訓練、經過篩選的教職公職相比,主管官員都沒有出面澄清的必要嗎? 這次爭議,馬政府的團隊能力接近崩盤,多數民進黨公職枉顧5、6年來的社會制度變遷,也是不長進到極點!兩大無能政黨,民國一百年,人民不來個大掃除嗎?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帝國美食的餘暉 |
■徐世輝 這其實是誤解。「美食評鑑」有上流貴氣,在地美食卻很庶民,兩個不相干的元素,卻因為營利的需要而結合:西方美食指南出版業者有生存需求,東方餐飲業者有藉此鍍金、向上流看齊的需求。矛盾在此結合。 旅遊、美食的歷史只有一百多年。在此之前的旅遊,基本上是情報員、逃離家鄉移民者才會做的事情;美食更是宮廷、富人的專利。米其林評鑑誕生的一百多年前,就是休閒旅遊、美食開始從上流社會向下擴散到中產階級的關鍵時刻。那是一個休閒旅遊萌芽的年代。 舒適旅遊、美食之所以重要,始於有錢有閒的上流人士。有錢有閒與土財主之間的差異,就在於品味標籤的塑造,這也是促成各種傳說中嚴苛評鑑的背景。這並非是中產人士都只能用一種方式來旅遊、進食,而是因為,規格化的服務方式,甚至繁文縟節,是身份品味的象徵。 但是,對於西方人而言,這樣的「評鑑」早已不符時代需求。收入普遍提高讓各種品味的人都有休閒的本錢;農業科技、調味料工業讓食物更美味、更容易烹煮,壓縮了廚藝施展的空間。這也是源自於法國的美食評鑑,在看到東亞地區興起一陣中產階級模仿風潮時,毅然從西方開始向東方發展的背景。 這並非西式美食的水準開始由西方向東方擴散,而是,東方開始追尋一個自以為是,卻快要在「原產地」消失的典型。 本地飲食業者大惑不解的抽象服務品質、人情味要如何「評鑑」,恰好顯示我們對於西方中產階級怪異作為的不理解。因為,本地的美食,幾乎與勞工階級有密切關連,例如,小吃是勞工的「滿漢大餐」,它是模仿自富人的菜式,而一百多年前的台灣富人菜式,則是黑手變頭家的移民,對於另一類豪門貴族飲食的想像;夜市則是台灣加工出口年代,忙得沒空張羅吃食的工人,他們的便利商店。即使是本地引以為傲的湯包等食物,也是1949年後遷來台灣的外省移民,對於上海富商飲食、宮廷菜式的模仿。 源自於底層社會台式美食,被視為台灣中產階級向上流社會的一個敲門磚;快要被現代西方人拋棄的中產階級品味,卻被急於仿效的東方人撿拾而去。看來,美食評鑑在台灣的生根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