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18─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1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18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重新檢視資訊硬體產業發展瓶頸 |
本地產業對於蘋果推出的iPad,已經到了極度焦慮的程度。本地關於蘋果有不少討論,以往的焦點大致上集中在工業設計、軟體開發,似乎這才是台灣硬體製造業,在轉型時的重要參考。 這樣的討論幾乎已經成為慣性。最近的例子發生在上週,宏碁前任執行長在接受國外媒體訪問時,透露離職前夕的細節,由於部分內容提到「面對xPad挑戰」時的策略抉擇,再次引發討論。媒體在注意上市公司的內部紛爭時,再度按照慣性把討論焦點朝向軟體、設計。依照慣例,接下來將會有不少的「深度報導」,繼續神化蘋果的能力,然後,將焦點集中在「科技從業人員應該培養設計素養、軟體開發能力」上。 然而,軟體、工業設計是假議題。這是媒體在面對產業的瓶頸時,下意識、習慣性的忽略策略制訂的失誤,而將責任轉嫁到員工身上,似乎,管理階層不需咎責,只要員工強化競爭力就足以逆轉困境。 這一波平板電腦發展對於台灣電子資訊產業所造成的挑戰,主要是來自於策略面。蘋果的產品規劃策略就是將電子產品打造成精品,這是歐美時尚業最弱的一環。但是,在同一時間,這個策略的最大問題在於:電子產品是現代主義興起後,最近才冒出的產品類型,儘管在現實存在著使用需求,但使用者終究是少數,從商業角度而言,這類產品很容易被歸類「利基性商品」,然而被大眾消費的洪流所淹沒。 蘋果對於此困境的因應方式,就是化被動為主動,延續蘋果電腦的經驗全力拉抬聲勢,對其他廠商形成壓力後,逼他們自己掉入陷阱。iPad是個簡單的玩具,不適合公務使用,因此,廠商要以同類產品應戰,產品規劃就要強化差異性,而差異性通常來自於多增加功能,其結果就是,眾廠商的平板產品開始向筆記型電腦靠攏,而擠壓到原有產品的定位、生存空間。最佳的狀態就是,蘋果以外的資訊產品業者,將面臨兩難:不推出產品應戰就會失去平板產品的發展空間(庸俗的業界術語叫藍海策略)、推出產品應戰的結果卻可能削弱電腦的銷售。 這是個精細的策略規劃。對於蘋果而言,策略的考量對象,不只是眾多資訊硬體廠商,而是處於產業最上游的微處理器業者,如英特爾等。電腦的微處理器是英特爾的主要產品,蘋果的盤算在於,電腦廠商大舉向平板產品轉向時,每個產品內部都需要一個處理器,這會迫使英特爾朝向一個他們不擅長、不熟悉的產品類型發展,而會迫使最上游的寡佔業者出手抑制這個趨勢,對於有意朝向平板產品開發的業者,形成壓力。 這樣的兩難局面、緊張關係,早有前例。華碩在數年前推出小型筆記型電腦,是其中的典型。一個看似新穎、有創意的產品類型,最終卻因為擠壓到正規筆記型電腦的銷售,而陷入「產品越賣、公司策略越困難」的瓶頸,英特爾等微處理器業者,也為了產品線劃分不容易而頭痛不已。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蘋果的策略顯然奏效。包括台灣廠商在內的資訊硬體業者,都被蘋果的策略拖著走。部分廠商推出類似產品應戰,有的廠商則強化軟體的能力。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回應策略,基本上都沒有超出蘋果原先的規劃。這並不是蘋果內部有什麼超人、無敵的團隊,因為,只要稍稍回顧資訊產品開發史,就會發現,蘋果所犯的策略失誤並不算少,犯錯在所難免,只要「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可以了。 唯一可嘆的是,台灣的媒體為了替這個產業發展困境尋找代罪羔羊,於是輕易的把問題歸咎於工業設計、軟體整合能力,而沒有意識到,當前的困境是來自於產業策略失誤,並非來自於產業技術、能力。嚴格說來,任何產業都有它的不足之處,但是,不足之處並不等於弱點、缺點。 |
(回目錄) |
左右看:軍公教薪資屬中下階層 |
左看:肆無忌憚的菁英
軍公教加薪議題如今進入立法院審議,可預見在選票壓力下,藍綠雙方都不會有太大異議。但5月12日,人事行政局長吳泰成在答詢時表示,軍公教人員平均月薪6萬,屬於中下階層,則透露出一個與加薪沒有直接相關的問題,耐人尋味。 吳局長在遭遇現場立委質疑時仍不覺得有何不妥,事後才發出新聞稿澄清表示「有點口誤」,但他口誤的是甚麼呢?根據其新聞稿,吳局長強調他的比較對象是「經營良好之大企業員工薪資」。但為什麼是跟這些人相比?要知道,根據主計處去年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台灣受雇者平均月薪不到6萬的超過總數的9成;為什麼吳局長不跟這些人相比?他想像的比較基準何在? 姑且不論大企業員工平均薪資是否真的超過6萬元,從吳局長的回答顯示,從頭到尾他的比較中只以這些高所得者的薪資為想像,明示或暗示軍公教薪資應向其看齊,而9成的受雇者則自始就被排除在他的視野之外。一些評論認為吳局長不知民間疾苦,但由上述可知,他其實知道民間疾苦,他可能只是覺得這9成的人根本不夠格作為軍公教薪資的比較對象罷了。 