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8-0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2011生態攝影課程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0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0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戰機採購的全球算盤

台灣是否要採購新型戰機,由於正逢大選,屢次成為焦點,從「政府是否已經遞出戰機採購書」的爭議、「美方批准軍售與台灣國際地位」的微言大義,一直到「戰機採購與本土防衛決心」之間的討論,各種報導方向幾乎把軍售連結上政治議領域,儼然是貫徹「軍事是政治延續」的古老教誨。

但是,軍售議題搭上大選,看起來是政治議題,其實,是各方力量的競逐,不得不搭上政治這個順風車。

戰機採購議題的源頭,是跨國軍事工業整合的失誤,以致於造成產品空窗期。由於俄羅斯的軍事更新進入停滯,區域性衝突、反恐戰爭成為主力,戰機淪為殺雞用牛刀的角色,成為昂貴、效益有限的裝備,美國的匿蹤戰機F-22就是面臨此尷尬局面。為了減少後勤支出、研發費用,戰機這項軍事商品,在10年前開始進入跨國整合階段,各國基本上停止戰機開發,而有意採購相同機型做為下一代戰機。然而,美方主導的新型戰機開發,在近幾年頻頻遭遇瓶頸,如果情況沒有大幅改善,各國戰機的更新時程,將在未來的5至10年出現空檔。

於是,各國空軍幾乎都面臨抉擇:是否要冒著數年的空窗期風險而採購新一代產品,或是採購上一代產品的升級型作為過渡方案?這是典型的軍事資源運用難題。

台灣的戰機採購,就是處在這個脈絡之下。台海的軍事緊張程度僅相當於國際的中段班,這使得台灣並未排進新機型F-35的銷售優先名單,必須有更長的等待期,這會讓本地的裝備更新進入更長的空窗期。以本地對台海局勢營造所形成的既定印象,這樣的狀態將會讓軍事議題成為政治的「麻煩製造者」。

如果台灣採購現有產品的升級型,卻又可能造成軍事資源配置的難題。空軍目前的主力機種,儘管編號看似老舊,該機型卻是美方專為台灣打造的規格,其內在頗為紮實,經過歷年不斷升級後,某些性能甚至排在同類型機種的前段班。至於目前已公布的新機型候選人,帳面性能看似同型裝備的升級版,但是,相較於現有裝備,其實沒有太多新意。這也是軍方內部屢有雜音的背景。

台灣目前使用三種戰機,機種複雜度遠甚於冷戰的緊張時期,它已經造成後勤的沈重負擔,再加上採購時間接近,因此,裝備汰換時幾乎等同於全面更新,使得壓力更重。數月前軍方的飛彈脫靶事件,根源就在於裝備定期更新所造成的財務負擔。軍方有意藉著戰機更新時簡化機型,讓後勤運作回復常軌,然而,在國際軍火產業的商業考量下,這樣的想法,其實有不小的障礙。

它本只是單純的資源配置議題,並無太多的政治色彩,但是,為了達成各自的目標,各方開始與政治議題結合,期望搭上政治議題,甚至上升到兩岸局勢的層次,讓軍事議題更有助力。相對的,政治人物也想藉著軍事議題,來發揮其影響力。於是,國內外媒體不時釋出台海力量趨緊、趨緩等各種互相矛盾的訊息。政治情勢趨緩,讓戰機採購的急迫性顯得不重要;情勢趨緊,則是讓過渡型機種的採購變得迫切。

戰機的採購更新議題,從表象看來宛如政治議題的延伸,其實內在卻很單純,它只是國際性商業議題的延伸,然後各方搭上政治議題來強化主張的正當性。嚴格說來,本地的軍事採購議題,其實只是國際軍火商業經當中的一個小環節。

(回目錄)




左右看:極右勢力「反撲」在台灣

左看:昂首闊步,何須反撲?

挪威屠殺事件後,警惕保守極右勢力反撲的言論漸受重視,尤其兇手竟盛讚台灣為東亞典範,難免尷尬,趕緊學舌檢討一番,卻多走樣為檢討「廢除死刑是否縱然兇手」的謬論。是乎,極右勢力在台灣始終昂首闊步,何須反撲?又何來反撲的空間?

且看浩浩蕩蕩的反菸、禁菸活動,對吸菸者的歧視和權利剝奪,如同聲勢浩大的反廢死運動一樣,只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毫無互相尊重可言,直接否定其所有權利,遑論顧及其發言機會,彷彿欲置之死地。復看近日沸沸揚揚的「真愛聯盟」,以及長期對中國人、東南亞移民/工鄙夷的「愛台灣」論述,皆是自居真理、純正,而打擊不同意見和身份的人。更重要的是,作為反對極右勢力的論述,也僅有「多元文化」之類自由派言論,其他站在弱勢立場或階級性的分析,則完全沒有動員力。

左與右奠基於對市場與資本的態度,由此開展出對國家、族群、性別與人權等方方面面的立場,明乎此,方知台灣為何極右勢力向來八面威風並日漸壯大,而真正該反撲的,是羸弱枯乾的自由派,以及行將就木的左派。
朱政騏/大學講師

右看:踽踽而行,反撲維艱!

