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1-2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2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退場在天邊,學店化在眼前

在一場併系說明會裡,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向學生喊話,若再不爭取時間「改革」(併系),則不但開南會在12、13年後消失,即便是現在看來狀況良好的若干私校亦會隨之退場。

高安邦的言論,引起了軒然大波。開南學生不滿、被點名的私校師生忙著澄清,即便是教育部長也趕緊安定人心,辯稱這是「個人看法,不值採信」。

高安邦的憑據是喊得很久的少子化趨勢。因為生得少,所以大學生源也跟著減少,進而導致招生困境。實際上,高安邦也觸了總統馬英九的楣頭。不久前,馬英九才說要把台灣打造成「亞洲高教中心」,沒想到開南大學竟然「不戰而降」,還拉同行下水。或因如此,教育部才會一反過去的政策態度,駁斥高安邦危言聳聽。

當然,大學是否過多?是否需要整併退場?其評量標準涉及諸多因素,出生率只是其中一個函數罷了,未必可以盡信。但有一點倒是值得深究,當「末日危機論」瀰漫整個高等教育體制時,大學又是如何因應?影響為何?

我們可以看到,排名在前段的國立大學,以爭取人才為由,囊括了愈來愈多的教育經費。類似5年5百億之類的財務奧援,即被說成是有助於鞏固優勢、強化國際競爭力。

相較之下,私立大學所獲得的挹注便相對微薄,而且競爭力與招生誘因都不如國立大學。更遑論,由於私校的營利存續色彩更濃,故在內外環境影響下,作為受雇者的教師的勞動條件,甚至學生權益也都遜於國立大學甚多。

哪些私校會在12、13年後退場?這個問題或許太遙遠。但作為一個末日論述,私校主事者卻可以名正言順地,在當下合理化對教師勞動條件與學生受教權益的剝奪。不久前,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發生85名教師靜坐,抗議校方不願花錢改善桌椅損壞等教學設施,即是一例。

或許包括開南在內,成天喊著退場危機的私立大學,都有這樣的節流至上、共體時艱心態。可以想像的是,當學校經營的「未來危機」如果不斷被轉化成當下各式各樣的緊縮政策時,則與其說是「遠見」,倒不如說是製造民怨。高安邦一番話,被人放到YouTube供大眾瀏覽,並引起熱烈迴響,恐怕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徵候。

當今要務,教育部與其宣稱高教體制安穩、一個都不會退,倒不如好好盤查哪些學校「趁火打劫」,臉不紅、氣不喘地搞起學店,甚至是「黑店」。畢竟維護教師的勞動條件與學生受教權益,才是辦好大學的硬道理。

(回目錄)




左右看:大選又佈局

左看:人民只能看戲

五都剛落幕,立委大選開跑,兩黨又開始忙著權力整合,鬥得焦頭爛額。固然台灣政治制度日趨完善,政治文化更加善於修飾,但在日夜挖扒的主流媒體前,政治與社會的疏離性愈加深刻。各大報頭條皆登載著權力語言:人事改組、阿扁就醫;公共議題淪為民意大戲的配角。人事改組可堂皇論其為大選佈局,卻不知與庶民何干;民代提名以權力整合為上,民主實踐暫放一旁。

公眾議題如18趴與健保都僅為舞台,甚至藍綠意識型態都只是演技,重點在維護權力結構及遊戲規則就好。更甚之,權力遊戲更只是政商結合的利益分配機制,雖有選票,但民主何其遙遠!

政治不僅非金權交錯,也非勾心鬥角,槍桿政權雖遠,但弱化公民討論甚至疏離公民利益的政治實更令人惶恐:徒具民主之名,公民切身權益卻任人宰割。若不能充分發展自主的公民團體,養成針對具體社會議題充分討論與凝聚共識,則媒體24小時播送即時卻浮泛的資訊,往往是扼殺公民批判的工具。政治人物更替不停只是大戲,環境破壞、貧富差距、社會公義看看就好。
林子暉/公共化協會

右看:讓政黨相制衡

2011立委大選將至,可謂2012總統大選前哨戰,國民兩大黨皆嚴陣以待。民進黨19日通過提名委員會機制,國民黨則閃電改組黨務核心,都顯示在大選之前,政治人物與權力核心都必須從人事佈局開始全力以赴,以防覆舟。兩大黨作為雖處處可見權力操作的斧鑿痕跡,但不難看出台灣民主機制日臻成熟。

解嚴前後民間雖已發展出強烈的民主意識,但在制度運作與政治文化上仍欠缺完備,往往不是訴諸街頭民意,就是傳統政治派系的權力分贓,民主機制極易受到特定人士的操作。

現今除媒體高度的資訊開放性,政治權力運作也走出強人寡頭政治,不論是派系交錯或是黨員直選,都須直接面對民意維繫多元權力平衡,這次金溥聰因人不和而下台,與民進黨黨內對於提名委員會制的疑慮,都充分體現民主政治權力制衡的的精髓。雖難免吵吵嚷嚷,甚至揭開權力運作的醜陋,但都可透過政黨政治與媒體輿論,讓以往的政治黑箱得以在陽光下打開,操弄者必然有所畏懼。於此讓台灣的民主制度複雜卻穩定、讓台灣的政治文化赤裸卻自律。
林泰佐/社會評論家

(回目錄)