人事行政局長吳泰成5月12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軍公教平均月薪6萬元,在整體收入結構裡屬於中、低階層,引來一陣撻伐。此一事件雖不影響軍公教加薪政策,但卻顯示了在軍公教加薪議題上的盲點。 首先,從統計上來說,平均數本就極易受到極端值的影響。例如,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台灣目前的民間工業及服務業的平均薪資超過4萬4千元,但實際上很多勞工,即便是資深者也領不到此數,因為此一平均數是包含那些資深、高階乃至經理人員的薪資在內,自然會稍微拉高平均值。以民間薪資的差距分化的情況來看,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企業按照行業特性、獲利情況與勞工貢獻給予不同薪資,加上勞動市場的流動與競爭,才能確保彈性與效率。 反過來說,公務員的薪資則長期苦於平均主義,薪資級距無法拉大;正如吳局長在受訪時表示,與民間大企業相比,低階公務員的薪資較高而高階卻較低。因此,軍公教薪資的真正問題不在高,而在於其鐵飯碗的保障,使其薪資與其效率脫鉤只昇不降,以致高階人才吸引不到,也無法淘汰低效率人員。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歐洲左派慌亂,右派步步進逼 |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丹麥在與德國和瑞典的邊界,片面執行邊界和海關管制,此事讓柯絲高和她的政黨用香檳和丹麥馬鈴薯片大肆慶祝了一番。柯絲高對外國人的厭惡,尤其是穆斯林移民,已成為丹麥政壇不可忽視的力量,丹麥少數政府為了爭取柯絲高和人民黨支持備受爭議的刪減福利和退休金措施,只好同意她的開出的條件,進行邊界管制。 對每日通過丹麥和瑞典之間厄勒海峽大橋的6萬車輛進行海關和身分檢查,也許會激怒旅客,但這種做法其實是在歐洲一項偉大成就的中心插了一把匕首。申根公約明定歐洲人可以自由遷移,誠如歐盟內政事務專員塞西莉亞‧馬姆斯壯(Cecilia Malmstrom)所言,這是一個美麗的成就。她說的很對。 但丹麥選擇不甩歐盟法律,因而重傷了申根公約。歐盟各會員國的內政部長為了因應歐盟這股新生的偏執,在不到幾個小時就同意採取類似丹麥的做法,但是否就此簽署廣泛的協議,目前還不清楚,一旦要簽署,可能需要數月時間。因此,丹麥人偷跑,歐盟大吃一驚,柯絲高卻樂見其成。 問題是丹麥人民黨絕非個案。還有真正芬蘭人黨(True Finns)、極右的匈牙利Jobbik黨、荷蘭自由黨、義大利的北方聯盟、奧地利自由黨、瑞典民主黨,以及法國的國民陣線等。這些右翼組織的勢力日益壯大,幾乎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拖住他們的腳步。 最近在奧斯陸閉幕的進步治理會議(Progressive Governance conference),聚集了歐洲中間左派領袖和政策理論大師,卻沒有提供太多新想法。否認是左派的預設立場,因為左派不願相信自己國家的人民會墮落到用民粹右派的暴行來憎恨移民。而做出讓步是將左派應該保持距離的態度合法化。西班牙社會黨大談共識,說左派應就移民對國家有利提出充分的理由──移民讓歐洲變得富有。丹麥和荷蘭的社會民主黨等其他左派政黨則見風轉舵,屈從於當下的民意風向,畢竟,移民確實製造了經濟輸家。 問題是左派混亂反應的時間越久,民粹右派越可能讓反移民的看法變得為大眾所接受。除非左派能對經濟混亂,就業前景不明,以及歐洲國家大肆開放移民,因而不能提供民眾安全這種感受,做出快速的回應,這種有害的看法將會在文化和政治上越來越根深蒂固。 法國社會主義學者奧利維耶‧費蘭德(Olivier Ferrand)觀察,在法國,國民陣線領導人馬林‧雷朋(Marine Le Pen)已將該黨共和化(republicanize),如今該黨擁有極受歡迎的退休金、產業和就業政策,這些都是從左派「借」來的。該黨正在滲透工會,爭取自由派專業人士的支持,這些團體或個人都被雷朋對主流政治團體批評全球主義者(globalist)和親歐盟所吸引。 若法國選民只能在左派或雷朋之間做選擇,左派會贏;但法國特殊的選舉制度,加上雷朋日益升高的支持度,左派可能在第一輪選舉中就被淘汰。儘管中間左派可能會成為政治輸家,中間右派恐怕也在劫難逃。法國總統沙柯吉領導的人民行動聯盟(UMP)在地方選舉中敗給國民陣線,英國首相卡麥隆領導的保守黨在地方選舉中也敗給英國國家黨和英國獨立黨。為了鞏固權位,卡麥隆發表一場演說,質疑多元文化的價值,承諾要限制數萬移民。在法國,這場論戰更為有害。訴求民粹的政治人物都對穆斯林表達立場,因此沙柯吉就下令禁止婦女在公共場合穿帶罩袍或面紗。 近來北非政治動盪所引發的新伊波穆斯林移民,更增加民粹右派對穆斯林的敵意。要阻止民粹右派,歐洲左派必須提出更堅定的主張,強調良善的資本主義在增加創新和投資下,可以帶動成長、就業和生活水準,他們必須帶頭提出新的國際治理規則,讓民眾相信全球化不會成為恐怖的威脅。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