台灣社會與歐洲的脈絡不同,當西方震懾於挪威慘案而欲防止極右勢力反撲時,我們千萬別鸚鵡學舌跟著嚷嚷,否則只是徒增動亂而已。其實極右派的價值不應該被一次事件而全盤否定,其所強調的家庭價值和民族主義的熱情,恰好是台灣社會日漸流失、欠缺的。

伴隨台灣社會民主化運動展開的女權運動,已經從爭自由、爭平等,衍生出一支張牙舞爪的「性解放」運動。原本僅是「我要性高潮、不要性騷擾」,到後來變成鼓吹雜交、濫交,甚至人獸交,並且以少數個案醜化「家庭」的價值,彷彿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是萬惡淵藪,導致台灣離婚率不斷飆高,而生育率卻屢創新低。家庭之無以為繼,說明社會的分崩離析。此外,面對中國民族主義的威脅,鼓吹台灣民族主義而喚起人們的愛國心,亦不是過份的期待。因此,當下台灣若真的有極右勢力反撲,剛剛好而已。

無奈極右勢力在台灣已是踽踽獨行,核心家庭的破碎,以及人們對國家、政治的冷淡,似乎形成一股不可挽回的趨勢。任何重提家庭、民族價值的言論,立刻成為眾人訕笑的對象,實是反撲維艱矣。
陳啟諒/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東非乾旱,國際社會不能撒手不管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近來全球媒體大篇幅報導,數以萬計的索馬利亞人拚老命地尋找飲和食物,索馬利亞前外長伊布拉辛(Mohamed Ibrahim)警告,超過350萬人可能餓死,聯合國也預估,逾150萬索馬利亞人因為飢餓而流離失所,多數來到首都摩加迪沙,也有人逃至肯亞和伊索比亞。

兒童挨餓、好戰政權和難民營等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影像又再度出現,令人深深感到挫折。但當地經驗豐富的數十個救援組織被迫遭遇到「同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譯按:由於過分暴露於人類痛苦而造成的憐憫心或同情心之喪失),因為有很多救援人員問道:非洲是只是一個需要不斷挹注援助、卻似乎永無終止的無底洞。有論者早就指出,除了透過慈善組織解決全球貧窮,也必須透過務實手段使窮人能自助。全球最脆弱的這群人邁向自己自足,過更好生活這一天真的可能來到嗎?

東非的問題相當複雜,需要比目前更大程度的共同合作。當地政府的政治意志、國際社會的協助、非政府組織的介入、民間部門的投資和草根行動,對於發展的成功至為關鍵。

國際社會,或更精確地說,前殖民強權,因為干預東非事務、破壞該區穩定、以及使發展計畫失去誘因而遭到批評。但當東非兒童瀕臨死亡,食物和飲水又得迅速供應時,通常也是國際社會才有辦法快速因應。

英國國際發展部對東非問題的迅速回應令人鼓舞,其他國家也應比照辦理,尤其是非洲聯盟,不能讓肯亞和伊索比亞獨自承擔。

但國際社會要做的不僅是回應而已,最終仍得確保這個區域有個更好的未來。在肯亞東部,最需要幫助的居民通常都在難民營外頭,他們看到住在難民營裡的人拿到世界糧食計畫(World Food Program)發放的食物,而他們卻得努力餵飽自己,想辦法讓飼養的牛羊存活。儘管難民營的生活品質很糟,至少能獲得食物、飲水和若干醫療照顧。國際社會不該忘記,必須確保那些經年在乾旱和不毛之地勉強維生的人得以存活下去,但也得記得,必須讓當地的人獲得協助,不要讓他們冒險去尋求援助。

有些人想放棄東非,但事實上,東非的情況已有很大進展,未來進步可期。因為只要給當地自助團體一小筆錢,長期而言就可以讓情況大不相同,在當地推出成本相對低的行動計畫,就能大大改變當地社區的未來。進步與否端賴於當地的行動計畫,教堂、合作社、非政府組織和其他機構,已設法組織當地民眾,以因應嚴苛的挑戰。

例如,肯亞東方省姆畢爾(Mbeere)的英國國教教區,打算在教區內的錫製屋頂裝設水塔,當地農夫挖掘水溝和埋設管線,將水引進社區。在較為乾旱的肯亞北部山區,社區居民或德協助興建水壩和土堤,希望能留住偶然降下的暴雨。

在最乾旱的地區,居民已在地上鑿孔鑽井,提供遊牧農民飼養的牲畜飲水,教堂則教導老幼基本的園藝技巧。此外,當地居民也改變好幾個世代的飲食習慣,從養牛變成養羊,因為羊群較能忍受乾旱,農民也用玉米交換小米或高粱,後兩種穀物更能適應乾旱情況。

然而,目前東非仍持續需要糧食援助。在學期結束前兩週,當地半乾旱地區的學童已被學校送回家,因學校已無玉米供學生食用。最近幾個月玉米價格大漲兩倍多,市場上已無多餘玉米周轉。家長也不願小孩離開學校,因為家裡也無多餘玉米。隨著玉米價格上漲,肉價則跟著下跌,因牛羊的數量隨著極端乾旱而減少。農民無法用賣牛羊來買玉米。當地的經濟狀況極端惡劣,國際社會也有責任伸出援手。

肯亞已出現極具創意的解決方式,主要是由婦女的合作社帶頭。在瞭解必須付出更多努力,讓半乾旱地區居民能充分運用土地後,這些婦女團體就種植西波爾麻(sisal)來製作手提袋等用品,到市場上販售,除了可以維持生計,更有餘力能教育小孩。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02@【立報─言論廣場】
媒觀電子報第259期-反置入校園講座-清大場和師大場!@【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0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