蘭谿村聲:18%政治學

■倪世傑
18%的確是一種很奇妙的制度,它讓社會上某一群跟著政府吃飯的人「享受優裕」,但在台灣經濟狀況升空的1980到1990年代,沒幾個人當他一回事,即便陳水扁8年執政,也沒多大轉變。到底誰是18%的受益人?的確有,但這還是與制度有關。過去軍公教待遇微薄,固有18%的設計,但在1990年代之後,李登輝執政下的內閣多次調漲公務人員的薪資,也在那時,18%的設計就失去了意義,但隨著物價上漲,就變成1970到1980年代退休的公務人員因為底薪低、即便有18%也不夠用,1990年代後退休的公務人員由於待遇調整直接成為獲利者。

1990年代也是台灣經濟轉型的當口,關廠失業頻傳,相形之下,退休公務人員待遇簡直好到不行,但如李濤所言是「殘酷的階級鬥爭」,恐怕是煽惑人心了,因為這根本不是社會階級之間的對決,因為一來是民進黨的操作,但卻「赫然」發現,原來從黨主席以降,領18%的「權貴」原來就在黨內,二來這是國家對受雇者分而治之的手法,面對龐大的政府財政赤字,只想砍公教人員的待遇,但又不好明講,同時面對資本家的壓力,兩黨皆同意個人強制儲蓄型的勞退新制,再拿18%的議題,讓後者對前者眼紅,假手行政治鬥爭之實。

說穿了,不過是一場猴戲。兩黨輪流執政,卻沒哪一黨認真地思考過什麼叫做退休生活保障制度,以致於台灣社會中,隨著不同的從業身分,有著各種不同的國家制度對應,軍公教看似一塊實分屬不同的退休制度,教師還因學校屬公立或私立而有重大差異。至於勞工,看似都統一在勞保、勞退制度下,其實又大謬不然,泛官股與官營企業與一般勞工相較,又有一套更優渥的企業退休金或存款超優厚利率制度,這也是為何這一波18%退休存款利率之爭,眾人只見藍綠高層唇槍舌戰,卻不見任何尖銳的不平之鳴,原因就在於一則當前青壯年已降的公教人員早就沒什麼18%的待遇了,再者擁有發聲管道的台灣主要工會組織靜默不語,因為相較於一般企業,其退休制度好到害怕見光就死。

相較於充滿激情的「認同政治」,18%爭論下暗流著理性計算的「階層身分政治」,前者阻礙任何公共政策的理性討論空間,後者則因私利的維護而阻礙具有一致性公平政策的想像與倡議,融合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異種交媾下的奇異政治風貌,卻是當代政治世界秩序中的主要旋律。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回目錄)
另眼相看:從「反韓週記」談起

■洪致翔
不久前,透過某位學生的轉述,筆者聽到了一件影響與霸凌同樣令人憂心的真實事件:一位擔任國二班導的教師,在課堂上抒發對韓國人與「韓貨」的負面觀感後,接著將「如何抵制韓貨」設為學生的週記寫作主題,多數學生則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週記,作為學生記錄生活經驗與師生交流意見的溝通管道,由教師主動提出某現象供學生思考、發表意見並無不妥;在體育賽事與面板產業等事件一再引爆「台韓矛盾」後,將相關議題帶進課堂、甚至融入教學設計之中的教師亦非少數,新北市北新國小張嘉倫老師便曾根據楊淑君事件設計教案培養學生媒體識讀能力,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理性的態度看待此事。然而,與張嘉倫老師的教案相較,以「如何抵制韓貨」為題的作法顯然是另一種典型。

首先,姑且先跳過對「抵制」和「韓貨」的定義,無論是基於對個別韓籍人士的言行、基於體育賽事、產業競爭乃至於國際政治上的關係,恐怕都不足以證成「抵制韓貨」的必要性和正當性,更不代表韓籍人士人人可惡可憎。就如同我們無法根據陳樹菊、中指蕭或釋證嚴的個人言行來推論「是否應愛用國貨」,更無法斷定「所有台灣人都如此偉大/可惡」。隱去「為什麼要、是否應該抵制韓貨」這項前提、直接跳入「如何抵制韓貨」,無疑在邏輯上有著嚴重漏洞。

接者,即便再跳過邏輯漏洞,純從教學的角度來看,該教師的作法亦大有可議之處。在教學過程中,倘若教師的角色是「藉現象引出問題,協助學生追究思考,或者偕同學生共同探索未知領域」,而非在引出問題後直接向學生灌輸答案,那麼,要求學生以教師觀點和價值觀來度量、審判他人的「教學設計」不啻是最糟的示範。因為在這樣的討論氛圍與題目設置下,學生針對「抵制韓貨」提出不同意見的空間,幾乎已被剝奪得只剩下「老師又沒拿刀架在你脖子上」的程度。營造出此般氛圍,對抱持異議的學生而言,難道不也是一種霸凌?又難道不是在變相鼓勵學生對無辜的韓籍人士施加霸凌?

對自己的信仰或意識型態近乎狂熱的教師並非特例,他們的學生在寫作業時或許曾有、甚至常有刻意逢迎的現象,但起碼不至於有哪位教師膽敢公然要求學生寫篇「如何消滅異教徒」或「如何搞垮統媒」。顯然,若要讓族群平等觀念以及對國族主義的反省透過教育向下扎根,教師們勢必要先擴充自己對這些概念的認知,而不是只在提到宗教、性別或統獨省籍等範疇時才記得談平等、講尊重。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2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